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內容簡介: |
本书旨在从第二语言学习者词汇习得的视角来审视、思考现代汉语词汇的系统性,在对相关研究成果融会贯通的基础上,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用例、细致详实的分析来呈现汉语词汇的系统样貌。主体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现代汉语词汇概貌。介绍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造词方式、构词方式等,引导学习者从形式层面观察不同的词语类聚。二是现代汉语词汇的文化特质。介绍汉语多义词词义发展的方式和路径、现代汉语词汇联想义中的文化信息、现代汉语主要词汇场及其特点、汉语名词的比喻造词等,旨在引导学习者从意义层面观察汉语的词语类聚,在此基础上从词汇层面体悟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及中国文化的鲜明个性。三是现代汉语同义词的辨析视角。从学习者的学习难点和实际需求出发,在吸纳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介绍汉语指人同义名词、单双音同义名词、同义动词、易混虚词的辨析视角,旨在引导学习者掌握观察汉语同近义词的辨析视角及其共性特征,将学习者对同义词的关注由个体提升到词语大类,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思考。
|
關於作者: |
许晓华,文学博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现代汉语词汇与词汇教学方向。
已出版专著《汉语比喻造词中名词性喻指成分属性义研究》《北京的名胜古迹:飞檐斗拱与一池风月》《现代汉语汉语特殊句式化石化研究》(第二作者)及《商贸汉语阅读与表达》第四册(教材)
|
目錄:
|
第一编现代汉语词汇系统概貌
第一讲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构成(上)
第一节现代汉语词汇的数量
第二节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的基本词汇
第三节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的一般词汇
小结
第二讲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构成(下)
第一节成语
第二节惯用语
第三节谚语
第四节歇后语
第五节专门用语与习用套语
小结
第三讲现代汉语词汇的生成方式
第一节音义任意结合造词
第二节借助语音材料造词
第三节借助词汇材料造词
第四节借助修辞手段造词
小结
补充资料汉语“ 儿”/“ 子”造词及其异同
第四讲现代汉语词汇的结构方式
第一节从语音角度看汉语词汇的结构方式
第二节从构成成分的数量看汉语词汇的结构方式
第三节从构成成分的性质看汉语词汇的结构方式
第四节从构成成分的组合方式看汉语词汇的结构方式
小结
补充资料汉语中重叠形式的功能与作用
第二编汉语词汇的文化特质
第五讲现代汉语中的多义词
第一节多义词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多义词产生的方式
第三节多义词义项之间的关系类型
第四节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类
小结
补充资料汉语多义词与同音词、同形词的区别
第六讲现代汉语词义中的文化信息
第一节汉语颜色词语中的文化信息
第二节汉语动物词语中的文化信息
第三节汉语同类词语词义发展中的文化信息
小结
补充资料英汉颜色词和动物词的联想义比较
第七讲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场
第一节汉语同义词汇场
第二节汉语反义词汇场
第三节汉语整体-部分词汇场
小结
第八讲现代汉语名词的比喻造词
第一节比喻造词中名词的属性义及其主要类型
第二节构件类名词的比喻造词
第三节自然物类名词的比喻造词
第四节动物类名词的比喻造词
第五节常见植物类名词的比喻造词
第六节人工物类名词的比喻造词
第七节指人类名词的比喻造词
小结
第三编现代汉语同近义词的辨析视角
第九讲现代汉语指人同义名词的辨析视角
第一节关于指人同义名词
第二节指人同义名词的词义差异
第三节指人同义名词的色彩差异
第四节指人同义名词的用法差异
小结
第十讲现代汉语单双音同义名词的辨析视角
第一节关于单双音同义名词
第二节单双音同义名词的词义差异
第三节单双音同义名词的色彩差异
第四节单双音同义名词的搭配组合差异
小结
第十一讲现代汉语同义动词的辨析视角
第一节关于同义动词
第二节同义动词的词义差异
第三节同义动词的句法特征差异
第四节同义动词的色彩差异
小结
第十二讲现代汉语易混虚词的辨析视角
第一节关于易混虚词
第二节虚词语义层面的差异
第三节虚词语法层面的差异
第四节虚词语用层面的差异
小结
补充资料“于是/所以”的异同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从第二语言词汇习得视角看现代汉语词汇的系统性
