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售價:NT$
1340.0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售價:NT$
325.0
《
图以载道——传统绘画的图像叙事
》
售價:NT$
390.0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NT$
1140.0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NT$
390.0
《
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六辑)
》
售價:NT$
490.0
《
干戈之影:商代的战争观念、武装者与武器装备
》
售價:NT$
340.0
|
編輯推薦: |
1. 一部普及元曲基本知识、赏读元曲经典篇目的优秀通识读物。
2. 赏析简明,文笔上佳,带领读者体验元曲作为“一代之绝作”的独特魅力,感受元人的丰沛情感和烂漫生活。
3. 当代第一本讲习制曲技术的著作,帮助读者扫清创作的障碍,轻松完成曲作的创作。
4. 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
內容簡介: |
元曲与唐诗、宋词自古并称,是一代文学的光辉典范。她作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一枚璀璨的明珠,名家辈出,琳琅满目,或流丽悠远、委婉细腻,或生动活泼、直白泼辣,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本书是关于元曲的入门读物,也是当代第一本讲习制曲技术的著作。主要分为元曲基础知识、元曲名篇赏读与制曲写作三个部分,全面展现了元曲这一文学形式的艺术魅力。
书中系统而全面地介绍元曲基础知识,兼顾最新研究成果,使读者轻松掌握元曲的知识全貌和发展脉络。名家名篇的选择按照“真、新、精、深、趣”的审美标准。赏析简明,文笔上佳,使读者在咀嚼品评的过程中能真切体验元曲作为“一代之绝作”的独特魅力,感受元人的丰沛情感和烂漫生活。尤为难得的是,本书系统介绍了制曲的相关知识,精心筛选出30个曲牌的格律谱,并提供了简明直观的格律模板,帮助读者在经典名作的引领下,扫清创作的障碍,轻松完成曲作的创作。
|
關於作者: |
杨栋【编著】【中国】【现当代】
————————————————————
杨栋,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散曲学史研究》《元曲起源考古研究》等,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一等奖。
黄怒波【主编】【中国】【现当代】
————————————————————
黄怒波,笔名骆英,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曾任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丹曾文化总策划。出版诗集、散文集13部,并被翻译成9种语言出版。
|
目錄:
|
目录
一、元曲基础知识
(一)元曲名实与体式
(二)散曲的名义与子类
(三)元曲分类之树
(四)元曲的音乐
(五)元曲格律
(六)元杂剧
(七)南戏
(八)元曲的分期与分派
二、青铜时代—— 初兴阶段
(一)董解元(生卒年不详)
(二) 佚名氏(生卒年不详)【越调·天净沙】秋思
(三)元好问(1190—1257)
(四)商道(1194—1269 后)
(五)杨果(1197—1269)
(六)杜仁杰(生卒年不详)
(七)商挺(1209—1289)
(八)刘秉忠(1216—1274)
(九)王和卿(生卒年不详)
(十)盍西村
(十一)胡紫山(1227—1295)
(十二)王恽(1227—1304)
(十三)奥敦周卿(生卒年不详)
(十四)赵岩(生卒年不详)
(十五)王嘉甫
(十六)王修甫( —1275)
(十七)严忠济( —1293)
三、黄金时代—— 繁盛阶段
(一)邓玉宾(生卒年不详)
(二)徐琰( —1310)
(三)侯克中(1230—1325 前后)
(四)庾天锡(生卒年不详)
(五)姚燧(1238—1313)
(六)卢挚(1241 —1318 )
(七)珠帘秀(生卒年不详)
(八)陈草庵(约1247—1330 后)
(九)不忽木(1255 —1300)
(十)鲜于枢(1256—1302)
(十一)白无咎(约1270—1330)
(十二)冯子振(1251— 约1328)
(十三)王廷秀(生卒年不详)
(十四)姚守中(生卒年不详)
(十五)曾瑞(1260—1325)
(十六)真氏(生卒年不详)
(十七)孛罗(生卒年不详)
(十八)睢景臣(生卒年不详)
四、元曲四大家
(一) 关汉卿(1220 前后—1300 后)
(二)马致远(1250 —1324)
(三)白朴(1226—1306 后)
(四) 郑光祖(1240 前—1320 前后)
(五)附:王实甫(生卒年不详)
