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唐朝三百年
》
售價:NT$
490.0
《
反操纵心理学:夺回人生主导权 拒绝被操纵
》
售價:NT$
249.0
《
同工异曲:跨文化阅读的启示(修订版)(师承钱锺书先生,比较文学入门,体量小但内容丰,案例文笔皆精彩)
》
售價:NT$
199.0
《
牛津立法研究手册
》
售價:NT$
1630.0
《
制度为什么重要:政治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人文社科悦读坊)
》
售價:NT$
290.0
《
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第2版)
》
售價:NT$
340.0
《
啊哈!原来如此(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290.0
《
部分识别入门——计量经济学的创新性方法
》
售價:NT$
345.0
|
編輯推薦: |
“阅读天津·群星”丛书之《孙犁:荷花沁文韵》,用文学解码大师孙犁与天津深厚情谊,一本小传还原孙犁人生的不同侧面。
孙犁是新天津的见证者,他不仅饱含深情地为天津画像,也将自己最宝贵的文学经典留在了天津,滋养着这座城市的文脉源流。
孙犁身上既有传统文人之气节,也有新时代革命家之气魄。他是作家、编辑、批评家,也是亲切的文坛前辈和父亲,孙犁寡言、沉默的背后是做人的本分,是挺拔,也是自在。
|
內容簡介: |
孙犁身上既有中国传统文人之气节,也有新时代革命家之气魄,人生经历值得书写和记录。孙犁虽然出生在河北省,但其创作成熟发展时期均在天津,与天津这座城市渊源颇深。孙犁是近代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以他为代表的“荷花淀派”是中国近代文坛的主要流派,自1934年开始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以来,五十余年笔耕不辍,其读书、著书的毅力感召着一代代读者。在《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工作期间,他挖掘培养了大批文坛新秀,这些人现在已经成长为当今中国文学的名家大家,书中也历数了孙犁与莫言、贾平凹、铁凝的文学情缘。本书着重挖掘孙犁与天津的渊源,以其为人、为文的故事为主线,融入50余幅孙犁的珍贵照片和重要作品书影,从文化名人传记的角度挖掘天津元素,宣传天津特色、凸显天津精神、展现天津智慧。
|
關於作者: |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当代文学批评、女性文学与文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茅盾文学奖评委。著有《小说风景》《持微火者》等,在文艺理论类作品中居前,作品《小说风景》获鲁迅文学奖。
|
目錄:
|
序言 一个人与一座城
01 《荷花淀》:荷花荷叶总关情
02 为“新生的天津”画像
03 园丁与园圃——孙犁和《文艺周刊》
04 在天津安家
05《铁木前传》的诞生
06 藏书家、患病者、“读书人”
07 《芸斋小说》与孙犁的散文
08 孙犁与莫言
09 孙犁与贾平凹的文学渊源
10 孙犁与铁凝的文学传承
11 荷花沁文韵
12 像古镜越磨越亮后记
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言
一个人与一座城
孙犁1913年出生于河北省安平县东聊城村,用他自传里的话来说是那一个很偏僻的小村庄。11岁时,他跟随父亲在附近的安国县城内上高级小学,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作品。13岁,他考入保定育德中学,在初中读书时期,他在校刊《育德月刊》上发表作品,其中有短篇小说和独幕剧。高中的时候,他阅读了当时正在流行的文学作品,主要是鲁迅和曹靖华翻译的文学作品,同时也对文艺理论产生了兴趣。高中毕业后他在北平流浪了一段时间。1936年暑假,孙犁到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书,做六年级级任和国文教员。这是他人生的重要关口。在这个学校,他开始从上海邮购革命的文艺书刊继续学习,并初步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所了解。1937年冬天,孙犁开始参加抗日工作,在冀中区,他编辑了一本革命诗人的诗抄《海燕之歌》并出版。在《红星》杂志上,他发表了长篇论文《现实主义文学论》,在《冀中导报》的副刊上发表《鲁迅论》。1938年秋天,他在冀中军区办的抗战学院当教官,教《抗战文艺》《中国近代革命史》。1939年,孙犁调到晋察冀边区所在地阜平,在刚刚成立的晋察冀通讯社工作,编写了一本供通讯员阅读的小册子《论通讯员及通讯写作诸问题》,铅印出版。他编辑了油印刊物《文艺通讯》,这是晋察冀最早的文艺刊物,在那里,他发表了《一天的工作》和《识字班》等作品。此后,孙犁在晋察冀文联、晋察冀日报、华北联大做过编辑和教学的工作,同时进行文学创作。1941年,孙犁回冀中区,在那里帮助编辑了《冀中一日》,并以编辑心得写成了《区村和连队的文学写作课本》,即后来的《文艺学习》。1944年他去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麦收》等作品。1945年日本投降,孙犁回到冀中,下乡从事写作,参加土地改革工作,他写了《钟》《碑》《嘱咐》等短篇小说和一些散文。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36岁的孙犁跟随解放大军进入天津城。1月16日,他和方纪一起,从胜芳出发走西沽进入天津城内。走了五个多小时,来到天津日报社,由此,他开始了《天津日报》编辑的身份,也开始了他的天津生活。
孙犁是新生天津的见证者之一,也是新的天津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天津当代文学的开始,正是从1949年随着天津解放进城的作家群体那里开始的。当时这些作家,主要以孙犁、梁斌、王林、鲁藜、方纪、袁静、孙振(雪克)、柳溪、杨润身等来自解放区的作家为代表。这些作家有共同的解放区工作生活背景,作品里携带着红色基因。他们的显著特征是,都不是天津土著而是来自全国各地,但最后跟随解放大军进入天津,并在这里安家落户。在他们的文学作品里,没有明显的天津城市气息,主要书写曾经的革命生涯、乡村生活,书写革命史和红色传统,他们共同开拓了天津文学的红色血脉和红色传统。孙犁喜欢把自己来到天津称为“进城”,“进城”一度使他兴奋,他满怀热情地思考自己与这座城市之间的关系,写下了《津门小集》以及关于工厂文艺的思考文字,记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天津工人和农民的生活风貌。