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1010.0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通过一个文献展和研讨会引出的对广东20世纪上半叶美术教育发展状况的研究。从师徒授受的私塾教学模式,到现代画院的教学方式,20世纪的广东美术教育探索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其中在广东画坛上赫赫有名的黄独峰、高奇峰、高剑父,以及已湮没在历史中陈祖禧、鲍少游等,都已各自的方式为广东美术教育及其现代化留下了独特的印迹。
|
內容簡介: |
“从十香园到春睡画院”只是一个泛指,实际上,20世纪上半叶广东中国画教育渊渟泽汇,在这段时期里,一大批国画教育者用不同的方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努力建立现代美术教育机制、辗转不同教育机构的教育者,开班授课的画家群体等,他们促进了传统教育模式在社会变革语境下的转型。广东国画教育在此时期如何探索从传统走向现代之路?当时的美术教育力量共同为中国画人才的培养开创出何种局面?本书通过参加同名展览研讨会学者的研究成果呈现这段时期的美术教育状况,展现20世纪上半叶广东中国画教育的探索之路。
|
關於作者: |
陈烨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助理研究员。广东青年美术家协会文艺理论委员会秘书长。在《美术观察》《艺术与设计》等艺术类刊物上发表文章,如《同音反复,声深入心:泛东南亚三年展的初响》等。曾主编《聚焦——艺术中的当代社会》。
|
目錄:
|
1 序——巧妇之炊:关于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教育研究 华天雪
1 渊渟泽汇——20 世纪上半叶广东中国画教育的探索之路 陈 烨
7 从十香园到春睡画院——广东中国画教育的现代转型研究初探 陈 烨
24 丹黄和泪写花容:容祖椿与容庚的人生际遇——以《容祖椿画扇册页》及题跋为中心的考察 冯嘉安
50 高奇峰作品与欧洲艺术的关系 [意]Giacomo Bruni(贾客暮)
70 民国美术教育小窥——两位画史失踪者个案对比 郭燕冰
87 许崇清的民主教育理念与胡根天的艺术理想——从“广州市立美校”的开办到中国画系的成立 李 程
109 旁逸斜出——刍议黄独峰对岭南画学的传播 林夏瀚
122 施绛纱帐以授生徒——高剑父的办校策略 刘湘滢
142 从清末民初学制与美术课程设置——看现代美术教育的新转向 许洪林
157 鲍少游教育生涯初探——以丽精美术学院为中心 姚少丽
198 李凤公的画学思想与中国画教学 庄会秀
214 专业化中的承传与交融——20 世纪 30 年代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国画系的
教学理念实践 周善怡
234 后 记
|
內容試閱:
|
序
巧妇之炊:关于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教育研究
华天雪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中,20 世纪上半叶的美术教育研究是其 中最难的一部分:因为美术教育的主体包含教育机构和授受群体,所 涉材料杂且碎,所以难;20 世纪上半叶中国新式美术教育处于发展初 期,国立、省立、市立、私立、画室、画会等办学机构形式多样,在 教育bu立案的与未立案的、正规与非正规的并存,学制、规模、办学 方向、系科设置、课程设置、教员组成等情况五花八门,存续时间长 短不一,甚至存在时间长的教学机构也多有时断时续的现象,总之, 状况太过复杂且始终未能形成相对统一的规制,所以难;因为遭逢天 下板荡、人事乖变之时代,国家经济的无力为继,教育经费的捉襟见 肘,加上十四年抗战以及绝大多数机构的迁移,档案保存状况普遍很差,所以更难。前述,仿佛可归结为一句话:根本难题在于材料的极度欠缺和零散。巧妇难为无米炊!现有屈指可数的几种相关著述,以通史类和校史类为主,前者以现存极为有限的资料,联系时代背景,又以美术家和美术创作等资料为辅,形成偏于套路化的时间链条的线性通史叙述,流于泛泛是当然的,说服力也是明显不足的;后者仅限于上海美专、国立杭州艺专、国立北平艺专、苏州美专等几个档案保存状况尚可的名校,尽管缺失环节很多,但总算勉强能形成规模拿得出手的校史,是其他难以计数的美术教学机构望尘莫及的。
广东沿海,开埠早,得风气之先,各种形式的美术教育开始得也较早,但材料的保存状况却同样是令人唏嘘,甚至整个粤港地区民国报刊的保存状况都是出乎意料的残缺不全,比起江浙和京津尚有不小的差距,这是颇令人费解的。对于历史资料的遗留状况,后人只有接
受,并在历史残迹中尽力地去追索——从模糊到清晰,从单薄到丰满,从平面到立体,从局部到整体,直至完全建立。
以现有的资料基础,只能是有一点材料做一点研究,从一个个局部做起,一方面力求将目前的研究做扎实,避免过于主观和穿凿附会,以至带入偏狭的一己之见,使未来研究的延展性受到限制。
此次“从十香园到春睡画院”主题展览和研讨会的意图是探讨 20 世纪上半叶广东的中国画教育,虽然十香园和春睡画院,一个是传统的画塾,一个是现代意义的画室,均以师徒授受式传统教授模式为主,并不能涵括当时当地所有中国画教育机构和模式,但就其在美术史上
的重要性、知名度和代表性来说,这个题目与探讨范畴也相当贴切。展览含纳作品展与文献展,两个部分均有亮点,其中作品部分的60 余件(套)民国时期广东画家的瓜果题材作品集结,很能说明时代和地域的总体特征和风格走向,特别是其中陈树人早期居门学艺时的
《瓜果图册》12 开,是首次整体亮相,史料价值不言自明;文献部分最难得的是来自 10 位画家的 20 册画谱、画稿,是一种直观且极具说服力的对比呈现,而更有意思的是有 166 张之多的出版于 1928 年的《名画日历》,绘制者不乏黄般若、潘达微、黄少梅等名家,几乎含纳了当时当地各种绘画风格和典型样式,直可作为学画范本看待。研讨会大约邀请了 11 位青年研究者,其中关于李凤公中国画教学的探讨,许崇清与胡根天美术教学理念的比较研究,围绕《容祖椿画扇册页》的考察,对鲍少游所办丽精美术学院的研究,以及对所谓“画
史失踪者”陈祖禧、杨焱的追索等,都是紧紧围绕新史料的严谨考证和审慎推衍,是目前为止站得住脚的个案研究。研究者中,贾客暮和刘湘滢是对高剑父、高奇峰的再研究,思路清晰、视角独特;林夏瀚是对“二高”所创岭南画派的继承者之一黄独峰的研究,也属于从“岭
南画派”这个大范畴下的视角,借由黄独峰探讨岭南画派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此外,陈烨、许洪林和周善怡从相对宏观的角度谈及新式学校教育中的中国画教育的发展和具体实践,且均涉及美术教育中的现 代性问题。
无论是展览还是研讨会,能在材料有限的状况下有如此呈现,在我看来,均称得上是巧妇之炊,可谓尽力了。
和以往的展览与研讨会的组合一样,展品与研究的贴合度并不高,这未尝不是一种遗憾。当然,要做到展品与研究内容的贴合,需要很多现实条件,如展品确定得足够早,对邀请的研究者定位足够准确、研究水平足够高,预留的研究时间足够充裕等,尽管做到这些是相当
困难的,但不妨是策展人和学术主持人的努力方向,否则便辜负了这么多有价值的展品。当然,学术研究来日方长,相信此次的展品定将在日后的研讨会中陆续被利用和研究。让我们静待花开。
癸卯秋初于安四四安之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