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荷塘月色》精选朱自清先生写景、叙事、抒情散文以及经典的游记散文及日常随笔等。这些文章思想内涵极为丰富,不仅可以品读现代文学史上“白话美文的模范”,还能从微微荡漾的时光波纹里,映现先生从少年、青年到中晚年的人生境遇和感悟。纯朴、清新,处处袒露真情实感,堪称一部独特的心路自传。
|
內容簡介: |
本书在收录朱自清创作最高成就的《背影》《荷塘月色》《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脍炙人口的名篇的同时,还纳入了其经典的游记散文及日常随笔等。这些文章思想内涵极为丰富,反映出了其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且多数散文作品生动而鲜明地表露出了其审美理想,这种审美理想的内在律动,便是他创作的整体美学风格,也是他散文艺术风格的精义所在。其散文至情至美,善于把写景与抒情融会起来,创造出一种诗的意境,把读者引入一种艺术境界,无论写景、叙事,还是议论、抒情,都能为读者创造一种极为动人、极为和谐的氛围和情调,使读者深受感染,并引发共鸣。
|
關於作者: |
朱自清(1898-1948年),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成长于江苏扬州,故称“我是扬州人”。北京大学毕业,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代表作品《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塘月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代表了他的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
目錄:
|
目录
年华追忆
一封信
阿河
择偶记
背影
给亡妇
儿女
我是扬州人
女人
说梦
寄情怡性
荷塘月色
扬州的夏日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春
看花
春晖的一月
歌声
买书
沉默
故情重温
我所见的叶圣陶
白采
鲁迅先生的杂感
教育家的夏丏尊先生
《燕知草》序
怀魏握青君
松堂游记
冬天
飘零
旅踪屐痕
南京
白马湖
初到清华记
重庆行记
蒙自杂记
潭柘寺、戒坛寺
旅行杂记
三家书店
罗马
滂卑古城
瑞士
荷兰
柏林
巴黎
加尔东尼市场
吃的
圣诞节
房东太太
|
內容試閱:
|
写在前面
就散文而言,朱自清笔墨间流露出的真挚感情是有口皆碑的。他的《背影》和《悼亡妇》,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在淡淡的笔墨中,满溢深情,却没有半点矫柔造作之感,有的只是动人心弦的力量,尤其是《背影》一文中,他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以及他内心受到触及之后对父亲的重新认识,无一不令读者动容。
作为文学研究会早期的重要会员之一,朱自清的创作活动开始于五四新文学运动,他先写诗,后写散文,不仅是著名的诗人,更是近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大家。他先后成集的《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堪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赏读朱自清早期的散文不难发现,他写景居多,语言凝练明净,细腻秀丽,似乎他笔下的一景一物就是真真在你眼前的,无论是梅雨潭的绿色,还是清华园的月光,让人读来,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而那秦淮河的夜景,那六朝脂粉气的遗迹,更是融情入景,真实具体得仿若触手可及。对此,朱自清曾谈论过自己的写作经验和体验,他认为散文写作应写实,作家必须深入观察,努力创新。他说,“作家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轻轻放过,正如显微镜一样,这样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他还说,“人生如万花筒,因时地的殊异,变化无穷,我们要多方面了解,多方面感受,多方面的参加,才有趣可言。”
