新書推薦: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編輯推薦: |
一位数学家,
少年时代的点滴进步与成长。
一个孩子,
从对数学朦胧的兴趣转变为毕生热爱与追求的过程。
内容切合当代教育问题,以故事形式展现,
严谨翔实、生动活泼,可读性强。
历史图片、手绘插图并用,阅读体验佳。
撕开封面“起跑线”,
找到李大潜书写的卡片,
体会被诚意对待的惊喜。
起跑线、莫比乌斯环,
闪耀的星空,
属于青少年的“荧光绿”,
感受望向未来的“希望”!
起跑线时刻都在,
给每一个想要出发的你~
|
內容簡介: |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途。如果一定说有起跑线这回事,那就是一个孩子早早地体验过纯粹的求知的快乐,永远好奇,永不言弃。
《起跑线上——写给十五岁以前的我》讲述了数学家李大潜十五岁以前学习成长的故事。1953年,十五岁的李大潜,离开故乡南通进入复旦大学数学系学习,后师从苏步青、谷超豪,开启了他的数学人生。然而,在他心目中最珍贵的仍然是十五岁以前的自己,他说那是一切的起点。他曾是考过18分被先生宽容以待的骄傲少年,也曾是因困惑于“负负得正”而被父亲误解的小学生,他对小学老师、中学老师的栽培终生感念,他与后来散落天涯的少年友人从未失散。
《起跑线上——写给十五岁以前的我》,以“写给十五岁以前的我”为名,与当代青少年对话,以故事连接过去与未来,与所有关心当代教育处境的人对话。
|
關於作者: |
李大潜,著名数学家,我国现代应用数学奠基人之一。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葡萄牙科学院外籍院士,“五院院士”。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华罗庚数学奖、苏步青奖等奖项。
是数学家、院士的同时,李大潜也是一名教师,在复旦大学从教六十余年,至今仍承担着上海中小学数学教材编纂的任务。2001年起,他以个人名义设立“馥华奖学金”鼓励志存高远的孩子。
|
目錄:
|
写在前面的话 001
1937 年的故事 001
回到南通城 004
课外书 008
“两”与“仰” 009
得与失之间 010
考试得了18 分 013
英语课 017
负负得正 019
暑假 021
张梅庵先生的作文课 023
上高中了 027
先生们的课堂 029
小同学大同学 034
家门口的书店 039
历史课 043
生物课 045
三角学 047
夏令营 048
文学 050
毛笔字 056
范氏大代数 058
新教室 061
一道错题 063
课外读物 066
化学课 068
关心生活才有话可说 070
运动场上 076
学好数学的秘密 078
就要长大了 080
乘船去高考 084
十五岁以后的故事 088
写信给“你” 094
和小学生的对话 103
谈中学阶段的教育 121
给中学生的回信 125
与中学生谈数学 127
我的大学学习生活 130
与大学生的对话 146
后记 165
|
內容試閱:
|
写在前面的话
狼山上有一座塔,名字叫支云塔。1953 年,十五岁的我即将离开南通,去复旦大学数学系念书的时候,曾经和同学们来到这座塔下游玩。那时候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狼山山顶的广教寺大门前有一副对联:“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我和我的同学们的确是怀着这样的抱负与胸襟离开南通城的。
南通城内一共有四座塔,支云塔是最高的一座。站在支云塔上,遥望南通城,大概就知道它为什么被称作江海之地。而我最熟悉的那座塔—光孝塔,在我所就读的南通中学隔壁。光孝塔旁边有几株大银杏,每到秋天,满树银杏叶在风中飞舞,金黄的叶子大片大片飘落到学校里来。南通城有六座桥,六桥之内是老城,六桥之外是清末状元张謇建设的现代南通城。在我还小的时候,每天上学时遥望河对面的那座现代城市,那里有工厂、图书馆、博物馆、公园、学校,对于一个少年来说,那真是一个乌托邦一样的存在。我就是在这样一座小城长大,我在这里成长并接受教育,这里是我的起点。
这本书要讲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座小城。我之所以想写下这些故事,大概是因为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少年时代的一些经历具备永恒的意义和价值,值得珍惜。而对于其他人来说,特别是对于一些更年轻的人来说,也可能具有某种借鉴和参考的作用。我将我的少年时代视为我的一段黄金岁月,不仅是因为它为我一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我拥有了必要的知识储备与学习能力,更是因为在这一段时光里,我遇到了许多好的老师和同学,他们的言行及风度对我有很大的影响和启迪。少年时代的诸多准备、熏陶、积累和孕育,让后来我的整个人生有了一种展翅高翔的渴望和激情,献身科学、报效祖国、造福人类的鸿鹄之志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十五岁以前的那段岁月中,一个个小片段、小场景、小故事、小生活,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录下来,就当作是给过去之我的信,也是对我生命中那段成长经历的一次认真的回顾与反思。我打算不加修饰,力求还原我的真实的少年生活,不编造不存在的情节,不故意拔高事件的意义,力求朴实无华地与过去之我对话,原汁原味地呈现少年之我的点滴进步和收获。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在少年时代所受的教益,在很大程度上,失败与挫折比成功给我的帮助大,从同学身上学习比向老师学习的收获大,从老师为人处世方面受到的感染比老师教学上的收获大,课外的学习比课内的学习收获大,自己学习钻研比课堂学习收获大。虽然我是一个很认真读书的学生,对待课堂学习和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很认真,而且成绩也很好,但一直不走死读书的道路。正是由于这样,我不仅学习了知识,也增长了才干,提高了能力,使我有了更大的潜力和较强的后劲,为以后的发展敞开了道路。
我怀念少年时代那种自由宽松而又积极进取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当年老师对我们严格而不苛求的态度,使我的这种学习方式及经历成为可能。这造就了当年的我,也造就了今天的我,造就了我的一生。我所就读的那所中学后来走出了20 多位两院院士,在国家的各个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有人说这是教育的奇迹,但我觉得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漫长努力之结果,如果一定要说某段时间发生了奇迹,那一定是长久积累的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