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棕榈油的全球史 : 从奴隶船到购物篮
》
售價:NT$
440.0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1400.0
《
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950.0
《
不废风雅 生活的意趣(汪曾祺风雅意趣妙文)
》
售價:NT$
280.0
《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新版)
》
售價:NT$
490.0
《
奶奶的半个心愿 “课本里的作家”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全新散文集
》
售價:NT$
19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編輯推薦: |
适合高等院校影视艺术专业师生作教辅,也可供影视艺术从业者、研究者、爱好者等阅读。
|
內容簡介: |
经过近二十年电影市场的高速发展,中国电影目前稳居世界电影银幕数量首位,坐拥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在中国电影步入供给侧改革的新常态背景下,“工业化”成为中国电影寻求更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议题之一。中国电影工业化是一个“大”选 题,而本书则以目前中国投资体量最大的神话史诗电影《封神三部曲》为“小”切口,在详实梳理《封神三部曲》创制全过程的基础上,辨析其在电影工业化生产实践中的得与失,探讨其为中国电影工业化积累了哪些“新经验”,树立了哪些“新标杆”。
|
關於作者: |
齐伟,博士,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影视艺术系副主任,上海市“晨光学者”(2014年)、上海市“曙光学者”(2019年)、“上海社科新人”(2019年)。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与电影产业、华语电影历史与理论等。近年来,先后独立主持国家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5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本学科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2项。
陈清洋,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出版有专著《中国电影海报史》《博弈:网络视听媒介规制与管理》,译著《法国新浪潮电影史》。
|
目錄:
|
绪论 001
第一章 电影供给侧改革与“封神三部曲”的工业化探索 005
第一节 电影工业化的再认识 007
一、何为电影工业化? 007
二、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探索 014
第二节 电影工业化:愿景与探索 022
一、类型电影创制的探索与经验 023
二、工业化愿景 025
第三节 电影理念与美学追求 027
一、电影理念:观众意识与电影艺术的“公共性” 027
二、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当代价值表达 028
三、东方美学与史诗风格 032
第二章 “封神三部曲”的生产模式与制片管理 035
第一节 工业化生产的组织结构及其特征 037
一、标准化 037
二、细密化 041
三、流程化 044
第二节 工作流程标准化 047
一、会议提报制 047
二、跨部门协作制 059
三、工作流程表制 063
四、国际化合作制 067
第三节 制片管理体系:科学、高效与人性化 069
一、制片部门职能分配 071
二、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 075
三、人性化管理 077
四、工作使命感 081
五、电影制作体系 082
第三章 “封神三部曲”的剧本创作与管理 087
第一节 好莱坞电影剧作模式 089
第二节 中国传统电影剧本创作模式 093
第三节 “封神三部曲”剧本开发的“工业逻辑” 095
一、剧本研发的标准与模式 096
二、剧作研发的“封神”经验 114
第四章 “封神三部曲”的艺术规划、概念设计与造型设计 119
第一节 东方美学与商周想象的视觉规划 121
第二节 概念设计与想象的执行 129
第三节 繁杂而不失条理的造型设计 141
一、生物角色 141
二、服装、化装 153
三、场景设计 178
四、道具 195
第五章 “封神三部曲”的摄影与后期制作 219
第一节 摄影方案与规划 221
一、影像传递视觉史诗 221
二、摄影器材与掌机分配 223
三、光与影的魔术 227
四、案例分析 228
第二节 后期制作 248
第六章 表演体系与动作系统的设计与规划 263
第一节 表演体系 265
一、选角方案:挑选培育优秀表演人才 265
二、封神演员训练营:文武兼修,打造封神少年 266
三、封神训练营的意义 279
第二节 动作系统 283
第三节 法术角色的勾勒 288
一、“自然空灵”的道家思想 288
二、法术角色的具体设定 289
第四节 马术——旷世华彩的历史景观 292
一、马匹采购 293
二、马匹训练 294
三、马匹测试 296
四、演员与马匹的配合测试 297
后 记 299
|
內容試閱:
|
自中国电影实行市场化以来,中国电影市场目前呈现何种态势?还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要在当下提出“电影工业化”口号?何为“电影工业化”以及中国目前在电影工业化道路上作出了哪些探索?“封神三部曲”的工业化探索对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有哪些价值和意义?这些正是写作本书的初衷和目的。
无疑,中国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如果说从 1993 年颁布《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起,中国电影开启了电影市场改革的探索,初步释放了电影行业的市场活力的话,那么自 21 世纪以来,随着政府主管部门新一轮旨在促进电影产业快速发展的电影政策出台,中国电影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以 2002 年修订的新《电影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342 号)为标志,主要从推进院线制改革和向行业外加快开放步伐两方面展开,打破了按行政区域划分的市场垄断,转向以院线为主体的发行放映机制,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同时降低电影市场准入“门槛”,大量行业外资本涌进,促进了电影产业进一步发展。