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科学和教育学等应用学科中,学生(甚至更高级的研究者)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开发和使用各种各样的“概念框架”“理论”或“文献综述”。霍华德贝克尔(Howard Becker)在《社会科学学术写作规范与技巧》(Writing for Social Scientists)一书中以一个章节犀利地分析了这一问题,将标题恰如其分地称为“被文献吓住”(Terrorized by the Literature)。我审阅过的许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期刊论文和书籍手稿,都缺乏清晰、完整和切题的思想框架。一个好的概念框架能够解释作者如何理解他们正在研究的主题或问题及其重要性,并解释他们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然而,关于如何建立这样一个框架,以及如何在进行规划和研究时有效地使用它,无论是在印刷品上还是在互联网上,都几乎没有详细、具体的指导。
现在,莎伦M. 拉维奇(Sharon M. Ravitch)和马修里根(Matthew Riggan)为开发这样的框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用指南。他们从广义上定义了“概念框架”,它不仅包括相关的理论文献,而且包括以往研究的经验结果以及研究者自身的经验知识、信仰、信念和价值观。通过详细研究6个具体的社会研究实例,阐明构成和指导每项研究的理论的、经验的和个人的因素,他们使读者可以了解概念框架的功能以及如何开始为自己的研究开发概念框架。
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评论拉维奇和里根的方法。首先,他们认为概念框架是从多个来源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可以直接在“文献”中找到的、现成的,并可以简单地采用的。现有的、有明确表述的理论可能是贝克尔所谓的“模块”的主要来源,你可以从中开发你的概念框架这些模块可以为框架提供基本思想和结构但它们难以构成整个框架。相关论文和已发表的研究成果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作者们削足适履地使他们的资料符合某一个理论,忽略了这个理论会扭曲或忽视所研究的问题或现象的某些重要方面(Dressman, 2008)。现实的复杂性远非任何理论所能完全解释,因此你在建构概念框架的时候需要考虑这种复杂性,尽可能避免将你所研究的东西过分简单化。
在我看来,你的概念框架是一个镜头,更恰当地说,是一组镜头,用来理解你所研究的东西。当与解释主题的不同方面的互补理论相结合时,它通常是最有用的。珍妮弗格林(Jennifer Greene)在她的《社会调查中的混合法》(Mixed Methods in Social Inquiry)一书中将此称为一种辩证的研究立场,她认为不同的哲学、理论和方法论路径有不同的优势和局限性,而将这些不同的哲学理论和方法论路径相互结合往往是最有成效的,能提供任何单一理论或方法都不能提供的生成性见解和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你的概念框架并非各种想法和理论模块的简单组合。这些想法和理论模块应该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以展现某种连贯性,这是拉维奇和里根通过将概念框架描述为“论证”(argument)所表达的部分意思。概念框架不需要严格的逻辑一致性。如上所述,在你的概念框架中加入不同的,甚至是明显矛盾的想法通常是有价值的。然而,这确实意味着你需要考虑不同的部分如何相互关联,以及你的主题的哪些方面最值得理解。你还需要有效地告诉你的读者,这种特定的想法如何为你的研究提供最佳的方法,以及它如何影响你的研究问题和方法论决策。
最后,你的概念框架作为方法和分析的坚固基础,并非在开始研究之前就建构好的,也并非一直保持不变。这个框架需要对你从研究经验和资料中学到的东西进行积极反馈;研究经验和资料通常会引起对概念框架的补充或修改,甚至通过从资料中生成“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来创建这个框架的实质部分。概念框架不仅仅是你的想法的视觉或口头表达,而且是这些想法和信念的实际框架,为你的研究提供了信息和指导,你可能需要不断反思,才能充分理解这些想法和信念(Maxwell, 2012)。
拉维奇和里根使用明晰的文字以及大量的例子和问题,带领他们的读者经历了这个富有挑战性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包括理解、创造和使用概念框架进行研究。在第二版中,他们添加了一个更完整、更动态的概念框架模型,以及一些更详细、更有启发性的例子。这是我所知道的关于这个过程最好的研究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