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诗经》十五讲 十五堂《诗经》历史文化与文学课 丹曾人文通识丛书
》
售價:NT$
395.0
《
述异记汇笺及情节单元分类研究(上下册)
》
售價:NT$
475.0
《
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披露操作手册
》
售價:NT$
1190.0
《
桑德拉销售原则 伍杰 [美]大卫·马特森
》
售價:NT$
440.0
《
理论的意义
》
售價:NT$
340.0
《
悬壶杂记:医林旧事
》
售價:NT$
240.0
《
谁之罪?(汉译世界文学5)
》
售價:NT$
240.0
《
民国词社沤社研究
》
售價:NT$
640.0
|
編輯推薦: |
本书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显著特色:
1. 时代性。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互联网 ”劳动教育再创新的本质要求。
2. 教育性。服务于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和创新教育优秀品格养成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3. 一致性。体现马克思主义“劳动即创造”的思想。
4. 科学性。以先进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创造教育为目标,开展劳动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内容科学合理、形式新颖活泼、寓教于乐、亦工亦学。
5. 实践性。全书采用大量原创图片典型案例来引导劳动教育的认知和情感培养,并通过虚拟现实的技术手段和交互式劳动场景体验等形式来实现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操作性、指导性和实践性都很强。
|
內容簡介: |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及《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在兼顾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职业性、创造性特点的基础上,我们组织编写了《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实践》一书。
全书共八章,内容主要有卫生打扫与消毒防疫、中餐烹饪与科学膳食、民族工艺与文化传承、家电使用与日常维护、工业生产与工匠精神、农业生产、互联网与现代服务业、创新发明与新技术体验等。其中,第一、二两章适合低年级学生开展基础劳动教育与实践; 第三~七章适合高年级学生开展职业劳动教育或职业体验社会实践活动; 第八章适合较高学习层次读者和综合性职业技术劳动实践。
通过本书的训练和培养,旨在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
關於作者: |
朱照红,男,硕士研究生、正高级讲师、特聘产业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教学名师。曾获全国黄炎培奖杰出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南亲江,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教研室主任,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专业方向:建筑工程与设计。
翟旭军,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教授,专业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多次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彩虹杯创新创业大赛获金奖。
|
目錄:
|
第一章卫生打扫与消毒防疫
第一节卫生打扫与垃圾分类
第二节衣物洗涤与防蛀处理
第三节内务整理及环境布置
第四节消毒与卫生防疫
第二章中餐烹饪与科学膳食
第一节厨房“好帮手”
第二节厨房“新人秀”
第三节科学膳食
第三章民族工艺与文化传承
第一节剪纸
第二节木雕
第三节陶艺
第四节编织
第四章家电使用与日常维护
第一节电气安全与火灾防护
第二节家电选购、使用与保养
第三节家电常见故障维修
第五章工业生产与工匠精神
第一节木工制作
第二节服装制作
第三节电子制作
第六章栽培种植与农业生产
第一节庭院栽培
第二节果蔬种植
第三节农业生产
第七章互联网与现代服务业
第一节互联网与电商模式*
第二节学校“明厨亮灶”管理信息化
第三节社区管理与志愿者服务
第八章创新发明与新技术体验
第一节创新精神与创新理论*
第二节3D打印技术及应用体验
第三节飞行器组装及应用体验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劳动”是什么?这是我们今天全面开展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讴歌、赞美劳动。晋末诗人、散文家陶渊明在《归田园居》一诗中这样说: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可见,当一个人劳动时,心灵充实、思维活跃、精神愉悦。在陶渊明笔下,劳动是如此之美,令人神往。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丰富的智慧创造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创造了悠久而灿烂的历史,也创造了人本身。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劳动的作用不仅在于创造财富,而且从某种意义上“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属于人的世界。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劳动”的概念,即劳动是指人们使用一定的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出某种使用价值或提供某种服务,以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很形象地对劳动形式进行了分类,他说: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