五、白银时代—— 变异阶段
(一)黄公望(1269—1354)
(二)陈德和
(三)钱霖(1295 —1360 )
(四)高克礼(生卒年不详)
(五)董君瑞(生卒年不详)
(六)高安道
(七)吕止庵
(八)景元启
(九)查德卿
(十)卫立中(生卒年不详)
(十一)唐毅夫
(十二)爱山
(十三)吕天用
(十四)张鸣善(生卒年不详)
(十五)贾固(生卒年不详)
(十六)曹德(生卒年不详)
(十七)刘时中(生卒年不详)
(十八)杨维桢(1296—1370)
(十九)刘庭信(生卒年不详)
(二十)兰楚芳(生卒年不详)
(二十一)邾经(生卒年不详)
(二十二)夏庭芝(1316— )
(二十三)杨景贤(生卒年不详)
(二十四) 高明(1306前后— 元末明初)
(二十五)无名氏
七、后元曲时代
(一)明代散曲精品
(二)明清小曲与文人拟小曲
(三)明清传奇与杂剧选粹
(四)作曲“活法”案例
|
內容試閱:
|
前言
第一,这是一本评介元曲基础知识与名作艺术成就的专书,也是当代第一本讲习制曲技术的教材,具有一定试验性。元曲自古与唐诗、宋词并称,都是一代文学的光辉典范,同时标志着一种文体创作的峰巅,令后继者可望而不可企及。自近代王国维与任二北两位学术大师前后开创戏曲与散曲的专学之后,元曲之学分篱为二,杂剧与散曲分治,一属诗歌,一属戏剧,各立门户,与历史事实及真相也渐行渐远。
本书建基于现代学理,抓住“套数”的中介环节,并以“用流行歌曲唱戏”的“诗剧”之同一性沟通、整合散、剧二学,恢复、提炼元曲原有的学术话语与观念,重构“元曲”的知识系统。此种意向恰与西方古哲亚里士多德以剧为诗的“诗学”理念不谋而合,是以取亚氏之说作为本书编写的一个学理支点。
第二,本书三部分内容各有侧重,但又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交相为用。制曲习作是本书要达成的主要目标,由曲谱提供的格律模板实现,只要会说普通话,就可依“妈麻马骂”四声字调照模板填写曲词,完成一首合格的曲作。但是要写出好曲子,只掌握格律形式显然远远不够,唯一可指的出路就是体会揣摩经典作品的成功经验,从中获得开示、启悟,非此不可。古人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靠经典名作示范引领,是古今作家得以成功的不二法门。
本书参考元曲家周德清《中原音韵》精选“定格四十首”,树样板、做示范的作曲教学模式,筛选出30 个曲牌的格律谱,分别安置在相应的经典作品之下,供读者习练,就是考虑了名篇精品易入易记,使之兼作曲谱的例曲。从名篇入手实为历代习曲捷径中的捷径。基础知识与精品鉴赏、曲词写作为三个内容不同的板块,各有特点,并无必然的阶进关系,因此抱有不同学习目的和兴趣的读者仍然可以针对特定内容板块或忽略一些板块进行研习。但是最终会发现,任何一个板块的有效学习,都不能离开另外两个板块的支撑。这是编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所获独得之秘。
第三,本书的适用对象首先是中等以上文化水平,其中有志修习曲学,并特别有兴趣习作曲词者。随着近年的传统文化热、国学热、古典诗词热,希望了解元曲知识、赏读元曲经典作品并有习作散曲意愿的读者越来越多,不少省市县都成立了散曲创作组织,并创办了大量散曲微刊。本书的编写首先考虑这些业余读者、作者的口味,尽力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书同样也可作为大学通识课与中文、古代戏曲史、古代音乐史等相关专业选修课、拓展课的教材。编者曾执教中文专业曲学选修课数十年,了解专业大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水平与中等文化以上的社会业余爱好者实不存在巨差,他们也需要教材平浅通俗,最好从名篇赏析入门。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对谁都公平无私。
第四,元曲曲牌格律谱的整理编制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目的是为习作者提供格律模板。首先是曲牌的筛选,不求全而求精,主要选取语言格律不同于诗词而具有特别个性者。作为写作模板,力求符号简明直观,一望而知。现在把我们整理编制的8 个曲谱格律符号预约在此:
─ │ ┼ \\ ∨ △ ▲ 、
平 仄 可平可仄 去 上 包韵 韵脚 步节
曲谱定式以格律相对稳定的散曲为标准。目前由于采用穷尽式统计法归纳元曲平仄律,结果容易出现“ ┼ ┼ ┼”的三连“ ┼”, 或四连“┼”的情况,这是由于每篇具体作品的小变叠加所造成的。凡遇到这类情况,可按诗歌平仄律的基本模式“交错律”常识处理。如“┼ ┼ ┼ ┼”,就应具体处理为“─ ─││ ”或“││ ─ ─”。
第五,曲学基本知识部分吸收了不少最新研究成果,超越了旧常识范围。如南戏现存最早标本《张协状元》为元代编剧,南戏成于元代,包含于元曲范畴,“南戏”之名亦为关汉卿等北人所称,北杂剧先熟于南戏等。这些结论不止经过长期研究论证,而且通过不同意见的竞争论战,已在学术上占据压倒优势。凡进入本书的客观知识都是经过严格的论证加以检验筛选的。需要说明的是,本书限于目的与体例,不宜进行繁复的引证论辨,很多关键论证只能举例示据。读者或用书教师如果需要了解这些新观念的学术研讨过程,可以去阅读“参考书目”中的相关参考书。
