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出台实施一系列惠民富民政策措施,推动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收入结构不断改善,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国为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曾采取了扭曲生产要素价格的发展战略。例如,“户籍分割管理”和“工会的双重角色定位”就是这种劳动力市场制度的传奇色彩。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一二十年间,劳动收入在中国 GDP 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尽管近年来这一趋势有所扭转,但这种制度化的低工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国家庭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围绕这一现象,本书从劳动就业制度(如正规性、合同期限、福利等)和劳动力市场结构(如工会、最低工资、集体协商等)等方面,深入研究了中国的工资决定、工资与生产率的关系、劳动份额的演变等,分析结构转型、劳动保护、技术进步和全球化贸易等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工资和就业的综合影响。
本书的研究旨在为党中央提出的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完善初次分配制度、逐步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更好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学术支撑与政策指导。
關於作者:
张军,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国家文科一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平安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暨理论经济学联席召集人。
在国际和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过上百篇研究中国经济的论文,并先后荣膺《中国金融评论》年度最佳论文一等奖(2008)、英国Journal of Chinese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udies最佳论文奖(JCBES Best Paper,2015)、美国比较经济学会最佳论文奖Bergson Prize (2018)等。出版《双轨制经济学:中国的经济改革(1978—1992)》、《改革、转型与增长:观察与解释》、《不为公众所知的改革》、Unfinished Reforms in the Chinese Economy、End of Hyper-Growth in China、《危机、改革与转型》、《向世界讲述中国经济》、《大国经济:如何走好下一程》等著作数十部。是Wilton Park Conference、The Chatham House、The Chicago Society、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等国内外重要论坛的特邀演讲嘉宾。2015年荣获第七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