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这种传统的劳动分类方法提出了一个朴素辩证的思想,即任何创造价值的劳动始终都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统一,既包括脑力劳动,也包括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是一个相对概念,没有不耗费体力的脑力劳动,也没有不耗费脑力的体力劳动。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地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为基础性劳动、程序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三种形式。
所谓基础性(普通)劳动,是指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都应该能够从事的、创新程度低的一种劳动。从劳动者劳动能力的角度看,也是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劳动能力。这种劳动者主要包括一般的体力型技术工人、传统农民、体力型服务人员等。
所谓程序性(职业)劳动,是指需要经过较长时间专门训练和具有一定创新性、介于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带有重复性的一种劳动。如一般的办公室工作人员或勤杂人员、一般的计算机操作人员、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工厂中的操作人员、服务领域的一般职员、一般的管理人员和一般的教学人员等,他们的劳动均属于此类劳动。这类劳动虽然体力消耗较少,但同样带有重复性,主要是对以往积累下来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运用或再现,而无须更多地创造。
所谓创造性劳动,是指以智力消耗和知识创新为主要特征,需要经过长期严格训练的非重复性的劳动形式。这种劳动是一种高级劳动,其本质特征在于探索和创新。如科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艺术家、作家、高级经理人才等,他们的劳动均属于此类劳动。
上述三种劳动只是社会分工不同,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都是马克思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的正确体现。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基于上述思想,《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实践》一书在编写时,深入贯彻《意见》精神,结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及《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兼顾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职业性、创造性特点,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通过本书的训练和培养,旨在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全书共八章,内容主要有卫生打扫与消毒防疫、中餐烹饪与科学膳食、民族工艺与文化传承、家电使用与日常维护、工业生产与工匠精神、农业生产、互联网与现代服务业、创新发明与新技术体验等。其中,第一、二章内容为日常生活劳动,适合低年级学生开展基础劳动教育与实践; 第三~七章内容为职业性生产劳动,适合高年级学生开展职业劳动教育或职业体验社会实践活动; 第八章为拓展训练,属于创造性劳动教育实践,适合较高学习层次读者和综合性职业技术劳动实践。
本书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特征。
(1) 文化性。人类社会的任何有意识的劳动都带有文化发展的烙印,有什么样的劳动生产力水平,必然会调整那个时代的劳动关系和文化特征。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时代,到现在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事实和规律没有改变,变化的只是劳动形式。人类社会的发展丰富了劳动的内涵,如人们从事影视创作、设计规划、智能管理等活动,或是网店销售、线上教学、网络游戏开发等活动。
(2) 实践性。无论从劳动内容的选取,还是教学形式的展现,抑或是每章节后面的实践指导部分,都能较好地兼顾全国各地区、各教学单位的实际教学条件和教学水平,在确保劳动理念先进性、劳动理论科学性、劳动技能专业性的基础上,力求教得好、学得会、用得上。
(3) 创新性。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离开了创新,一切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培养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本书编写的重要文化使命。而任何的创新都离不开特定文化沃土的孕育,因此本书在每章节的情景导入部分独具匠心地为每个劳动主题开启了文化之旅,并通过教育实践环节的巧妙设计引导其再创新、再应用、再浸润。
此外,为了更好地支持教育实践活动,本书还组织专家配套了相关微视频、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和虚拟教学软件等多元立体教学资源库,也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协同创新,共享劳动新天地!
本书由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靖江开发大学)朱照红老师和江苏省姜堰中等专业学校许夕根老师担任主编,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翟旭军老师、高港中等专业学校孙小建老师、靖江中等专业学校叶琳老师担任副主编; 此外,戚玉强、蔡明、唐敏、仇娴、潘爱华和杨宇新等老师也参与了本书相关章节教学实践内容的编写工作。囿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或错误之处恳请读者不吝赐教。本书在编写时还参考了相关互联网资源和图书资料,在此向原作者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编者2024年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