但是,“进城”也使孙犁想念解放区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使他怀想解放区的生活与历史风云。某种程度上,“进城”以及“进城”所引发的思念促发了孙犁的写作,在多伦道216号的大院里,孙犁完成了《风云初记》《村歌》,以及《铁木前传》。母亲、妻子、孩子都来到身边,他的生活越来越安稳,有了安静的书桌。进城后的七八年时间,他下乡调研、体验生活的经历,都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1956年到1976年,孙犁因为身体不好,中断了写作。二十年间,他大量阅读古籍作品,成为一位“嗜古籍者”。正是这种对古籍的热爱,使他的写作风格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孙犁的写作,由清新、隽永而转为冷峻、苍劲、古朴、有力。1978年后,他重新拿起笔写作,写下了《芸斋小说》《乡里旧闻》。他使用笔记体写作,散文越发有古朴之意。人们惊讶地发现,在文学史上,“另一个孙犁”诞生了。当然,他也完成了作为文学批评家的工作,扶持青年作家的写作。他以《天津日报》文艺副刊为阵地,扶持了众多的青年作家的成长,这些作家包括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文学史上甚至把这些有着共同审美追求的作家们统称为“荷花淀派”。孙犁喜欢把《天津日报》文艺副刊称为苗圃,而孙犁无疑便是园丁了。新时期以来,孙犁为诸多青年作家写过评论,与他们通信,他的鼓励对铁凝、贾平凹、莫言等作家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扶持作用。在天津,孙犁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于孙犁而言,天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里是他的工作、生活之地,从1949年到2002年,孙犁在这里生活了54年时间。在天津,他完成了他最重要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生活,成了享誉全国的重要作家;对于当代文坛而言,天津是孙犁所在的城市——孙犁早已是天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天津而言,孙犁的名字已经是这座城市的名片。他是新天津作家群的代表,他和当年进城的解放区作家们一起,共同成为了新天津文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们以一大批优秀作品共同构建了天津红色文学的源头。
如果孙犁活着,他已经110岁了,距他离开我们,也已经过去了21年。但是,人们一直没有忘记他,他的文字一直被无数读者传诵。今天,当我们想到天津这座城市,我们自然会想到孙犁,一如我们想到孙犁,也会想到他在天津的生活。孙犁以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文学史地位,使自己和一座城的文学根脉血肉相连。
张莉
后记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
天津拥有618年的历史,既有辉煌的历史,又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一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百年中国看天津,近代天津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对天津乃至中国影响深远。
“阅读天津·群星”汇集了十册天津历史上的前辈大师的传记——严复、梁启超、张伯苓、李叔同、曹禺、周叔弢、杨石先、陈省身、孙犁、马三立,他们在思想、教育、艺术、实业、科技、文学等不同领域,反映了天津城市精神的高度和深度。
当梁启超在饮冰室伏案疾书,笔毫轻柔,却策动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当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始业式上提出“爱国三问”,话语平实,却激荡全国学子自强图存的爱国情怀;当陈省身坐在轮椅上为本科生讲授微积分,满头银发,却思维敏锐地点拨着中国数学的未来人才;当马三立上台三两句话就引得众人捧腹大笑,轻声细语,却道出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和生活精髓……
“阅读天津”系列丛书的策划、创作、出版过程,凝结着众多关心热爱天津这座城市的人的心血,此前发布的“津渡”一辑以海河为切入点,让读者犹如乘舟顺水而下,遍览一部流动的城市史诗。“群星”一辑则是为十位大先生立传,也是为这座城市立传。他们在各自领域成就斐然,是天津精神的集中体现。讲述大先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轨迹,也是在讲述大先生之于当代人的意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编辑出版“群星”的过程是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通俗化阐释的一次尝试,旨在进一步突出天津这座城市鲜明独特的文化内涵,让更多的朋友再次发现天津的城市魅力,通过阅读天津,进一步认识天津、热爱天津。为了延续“津渡”一辑的热度,高质量出版“群星”小辑,我们约请了多位颇具创作实力的撰写者参与创作,韩石山、岳南、张莉、赵白生、张国、李扬、杨一丹、康蚂、徐凤文、马六甲、于霁丹 ,这些创作者中既有长期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也有文采卓然的专业作家,还有传主的家属,各位作者从不从角度对十位大先生的人生经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通过对人物的挖掘,彰显了近现代天津独具风韵的人文精神。
最后,感谢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为本书出版进行的谋划指导,帮助鼓励我们打造文化品牌,出版津版好书;感谢罗澍伟、谭汝为等专家学者为我们提供学术支持,修正内容细节;感谢“群星”的作者、设计师、摄影师以及每一位为本书出版付出的努力的人。当然,最应该感谢的是我们的读者,正因有这些天津故事的阅读者、传播者,才有了天津文化的不竭源流。期待能够以书籍为桥梁,与广大读者一起领略“群星”闪耀的天津风采,共同见证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在新的历史坐标上绽放光华。
“阅读天津”系列口袋书出版项目组
2023年1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