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博物馆里看文明:图解中国建筑

書城自編碼: 397038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建筑藝術
作者: 梁昊
國際書號(ISBN): 9787121466724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2开 釘裝: 线装

售價:NT$ 70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白人贫困 美国社会分裂的真相
《 白人贫困 美国社会分裂的真相 》

售價:NT$ 352.0
蜂群城市(一部关于未来城市的硬科幻小说)
《 蜂群城市(一部关于未来城市的硬科幻小说) 》

售價:NT$ 296.0
2024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
《 2024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 》

售價:NT$ 296.0
冲突:从“未开社会”到现代社会的人类学研究
《 冲突:从“未开社会”到现代社会的人类学研究 》

售價:NT$ 245.0
投资金字塔 独创“投资金字塔”交易体系 经典案例分析,图表结合,数据详实 让自己成为股市中赚钱的那拨人
《 投资金字塔 独创“投资金字塔”交易体系 经典案例分析,图表结合,数据详实 让自己成为股市中赚钱的那拨人 》

售價:NT$ 347.0
瞧,这个诗人(“轻与重”文丛)
《 瞧,这个诗人(“轻与重”文丛) 》

售價:NT$ 347.0
时刻人文·生长于斯:六朝史上的“地方”(“除了华丽的庙堂与隐秘的山林,六朝历史还存在于各地方当中。”青年历史学者林昌丈作品。回归“地方”,开拓六朝史研究的新视野。)
《 时刻人文·生长于斯:六朝史上的“地方”(“除了华丽的庙堂与隐秘的山林,六朝历史还存在于各地方当中。”青年历史学者林昌丈作品。回归“地方”,开拓六朝史研究的新视野。) 》

