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內容簡介: |
本研究历时6年,选取7个城市14所学校的3500名流动儿童及3300名非流动儿童开展问卷调查和对比研究,选取30个流动儿童家庭开展访谈,并对其中10个家庭进行参与式观察。研究揭示了移动社交媒体对流动儿童社会化发展产生的影响,并从家庭、学校、媒体、政府、社会组织各层面进行思考,探寻引导流动儿童合理使用移动社交媒体的策略。本书将为传播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探讨流动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第一手资料;为保障流动儿童权利,推动流动人口关爱服务和健康引导提供学理支持和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为各界组织规范大众传媒对儿童的传播、推动儿童社会化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
關於作者: |
王倩,女,1971年生,山东淄博人,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学科带头人,融媒体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7项,横向课题6项;发表专业论文与调研报告7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编教材两部。
|
目錄:
|
导言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价值
三 概念界定
四 研究回顾
第一章 研究方法、过程及创新点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 文献法
二 访谈法
三 参与式观察
四 问卷调查法
五 比较研究法
第二节 研究过程
一 研究设计
二 研究实施
三 信度、效度检验
第三节 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
一 研究的创新点
二 研究难点
第二章 流动儿童接触和使用移动杜交媒体及其社会化状况的调查
第一节 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一 性别比例和年龄分布
二 学校和年级分布
三 家庭经济状况
四 父母受教育程度及职业状况
五 学习成绩及是否独生子女情况
六 流动儿童来迁入地时间及对迁入地认同情况
七 流动儿童的流动情况
第二节 流动儿童接触和使用移动社交媒体的情况
一 接触和使用动机
二 接触和使用行为
三 接触和使用习惯
四 接触和使用态度
五 父母对孩子接触和使用移动社交媒体情况的了解及监督
六 父母对孩子接触和使用移动社交媒体的态度、期望
小结
第三节 流动儿童的社会化状况
一 性格与行为特征
二 生活技能
三 消费观念
四 社会交往
五 社会规范
六 角色认同
七 自我认识
八 生活目标
小结
第三章 流动儿童接触和使用移动杜交媒体对其社会化的影响
第一节 流动儿童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其社会化的相关性检验
一 性别及年龄的检验
二 家庭经济状况的检验
三 父母受教育程度及职业的检验
四 学习成绩的检验
五 独生子女的检验
六 来迁入地时间及对迁入地的认同情况的检验
七 流动情况的检验
小结
第二节 流动儿童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其接触和使用移动社交媒体的相关性检验
一 人口统计学变量与接触和使用动机的关联状况
二 人口统计学变量与接触和使用行为的关联状况
三 人口统计学变量与接触和使用习惯的关联状况
四 人口统计学变量与接触和使用态度的关联状况
五 人口统计学变量与父母了解、监督的关联状况
六 人口统计学变量与父母的态度、期望的关联状况
小结
第三节 移动社交媒体的接触和使用与流动儿童社会化的相关性检验
一 性格与行为特征的检验
二 生活技能的检验
三 社会交往的检验
四 社会规范的检验
五 角色认同的检验
六 自我认识的检验
七 消费观念的检验
八 生活目标的检验
小结
第四节 人口统计学变量、移动社交媒体与社会化间的多元联系
一 人口统计学变量、移动社交媒体与性格与行为特征间的多元回归分析
二 人口统计学变量、移动社交媒体与生活技能间的多元回归分析
三 人口统计学变量、移动社交媒体与消费观念间的多元回归分析
四 人口统计学变量、移动社交媒体与社会交往间的多元回归分析
五 人口统计学变量、移动社交媒体与社会规范间的多元回归分析
六 人口统计学变量、移动社交媒体与角色认同特征间的多元回归分析
七 人口统计学变量、移动社交媒体与自我认识间的多元回归分析
八 人口统计学变量、移动社交媒体与生活目标间的多元回归分析
第五节 移动社交媒体对流动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一 正面影响
二 负面影响
第四章 探索流动儿童合理接触和使用移动社交媒体的优化路径
第一节 家庭路径
一 加强对流动儿童的关爱与陪伴
二 科学看待移动社交媒体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三 开展家庭媒介素养教育
第二节 学校路径
一 加强教师队伍媒介素养能力的培训
二 重视学生的媒介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节 媒介路径
一 提升社会责任感,发挥正面职能
二 强化“把关人”意识,发挥监管作用
第四节 政府路径
一 关注流动儿童的权益,重视儿童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
二 履行政府职能,提供流动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政策支持
第五节 社会组织路径
一 整合社会资源,营造媒介素养教育的氛围
二 开展公益项目,关爱流动儿童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 流动儿童接触和使用移动社交媒体的现状与非流动儿童群体存有异同
二 流动儿童的社会化状况具有特殊性
三 流动儿童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与接触和使用移动社交媒体的情况具有联系
四 流动儿童移动社交媒体的接触和使用情况与其社会化状况具有联系
五 构建流动儿童社会化状况的多元回归模型
六 移动社交媒体的接触和使用对流动儿童的社会化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
七 探寻规范流动儿童接触和使用移动社交媒体的策略
第二节 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