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与实践
》
售價:NT$
709.0
《
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海事法庭研究
》
售價:NT$
398.0
《
中年成长:突破人生瓶颈的心理自助方案
》
售價:NT$
296.0
《
维奥莱塔:一个女人的一生
》
售價:NT$
347.0
《
商业银行担保管理实务全指引
》
售價:NT$
658.0
《
信风万里:17世纪耶稣会中国年信研究(全二册)
》
售價:NT$
811.0
《
青铜之美 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售價:NT$
806.0
《
海外中国研究·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
》
售價:NT$
653.0
|
編輯推薦: |
★ 据布卢姆斯伯里出版社提供2012年最新增补版本,中文版新增英国导演、编剧理查德?艾尔的《前言》和阿瑟?米勒传记作者、米勒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克里斯托弗?比格斯比的《后记》,堪称专业而文采斐然的导读佳作。
★ 《阿瑟?米勒自传》是美国二十世纪戏剧大师阿瑟?米勒唯一的亲笔自传。1987年,创作力依然旺盛的米勒用深刻的洞察力、幽默诙谐的笔触、坦率而充满激情的文字,回顾了自己作为一个人和一个作家漫长曲折、极富戏剧性的生命轨迹,同时也记录了二十世纪美国文坛、剧坛以及美国社会发生的重大演变。
★ 阿瑟?米勒是谁?20世纪伟大的剧作家之一,美国戏剧的良心;以《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桥头风景》享誉全球;温柔书写他和第二任妻子玛丽莲?梦露的美丽与哀伤。还有呢?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美国当代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生前出版的唯一自传。
在五十余万字的自传中,阿瑟?米勒对自己所走过的漫长曲折而又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艺术道路做了深沉的回顾和反思,尤其回顾了人生道路中的一些关键时刻: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与法西斯主义的抬头,使得他终身都持批判现实的左翼政治立场;五十年代,他与麦卡锡主义斗争,最后获得了道义上的胜利;在他的领导下,国际笔会从与世无争的文学俱乐部变成一股推进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几段情感经历尤其是和玛丽莲?梦露受人瞩目也备受困扰的婚姻带给他影响,等等。在叙述这些事件的同时,米勒详细记录了自己戏剧创作生涯的全过程,其中有成功亦不避失败,并生动描绘了戏剧界、电影界、政治圈中的许多重要人物。
米勒的坦诚、对文学和社会的责任感,是这部自传的特点,也可清晰看到作者获“美国的良心”之誉的坚实缘由。
中文版据布卢姆斯伯里出版社提供2012年最新增补版本,首次刊发英国导演、编剧理查德?艾尔的《前言》和阿瑟?米勒传记作者、米勒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克里斯托弗?比格斯比的《后记》,堪称专业而文采斐然的导读佳作。
|
關於作者: |
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1915-2005) 美国半个世纪以来最杰出的剧作家,著有《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都是我的儿子》《两个星期一的回忆》《桥头眺望》《美国时钟》等多部戏剧。他的作品针砭时弊、直言不讳,被誉为20世纪“美国戏剧的良心”。米勒一生获奖无数,包括1949年普利策奖、两次纽约戏剧评论奖、奥利维尔最佳剧作奖等。
|
目錄:
|
前言 理查德?艾尔 /Ⅰ
引言 / Ⅹ
文学的一生 / 1
后记 克里斯托弗?比格斯比 / 687
|
內容試閱:
|
好的自传往往讲述小故事,但少有人物能在生活与文学之间找到平衡。阿瑟·米勒度过了美好的一生,《自传》可圈可点地记录了这一生中的前七十年。我很幸运,能够在随后的十九年与他相知相交。
阿瑟写了三十多个剧本,并且持续写到他去世。他在八十九岁时,还有新剧在芝加哥首演,还在为《纽约客》写短篇小说。他最后的剧本是诙谐呈现了《不合时宜的人》制作过程的讽刺剧,该剧被命名为《完成那部电影》,堪称完美的讽刺。阿瑟·米勒去世后,哈罗德·品特说:“我可以肯定地说,他直到去世那天还在写作。他生而握着笔。”米勒为他的戏剧赋予了社会的、政治的和道德的内核,这些戏剧在百老汇剧院获得了成功,其中至少两部剧是无可争辩的经典,并且,在它们问世五十年之后还在世界各地的剧院不断上演,赢得喝彩。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推销员之死》刚刚在西区开演,好评如潮。我亲耳听一位女孩在看完纽约重排版后对她父亲说:“简直像面对科罗拉多大
峡谷。”
米勒在《阿瑟·米勒戏剧选集》的序言中写道:“一个剧本,应该让普通人也觉得有意义,唯一值得为之付出努力的挑战,是最广泛的和最崇高的,即民众本身。”米勒和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一起,为美国戏剧带去了激情、严肃与诗意。
他的写作为他赢得了接连不断的荣誉:一次普利策奖,多次托尼奖和剧评人协会奖,一次奥比奖、奥利弗奖、肯尼迪终身成就奖和国家图书奖,以及来自全世界的数个荣誉博士头衔和学位。晚年的他,马不停蹄地在不同城市间穿梭领奖——可能是去东京,也可能是去巴黎或牛津。让人惊讶的是,尽管在世界范围内,他因为捍卫言论自由享有盛誉,也因为写作屡受表彰,他却被诺贝尔奖忽视。
他可能是自萧伯纳以来全球知名度最高的剧作家,并且和萧伯纳一样,兼具高尚情操与过人才华。但米勒的勇敢与自由天性所经历的考验,是萧伯纳从未有过的。他从不畏惧表达政治立场以及承受由此带来的后果,比如,1954年美国国务院拒绝发护照给他去比利时出席《萨勒姆的女巫》的演出,1956年被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指控藐视国会罪,他说是因为他拒绝“说出1947年一场左翼作家会议的参与者名单”。
他有过三次婚姻。最后一次婚姻美满地持续了四十年,妻子是来自玛格南图片社的杰出摄影师英格·莫拉斯——如果你有幸和他俩共处,你会被这对伴侣的热情、机智与人道主义深深打动。2002年,当我在百老汇剧院执导《萨勒姆的女巫》(五十周年纪念版)时,英格是我们的彩排摄影师。她在去世前两周还在和我们一起工作,她机敏,满怀同情,低调,手里总是拿着小徕卡相机,偶尔举起拍照。“我学摄影的时候,我们的胶片很少,我得谨慎地拍。”她和我们在一起的最后一天,当被问起病情,她耸耸肩,避而不答,但显然,她痛得挺厉害;她最后的照片拍的是约翰·普洛克托和他妻子伊丽莎白的最后一幕,照片构图精致,但已经失焦,仿佛被泪水模糊了。那一定是我们的眼泪,因为她才不会把时间花在自怜上。正如嫁给米勒终身好友、制片人罗伯特·怀特黑德的演员佐伊·考德威尔所说:“米勒足够幸运,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