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編輯推薦: |
本套书包括《国防论》《战争论》两部军事经典,是一部集合中外名人智慧的经典读本。《国防论》被誉为近代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理论体系”的高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被作为中国军队的战略指导依据,是中国抗战国防战略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现代国防理论里程碑之作,对中国国防、军事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战争论》是战略与战事并重的军事圣典,经典呈现拿破仑军事思想。书中所包含的谋略智慧已远远超过军事范畴,被广泛用于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备受各国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的青睐。
|
內容簡介: |
《国防论》:本书被誉为近代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理论体系”的高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被作为中国军队的战略指导依据,是中国抗战国防战略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现代国防理论奠基之作,对中国的国防、军事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除了《国防论》外,本书还特别收录了蒋百里先生的《孙子浅说》《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等经典名作。
《战争论》:作者总结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普法战争和法俄战争的丰富经验,研究了130多个典型战例,写下了这部内容丰富的著作。
|
關於作者: |
蒋百里,名方震,字百里,浙江省杭州府海宁州硖石镇(今属海宁市)人。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17岁时考入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后留学日本,并与厉绥之等人创办《浙江潮》杂志,宣传革命。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名列D一,与蔡锷、张孝准被称为“中国三杰”。蒋百里先后参加过新文化运动、“联省自治”运动、“省宪运动”等资产阶级的政治改良运动。数次主持军官学校,并积极革除军事教育中的弊端。后又任陆军大学代校长。代表作《国防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中国军队的战略指导依据,是中国抗战国防战略的重要基础,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国防理论奠基之作。其他著作有《欧洲文艺复兴史》《东方文化史及哲学》《孙子新释》等。
克劳塞维茨,德国军事理论家、军事历史学家、普鲁士将军,出生于普鲁士马格德堡的一个贵族家庭,12岁参加普鲁士军队,13走上战场,之后进入柏林军官学校学习,后又出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并晋升为将军。他一生参加了四次战役:莱茵战役、奥斯塔德会战、1812年法俄战争和滑铁卢战役。在担任军官学校校长的12年中,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运用辩证法系统地总结战争经验的思想成果,著就《战争论》一书。这本书被称作“西方军事思想的代表”,他也因此被称作“西方兵圣”。
|
目錄:
|
《国防论》
第一篇?国防经济学
导言第一种?与塞克脱将军、佛兰克教授谈话资料
导言第二种?塞克脱将军与佛兰克教授之回答
导言第三种?解决当前国难问题的建议
第二篇?最近世界之国防趋势
第一章?世界军事之新趋势
第二章?兵学革命与纪律进化
第三章?介绍贝当元帅序杜黑《制空论》之战理
第四章?张译鲁屯道夫《全民族战争论》序
第三篇?从历史上解释国防经济学之基本原则
第一章?从中国历史上解释
第二章?从欧洲历史上解释
第四篇?二十年前之国防论
第一章?政略与战略(敌与兵)论战志之确定
第二章?国力与武力与兵力
第三章?义务征兵制说明
第四章?军事教育之要旨
第五篇?十五年前之国防论
第一章?裁兵与国防
第二章?军国主义之衰亡与中国
第三章?义务民兵制草案释义
第六篇?中国国防论之始祖
缘?起
计?篇
第七篇?现代文化之由来与新人生观之成立
第一讲?古迹与新迹
第二讲?美术与宗教
第三讲?个人与群众
附录一
保定军官学校就职演说
在保定军官学校自杀前之宣言
