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
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658.0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NT$
762.0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NT$
352.0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NT$
454.0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本书系杭州市社会科学院资助出版项目,也是作者对服务经济领域长期观察思考后形成的第二本学术专著。作为对杭州发展实践进行长期观察的地方社科工作者,作者致力于从地方经验中凝练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趋势与路径。全书共分七个部分,以杭州市为案例对象,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每个维度的发展趋势、杭州经验、问题症结以及典型案例;从具体到抽象,提炼总结杭州以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贡献,对未来杭州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行探讨。
|
內容簡介: |
作为对杭州发展实践进行长期观察的地方社科工作者,作者致力于从地方经验中凝练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趋势与路径。全书共分七章,以杭州为案例对象,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每个维度的发展趋势、杭州经验、问题症结以及典型案例;从具体到抽象,提炼总结杭州以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贡献,并对未来杭州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行政策探讨。
|
關於作者: |
汪欢欢,四川达州人,经济学博士,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长期从事服务经济、产业经济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学术专著《数字经济时代的服务业与城市国际化》。
|
目錄:
|
引言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指引服务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第一章 杭州服务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一、 杭州服务业发展脉络
二、 城市现代化进程决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章 创新发展:数字经济视角
一、 服务业创新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 数字经济与杭州服务业创新发展
三、 杭州服务业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四、 杭州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典型案例
第三章 协调发展:三次产业视角
一、 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 杭州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协调发展
三、 杭州服务业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四、 杭州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典型案例
第四章 绿色发展:“双碳”目标视角
一、 服务业绿色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 “双碳”目标下杭州服务业绿色发展
三、 杭州服务业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
四、 杭州服务业绿色发展的典型案例
第五章 开放发展:城市国际化视角
一、 服务业开放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 城市国际化战略与杭州服务业开放发展
三、 杭州服务业开放发展存在的问题
四、 杭州服务业开放发展的典型案例
第六章 共享发展:共同富裕视角
一、 服务业共享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 杭州服务业共享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三、 杭州服务业共享发展存在的问题
四、 杭州服务业共享发展的典型案例
第七章 杭州实践的价值贡献与政策优化
一、 杭州以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贡献
二、 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杭州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本书是笔者对服务经济领域长期观察思考后形成的第二本学术专著。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重要战略变量,服务业的价值意蕴、理论内涵、实践逻辑发生革命性变化,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从地方经验中凝练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趋势与路径,是地方社科工作者的使命使然。由此,以杭州市为案例对象,本书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并从具体到抽象,提炼总结杭州以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贡献,以期能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地方路径提供参考价值。
本书系杭州市社会科学院资助出版项目。在本书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杭州市社会科学院领导与同仁们的大力支持,尤其感谢社会学研究所、经济研究所、科研管理处各位老师的支持。此外,还要感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高洁老师、杭州之江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朱红亚老师、杭州市经济信息中心王凯老师在框架构建、数据搜集、文稿校对等方面鼎力相助,以及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的唐云松副总编、包纯睿编辑给予的悉心帮助。
本书内容参考了大量专著、学术期刊以及网络资料,参考文献难免挂一漏万,在此对所有本书参考过、引用过的作品及作者表示真诚的敬意及歉意。
中国式现代化由诸多各具风格的现代化城市支撑,大国中的城市发展道路必然不尽相同,任何城市的探索都是有意义的。以杭州市为案例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虽有借鉴意义,但仍比较片面,未来值得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这个议题。受到时间、能力等方面的局限,难免有疏漏和缺憾,期望各位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引言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指引服务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代化是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是现代文明的形成、发展、转型和国际互动的复合过程,是文明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交互进行的复合过程,是不同国家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现代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在向不同的现代化阶段与目标奋斗,必然呈现出各种具有差异化与不平衡性的现代化道路。
从世界现代化的一般内涵看,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一般性。按照现代化理论来看,世界范围内由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的转移过程及其深刻变化为第一次现代化,由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转移及其深刻变化的过程是第二次现代化。第一次现代化是第二次现代化的基础,第二次现代化则是第一次现代化的部分继承和部分转向、提升。两次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则衍生出了综合现代化的概念,综合现代化表现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知识化、信息化和民主化。进入21世纪以来,综合现代化逐渐成为后发国家和地区实现第一次现代化和受到第二次现代化环境、目标影响的路径选择。中国的现代化当然也具有这样的一般性,尤其是我国现代化起步较晚,在并未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过程中同步受到第二次现代化的影响,出现了两次现代化同步推进的格局,既大力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又借助知识化和信息化(尤其是数字化)实现由第一次现代化向第二次现代化目标的转变和提升。这样的现代化道路推动我国逐步实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知识和信息社会的转型,未来还可能转向更加先进的社会形态。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中国式现代化则具有特殊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独特的,这种独特表现为“本质上不同于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北方’(OECD国家)模式,道路上也不同于正在现代化的‘南方’(其他发展中国家)模式,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即不断探索开拓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解放所形成的精神传统的逻辑结果,赋予了现代化的新内涵、新的结构功能和新的精神境界,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突破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唯一性,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现代化模式借鉴。”有学者进一步研究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实践逻辑上的独特性,指出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实现了三个转变:从被动现代化走向主动现代化,从外源式现代化走向内生性现代化,从单一现代化走向全面高质量现代化。有学者则进一步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即坚持人民主体、实现共同富裕,坚持独立自主、适合中国国情,坚持开放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欧美资本主义现代化无可比拟的本质特征和显著优势。部分学者从某一视角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进行考察,如洪银兴从经济维度考察了中国式现代化,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经济现代化方面的中国特色非常鲜明,具体表现为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特色、“四化同步”的内容特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创新发展的道路特色、市场现代化和政府现代化同时发力的制度特色。再如,任保平、迟克涵则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对中国式现代化特色进行拓展,认为数字经济使中国式现代化的模式、动能以及优势都得以更新,现代化目标也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得以拓展。可见,现代化不只有西方现代化一种模式,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走出了符合国情实际并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现代化道路。
