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NT$
2234.0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編輯推薦: |
1.第上一版相比,将原书修改为上、中、下三篇,体系结构更加清晰明了。2.讲述了吸声、隔声、消声、振动控制技术及其应用,并从工程应用出发,阐述了静音型柴油电站的噪声与振动控制。
|
內容簡介: |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基础篇,主要内容包括噪声与振动控制基础知识、噪声评价及其标准、噪声测量与分析、振动评价与测量;中篇:技术篇,主要内容包括噪声源及其控制方法概论、吸声技术、隔声技术、消声技术、有源噪声控制技术、振动控制技术;下篇:应用篇;主要内容包括噪声控制技术应用与振动控制技术应用。各章均有习题与思考题,书中通过较多设计计算例题和工程应用实例,阐述了噪声与振动控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从而提高读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噪声与振动控制方面的培训教材,还可供从事噪声与振动控制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
目錄:
|
上篇 基础篇
第1章 噪声与振动控制基础知识 002
1.1 基本名词术语 002
1.1.1 声波及其传播术语 002
1.1.2 振动与冲击术语 003
1.1.3 噪声与振动控制术语 004
1.2 机械振动简介 009
1.2.1 自由振动 009
1.2.2 阻尼振动 010
1.2.3 强迫振动 011
1.3 声波的基本性质 012
1.3.1 声波方程 012
1.3.2 平面波 014
1.3.3 球面波 014
1.3.4 柱面波 015
1.4 声音的传播特性 015
1.4.1 声场的基本概念 016
1.4.2 声源声辐射的指向特性 016
1.4.3 声波的传播 017
1.4.4 声波的自然衰减 019
1.5 噪声及其分类 022
1.5.1 声音的产生 022
1.5.2 噪声的基本概念 023
1.5.3 噪声的分类 024
1.6 噪声的物理量度 026
1.6.1 声压与声压级 027
1.6.2 声强与声强级 028
1.6.3 声功率与声功率级 028
1.6.4 声级的计算 030
1.6.5 噪声频谱与频带 034
习题与思考题 037
第2章 噪声评价及其标准 038
2.1 噪声的危害 038
2.1.1 对听力系统的影响 038
2.1.2 对睡眠和休息的干扰 039
2.1.3 对语言交流的影响 040
2.1.4 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041
2.2 噪声的评价 042
2.2.1 人的听觉 042
2.2.2 响度级和等响曲线 045
2.2.3 频率计权 051
2.2.4 噪声基本评价量 053
2.3 噪声评价标准 058
2.3.1 环境噪声允许标准 058
2.3.2 听力和健康保护标准 062
2.3.3 声源噪声控制标准 062
2.4 声环境影响评价 070
2.4.1 评价工作程序 070
2.4.2 评价工作等级 071
2.4.3 评价基本要求 072
2.4.4 声环境现状调查及其评价 073
2.4.5 声环境影响预测 074
2.4.6 评价的主要内容 075
2.4.7 噪声防治对策 075
习题与思考题 076
第3章 噪声测量与分析 077
3.1 常用噪声测量仪器 077
3.1.1 声级计 077
3.1.2 噪声剂量仪 086
3.1.3 声强测量仪 087
3.2 噪声测量方法 090
3.2.1 噪声测量方法概述 090
3.2.2 环境噪声测量 091
3.2.3 工业企业噪声测量 098
3.3 噪声信号分析 101
3.3.1 相关性概念 102
3.3.2 自相关和互相关函数 102
3.3.3 功率谱密度函数 104
3.3.4 相干函数 106
3.3.5 频谱与倒频谱分析法 106
习题与思考题 109
第4章 振动评价与测量 110
4.1 振动的危害 110
4.1.1 影响人体健康 110
4.1.2 干扰日常生活 112
4.1.3 影响工作效率 112
4.1.4 损坏建构筑物 114
4.1.5 影响精密设备 114
4.1.6 振动产生噪声 115
4.2 振动评价标准 115
4.2.1 建筑物振动标准 117
4.2.2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118
4.2.3 精密仪器设备振动标准 119
4.3 振动的测量 120
4.3.1 振动测试仪 120
4.3.2 振动传感器 123
4.3.3 振动测试仪的校准 125
4.3.4 振动测量方法简介 126