2010 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9 号,以下简称 9 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总体要求与主要措施,对处于黄金发展期的中国电影产业提供了制度保障与良好的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于 2017 年 3 月1 日起施行,从法律层面将电影产业化发展道路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由此,国产电影获得支持与鼓励,高速增长的电影市场开始走向规范化道路。正是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电影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从电影市场规模来看,自 2003 年中国电影开始有意识地走上本土化产业道路,中国电影产业就实现了快速增长。根据数据显示,此后 10 年来,在全球电影市场大约 4% 增长速度的大背景下,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北美地区基本稳定饱和,而中国则以 30% 左右的平均增长率领跑全球市场。①2009 年至 2018 年 10 年间,中国电影年票房从 60.2 亿元增长到 609.76 亿元,占全球总票房的21.9%,同比增长 9.06%,已成为仅次于北美(118.88 亿美元)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其中,2018 年国产电影票房占票房总额的62.15%;2011 年至 2018 年全国影院数量从 2800 家增长到 11, 031家,跨省城市院线数量 48 条,城市院线观影达 17.16 亿人次,按14 亿国内人口计算,2018 年度人均观影频率已达到 1.23 次,全国银幕总数已突破 60, 079 块,稳居世界电影银幕数量首位。② 电影产量方面以 2018 年为例,全年故事电影产量 902 部,全年上映中外新片共 516 部,其中国产新片占 77.1%。制作内容方面,在类型的程式设计与类型融合趋势的把握上逐渐成熟,形成了喜剧、动作、爱情、武侠多样化类型元素以及复合型类型电影,呈现中国电影本土化的创作特色。总之,尽管两年来中国市场票房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处于稳步上升阶段,呈现从高增长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特点。由此看来,21 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第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以及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
① 尹鸿、彭侃、尹一伊:《世界电影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现代传播》2014 年第 8 期,第 1 页。
② 中国电影家协会:《2019 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中国电影出版社,2019,第 125 页。
如前所述,虽然中国电影产业目前已抵达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高原”层面,但和攀上“高峰”仍有一定距离。9 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变”的总体要求,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成为新时代中国电影人共同奋进的目标,也是近年来电影学界重点关注的议题。
就目前来看,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化的快速发展,由于全球电影市场的开放,世界各国特别是好莱坞电影涌入中国电影市场,中国电影观众的观影需求与观影水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当然,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最大危机远非来自好莱坞电影,而是来自中国电影市场中高品质的内容供给不充分。目前来看,中国电影在类型种类、电影品质等方面与电影观众的高期待、高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可以说,中国电影工业化是中国电影产业实践中的必然选择。在近 20年的电影产业化实践中,中国电影院线建设逐渐完备,银幕数量相对饱和,电影产能充足,观众观影消费趋于稳定。今天,票房俨然不再依靠投资建设院线来实现增长,企业依靠市场经济泡沫与娱乐噱头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在继续拓展市场空间的语境下,想要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精耕细作”的影片品质是唯一的制胜法宝。
中国电影市场进入“新常态”后,还需要达到“稳定常态”。①在中国电影市场体量达到稳定规模的情况下,业界与学界一致给出了打造创作前端工业化水准的诊断意见。工业标准下的规模化、批量化生产可以为电影市场提供标准量化、质量稳定的电影产品。而较高层次的工业基准线也为打造电影精品提供了更大的可能。目前国产电影的制作大多数仍停留在“手工作坊”的经营模式与经验层面上,电影制片行业的制度性建设仍在摸索阶段,诸多不成熟与不完善之处给电影票房收入带来不稳定性。另外,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影视行业,企业对投资回报期望值不断升高,单片投资成本迅速增加,资本方对电影品质“稳定性”的要求愈加紧迫。在这一语境下,“电影工业化”成为新时代中国电影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它也内在契合了中国电影“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发展规划。提升中国电影创制前端的整体工业化水平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核心任务。
① 尹鸿、张卫、陈洪伟、张俊龙:《提升中国电影竞争力 : 工业化能力·人才建设·本土化和“走出去”策略》,《当代电影》2017 年第 6 期,第 8 页。
总之,电影工业化是创作者摒弃浮躁、潜心钻研以提高质量的个体创作态度问题,是电影行业谋求建立成熟的现代电影工业体系的问题,更是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整体规划与发展走向问题。对标全球影业领跑者好莱坞,充实中国电影的工业基础,探索标准化的制片体系,创制坚守主流价值表达的类型电影作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精品电影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成为当下中国电影工业化创制的潜在诉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