词汇和语法是语言学习的两个主要方面。就任何一种语言而言,词汇与语法在规则性与系统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语法规则相对固定,且数量有限,规则性与系统性相对较强。词汇则数量庞大且处在不断变化中,新词产生,旧词消亡,词汇更替、词义演变随时都在发生,规则性与系统性相对较弱。
即便如此,词汇的系统性与规则性依然存在,词汇系统内部并非杂乱无章,其内部成员之间依然凭借各种各样的联系,形成一个个词语类聚,不同词语类聚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一个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结构体。就词汇习得而言,了解词汇的系统性与规则性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学习者可以借助规则将头脑中一个个看似独立的词汇串联起来,各自归类,分别存储,从而方便相应词汇的识别、记忆与存储。其次,学习者可以借由造词方式、构词规则、词义发展路径、词义关联方式等,了解该语言的词汇系统概貌,从而加深对所学语言的词汇特色和文化特异性的认识。
从第二语言词汇习得角度来看,现代汉语词汇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音义结合方式看现代汉语词汇的系统性
语言中的词语都由声音和意义两部分构成。不知你是否思考过这样两个问题:第一,词的声音和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还是有一定理据的?第二,如果词语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你该怎么记住这些词,怎么学习新词语呢?如果不是任意的,你该怎么记住这些词,怎么学习新词语呢?
事实上,关于词语的音义关系问题,人们的看法曾存在很大差异。有人认为,词语的声音和意义是任意结合的,用哪个声音表示哪种意义、指称哪种事物,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产物。因此,不同语言中指称相同事物的词语是不同的,比如:汉语说“书”,英语说book;汉语说“水”,英语说water。也有人认为,词语的声音和意义不是任意结合的,而是有一定理据的。也就是说,用哪个音表示哪种意义、指称哪种事物,是有一定理由的,是可以讲出某些道理的,比如:汉语中的“猫”“蛙”“鸦”分别指称三种动物,词语音义结合,与动物的叫声直接相关。汉语把Milky Way称为“银河”,是因为中国人觉得那些由无数星星聚集而成的带状物,看起来像一条白色的河。“方桌”指称表面是方形的桌子,“洗衣机”指称用来洗衣服的机器,两个词语音义结合的理据也都是显而易见的。
事实上,无论是汉语还是其他语言,词汇的音义结合关系都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任意的,另一种是有理据的。一般来说,一种语言中最早产生的那些词汇,其音义结合大都是任意的,基本没有什么理据性可言;后来,为了满足表达的需要,词汇数量不断增多,词汇的理据性、系统性也在不断增强,就很少产生音义任意结合的词语了。
了解了现代汉语词汇的这个特点,或许就能想到,不管是母语学习者还是第二语言学习者,都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词语。对于那些音义任意结合的词语,只能一个一个直接记忆,不用问为什么;而对于那些音义结合具有明显理据的词语,则可以问问为什么。这样既方便单个词语的学习和记忆,也可以把具有相同理据的一类词语放在一起,一下子记住一组词语。比如,“书桌”“餐桌”“办公桌”都因用途不同而得名,“方桌”“圆桌”都因形状不同而得名,五个词语具有相同的构词成分“桌”,且构词方式相同,都是“修饰语 中心语”形式,因此可以放在一起整体记忆。
二、从造词与构词方式看现代汉语词汇的系统性
从造词角度来看,人们为新事物命名时,往往会借助汉语语音材料、词汇材料以及修辞手段来创制新词。不同造词方式产生的词语,各自构成相应的词语类聚,因而,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以一个个规则结构体的样貌呈现在人们眼前。比如,采用说明法造词的复合词,往往用相同的构词成分来表明类属,用不同的构词成分表明词义差异。“售货员”“售票员”“营业员”“管理员”“快递员”“外卖员”等,其中的相同构词成分“员”,表明它们都指称从事某项职业的一类人;而不同构词成分则表明其各自的职业差异。“水费”“车费”“学费”“住宿费”“管理费”“停车费”等,其中的相同构词成分“费”,表明它们都指称用于某个方面的费用;而不同构词成分则表明其各自的用途差异。“× 员”“× 费”也因此成为汉语中能产性很高的构词模式。
从构词角度来看,汉语词汇数量众多,但构词方式却相对固定。具有相同构词方式的词语,也各自构成相应的词语类聚,体现出汉语词汇的系统性。同时,具有相同构词方式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的句法功能,比如偏正式复合词“树叶”“篮球”“红旗”,结构方式都为“一偏一正”,后一成分“叶”“球”“旗”为中心成分,表明其指称对象为某种事物,整词词性为名词。动宾式复合词“动员”“担心”“负责”“留意”“毕业”“吃亏”“吹牛”,结构方式为“前动后宾”,都为离合式动词,两个构词成分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如“担什么心”“吃一点儿亏”。
