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NT$
505.0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NT$
398.0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NT$
230.0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NT$
454.0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4.0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內容簡介: |
对于伊格尔顿研究领域的拓展。伊格尔顿理论在“理论之后”,特别是新世纪之后,表现出明显不同于之前时期的特点,目前国内外研究,特别是国内研究对伊格尔顿最新理论动态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的关于新时期伊格尔顿理论研究主要从伊格尔顿理论的某一方面展开,如悲剧研究、伦理学研究等,缺乏对伊格尔顿创作生涯整体分析。本书对伊格尔顿文化理论进行整体分析,提出其表征为整体辩证观、策略话语观、超语言批评观,加强对伊格尔顿文化理论的全面反思。本书将是一个有意义的补充,也是对伊格尔顿文化理论研究的有益拓展。
|
關於作者: |
刘静,绥化学院,教授,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西方文论。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英语系访问学者;主持、参与完成黑龙江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计划项目等课题多项;在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编著一部,教材五部;曾获黑龙江省哲学社会学科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等奖励。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伊格尔顿理论分期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本书研究概况
一、研究对象、目标
二、研究重点和难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和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伊格尔顿早年政治批评实践
第一节20世纪60年代的天主教左派
第二节《斜向》 的意义、作用
第三节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主义转向
第四节伊格尔顿 政治批评话语体系构成
一、缘起和发展
二、意义和价值
第三章 激进政治批评与文化
第一节政治批评的现实性
一、超越文化唯物主义
二、反“历史终结论”
三、政治与民族文化
第二节文化与文化的自大
一、文化的观念
二、“文化”与“文明”的辩证统一
三、文化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第四章“理论之后” 的理论
第一节“理论之后”
一、文化理论的危机
二、理论的走向
第二节具有激进政治意义的神学话语
一、神学概念的自发性
二、神学概念的双面性
三、神学概念的激进性
四、神学概念的实践性
第三节文化理论话 语转换的时代性
第五章 伊格尔顿批评理论的融合建构
第一节细读的回归
第二节“去文化” 的政治
第三节张扬“唯物主义”
第六章 对伊格尔顿理论的思考
第一节伊格尔顿批评理论的表征
一、辩证性和话语性的统一
二、策略立场下批评的批评
第二节伊格尔顿理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是英国当代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和文化批评理论家。他的学术生涯横跨两个世纪,至今仍笔耕不辍,以年均至少一本的速度著书立说。
1943年2月,伊格尔顿出生在曼彻斯特附近兰开夏郡萨尔福德(Salford)地区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他的家人是具有强烈爱尔兰共和主义思想的天主教移民,这种思想给他带来了最初的政治影响。伊格尔顿童年就读于当地的小学,并在一个加尔默罗修道院做祭坛侍童。他在自传《看门人》中描述了这一段经历以及修女们的生活和选择对他的精神冲击。在升入天主教文法中学时,他明确说自己已经从精神上脱离了天主教的影响,并已开始接受社会主义思想,立志成为一名左翼知识分子。16岁时,他加入青年社会主义组织,自称是社会主义者,早早地感受到了天主教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青年时期他参加反对核军备的政治运动,受“愤怒的青年”(Angry Young Men)A作家的影响,他努力在艺术、政治和宗教之间寻找平衡点,这贯穿了他一生的活动。1961年,伊格尔顿进入剑桥大学,加入了左派组织并参与了一些政治活动。1962—1965年,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召开,如火如荼的宗教改革给人们带来了思想上的变革,在多明我会B左翼神学家劳伦斯·布莱特(Lawrence Bright)、赫伯特·麦凯布(Herbert McCabe)的影响下,伊格尔顿觉悟到基督教和社会主义是可以结合在一起的。他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师从英国文化唯物主义领军人物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Williams),同时受业于英国著名评论家、“细绎派”(Scrutiny)代表人物F. R. 利维斯(F. R. Leavis)。1964 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伊格尔顿应邀进入三一学院,与威廉斯一起工作,成为威廉斯的助理研究员。深受威廉斯及阿尔都塞等激进学者思想的影响,伊格尔顿彻底转向了马克思主义。1969 年,他进入牛津大学瓦德姆学院,担任英语研究员和讲师。1983 年,伊格尔顿来华访问讲学。同年,《文学理论引论》(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问世,该书迅速成为文学理论方面迄今为止最畅销的书籍,也是世界范围内最畅销的文学理论书籍之一,至今仍在不断地再版,伊格尔顿也由此成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国际领袖。 这是伊格尔顿理论的高光时刻,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盛时。
伊格尔顿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言,源于激进左派政治斗争进入低潮的现实。伊格尔顿文学理论从20 世纪70 年代末期开端发展到21 世纪20 年代,经伊格尔顿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言,源于激进左派政治斗争进入低潮的现实。伊格尔顿文学理论从20 世纪70 年代末期开端发展到21 世纪20 年代,经对于伊格尔顿来说,上帝的爱和耶稣基督向死而生的精神就是革命的象征。即使上帝并不降临,世界也能得到拯救,真正的救赎来自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友爱。这种神学话语并不是要同马克思主义文学文化理论分裂,而正是表现了理论的延续性。伊格尔顿的思维异常活跃,不落窠臼,经常使用所谓的“论战体”方式进行写作,既幽默风趣又尖锐刻薄,既赢得了广泛的赞赏也引来了无数的争议。作为文学理论家,伊格尔顿著述丰厚。作为当代知识分子,他试图保持一种阅读和讨论的公共区间,把文学理论从学术机构内部应用到了社会历史、政治和文化的广阔天地中,展现了文学隐蔽的社会批评功能。作为激进的政治左派,他的历史感和时代意识又使他不能在原地停留,不断地从一个理论焦点转移到另一个,如民族主义、后现代主义、意识形态、爱尔兰研究、文化、美学、伦理学和神学等,成为众人眼中“典型的流浪者”,他的思想始终在进行调整和进化,展现了“批评”几十年内变化的一个微缩图景。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对伊格尔顿理论进行归纳,希望通过描述其理论发展的轨迹,得出关于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文学文化理论的总体认识和内在要素的逻辑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