国事意见十点—蒋百里生前最后谈话
欧洲大陆英雄之覆辙
速决与持久
抗战一年之前因与后果(节选)
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
孙子浅说
附录二
蒋方震小传
附录一
保定军官学校就职演说
在保定军官学校自杀前之宣言
国事意见十点—蒋百里生前最后谈话
欧洲大陆英雄之覆辙
速决与持久
抗战一年之前因与后果(节选)
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
孙子浅说
附录二
蒋方震小传
《战争论》
导读
第一章 战争的性质
第1节 什么是战争
第2节 战争的目的和手段
第3节 军事天才
第4节 战争中的危险
第5节 战争中的劳累
第6节 战争中的情报
第7节 战争中的阻力
第8节 结束语
第二章 战争理论
第1节 军事艺术的区分
第2节 关于战争理论
第3节 军事艺术或军事科学
第4节 方法主义
第5节 批判
第6节 关于史例
第三章 战略概论
第l节 战略
第2节 战略要素
第3节 精神要素
第4节 主要的精神力量
第5节 军队的武德
第6节 胆量
第7节 坚忍
第8节 数量上的优势
第9节 出敌不意
第10节 诡诈
第11节 空间上的兵力集中
第12节 时间上的兵力集中
第13节 战略预备队
第14节 兵力的合理使用
第15节 兵力的配置形式
第16节 军事行动中的间歇
第17节 现代战争的特点
第18节 紧张与平静
第四章 战斗
第l节 引言
第2节 现代会战的特点
第3节 战斗概论
第4节 战斗概论(续)
第5节 战斗的意义
第6节 战斗的持续时间
第7节 决定战斗胜负的时刻
第8节 战斗是否需要经过双方同意
第9节 主力会战
第10节 主力会战(续)
第11节 主力会战(续)
第12节 战略上利用胜利的手段
第13节 会战失败后的退却
第14节 夜间战斗
|
內容試閱:
|
《国防论》
导言第一种?与塞克脱将军、佛兰克教授谈话资料
同外国人谈天,要想得到一点益处,有两种办法:第一种,研究他的著作,发见了几个问题,做几句简单的问句,请他答复;第二种,将我自己的意思并疑问,述成一个明了的系统,先期请他看了,然后再同他谈话,比较的议论上可有一个范围。塞将军的《一个军人的思想》等著作并佛教授的替秦始皇呼冤的王道(对霸道)主义,我是知道的。但是我这短短旅行,没有工夫研究理论,我所需要的是解决当前问题。所以我于约期会面之先,草此一文,送给他们两位。结果塞将军因病,又因为忙,仅仅得了五分钟的谈话,佛教授则畅谈两回。今先将此文录如左方:
研究高深兵学的人,没有不感到历史研究的重要,近世德国首先创造了历史哲学,历史的研究蔚成了一种风气,足证德国军事天才的优越。国防事业的坚实,确有学术上的背景的。就中国说来,孔子的最大努力就是编了一部有哲学性的历史—《春秋》。不管他的微言大义对不对,但他终是努力从客观的事实中,寻出了一个主观的方向,所以《春秋》是中国历史著作一种划时代的创作。因为社会的过程是那样错综复杂、头绪纷纭,要从中寻出几个要点,成立一贯的系统—由此明了一个民族的传统精神,确是不容易的事。中国数十年来创造新式军队,事事只知道请教外人,结果只学得外人的皮毛(因为外人有外人的传统精神,不是中国人所能学的),不能深入国民的心性,适应民族的传统,以致节节失败,原因有一部分就在于历史没有研究好。
古时的中国民族,当他走入农业经济时代,就遇着游牧民族的压迫,可是他能应用治水术,编成方阵形的农田(即井田),以拒绝骑兵及战车之突击。这一个方阵,成为一个最小的抵抗单位,同时又成为共同劳作的经济团体。所以中国古代军制即包含于农制之中,所谓“寓兵于农”。春秋两季更有大规模的打猎—有收获的秋季演习—或运动会,这种寓兵于农的精神之发展,后来又造成了长城与运河。这长城与运河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利用农民的乡土观念,做精神武力的基础,其结果有一缺点,就是战术上防守性强而进攻性弱,但是随着经济力的自然发展,他的攻击性迟缓地自然膨胀。如汉、唐、元、清之于陆,唐、明之于海。所以中国国民的军事特色,就是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的一致。我于世界民族兴衰,发见一条根本原则,就是“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一致者强,相离者弱,相反者亡”。生活上之和平与战斗,本是一件东西从两方面看,但是依人事的演进,常常有分离的趋势。不是原来要分离,因为愚蠢的人将它看作分离。财政部长见了军政部长的计划就要头痛,老粗又大骂财政部长不肯给钱。
近世史上曾国藩确是一个军事天才家,所以湘军虽是内战,但是就国民性看来是成功的。他知道乡土观念是富于防守性的,所以第一步要练成一种取攻势的军队。政府叫他办团,他却利用办团来练兵。他一面办团,利用防守性维持地方,保守他的经济来源;同时又练一种能取攻势的兵。他能在和平的经济生活与战斗的军事生活分离状况之下双管齐下,使分离的变成一致。
但是他的天才所以能发展,却更有一个原因,这就是环境,能给予他及他的左右一种事业的长期锻炼。因为同太平军天天打仗,不行的人事实上会自己倒,行的人自然地得到了权力。但是现在谈国防,谁能用国家的存亡来做人才的试验场呢?