总之,了解词汇的造词方式和构词方式,学习者就可以在词汇习得、记忆和存储方面举一反三,从而大大提高词汇习得效率。
三、从词义发展与词义关联看现代汉语词汇的系统性及其文化特质
像很多语言一样,汉语中存在大量多义词。多义词各个意义之间往往具有某种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意义集合体。汉语多义词的词义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多义词的基本义往往是具体的,由基本义发展出来的新义则往往较为抽象,由具体到抽象即是词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在这种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一些更为具体的词义发展规律。比如,指称方位的名词往往由空间义发展出时间义,如“前”“后”“上”“下”等;“翻译”“编辑”“导游”等词语,由指称某种动作行为发展到指称行为主体(即以此为业的人),都是汉语词义发展系统性的体现。更为重要的是,不同语言多义词词义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有同有异,体现出一定的文化特异性。
很多词语除了概念义之外,还具有联想义,尤其是动物词语和颜色词语。词语的联想义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比如中国人喜欢红色,因为红色具有顺利、喜庆的联想义。
有些词语类聚是以词义之间的相关性作为联系纽带的,同义词聚在一起构成同义词汇场,反义词聚在一起构成反义词汇场,具有整体部分关系的词聚在一起构成整体-部分词汇场。
比喻造词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造词方式,人们借助新旧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来为新事物命名,其思维基础是相似性联想。不同语言的比喻造词都与人们各自的文化传统、思维习惯等密切相关。汉语中的比喻造词,人们主要关注不同事物之间在颜色、形状、功能、性质、动态等方面的相似性。比如,“大海”“火海”“人海”“云海”具有相同的构词成分“海”,是因为中国人关注到这些事物具有相似的性质,即都是连成一片的(事物)。
总之,从词义发展与词义联系来看,现代汉语词汇的系统性与规则性依然明显,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也十分丰富。
四、从同近义词语的差异看现代汉语词汇的系统性
同近义词语混淆,一直是第二语言词汇习得者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实际上,无论是实词还是虚词,相同类型的汉语同近义词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共性特征,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汉语亲属称谓名词之间往往具有面称与背称的差异,“爱人”“妻子”“丈夫”“外祖父”“外祖母”都不能用来当面称呼对方,只能用于背称;而“老公”“老婆”“姥姥”“姥爷”则可以用来直接称呼对方。
因此,关注不同类型同义词的辨析视角,尤其是比以往更为细化的辨析视角,便能起到举一反三、提纲挈领的效果。
本书旨在从第二语言学习者词汇习得的视角来审视、思考现代汉语词汇的系统性,在对相关研究成果融会贯通的基础上,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用例、细致翔实的分析来呈现汉语词汇的系统样貌。主体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现代汉语词汇概貌。介绍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现代汉语词汇的造词方式、现代汉语词汇的构词方式等内容,引导学习者从形式层面观察不同的词语类聚,了解现代汉语词汇的系统样貌。
第二部分,现代汉语词汇的文化特质。介绍汉语多义词词义发展的方式和路径、现代汉语词汇联想义中的文化信息、现代汉语主要词汇场及其特点、汉语名词的比喻造词等内容,旨在引导学习者从意义层面观察汉语的词语类聚,了解现代汉语词汇的词义系统性,并在此基础上从词汇层面体悟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及中国文化的鲜明个性。
第三部分,现代汉语同义词的辨析视角。从学习者的学习难点和实际需求出发,在吸纳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介绍汉语指人同义名词、汉语单双音同义名词、汉语同义动词、汉语易混虚词的辨析视角,旨在引导学习者掌握汉语同近义词的辨析视角及其共性特征,将学习者对同义词的关注由个体提升到词语大类,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