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NT$
152.0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
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658.0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NT$
762.0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NT$
352.0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NT$
454.0
|
內容簡介: |
以往电影学界对历史的研究,往往采用经验论或约定论的研究方法。以经验论为哲学立场的历史研究方法,其缺点在于历史学家不可能复原全部的历史事实,只能选择他们认为重要的事件进行历史书写。而且,历史学家自身具有主观意识,对历史的叙述和阐释必然受到意识形态和文化倾向的影响,所以让历史事件“自己说话”是不可能的。此外,以约定论为基础的历史研究强调提出能够解释某种现象的覆盖定律,该定律可以预测未来出现的同样的现象。但是约定论的研究方法更适用于自然科学,历史学家不可能创造出跟历史现实一模一样的实验室环境,不可能在无数次重复实验中检测自己理论的有效性。面对经验论与约定论的缺陷,新的研究方法需要解决的难题是怎样使历史知识接近科学知识的水平。
《“左翼电影运动”美学思想研究》采用的方法是“科学实在论”。科学实在论不仅包括对现实的可见层面的描述,而且也包括对产生可见事件的生成机制之运作的描述。科学实在论认为理论必须接受外部标准的检验。对于同一个历史现象,不同的研究者站在不同的哲学、政治、文化立场,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可能得出大相径庭的解释,但是在种种解释的汇集之处,在那些不矛盾的、达成一致的地方就会形成某种共识。这种共识正是对机制的揭示,并能够接受反复的检验。仅仅把历史事件按照事件顺序排列起来,并不一定能揭示其机制,因为在线性发展的历史事件中,“在此之后”并不一定是“因此之故”。历史事件往往是多种合力作用的结果,科学实在论的任务正是揭示事件的生成机制。
电影既是艺术形式又是技术发展的产物,既是文化工业的商品又是意识形态的宣传品。以往关于“左翼电影运动”的史述只揭示了这场运动的单一层面,而历史现实是由复杂的机制构成的,这些机制联合生成现象的流变。理论的任务正是提供这些机制的描述模型。所以,该书探究的正是“左翼电影运动”的生成机制,即通过追溯电影运动中美学思想的来源,呈现各方势力在这场电影运动中的较量与博弈,进而揭示美学运作与意识形态的关联问题,绘制由训育主义、现实主义、良心主义共同构成的美学图谱。左翼思想进入电影界,激发出了上海电影文化中的潜力,尽管三方势力各有其政治或商业目标,却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达成了共识——通过电影审美实现感性启蒙。尤其在30年代中国处于民族危亡的时代背景下,感性启蒙的文化使命变得尤其迫切。
该书的主要任务是厘清“左翼电影运动”的美学思想,然后分析这些思想如何通过美学手段建构影像表征,影响人们的审美感知、文化理解与政治认同,进而实现感性启蒙的目的。该书首先通过文献梳理,从话语分析、历史生成上廓清“左翼电影运动”的概念。其中,30年代电影中的现实主义是一种影像修辞而非影像本体。国家主义的美学思想则整合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旧道德和民族主义话语。良心主义是一个宽泛的业态共识,以关注成本效益的经济理性为基础,兼顾道德良心,吸纳了人道主义精神和传统伦理道德思想。这些思想的内涵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不断吸收、置换或清理一些话语,思想的内构充满流动性。只有在厘清这些彼此征用、相互竞争的思想与话语的基础上,才能把握“左翼电影运动”中电影思维与电影认知转变的真正机制。
|
目錄:
|
绪论
一、研究范式的转换
二、文献综述
三、澄清“左翼电影运动”的价值与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理论框架
第一章 “左翼电影运动”的文化使命
一、“左翼电影运动”的历史叙述
二、感性启蒙的文化使命
第二章 训育主义
——国民政府的意识形态与电影美学思想,
一、训育主义的意识形态
二、国民政府的电影管理体制
三、训育主义投射到电影事业内部
第三章 现实主义——左翼文化运动与中国电影
一、左翼思潮与现实主义观念的发生
二、左翼文化对中国电影界的关注
三、左翼电影创作与电影评论
第四章 良心主义——电影界自身的意识形态与美学范式
一、20年代中国电影界的主导美学思想
二、中国电影界的转变
三、“左翼电影运动”的开启与感性启蒙
第五章 “左翼电影运动”的影像表征
一、现实主义的影像表征
二、训育主义的影像表征
三、良心主义的影像表征
结语:感性启蒙——审美与革命的会通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