第六,对于名家名篇的选择与赏析,离不开主观性引领的价值评判。但为了防止跌入个人口味之争,杂入混乱无序的仁智之见,本书约定“真、新、精、深、趣”五字诀的审美标准。确立标准就有了不同价值通约兑换的客观基础,就可依之斟酌评断高下精粗。至于读者在具体理解与落实五字诀时会产生差异,也属正常;甚至读者不同意此五字诀,而另立一套其他几字诀,也不出编者意料。只要同意并坚持审美评判应当建基事实之上,有人为约定的客观标准,而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纯个人化主观演绎,就有“准头儿”,具备了商讨切磋的前提。这里特别提示读者,此五字诀也是创作好曲子之要领,有“真新”二字者即为好曲,加上“精”字者为精品,再加一“深”字者则为名作,再加一“趣”字可称绝唱。揣摩此五字诀作曲,
则可循阶而上,渐入佳境。
第七,本书提供的知识内容只是供给初学入门的,如果读者希望拓宽加深,可以利用书后的“参考书目”。其中所列多是引导读者进一步深学之专书。例如,如果读者希望在本书给定的30 个常用曲牌之外,习练更多的牌子,或者由写小令进而练习写套数,那就请参读郑骞的《北曲新谱》。
第八,本书选录作品文本多用流行易得版本为底本,如散曲采用《全元散曲》,杂剧采用《元曲选》等。出于易读易解的普及目的,对不同版本的文本存在差异之处,有不少做了校改。如元好问散曲《骤雨打新荷》,就采用了《元好问全集》中的易读版本。
第九,本书选入若干幅元曲文物插图,都是金元器物。有的已广为人知,如元青花大罐《鬼谷子下山图》,于2005 年在英国伦敦佳士德拍卖会上以折合人民币2.3 亿元之巨额成交,震动世界文化界。其余大多为近年出土的河北磁州窑古器,这些文物一向少为人知,甚至还有的是首次披露。这些插图仅供读者参考赏玩,不属于必要的学习内容。
一、 元曲基础知识
什么是元曲
中国一般文化人大多听说过“ 唐诗、宋词、元曲”的口头禅,知道这是古典韵文诗歌的三个标志性品类,分别代表各自时代的最高文学成就。这个口头禅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它指示着三座不可企及的顶峰,后来作者只能仰望而休想超越。今日张口能背几首、几十首唐诗、宋词的人随时随处可见。近年央视热播“中国诗词大会”擂台赛节目,挑战选手中能记诵成千上万首者大有人在,甚至有位快递小哥获得了2018 年度冠军。可见唐诗、宋词是多么脍炙人口,深入人心。但是一说到“元曲”,则普遍感觉陌生、茫然。就算文学院的毕业生为应试而把教科书中包括“散曲”与“杂剧”的元曲定义背得滚瓜烂熟,也还是不一定能搞清楚这两个子类究竟是什么,有何内在联系。
其实元曲就是元朝的通俗歌曲或流行歌曲,也叫作“散曲”;用这种通俗歌曲唱戏,当时叫“杂剧”,后来二者统称元曲。例如,相传为马致远作的小令【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就是一首流行歌曲—— 散曲。中学语文课本选学的元代大戏曲家关汉卿的《窦娥冤》就是杂剧,用【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等散曲接龙联唱,所以历代管这种表演人物故事的戏剧也叫“元曲”。元曲既可总称散曲与杂剧,亦可分别专称其中任何一种。
为“元曲”正名
元曲这个古老的传统文化概念之所以被人们忽略甚至遗忘,首先是因为它子类繁杂、关系混乱,甚至连专家都难能理清。仅以它包容唱歌与唱戏两个品种来说,就与近代传自西方的文学观念相冲突。现代文学理论的文体分类学采用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的“四分法”,拿来套入元曲,就必须拆分为诗歌与戏剧,这是不容混同的两种性质的文体。于是,现代的文学史、戏剧史教材都不得不放弃那些所谓“不科学”的概念。从此给“元曲”原本和睦的“大家庭”人为地制造离散分裂的困局。
现在恢复元曲的概念,为其正名,不仅仅是发自一种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而且更是出于对通识学理的研讨与反思。认戏剧为诗歌,西方先哲亚里士多德早就开辟了这个传统。他的《诗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文学理论的开山之作,其讨论对象主要是古希腊悲剧。因为
剧词用韵文写就,故称之为“ 诗”。元人的杂剧用散曲“唱戏”, 更是典范的诗剧,古代学者以“元曲”二字统称散、剧两大门类,与亚氏不谋而合,可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现在是把文学史、戏曲史丢弃的“元曲”概念捡回,重新恢复它光荣的文学艺术与文化地位的时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