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
編輯推薦: |
研究三线建设这段特殊的历史岁月,研究湖北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这个三线企业的承继者,这个老牌的国有企业的企业史、转型史,对于全面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了解新中国的经济史具有重要意义。
|
內容簡介: |
三线建设时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上以国防建设为中心的特殊历史时期。102红色基因,是湖北工建企业文化的本质内涵,经过近五十年发展仍然昭示着顽强的文化力量,为凝聚全体职工、激发创新活力、保持企业永续发展发挥了重要而关键的作用。在湖北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成立70年之际出版此书,重点研究湖北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在三线建设岁月的始末、成就、影响,研究三线建设精神,研究湖北工业建筑有限公司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20世纪的企业史是本书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从草原钢城、十堰车城、襄阳古城等三线城市建设入手,分析湖北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三线建设的工业建筑奋斗发展史。
|
關於作者: |
徐旭(1986— ),浙江瑞安人,毕业于武汉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先后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出站后又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为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并兼任湖北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湖北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秘书长。曾独立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共4项,并曾获“2012年*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目前已在《中国现代文学丛刊》、《外国文学研究》、《小说评论》、《江汉论坛》、《天府新论》等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战国策”派主办报刊中的生存危机叙述》,并曾参撰(编)学术专著《中国现代诗学导论》(第三作者)、《一本书读懂中国文学》(参撰兼副主编)、《台港名家名作选读》(参撰兼副主编)、《世界华文文学经典欣赏》(参撰兼副主编)、《比较文学教程》(参撰)、《跨区域华文诗歌的中国想象》(参撰)、《20世纪外国文学经典导读》(参撰)等。
|
目錄:
|
引言 / 001
第一章 战地英雄誉 华北建筑旅(1950—1969) / 009
第一节 建筑铁军耀华北 / 010
第二节 红色尖兵忙建设 / 017
第三节 领航党旗聚人心 / 021
第四节 承前启后展锋芒 / 028
第二章 三线忙建设 十堰奏凯歌(1969—1981) / 031
第一节 深山老林创车城 / 032
第二节 好人好马上三线 / 039
第三节 党聚群团励奋斗 / 051
第四节 筚路蓝缕换天地 / 057
第三章 改革催风雷 襄樊苦求索(1981—2002) / 061
第一节 改辙易途整旗鼓 / 062
第二节 杰出典范创精品 / 070
第三节 党建引领强思想 / 075
第四节 披荆斩棘觅新途 / 077
第四章 世纪启新篇 武汉展宏图(2002—2020) / 081
第一节 鼎新图强兴大业 / 082
第二节 效益责任宜兼顾 / 098
第三节 党旗招展新时代 / 106
第四节 扬帆启航踏征程 / 109
结语 / 115
附录 “湖北工建”下辖部分单位嬗变源流 / 133
参考文献 / 161
后记 / 165
|
內容試閱:
|
前言本书围绕“湖北工建”的发展历程分为三大部分展开系统的论述。第一部分为“引言”。这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湖北工建” 在70年风雨兼程中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铁军精神的所作所为,其次又简要回溯了“湖北工建”在其改革历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后总结出“湖北工建”在改革历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第二部分是主体,包括第一章至第四章。其中,第一章立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建而百废待兴的时代大背景,主要追溯“湖北工建” 的*早前身,呈现“湖北工建”的悠久历史。首先,爬梳“湖北工建” 的*早前身——— “华建” 的诞生及其在1950年至1969年的发展、奋斗历程。随后,展现这一时期老革命出身的优秀“华建” 领导者的光辉建设事迹。之后,论述了这一时期企业党委以及群团组织对企业发挥的重要作用。*后,指出“华建” 对“湖北工建” 后来的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影响。第二章立足于“三线建设” 的特殊时代背景,主要探讨“湖北工建” 的直接前身, 揭示“湖北工建” 的光荣传统。