售價:NT$ 398.0
索恩丛书·死敌:太平洋战争,1944~1945
《 索恩丛书·死敌:太平洋战争,1944~1945 》

售價:NT$ 70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602
《 建筑风格 》
+

NT$ 1316
《 中国古代建筑纹样:《营造法式》彩画复原图典 》
+

NT$ 755
《 故宫建筑细探 》
+

NT$ 347
《 发现之旅 勒 柯布西耶 》
+

NT$ 1112
《 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精装版) 》
+

NT$ 653
《 中世纪城堡:设计、施工及使用 》
編輯推薦:
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放眼看来,整个中华大地就好似一座巨大的博物馆。“博物馆里看文明”系列丛书,正是选取中华文明的核心要素,为大家打造一个开放式的、海纳百川的博物馆概念,我们选出“最中国”的文化题材,包括中国建筑、中国服饰、传世珍宝等,搭配科学性极高的手绘博物插,让每一个细节都充满着厚重的历史感与鲜活的生命力,为大家立体展现伟大艺术杰作在上下五千年中所串联起的巍巍中华文明。
《图解中国建筑》是“博物馆里看文明”系列的开山之作。从古至今,中国建筑既是中华文明的千秋载体,又具有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本书,带领大家在时空变幻中展现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发展演变的脉络。书中插图有着与市面上常见插图不同的魅力,精美且科学性极高的博物插图帮助大家迅速、准确地捕捉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历时三年,经过反复推敲,我们用最严谨的造型、最真实的色彩与印刷装帧工艺,还原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
內容簡介:
中国建筑文化遗存是中华文明的千秋载体,具有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这是一本具有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的手绘科普读物,通过历史背景、建筑特点、细部结构等维度进行科普图解,解密建筑语言,带领大家领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从远古聚落、特色民居、宫殿庙宇、石窟园林到现代建筑,书中精挑细选了有代表性的中国建筑“奇迹”包括:良渚遗址、故宫、佛光寺、应县木塔、敦煌莫高窟等最重要建筑,展现出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发展演变的脉络与古代匠人登峰造极的建造技艺。搭配科学性极高的手绘博物插图 剖面图 平面图 结构线图 图解图 建筑结构细部示意图, 帮助大家迅速、准确地捕捉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全书穿插8张约1米长卷拉页,让建筑结构纤毫毕现,还原中国建筑的独具匠心。
打开《博物馆里看文明:图解中国建筑》,如同展开一场五千年文明之旅。希望通过本书,带领大家在时空变幻中感受中国建筑的“美”和“奇”。让我们和孩子一起了解人类发展历史的另一面,体会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领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中华文明的伟大意义。
關於作者:
梁昊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学士,挪威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建筑学硕士。现于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攻读设计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北欧现代建筑的东方性。曾就职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主创建筑师参与完成多项建筑工程。2023 年获中国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作为公派访问学者赴挪威开展与博士论文相关的调查研究。
欧阳星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任北京重美术馆馆长、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科技文化委员会副秘书长。
丁静
青年艺术家、插画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何世伟
青年艺术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从事艺术教育行业。
目錄
史前聚落 ? ?
西安半坡遗址 14
良渚古城遗址 16
民??居 ? ?
皖南民居 24?
福建土楼 30
北京民居 38
宫??殿
太和门广场 44
故宫三大殿 56
祈年殿 82
佛光寺东大殿 98
南禅寺大殿 118
独乐寺观音阁 130
石??窟
莫高窟 154
龙门石窟 170
麦积山石窟 180
大足石刻 186??
塔???? ? ?
佛宫寺释迦塔 192
六和塔 208
崇圣寺三塔 218??
园??林
西湖 228
沧浪亭 230
狮子林 234
近现代公共建筑
中国国家博物馆 240
人民大会堂 254
中国美术馆 264
北京电报大楼 270
北京站 274
內容試閱
2006 年,我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开始接受建筑教育,从那时起就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认为本科阶段的建筑教育更像是一种“导览”似的引领,让学生有机会以整个世界为视野开始了解建筑学,这种教学特色为学生个人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丰富的可能性。在研究生阶段我选择去北欧的挪威探究有关建筑与自然的一些本质思考。在挪威的第一个学期的第一门课是“挪威建筑史”,和国内的教学所不同的是,这门课既没有固定的教室也没有固定的教材,而是每节课都要去到一座具体的建筑,在其中漫游,听老师讲解,有时候为了看一座建筑甚至需要乘大巴或者火车到几百千米之外的地方。这门课的内容和教学方式让我开始对挪威的传统木构建筑和其发展产生了一些很直观的认识。可能是由于地理条件恶劣,挪威建筑的发展始终保持着“朴素”的特质,并没有追赶所谓的建筑潮流,而是按照本身所处的自然和气候特点来建造房屋。在挪威,“标志性”似乎从来都不是一座建筑所追求的目标,空间的舒适性、与场地环境的契合度、建造方式的合理性是他们思考建筑的核心要素。
在经过了7 年的建筑学习后,我迫不及待地想开始设计并建造真实的房子,因此,在研究生毕业后我马上回到了国内,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始建筑设计实践。在此后的8 年中,我作为主要负责人设计了几座建筑并最终建成,终于体会到了一种作为建筑师的成就感。但是,也正因深度参与一线的建筑设计,我积累了很多有待解答的疑问。这些疑问总体是关于中国传统建筑技术和文化在现代社会应如何延续,以及在我国城市化发展极为迅猛的大环境下,怎样建立一种尽量贴近建筑本质的设计方法。
带着这些思考,在2021 年夏天,我有幸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跟随王澍老师攻读博士学位。王老师在关于中国本土建筑和传统园林方面的探索,极大地激励我勇敢地面对困惑,寻找答案。2021 年夏天,当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编辑王薪茜向我邀约关于中国建筑的选题时,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确定了这本书的总体构思,希望这本书能客观地展现中国本土建筑的一种宏大视野和发展脉络。同时,我也把这本书看作自己重新梳理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一个宝贵的机会。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远古先人在与自然的共存过程中创造出了适应地理环境的生存空间。而在之后数千年的发展中,原始的那种最基本的栖居空间逐渐发展并形成了极为科学和完善的一种建筑体系。在这个总的体系中,由于建筑所处环境和所需功能的不同,又衍生出了若干分支脉络。由于能力所限,我无法将这个庞大的建筑体系进行细致介绍,只能选取其中的代表来尽量为读者展现一个具有思考力的整体图景。本书按照中国土地之上出现过的建筑类型作为单元,整体编排上大致按照建筑年代的顺序进行介绍,依次为聚落、殿、阁、窟、塔、园和现代公共建筑。从远古聚落到20 世纪的现代建筑,从乡村住宅到皇城宫殿,从日常起居空间到神圣宗教遗迹,我尝试通过图文为读者展现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似乎不是特别清晰的发展脉络和前后关联,也希望将这些建筑所体现出的结构、空间和功能的巨大差异,为读者还原一个尽量客观、最接近真实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大致面貌。这种写作思路,在众多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图书中,应算作一个创新点。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构为最大的特征,可以说在大众的印象中,中国传统建筑就等于木构建筑,我认为这种认识并没有错误,但是不全面。在我国西北、中原或者江南等各个地区,地理条件和社会状态的差别孕育了非常多样的建筑类型,我认为这些不同的建筑理应统统纳入中国传统建筑的广义范畴之内。因此,本书除了包含木构建筑,也特意将石窟、园林和经典的现代公共建筑纳入进来。这些不同类型的建筑,各有特色,有些甚至是现代建的重要灵感来源。比如石窟,它是记录我国和异域进行文化交流的一种载体空间,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有些石窟,不仅有雕像,还通过壁画和所藏文献记录了历史,石窟洞穴式的空间特点,也影响了很多我国和西方的现代建筑师,为他们的创作带来了灵感。再如园林,在我国建筑体系中,园林的重要性可与木构建筑相提并论,园林的建造思想与我国传统山水画中展现的人文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关于一种生活的情趣和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在古人的价值体系中,环境要比建筑重要得多。又如现代公共建筑,为了贴近读者,我选取的是20 世纪50-60 年代在北京集中建设的一批公共建筑,当时的建筑前辈对材料、规划和尺度的把握是极为准确的,这些建筑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极高的品质,很难被超越,基本已成为城市的象征和符号。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建筑如今还在正常地发挥功能,始终没有离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没有因年代久远而被社会淘汰。随着写作的深入,我越来越感觉到我国传统建筑的博大,即使尽量多地收集不同的建筑类型,本书的内容相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丰富性来说,也基本属于一个残缺的片段。书中难免存在遗漏和不足,欢迎读者指正,共同交流进步。
在本书的策划、选题、绘图、编写过程中,我得到了数位老师的协助,他们严谨、专业、细致、耐心、不计回报,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在此真心感谢中央美术学院校友、北京重美术馆馆长欧阳星老师,丁静老师,何世伟老师对本书插图的高水准的用心创作,也诚心感谢应居辰、孙博远、牛心童、李萌萌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建筑技术图纸的绘制。同时,对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编辑王薪茜在本书出版过程中的专业帮助和务实指导也表示衷心的感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