所以我说中国近来衰弱的原因,在于知识与行为的分离。读书的人一味空谈,不适事实;做事的人一味盲动,毫无理想。因此将我们祖先的真实本领(即经济生活与战斗生活之一致)丧失了。
姑就军事来举一个简单的例。不到十年前,一字不识的人可以做大元帅,做督军。他们自然具有一种统御人的天才,但一点常识也没有,在现在怎样能担任国家的职务?反之,在今日南京各军事学校当教官的,十之七八还是终身当教官,没有直接办事的经验。
不仅军事,各社会事业都有此种倾向。这可说是现在的最大缺点,所以现在建设国防,有两个问题须提前解决:
(一)如何能使国防设备费有益于国民产业的发展?我们太穷了,应当一个钱要发生二个以上的作用。
(二)如何能使学理与事实密切的沟通?现在不是空谈就是盲动。盲与空有相互的关系,愈空愈盲,愈盲愈空。
《战争论》
军队的武德
必须注意这么一个问题,武德不同于单纯的勇敢,也不同于对战争事业的热情。勇敢的确是武德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军人的勇敢与普通人的勇敢是两回事,后者的勇敢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的品质,而军人的勇敢除了这一点还可以通过训练培养出来。个人勇敢所特有的随心所欲、不受控制地展示力量的倾向,是军人的勇敢所必须摆脱的,因为军人的勇敢必须服从更高的要求,即服从命令、遵守纪律、规则和方法等。而对战争事业的热情,虽然能增添武德的生命力,使武德的火焰越燃越旺,但是它不是武德所必需的组成部分。
战争是一项特殊的事业,即使它所涉及的方面很广,即使一个民族所有能够参加战争的男子都来参加这个事业,它依然是一种特殊的事业,它不同于人类生活的其他各种活动。武德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包括:深刻了解战争事业的精神实质,激发、锻炼和汲取在战争活动中的力量,将自己的全部智力都运用于战争事业中,然后通过训练使自己准确而敏捷地做出行动,竭尽全力,将自己从一个普通人转变为一个称职的军人。
因此,任人们千方百计地设想将一个人既培养成公民又培养成军人,任人们将战争想象成具有全民的性质,任人们认为战争的发展如何地不同于以前佣兵队长时期,也是无法抹煞战争事业的特殊性的。既然这样,那些始终从事战争事业的人,就会始终把同自己一起从事战争的人看做一个整体,战争的精神要素,就是通过这个团体的规章制度完善起来的。事实上也正是这样。因此,我们主张从角度来观察战争,不能轻视军队中或多或少具有的这种团体精神。打一个恰当的比喻:在我们所说的武德中,这种团体精神就好像是一种粘合剂把起作用的各种精神力量粘结在一起;而组成武德的那些晶体,需要依靠这种团体精神才能相对容易地把它们凝结起来。
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在极其猛烈的炮火下如果它仍然能够保持正常的秩序,不被想象中的危险所吓倒,而当面对真正的危险时也毫不畏惧;在胜利时感到自豪,在失败的逆境中仍能自觉地服从命令,对指挥官一如既往地尊重和信赖;在困苦与劳累中,如果它仍能把这种困境看做是获胜的手段,不但不气馁还像运动员一样继续锻炼自己;如果它只抱有保持军人荣誉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简短信念,并能将上述所有的义务和美德牢记于心,那么,毫无疑问,这就是一支富有武德的军队。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一支军队假如没有这种武德,它还是可以像旺代人一样出色地战斗,像瑞士人、美国人和西班牙人一样实现伟大的事业,更有甚者可以像欧根和马尔波罗一样,率领没有武德的常备军并终取得胜利。所以,并不是说必须具备武德才能使战争取得胜利。我们特别强调这一点,目的是为了使这里所提出的概念更为明了,即既不能忽视武德的重要性,也不能将武德看做取胜的必需因素。事实也确是如此。武德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力量,它是可以被单独考虑的,其作用也是能够估量的,就像一件工具的力量是可以计算出来一样。
我们已经阐述了武德的特点,现在还想进一步谈一谈武德的作用,以及获得武德的途径。