习题与思考题 128
中篇 技术篇
第5章 噪声源及其控制方法概论 130
5.1 机械噪声及其控制 130
5.1.1 撞击噪声 130
5.1.2 周期性作用力激发的噪声 131
5.1.3 摩擦噪声 131
5.1.4 结构振动辐射的结构噪声 132
5.2 空气动力性噪声及其控制 132
5.2.1 喷射噪声 134
5.2.2 涡流噪声 135
5.2.3 旋转噪声 136
5.2.4 周期性进排气噪声 137
5.2.5 燃烧噪声 137
5.2.6 激波噪声 139
5.3 电磁噪声及其控制 140
5.3.1 直流电机的电磁噪声 141
5.3.2 交流电机的电磁噪声 142
5.3.3 变压器的电磁噪声 143
5.4 噪声控制的基本途径 143
5.4.1 声源控制 144
5.4.2 传播途径控制 144
5.4.3 接受者保护控制 146
5.5 噪声控制的工作程序 148
5.5.1 调查噪声现场 148
5.5.2 确定降噪量 148
5.5.3 选定噪声控制方案 148
5.5.4 降噪效果的鉴定与评价 149
习题与思考题 149
第6章 吸声技术 150
6.1 吸声技术基础 150
6.1.1 吸声原理与吸声系数 150
6.1.2 吸声系数的测定方法 151
6.1.3 影响材料吸声性能的主要因素 153
6.2 吸声材料 157
6.2.1 无机纤维材料类 157
6.2.2 泡沫塑料类 162
6.2.3 有机纤维材料类 163
6.2.4 吸声建筑材料类 165
6.3 吸声结构 166
6.3.1 多孔材料吸声结构 166
6.3.2 共振吸声结构 169
6.3.3 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174
6.4 吸声降噪设计 178
6.4.1 室内声场及其相关参数 178
6.4.2 吸声降噪量的计算 183
6.4.3 吸声降噪设计的一般原则 184
6.4.4 吸声降噪设计的一般步骤 184
习题与思考题 185
第7章 隔声技术 186
7.1 隔声技术基础 186
7.1.1 隔声性能的评价 186
7.1.2 单层结构的隔声 188
7.1.3 双层结构的隔声 196
7.2 隔声间的设计 201
7.2.1 组合墙体的隔声量 201
7.2.2 孔洞和缝隙对隔声的影响 202
7.2.3 隔声门的设计 204
7.2.4 隔声窗的设计 207
7.2.5 隔声间实际隔声量的计算 213
7.3 隔声罩的设计 213
7.3.1 隔声罩的选材与结构形式 213
7.3.2 隔声罩实际隔声量的计算 213
7.3.3 隔声罩设计要点 214
7.3.4 隔声罩隔声效果的测试 215
7.4 隔声屏的设计 215
7.4.1 隔声屏的降噪原理 216
7.4.2 自由声场中隔声屏的性能 216
7.4.3 室内隔声屏性能分析 218
7.4.4 隔声屏设计注意事项 219
习题与思考题 220
第8章 消声技术 221
8.1 消声器简介 221
8.1.1 消声器的常见种类 221
8.1.2 消声器性能的评价 222
8.1.3 消声器性能的测量 227
8.2 阻性消声器 228
8.2.1 多通道的阻性消声器 230
8.2.2 气流对消声性能的影响 234
8.2.3 阻性消声器的设计要点 236
8.3 抗性消声器 237
8.3.1 扩张室消声器 237
8.3.2 共振腔消声器 244
8.3.3 微穿孔板消声器 249
8.4 其他类型消声器 251
8.4.1 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251
8.4.2 干涉式消声器 253
8.4.3 排气放空消声器 254
习题与思考题 258
第9章 有源噪声控制技术 259
9.1 有源噪声控制技术概述 259
9.1.1 有源噪声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 259
9.1.2 有源控制系统 263
9.1.3 控制效果影响因素 265
9.2 有源噪声控制 266
9.2.1 自由声场有源噪声控制 266
9.2.2 有界空间声场有源噪声控制 273
9.2.3 结构声辐射的有源噪声控制 277
9.3 有源噪声控制系统 280
9.3.1 自适应有源前馈控制 280
9.3.2 多通道自适应有源前馈控制 283
9.3.3 有源反馈控制系统 284
9.3.4 自适应有源控制器 285
习题与思考题 287
第10章 振动控制技术 288
10.1 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 288
10.1.1 振源控制 288
10.1.2 振动传递过程中的控制 289
10.1.3 设备隔振措施 289
10.2 隔振技术 290
10.2.1 隔振原理 290
10.2.2 隔振器件 295
10.2.3 隔振设计 306
10.3 阻尼减振技术 308