但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的现代化水平还有待提高,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20》显示,截至2017年,全世界只有20个现代化国家,数量较少且占比稳定,中国综合现代化指数在世界排名第64位,与中等发达国家的差距比较小,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较大,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现代化道路任重道远。在我国一系列现代化短板中,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具备的五个基本特征,决定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五个基本特征。其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我国与其他现代化强国的根本区别,庞大的人口基数诞生的大规模就业人口决定了必须充分发挥服务业就业“蓄水池”功能,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进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其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而显著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生活水平差距及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突破口,这无不是服务业承担的重要功能。其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最好诠释,“精神共富”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内涵和新目标,这表明随着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人民群众需要更优质更个性化的服务产品,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服务业发展将成为热点。其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场系统变革,服务业能耗相对于制造业较低,节能环保、生态旅游、绿色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又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绝佳手段。其五,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点也是我国与西方国家通过“暴力与血腥”开启现代化进程的根本不同之处,我国这条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之路是对西方国家现代化道路的超越,这必然要求我们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战略,且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与其他国家一道实现共赢。然而,我国在服务业领域的开放进程一直较为滞后,推进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应对全球变革,推进我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走和平发展之路、合作共赢之路的关键领域和重要突破口。
其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性布局,服务业是其中的重要战略变量。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仅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指向,也是由小康社会建设转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总体性、基础性安排。涵盖服务业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内容。从现实来看,当前我国服务业已成为三次产业中增加值占比最高、吸纳就业最多、利用外资规模最大的行业,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保障就业、参与全球竞争的作用日益突出。202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3.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9%,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5个百分点,此三项数值分别高出第二产业13.9、16.5和1.4个百分点。但无论从比重还是结构来看,服务业都仍然是我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短板,高生产率特征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长期不足,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步伐缓慢,且尚未形成由基于全球价值链(GVC)的制造业全球化转向嵌入全球创新链(GIC)的服务业全球化的新格局。发展服务业不仅与经济增长不矛盾,而且是我国经济未来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和发挥结构效应的最重要的战略变量。这个重要变量将推动制造业、农业效率和质量提升,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与生活质量,增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全球竞争力。
最后,中国式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将引领我国现代化新征程,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高质量发展也成为服务业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重要命题。当前,服务业发展环境面临重大变化,抢抓机遇,直面挑战,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和战略突破口。第一,国际经贸规则重构倒逼服务业改革开放。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向纵深发展,东升西降是未来大趋势。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欧贸易协定等多边和区域投资贸易谈判的焦点转向服务领域,国际经贸规则重构加速,国际分工格局与服务业全球化面临深度调整。我们要主动适应全球产业链重塑和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新趋势,深化服务业重点领域改革开放,提升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整体发展水平。第二,新一轮科技革命驱动服务业供给侧变革。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5G网络、4K/8K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推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蓬勃发展,传统服务行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新兴服务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未来一段时期,这个趋势将继续螺旋式增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让服务创新和模式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将赋予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第三,产业深度融合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区域产业竞争正从单个产业竞争、产业链竞争演进至产业生态竞争,价值链以制造为中心正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制造业企业不断提高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生产过程由以加工组装为主转型为“制造 服务”,产出形式由单纯的实物产品转型为“产品 服务”。制造业服务化、服务衍生制造、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总集成总承包、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程度加深。顺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将形成有利于提升中国制造核心竞争力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模式。第四,居民消费升级呼唤高质量服务供给。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正在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居民消费加快升级,个性化、体验式、互动式等服务消费市场具有巨大潜力、强大韧劲和旺盛活力。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转型,实物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型,以数字化消费为引领的消费升级趋势进一步显现。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向消费驱动转型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作用凸显,也将是国内大循环的强劲动力源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强大连接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