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止江湖
》
售價:NT$
449.0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NT$
704.0
《
双城史
》
售價:NT$
505.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NT$
254.0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NT$
230.0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NT$
403.0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NT$
2234.0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
內容簡介: |
《隐藏的文脉:北京书院探微》一书,以历史文化随笔形式,为目前所知北京历史*上的书院勾勒出形象生动的画卷,包含太极书院、首善书院、通惠书院、燕平书院、金台书院等十多个篇章,从校舍、田产等“硬件”方面,从山长和讲师等“软件”方面,又从朝廷政策、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还有办事人的学养等内部因素多个方面,展示了书院的兴衰优劣,同时深入挖掘与营造和振兴书院相关的人和事,为曾经对北京文化建设做出贡献的一代代文人士大夫立传,丰富了北京文化中,士大夫文化这一脉的历史叙述,也是一部传统文化角度的北京故事。
|
關於作者: |
解玺璋,1953年出生于北京市,籍贯山东省肥城市。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70年参加工作。曾任《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副刊、专刊编辑、主编,同心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高*级编辑职称。北京作协第三、四、五、六届理事会理事,理论和评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评论家协会副主*席。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业余从事文艺批评,涉猎电影、电视剧、戏剧、文学、图书多个领域,著有《喧嚣与寂寞》《说影》《五味书》《一个人的阅读史》等。近年热衷于人物传记写作,尤于近现代人物多有心得,已出《梁启超传》《张恨水传》《抉择:鼎革之际的历史与人》等。
|
目錄:
|
绪 论001
黑暗乱世中的潜德幽光035
——窦禹钧和窦氏书院
理学北上燕都记058
——太极书院探秘
欲一乡兴起为善之心焉089
——刘因与文靖书院
成于党争,毁于党争109
——首善书院与东林党
濡染首善,邻德近光140
——李三才与双鹤书院
容纳异端的胆识和度量151
——马经纶与闻道书院
抗倭名将的书院情结171
——记阮鹗与通惠书院
州县官吏的文化情怀182
——白檀书院纪事
兴贤育才铸金台195
——记金台书院
士夫官绅续书香227
——记潞河书院
山邑深秀,振作人文251
——记云峰书院
欲萃其英而迪之262
——记冠山书院(附缙山书院)
景仰前规,争自琢磨281
——记燕平书院(原谏议书院)
水汇文澜,盘峰环讲席303
——记近光书院(又名渔阳书院)
|
內容試閱:
|
一
有人问我,怎么突然想起要搞北京书院?说起来也不突然。很多年来,我们谈到北京文化,说得最多的,无非故宫、天桥、胡同、会馆之类。不是说这些不该说,而是觉得其中缺了点儿什么。细想起来,有一个群体,人们似乎很少提到,即生活于北京地区的士子和士大夫。究其原因,我以为,是没有找到一个可以言说这个群体存在价值的社会载体。就像人们说皇家文化有故宫,说市民文化有天桥,说京味文化有胡同,说名家文化有会馆,说士子和士大夫文化,也需有个依托和承载物。于是,我就想到了书院。
士子和士大夫与书院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书院是士子读书的地方,功能中固有应试举业的内容,但亦不尽然,并不全是应试教育,更重要的还是传道,延续道统,如韩愈所言,吾师道也。这个“道”,既源于周公、孔孟、韩愈、朱熹的所谓道统,也关系到儒家两千多年的思想、学术传统。因而,在书院里,士子既要完成一般的课业,也要研读经传典籍,与老师一起探讨经传的学理和传承。而士大夫不仅以山长、讲师的身份承担着教学的使命,他们往往还是书院的创办者和管理者。这种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传统教学活动,背后隐含着一个深远的意义,也即教育、读书的终极目的,即对人格、人性与文化的塑造,由此对社会人心产生积极的影响,达到社会进步、移风易俗的效果。这自然也是儒家历来对理想教育和教育理想的想象和追求,即如孟子所言:“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孟子形象地比喻为“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
由此可见,由士子和士大夫所体现的书院文化,不同于故宫、天桥、胡同和会馆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但又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至少书院的创办者希望通过对士子人格的培养,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就是说,士人文化事实上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中的一股潜流,浸润、滋养着这个社会,使其不至于荒芜和破碎。然而,我们对于士人群体的思想观念、精神信仰、社会关系、生活方式、习俗礼俗诸多方面似乎都缺少必要的了解,所知也很有限,甚至还有许多误解,以及对他们的污名化。这大约就是在当今的传统文化热中这个群体的文化价值很少得到彰显和认同的原因之一。因而我想,对书院的书写,或许可以成为我们窥视这个群体私密生活的一种方式,从而揭示其文化价值的深刻意义和源远流长的内在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