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羞耻:规训的情感

書城自編碼: 397265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世界史
作者: [美国]彼得·N.斯特恩斯
國際書號(ISBN): 9787545220001
出版社: 光启书局
出版日期: 2024-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40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全球通史(全六册豪华版)(传家之书,一部百科量级的全球通史,宇宙级视野的史诗巨著。以地理为骨,历史为肉,全球视野下的世界通史)
《 全球通史(全六册豪华版)(传家之书,一部百科量级的全球通史,宇宙级视野的史诗巨著。以地理为骨,历史为肉,全球视野下的世界通史) 》

售價:NT$ 3769.0
美国史:理想与现实(区域国别史丛书)
《 美国史:理想与现实(区域国别史丛书) 》

售價:NT$ 1377.0
裙子的宣言:重新定义二十世纪女性气质
《 裙子的宣言:重新定义二十世纪女性气质 》

售價:NT$ 481.0
敦煌壁画中的儿童生活
《 敦煌壁画中的儿童生活 》

售價:NT$ 475.0
中国历史的智慧与细节:读史有智慧+观风
《 中国历史的智慧与细节:读史有智慧+观风 》

售價:NT$ 1064.0
病毒 下层社会:疾病与不平等在美国的碰撞
《 病毒 下层社会:疾病与不平等在美国的碰撞 》

售價:NT$ 481.0
日本学研究.第二辑
《 日本学研究.第二辑 》

售價:NT$ 518.0
甲骨文丛书·波希米亚人:第三帝国柏林地下抵抗运动中的爱情与牺牲
《 甲骨文丛书·波希米亚人:第三帝国柏林地下抵抗运动中的爱情与牺牲 》

售價:NT$ 481.0

編輯推薦:
羞耻不只是个体内心的卑微情绪,也是社会用来维持秩序的手段。本书揭示了历史上羞耻心与各种羞辱方式如何被家庭、学校、法院等机构利用来规范共同体成员的行为,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
引发我们对当下羞耻复潮的反思:如今,羞耻无处不在,从校园霸凌、身材羞辱到各种性别、年龄羞耻。当网络暴力充斥着社交媒体和视频平台,我们该如何看待羞耻,它是否还能以建设性的方式加以利用呢?
世界史名家的情感史奠基之作:彼得·斯特恩斯是AP世界史委员会的创始主席和美国历史协会教学副主席,创办并主编了《世界历史杂志》长达五十年。他提出了“情感学”概念,成为情感史研究领域的奠基人。
结合心理学与社会学最新成果,跨越东西文化比较研究。引入中国、日本、印度为代表的亚洲文化相比较,体现羞耻感在社会情绪中的核心位置,也打破了自《菊与刀》以来认为西方为“罪感文化”社会,优于“耻感文化”的东亚社会的传统偏见。
內容簡介:
部关于羞耻的文化史,一种无处不在的社会治理术。
Choice杂志年度杰出图书奖,情感史首倡者彼得·N.斯特恩斯代表作
一部关于羞耻的文化史,一种无处不在的社会治理术
我们常将羞耻视为一种负面情感加以回避。而历史上,羞耻感在家庭、教育、刑罚、体育、政治等诸多领域都发挥着作用。社会用它来规范我们的行为、维持秩序、建立身份认同。
现代社会,羞耻感看似衰落,却仍在各种文化中延续,并不断被开发出新用途。而当新媒体时代的羞辱狂热给人带来难以磨灭的伤害,羞耻是否还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斯特恩斯比较东西方文化,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揭示羞耻无处不在的情感威力。
關於作者:
作者:彼得·N.斯特恩斯(Peter N. Stearns),世界史顶尖学者,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历史系教授、教务长,曾任教于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罗格斯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等。他创办并主编了《社会历史杂志》,曾担任AP世界史委员会的创始主席和美国历史协会教学副主席。撰写、编辑了130余种图书,包括《欧洲社会历史百科全书》《世界历史百科全书》《情感与社会变革》《1848年:欧洲革命浪潮》《世界历史上的西方文明》等。
译者:聂永光,毕业于武汉大学世界史试验班,译有《黄金时代》等。
目錄
总序/王晴佳
序言
致谢
1. 探讨羞耻:跨学科语境
2. 前现代社会的羞耻与羞辱
3. 现代性的冲击
4. 重思现代社会的羞耻:19世纪和20世纪
5. 羞耻的复兴:当代史
后记
注释
延伸阅读
索引
內容試閱
羞耻是一种有争议的情感,它的历史因而显得格外有趣,而且肯定给人很多启发。当然,任何情感都会引起争议:社会是否正在过多地助长愤怒?或者过度地受到恐惧诉求的操纵?人际关系会否因为对爱的过高期待而变得复杂?不过,影响更大的还是围绕羞耻的漩涡,这牵涉核心定义、当前发展轨迹的不确定性以及与其功能和影响直接相关的争论。
简单来说:在美国当代社会,许多论者从不同的角度谴责羞耻,呼吁减少羞耻,尽可能地消除羞耻,但是也有一个直言不讳的小群体,思考着当下形形色色的行为,大声疾呼扩大羞耻的用途,提升其认可度。在一场相关争论中,一些观察者(不管厌恶还是支持羞耻)指出,至少在现代美国和西欧社会,这种情感正在经历明显的衰退,另一些观察者(大多都是厌恶羞耻的)则为这种情感的持续高涨和令人讨厌的新来源感到担忧。最后,关于如何定义这种情感,尤其是应该强调羞耻的个体经验还是这种情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更大作用,学者自己也有分歧。这些分歧从何而来?它们有什么影响?或者说,应该有什么影响?