如同统帅的天才与军队的整体的关系一样,武德与军队各部分的关系也是如此,统帅指挥的只能是军队整体,而不是军队的各个单独的部分。对于统帅指挥不到的部分,就必须而且只能依靠武德。我们应该以卓越的品质和才能作为选拔统帅的依据,而选拔队伍的主要指挥官则必须经过慎重的考察。一般来说,指挥官的职位越低,这种考察也可以相应少一些,也可以相应地降低对个人才能的要求,但是却必须具有武德。当然,一个奋勇作战的民族所具有的勇气、智慧、刻苦与热情这些天赋品质,是能够起到同样的作用的。也就是说,这些品质能够代替武德,同样,武德也能够代替这些品质。这里就告诉我们两个道理:
(1)只有常备军具有而且也需要武德。民众武装天赋的品质,如勇敢、机智、刻苦和热情等,可以代替武德,而且这些品质在战争时期更容易养成。
(2)常备军对民众武装作战与对常备军作战相比更需要武德,因为在对民众武装作战时,兵力比较分散,各部队更需要依靠自己单独行动。而当军队能够集中战斗时就可以较大地发挥统帅的天才作用,即使武德不足也可以弥补。一般而言,战争变得越复杂,兵力变得越分散,军队就越不能缺少武德。
结合上述两点可以得到这样一个教训:一支缺乏武德的军队,在组织战争时就应该尽量简单,或者更加注意战争组织的其他方面,千万不要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因此,战争中重要的精神力量之一理所当然是军队的武德。假如缺少这种力量,就应该想方设法用其他精神力量来代替,比如统帅的卓越才能或者民族热情等。否则,所付出的努力很可能是徒劳无益的。无论是亚历山大率领的马其顿军队,或者凯撒率领的罗马军团,亦或是亚历山大?法尔涅捷率领的西班牙步兵,或者古斯达夫?阿道夫和查理十二率领的瑞典军团,以及腓特烈大帝率领的普鲁士军队、拿破仑率领的法国军队,他们都是依靠了这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而成就了伟大的事业。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否则只能说明他在故意无视一切历史事实。
必须明确:这种精神力量的产生只能有两条渠道,而且必须把这两者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这种精神力量。条渠道是军队经历过许多次战争并取得很多胜利,另一条渠道是军队经受过很多超乎寻常的劳累与困苦,因为只有经过磨炼的军人才会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一个统帅必须习惯于向自己的士兵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一旦士兵克服了劳累与困苦,他就会感到无比自豪。因此,只有经过无数次劳累与困苦的磨炼,只有在一次次胜利的鼓舞下,才能培养出良好的武德;也只有在胜利的阳光下,武德的幼芽才能茁壮成长,才能够抵抗更多的不幸与失败,甚至能够克服和平时期的松懈状态,在一定时期内至少是这样的。所以,一旦拥有了这种精神力量之后,即便这支军队的统帅平庸无为,或是处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中,这种精神力量仍然会延续很久。
还必须注意这样一个问题:武德和情绪是两回事,不能等同看待。一支遍体鳞伤、久经战斗的部队所发扬的团体精神,即良好的武德,是不能与那种只靠条令和操典组合在一起的常备军的自负与虚荣相比拟的。苛刻的条令和勤务规则或许能够让军队的武德保持得更长久一些,但是其本身是不会产生武德的,因此,我们虽然承认这的确有价值,但是不应该过高地估价它。和平时期训练出来的军队特色有:严谨的秩序、作战技能、坚强的意志,以及一定程度的自豪感和高涨的情绪,这些是我们必须珍视的,但是它们并不能像武德那样单独发挥作用。整体只能依靠整体的力量来维持,这就如同一块冷却得过快的玻璃一样,稍不谨慎,一道裂缝就可以导致整体的破裂。因此,一支没有经过胜利与失败的磨炼的军队,一支能适应艰苦环境的军队,即使拥有饱满高涨的情绪,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变得胆怯,甚至变得非常恐惧,这就是法语中所说的“大溃败”。这样的军队只能在统帅的带领下有所作为,否则将一事无成。所以,我们绝不能把武德与情绪混为一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