事实也确实如此,朱自清在白话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出了极富表现力的艺术语言,流畅自如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和灵活多变的句型,构架出了一篇篇精妙绝伦的作品。正如叶圣陶所说:“现代大学生如果开现代本国文学的课程,或者有人编现代本国文学史,论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全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总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创作,从早期的清秀隽永到中期的质朴丰腴,到后期的昂扬深邃,皆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情趣,一如他的老朋友杨振声说:“他的散文,确实给我们开出了一条平坦大道,这条道将永远领导我的自迩以至远,自卑以升高。”而这份褒扬,也充分说明了朱自清在文体革新与语言创造方面,已达到了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崭新高度。
精彩文摘
择偶记
自己是长子长孙,所以不到十一岁就说起媳妇来了。那时对于媳妇这件事简直茫然,不知怎么一来,就已经说上了。是曾祖母娘家人,在江苏北部一个小县份的乡下住着。家里人都在那里住过很久,大概也带着我;只是太笨了,记忆里没有留下一点影子。祖母常常躺在烟榻上讲那边的事,提着这个那个乡下人的名字。起初一切都像只在那白腾腾的烟气里。日子久了,不知不觉熟悉起来了,亲昵起来了。除了住的地方,当时觉得那叫做“花园庄”的乡下实在是最有趣的地方了。因此听说媳妇就定在那里,倒也仿佛理所当然,毫无意见。每年那边田上有人来,蓝布短打扮,衔着旱烟管,带好些大麦粉,白薯干儿之类。他们偶然也和家里人提到那位小姐,大概比我大四岁,个儿高,小脚;但是那时我热心的其实还是那些大麦粉和白薯干儿。
记得是十二岁上,那边捎信来,说小姐痨病死了。家里并没有人叹惜;大约他们看见她时她还小,年代一多,也就想不清是怎样一个人了。父亲其时在外省做官,母亲颇为我亲事着急,便托了常来做衣服的裁缝做媒。为的是裁缝走的人家多,而且可以看见太太小姐。主意并没有错,裁缝来说一家人家,有钱,两位小姐,一位是姨太太生的;他给说的是正太太生的大小姐。他说那边要相亲。母亲答应了,
定下日子,由裁缝带我上茶馆。记得那是冬天,到日子母亲让我穿上枣红宁绸袍子,黑宁绸马褂,戴上红帽结儿的黑缎瓜皮小帽,又叮嘱自己留心些。茶馆里遇见那位相亲的先生,方面大耳,同我现在年纪差不多,布袍布马褂,像是给谁穿着孝。这个人倒是慈祥的样子,不住地打量我,也问了些念什么书一类的话。回来裁缝说人家看得很细:说我的“人中”长,不是短寿的样子,又看我走路,怕脚上有毛病。总算让人家看中了,该我们看人家了。母亲派亲信的老妈子去。老妈子的报告是,大小姐个儿比我大得多,坐下去满满一圈椅;二小姐倒苗苗条条的,母亲说胖了不能生育,像亲戚里谁谁谁;教裁缝说二小姐。那边似乎生了气,不答应,事情就摧了。
母亲在牌桌上遇见一位太太,她有个女儿,透着聪明伶俐。母亲有了心,回家说那姑娘和我同年,跳来跳去的,还是个孩子。隔了些日子,便托人探探那边口气。那边做的官似乎比父亲的更小,那时正是光复的前年,还讲究这些,所以他们乐意做这门亲。事情已到九成九,忽然出了岔子。本家叔祖母用的一个寡妇老妈子熟悉这家子的事,不知怎么教母亲打听着了。叫她来问,她的话遮遮掩掩的。到底问出来了,原来那小姑娘是抱来的,可是她一家很宠她,和亲生的一样。母亲心冷了。过了两年,听说她已生了痨病,吸上鸦片烟了。母亲说,幸亏当时没有定下来。我已懂得一些事了,也这么想着。
光复那年,父亲生伤寒病,请了许多医生看。最后请着一位武先生,那便是我后来的岳父。有一天,常去请医生的听差回来说,医生家有位小姐。父亲既然病着,母亲自然更该担心我的事。一听这话,便追问下去。听差原只顺口谈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母亲便在医生来时,教人问他轿夫,那位小姐是不是他家的。轿夫说是的。母亲便和父亲商量,托舅舅问医生的意思。那天我正在父亲病榻旁,听见他们的对话。舅舅问明了小姐还没有人家,便说,像×翁这样人家怎么样?医生说,很好呀。话到此为止,接着便是相亲;还是母亲那个亲信的老妈子去。这回报告不坏,说就是脚大些。事情这样定局,母亲教轿夫回去说,让小姐裹上点儿脚。妻嫁过来后,说相亲的时候早躲开了,看见的是另一个人。至于轿夫捎的信儿,却引起了一段小小风波。岳父对岳母说,早教你给她裹脚,你不信;瞧,人家怎么说来着!岳母说,偏偏不裹,看他家怎么样!可是到底采取了折衷的办法,直到妻嫁过来的时候。
1934年3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