10.3.1 阻尼减振原理 309
10.3.2 阻尼减振材料 309
10.3.3 阻尼基本结构 311
习题与思考题 313
下篇 应用篇
第11章 噪声控制技术应用 316
11.1 吸声降噪技术应用 316
11.1.1 多孔吸声材料应用 316
11.1.2 共振吸收结构的应用 321
11.1.3 其他吸声结构应用 325
11.2 隔声降噪技术应用 329
11.2.1 隔声间 329
11.2.2 隔声罩 330
11.2.3 隔声屏 331
11.3 消声降噪技术应用 332
11.3.1 阻性消声器的应用 332
11.3.2 抗性消声器的应用 341
11.3.3 其他类型消声器的应用 344
11.4 有源降噪技术应用 347
11.4.1 管道噪声有源控制 348
11.4.2 耳机与头靠噪声有源控制 350
11.4.3 舱室噪声有源控制 352
习题与思考题 355
第12章 振动控制技术应用 356
12.1 隔振技术应用 356
12.1.1 隔振器的应用 357
12.1.2 隔振垫的应用 360
12.1.3 隔振技术应用实例 363
12.2 阻尼减振技术及其应用 366
12.2.1 减振合金的应用 366
12.2.2 减振阻尼涂料的应用 369
12.2.3 阻尼减振板材的应用 372
12.3 振动控制工程实例 375
12.3.1 热力站振动与噪声治理 375
12.3.2 水泵噪声与振动治理 377
12.3.3 排风机振动与噪声治理 378
习题与思考题 380
附录 381
附录1 噪声与振动标准目录(术语) 381
附录2 噪声与振动标准目录(评价导则) 381
附录3 噪声与振动标准目录(通用测试方法) 382
附录4 噪声与振动标准目录(测量设备制造和校准规范) 384
附录5 噪声与振动标准目录(产品限值要求) 384
附录6 噪声与振动标准目录(产品测试方法) 385
参考文献 390
|
內容試閱:
|
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噪声与振动如同水污染、大气污染、废弃物污染一样,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影响着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噪声与振动控制已成为劳动保护和环境科学中一门重要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隔声罩、隔声屏、隔声间、消声器、减振器等都是噪声与振动控制的高效工程应用设备,设备的设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何更好地利用材料的吸声、隔声、消声、隔振特性,阻碍噪声与振动的传播,或让噪声与振动的能量耗散掉,从而达到高效降噪与减振的目的是作者撰写本书的主要目的。
本书第一版自出版以来,很多高校将其作为本科或研究生教材,深受读者好评。根据读者反馈意见,紧跟技术发展水平,第二版主要增加了有源噪声控制技术方面的内容,并根据内容体系结构将全书分为上(基础篇)、中(技术篇)、下(应用篇)三篇。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并引入许多设计例题和应用实例。通过工程应用实例,可提高读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可将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本书共12章,上篇(第1章~第4章),主要内容包括噪声与振动控制基础知识、噪声评价及其标准、噪声测量与分析、振动评价与测量;中篇(第5章~第10章),主要内容包括噪声源及其控制方法概论、吸声技术、隔声技术、消声技术、有源噪声控制技术、振动控制技术;下篇(第11章和第12章),主要内容包括噪声控制技术应用与振动控制技术应用。
本书由杨贵恒(陆军工程大学)主编,徐嘉锋、刘鹏、杨玉祥(重庆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总队)、彭中(31680部队)、李猛(32142部队)副主编, 杨兴旺(61035部队)、张伟、苏红春、李海明和龚利红参编。在编写过程中,李光兰、温中珍、杨胜、汪二亮、杨蕾、杨沙沙、杨洪、杨楚渝、温廷文、杨昆明和邓红梅等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噪声与振动控制方面的培训教材,还可供从事噪声与振动控制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随着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其新理论与新技术不断涌现,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