首先, 概述“湖北工建” 的直接前身——— “建筑工程部102工程指挥部” (1969—1972)及其承继单位——— “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基本建设委员会第一建筑工程局” (1972—1975)、“湖北省第一建筑工程局”(1975—1984)的组建、嬗变过程,显现其扎根湖北十堰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的艰苦奋斗历程。其次,一方面着重盘点了这一时期的榜样人物和典型集体的先进事迹,另一方面又详细介绍了这一时期企业党委的坚定领导和群团组织的群策群力共同发挥重要的意识形态引领作用,从而提高职工的思想境界,同时又竭尽所能地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后,指出“湖北工建” 的先辈们在这段扎根十堰深山老林进行艰苦奋斗的时期,实现了从筚路蓝缕到铸就辉煌的升华,并为后来的“湖北工建” 留下了影响深远而独具特色的企业精神。第三章立足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专研总部搬迁至襄樊(今襄阳) 后的“湖北工建”,主要回顾“湖北工建” 的体制改革,展现“湖北工建” 的涅槃重生。首先,简述“湖北工建” 历经曲折的改革创新历程,及其由“湖北省第一建筑工程局”至“湖北省工业建筑总公司” (1984—1996)、“湖北省工业建筑总承包集团公司” (1996—2006)的嬗变。其中, “湖北省工业建筑总公司” 恰恰是“湖北工建” 历史上首次可以真正简称为“湖北工建” 的企业。接着,指出这一时期的“湖北工建”虽历经改革的艰难困厄,却依旧涌现出了许多先进模范,尤其是朝气蓬勃的青年职工,并且创造出了不少精品杰作。之后,阐释企业党委在这一时期适时转变领导方式,在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职工队伍建设的同时, 切实服务企业的生产经营。*后, 指出“湖北工建” 在总部驻扎襄樊(今襄阳) 时期矢志改革、披荆斩棘,探索企业生存、发展的新道路, 并卓有成效。第四章立足于21世纪开启后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近时期,专研总部搬迁至武汉后的“湖北工建”,主要回眸“湖北工建”的深化改革,显现“湖北工建”的世纪宏图。首先,概论“湖北工建” 锐意进取的深化改革实践,及其由“湖北省工业建筑总承包集团公司” 至“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2006—2020)的嬗变。接着,点出这一时期的“湖北工建” 稳步推进发展,逐步拓展业务,在以精工铸精品而争创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以挺身敢担当而肩负社会责任。之后,论说企业党委继续完善组织制度,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始终贯彻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同时着力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后,本章指出“湖北工建”在总部驻扎武汉时期意气风发、自信满满地踏上新世纪、新时代的新征程。本书的第三部分为“结语”,主要提出并阐发“湖北工建”的攻坚精神——“102精神”。“102精神” 与“三线精神” 同中有异,因其凝结着“湖北工建”的先辈们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奋斗经历,本部分凝练出特殊的“102精神”,并揭示其时代内涵、梦想意蕴和当下发展。
伟大的精神由伟大的时代孕育,而伟大的时代又由伟大的人民创造。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中共中央鉴于当时严峻险恶的国际环境和逐步繁荣的国内经济社会形势,作出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重大而关键的决策。在时间上,它历经约17年。在地域上,“大三线建设”覆盖了13个省、市、自治区,而“小三线建设”更是遍及全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一大批厂矿企业、科研院所、学校等,就是在这一段时期历史性地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三线建设”战略的成功实施,极大地震慑了敌对势力,保卫了国家安全,同时也改变了我国极不科学合理的经济及人口布局,从而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并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战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歌猛进打下了无比雄厚的物质、技术和人才基础。此外,“三线建设”者在“三线建设”岁月中形成了伟大的“三线精神”,包括但不限于“先生产后生活的忠诚奉献精神”“不辞辛劳的顽强拼搏精神”“攻坚克难的开拓进取精神”“共克时艰的团结协作精神”等。毋庸讳言,“三线精神”已成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新时代的今天,为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应坚持好、巩固好、运用好、发展好以“湖北工建”为代表的原“三线建设”企业所探索出来的宝贵经验,全面协调、持续深入地推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这样,我国不仅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升到新高度,而且能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极为重要的借鉴模式,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主义事业达到新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