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NT$
286.0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NT$
265.0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NT$
1265.0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306.0
《
瘦肝
》
售價:NT$
454.0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NT$
254.0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
》
售價:NT$
704.0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NT$
454.0
|
內容簡介: |
本书对论语作了用“心”翻译与解读。第一,用“心”体悟论语篇章结构之妙。论语每章看似相互独立,其实草蛇灰线,描绘了一幅改变东周局面的行动路线图。第二,用“心”把握论语之深意。结合孔门师生身份背景,站在儒家新精英的角度来理解论语,充分把握住了论语中蕴藏的情感力量。第三,用“心”推动论语的现代化。本书结合现代哲学术语,对论语作出标准化的解读。这便于现代人按图索骥,把握这套行为准则之精妙。 此即《论语章句心解》,不求标新立意,只因佳作偶得。
|
關於作者: |
褚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出站博士后,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传统文化。曾出版专著、译著十数本,在CSSCI等来源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
|
目錄:
|
目录
学而第一/1
为政第二/16
八佾第三/33
里仁第四/49
公冶长第五/64
雍也第六/81
述而第七/98
泰伯第八/114
子罕第九/124
乡党第十/136
先进第十一/143
颜渊第十二/155
子路第十三/166
宪问第十四/178
卫灵公第十五/193
季氏第十六/203
阳货第十七/211
微子第十八/222
子张第十九/228
尧曰第二十/234
|
內容試閱:
|
前 言
众所周知,《论语》是由孔门弟子编辑而成的一本书。孔门弟子编辑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第一,追思孔子;第二,传播孔门的思想主张。
古往今来,对《论语》的解读作品可谓汗牛充栋。其中,较著名的是何晏的《论语集解》、皇侃的《论语义疏》、朱熹的《论语集注》等。这些《论语》解读本各有所长,都对《论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做出了独到的解释。
但是,所有这些解读本都存在三个明显的缺陷:
第一,缺少从整体角度来把握《论语》的篇章结构之妙。《论语》的编排方式是每篇罗列数章,每章看似相互独立。于是,这些解读本都化整为零,将各章拆开来解读。实际上,《论语》各篇、各章之间都暗藏了一条线索。孔门弟子在编辑《论语》时,是按照一个完整、成熟的思路来谋篇布局的。这一思路既是孔门主张的士人修行之路,也是孔门认为的挽救东周天下危局之路。以《论语》的篇章结构为例,如表1所示。
表1 《论语》篇目
上卷篇目
下卷篇目
学而第一(总纲)
为政第二(目标):君主之德
八佾第三(现状):礼崩乐坏
里仁第四(行动):士人内修
公冶长第五(行动):聚集同道
雍也第六(行动):参与实践
述而第七(行动):教学相长
泰伯第八(行动):出仕从政
子罕第九(怀念):难忘师恩
乡党第十(后序)
先进第十一(人物):各色贤人
颜渊第十二(路线):修身之道
子路第十三(路线):治国之道
宪问第十四(实践):士人行动
卫灵公第十五(实践):用人之道
季氏第十六(实践):治国准则
阳货第十七(历史):天下溃烂
微子第十八(希望):守正创新
子张第十九(怀念):难忘师恩
尧曰第二十(后序)
通过表1可知,《论语》的上卷先谈孔门的纲领,再谈君主的操守,接着谈东周礼崩乐坏的现状,最后谈士人,即当时的新精英应该如何挽救这一危局。在讨论中,上卷给出了一条相对清晰、完整的行动路线图。
《论语》的下卷则反过来,先罗列孔门有哪些新精英,接着谈行动路线图,然后谈实践的方式,再分析造成这一现状的历史根源,即描述诸侯、大夫,也就是旧精英的下坠史,以及讲未来的出路,即士人的守正创新路线,最终得出结论,即挽救东周社会危局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士人身上。
可以说《论语》的上下两卷都在描绘改变东周局面的路线图,但下卷的编辑者结合现实的新情况,对上卷中的路线图做了补充与完善。
同时,笔者还发现,孔门弟子在谋划上卷各篇时,采用了两个结构:一是各篇严格依照中国古人的天人观念,以首尾呼应、内包人言的体例,对应天人合一的观念;二是上卷各篇、各章两两对应,以阴阳和合的方式来进行编辑。
因此,《论语》的编辑者采用的是篇章大结构(路线图)下套篇内中结构(天人合一),再套章节小结构(阴阳和合)的编辑体例。
由此可知,旧的解读本抛弃篇章结构,将各章独立出来讲述,这一做法丢掉了藏在篇章结构中的很多深层含义。《论语》的各篇、各章不可割裂开来看,而应该放到一个完整的框架中去理解。
第二,并未结合孔门师生的身份背景来把握《论语》的深意。诚然,各解读版本都对《论语》各段的历史背景做了大概的介绍,比如关于“哀公问孝”一段,各版本都会论及三桓擅权的历史。但是,只介绍历史大背景,却不结合孔门师生的身份背景来理解,并不能站在言说者以及编者的立场上理解这一段话。
孔门师生大都身处春秋末期。当时,诸侯征伐已到白热化的阶段,绝大多数中小诸侯正在或已经退场,历史也即将进入少数几个大诸侯争雄的新阶段。
诸侯之间持续爆发战争,导致诸侯大宗族自身的资源逐渐耗尽,并给与了新兴的士人群体登台的机会。孔子看到了这一历史趋势,并不固守自己的大夫身份,而是主动下沉,培养这些新兴的士人。
因此,《论语》中的很多话,都是孔子对这些新精英,即士人说的。士人觉得孔子的这些话对自己是有着特殊意义的,所以才将这些话收集起来,列在《论语》之中。这也就是说,只有站在士人身份的角度来理解这些话,才能充分把握《论语》中蕴藏的情感力量,而这恰恰是旧的解读本没有做到的。
第三,随着时代发展,《论语》也面临现代化的问题。《论语》提供给士人一套行动路线图,从个人修行开始,到外扩平天下止。但这套路线图在现代人看来,颇难理解。现代人习惯于标准化的准则体系,而对个体性的行动准则普遍表示抗拒。
旧的解读本仅就《论语》的文本解《论语》,并没有提供这么一套标准化的准则体系。于是,我们需要从标准化的角度重新解读《论语》,以便推动《论语》的现代化。比如,我们要对《论语》中“自讼”“里仁”等词汇,结合现代哲学术语,做出标准化的解释。如此,现代人才能按图索骥,把握这套准则体系之精妙。
综合上述三点,我们有必要重新解读《论语》。
最后,补充说明二事:一是本书重在解读,但为了便于不通古文的读者阅读,也提供了翻译,同时本书的翻译重点参考了市面上几个主要的版本,比如杨伯峻译版、钱穆译版等,做了整合修订;二是本书解读中所引段落主要来自各大解读本,详见脚注,供读者参考。
南 翁
2023年3月2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