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NT$
454.0
《
无端欢喜
》
售價:NT$
347.0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NT$
245.0
|
編輯推薦: |
关于获奖作品的“新闻” 用“好故事”告诉你怎样“讲好故事”
圈儿内人分享圈儿内事儿,有“内味儿”
讲优点,也讲不足,才是卸下美颜滤镜后真实的新闻工作
你可以从书中受益——
媒体人:从好记者的好作品中找到方法和路径,让新闻奖不再遥不可及
职场人:跟文章高手学写作,构建你的比较优势,让简历和PPT都脱颖而出
备考族:别再杜撰“鲁迅曾经说过”了,获奖通讯和背后的故事都是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好论据
双色排版,“课代表”已画好阅读重点
|
內容簡介: |
《好新闻的魅力——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赏析》是“好新闻”系列丛书的第四部,精选60篇中国新闻奖获奖通讯作品为分析对象,加之赏析文章。赏析文章联系当时新闻传播的实际需要和新闻采写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获奖作品的特点进行分析,阐述新闻写作的基础知识,探讨写作技法与技巧,还以获奖作品为中心延展了作者的业务研讨、传媒学界和业界人士的精彩点评等背后的故事。本书旨在为媒体人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论,适合一线记者编辑等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及高校新闻专业师生阅读参考,对写作爱好者及学习者也有帮助。
|
關於作者: |
朱建华,2010年进入长江日报社从事新闻采编工作至今,四次获得中国新闻奖,著有《传播力 的风口》《城市党报传播力建设》《好新闻的样子》《好新闻的味道》《好新闻的气质》,发表新闻业务论文100余篇,获武汉十佳新闻工作者、武汉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入选“武汉英才”,传媒垂直领域微信公众号“长江朱建华”(ID:whcj027)创始人。
|
內容試閱:
|
后?记
《好新闻的魅力——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赏析》是人民日报出版社“好新闻”系列的第四本书了,回忆整个过程,殊为不易。很多事,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有了日积月累,最后才可能有结果。“好新闻”系列图书能先后出版四本亦是如此,这也是我没有想到的。
逝者如斯夫。2024年是我到长江日报社从事新闻工作的第十五个年头,不由得感慨时间过得真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做了很多事,但能拿出来说的似乎又不多。
新闻这个职业的残酷性在于,让人时常处于忙碌状态,忙着找选题、忙着采访、忙着写稿……这种忙是一种循环反复,只要从事这个职业,就没有止境,看不到尽头。今天,媒体的内容生产好似工厂上的流水线,生产的稿件数量不算少,但真正能称为作品的并不多,能称为代表作或精品的就更少了。
新闻奖是新闻业务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能评上新闻奖尤其是中国新闻奖的作品,通常都有值得称道之处。诚然,内容生产不能以获奖为目标和追求,但生产的内容能获奖,无疑是对内容质量的一种认可和肯定。
很多媒体同行都渴望自己采写的内容能获奖,尤其是获中国新闻奖。想法是好的,但获中国新闻奖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然后知不足。学习是提高自己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要获中国新闻奖,首先要认识中国新闻奖,学习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好新闻”系列的四本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个人的学习笔记,是对学习中国新闻奖作品的一些感悟与思考。与一般学习不同的是,这更像是一种研究式、探究式的学习。通过学习,希望弄明白获奖作品为何能获奖和作品的采编经过、学界和业界的评价、作品优缺点、经验与启示等。
通讯是新闻体裁中比较难写的文体,虽然难写,但很多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的新闻佳作属于通讯。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如何写好通讯都不得要领,采写的一些通讯只能算是长消息,根本不能算通讯。通讯的消息化情况比较普遍。篇幅长的才叫通讯?署名为“本报记者”的才叫通讯?思想性强的才叫通讯?时效性不怎么强的内容才写成通讯?其实都不然。但不管怎么说,写好通讯需要下功夫才行,好的通讯不是易碎品,今天重读仍有独特魅力。这也是这本书取名的缘由。
如何从历届获中国新闻奖的通讯作品中筛选出赏析篇目,是一件比较为难的事。最终所选篇目有很强的主观性,只是个人认为这些作品在今天仍有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成书的过程,查阅并参考了大量资料,并尽可能逐一注明了出处,对遗漏之处还请予以包涵。在此,向这些资料的作者们表示诚挚谢意。正是他们的点评分析,为今天重新认识和学习这些获奖作品奠定了基础。
学习优秀的新闻作品关键是要看原文。作为一种尝试,书中以二维码的形式链接了获奖作品原文,这些原文基本上都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发过。本想把这些作品的原文与赏析的文字放在一起,这样阅读起来会比较方便,但这样做无疑会让这本书非常厚。最终,选择了链接二维码的形式。
今天,虽然体裁对内容传播的影响已经不大,一些改革也在试图打破体裁对内容传播的束缚。中国新闻奖评选改革后,通讯是基础类14个奖项之一,每年评出的获奖作品中通讯的数量、比例都不算低。与以往不同的是,全媒体时代通讯的参评要求有了一些新特点,如取消了字数限制,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也可以参与通讯奖项的评选,发在客户端、网站、微信公众号上的通讯也可以参加评选,通讯不再只是单纯的文字,具有了鲜明的融合特征。
作品获中国新闻奖的背后,很多时候是偶然性中有必然性、必然性中有偶然性,对个人而言,关键是提升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以自己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对大家了解和认识通讯、采写优秀的通讯有所帮助。
最后,对长期以来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长江日报社的领导和同事们表示感谢,对人民日报出版社能持续出版“好新闻”系列图书表示感谢,对热情作序并给予鼓励的工人日报社原社长、总编辑孙德宏表示感谢,对鼓励我继续把“好新闻”系列实务研究做下去的媒体同行和高校新闻院校师生表示感谢,对家人们长期背后的奉献和支持表示感谢。
朱建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