甚至还有一场反复出现的跨文化争论。西方观察者一直吹嘘罪感文化(guilt-based culture)的优点,并过于简单地认为,这就是他们自己社会的特点,同时贬低耻感文化,理由是只有罪感能给人精确的道德界线和遵守标准,相比之下,耻感只是简单地服从集体的要求。这也是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的日本人情感研究的核心,这项二战期间的研究非常有名,但谈不上无可挑剔。在比较基督徒和穆斯林的价值体系时,这项研究再次冒了出来,成为后者无法保证文明行为的不利证据。羞耻史如果包含比较因素,就不可避免地遇到这些问题,可能还有助于解决“我的耻感和罪感优于你的耻感和罪感”综合征。
本书经常提到的“西方社会”,主要指的是西欧和美国,虽然通常也能用来指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我们很少提到拉丁美洲,有迹象表明,传统形式的羞耻在那里比在欧洲和美国延续得更久。更加全面地研究包含羞耻在内的拉美情感史,在未来很有必要,当然,专家也在争论拉美应不应该算作西方。
羞耻的定义及其功能和缺点,不可避免地因为一些因素而变得复杂。羞耻并非从婴儿期就嵌入人类生理习性的,因而谈不上是一种基本情感。关键其实在于它包含了哪些基本情感:它可能引发悲伤,当然也可以表达厌恶,还有可能引起愤怒。(尽管我们可能会想“羞耻脸”是怎样的,但是单一的羞耻表情并不存在;有些文化则有专门的面部定义。)对潜在的组合进行分类并非易事,并且它们肯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也是历史学贡献最大的方面。
就跟情感研究经常遇到的情况一样,语言因素的影响很大。正如我们在本书所看到的,羞耻在不同社会和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定义—比如在当代英语中,羞耻跟罪感明显不同,但在其他情况下, 两者没有区别。有论文极其敏锐地指出,即便在英语里,羞耻指的都是没有尽到职责(这可以说是17世纪和18世纪的主流观点),而在现代意义上,羞耻反映的是对爱的渴望,两者截然不同。用词的转变和歧异往往反映了羞耻的重要方面,但是它们的模糊同样使讨论变得复杂,进一步反映了确定核心定义之难。
羞耻同样处在个人与社会之间,这是大多数情感研究的焦点,任何全面的看法都必须包含这两个方面。接下来的章节既讨论到羞耻(shame),也讨论到羞辱(shaming)—前者是个人面对的情感, 后者是集体或集体道德标准的强制行为。即使把羞耻定义为当下许多心理研究最为注重的个体经验,它起作用时仍然面对某种意义上的观众(audience),而且不管个体经验如何,许多社会群体显然都能影响羞耻的定义和使用。当代有很多例子,比如加州在处理当前水危机时,使用了“干旱羞辱”(drought shaming)的手段来控制用水,就并非偶然—这是一个明显的感知社会需求(perceived social need)的案例。
此外,羞耻跟罪感和尴尬(embarrassment),都是少数几种“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情感之一。怎样才能以最恰当的方式把它跟同类情感区别开来?一位分析者宣称,尴尬就是当代版的羞耻,后者已经变得声名狼藉—这一点值得商榷,但有趣的是,它指出了一个模糊的地带。少数专注于个体羞耻经验的心理学家认为,耻感跟罪感基本一样,而且有研究表明,当代美国人有时候并不觉得郁结在心里的耻感跟罪感有本质上的区别。不过其他的研究, 尤其是针对似乎重视羞耻而淡化罪感的社会、评判当代美国情感策略的研究,清楚地表现了耻感与罪感的不同,并且更加突出后者。羞耻的路径并不明确。
最后,关于羞耻的影响也有争议。有位社会科学家引用了一位国际说客的话,“娘娘腔才讲羞耻”,哀叹羞耻在政界和金融界的衰微。华尔街银行家在卷入投资丑闻两个月之后突然现身,成为另一家公司董事会的领导—当我们需要羞耻的时候,它在哪里呢? 4许多观察者都为不知羞耻的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感到不安。总体来说,最近一些关于羞耻的评论更为乐观,认为其具有许多优点:“在某些时代,羞耻也可以恢复、提高和反弹。”或者用精神科专家和生物伦理学家威拉德·盖林(Willard Gaylin)的话来说,“耻感和罪感都是高贵的情感,对维护文明社会至关重要”。反之,主流的心理学观点特别关注羞耻在犯人改造或者家庭惩戒中的作用,认为羞耻没有真正的建设性功能(跟罪感相反):这种情感只会引发怨恨,甚至侵略性, 导致更加糟糕的行为。最近的另一拨评论则哀叹社交媒体用户不加分辨地使用羞耻。关于这种情感的定位及其积极用途(如果有的话),根本没有一致的看法。
很难说一部羞耻史能把这一切都捋清楚。它可以在定义方面有所帮助:羞耻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包含不同的元素,特别是在社区依赖和个体经验的平衡方面。此外,虽然历史分析不能划清羞耻与其他自我意识情感的界限,但它在这方面并非毫无帮助。具体而言,羞耻史和更宽泛的积极情感的历史一样,完全可以聚焦于发展轨迹或者时代变化的问题。正如我们所谈到的,从1850年到20世纪60年代,羞耻在美国社会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衰退,但是最近又有所恢复,探究这一复杂进程可以直接解答当前主要趋势引发的困惑。历史的处理方式至少也有助于厘清关于羞耻功能的一些不确定性。要更好地理解过去,以及当代对比之中的耻感社会,必须更加细致地了解羞耻如何以及为什么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同时也要纳入文化变量的影响,可能还要加以深入探讨。不过,回顾之前如何对待时代变迁,尤其是个人主义的兴起与羞耻继续存在之间的张力,同样有助于我们探究这种情感的负面特征。在当前的某些环境里,羞耻可能比过去更加有害。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