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NT$
340.0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NT$
299.0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NT$
450.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
編輯推薦: |
通过王维、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孟郊、贾岛、李贺、李商隐、杜牧等唐代诗人的生平和作品,叙述唐诗的璀璨与唐代诗人的故事,有助于读者深刻理解古诗和历史,文笔生动有趣味。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介绍唐代诗歌的发展与变迁,以初、盛、中、晚唐各时期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为切入点,结合人物生平、文学史重要变化,唐代重大事件等,深入浅出对重要作家的主要作品进行解读,勾勒出唐代诗歌发展与变迁的历史过程。史料可靠丰富,有最新的研究成果,行文生动有趣可读。
|
關於作者: |
金鑫,1990年生。清华大学文学学士、硕士,京都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系研究科外国人特别研究员。曾获日本东方学会奖(2021年)。
|
目錄:
|
第一章
宫体诗的“自赎”与初唐诗的变局
一、南朝诗风与宫体诗00
二、南北诗风的碰撞与交融00
三、宫体诗的“自赎”0
四、“风骨”“兴寄”0
五、声律之兴0
六、古体诗的新生——此“古”与彼“古”0
第二章
“大漠孤烟”与“空山新雨”——王维诗与盛唐气象
一、青年王维的桃源梦0
二、三种桃花源、三个历史时空、三类时代风格0
三、王维的进与退0
(一)进士及第0
(二)济州与淇上0
(三)重返长安0
(四)出使边塞0
(五)退意复生0
四、辋川别业0
五、安史之乱0
六、禅思与诗意0
第三章
李白的跌宕人生与月、酒、剑、仙
一、身世疑云0
二、读书蜀中0
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0
四、“蹉跎十年”
(一)“吾爱孟夫子”
(二)成家安陆
(三)两京之游
(四)桃花岩之隐
五、移家任城
六、谪仙人与翰林供奉
七、李杜之交
八、南去北往
(一)吴越之游
(二)北探虎穴
(三)宣城酣歌
九、安史之乱与永王的谋反
十、“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十一、“月”与“酒”——李白诗歌的生命力来源
十二、“剑”与“仙”——李白往复于侠、道与儒之间的矛盾人生
第四章
从“白鸥波浩荡”到“眼枯即见骨”——杜甫和他的诗史
一、名门之后
二、“忆昔开元全盛日”
三、长安十年
四、杜甫诗歌记录下的安史之乱
(一)长安之囚
(二)投奔肃宗与房琯案
(三)九节度使之败与“三吏”“三别”
五、成都草堂
(一)草堂初创
(二)梓州滞留
(三)重返成都
六、“夔府孤城”
七、陨落湘潭
第五章
奇崛险怪、“以文为诗”——韩愈诗与宋诗之源
一、少年的韩愈与中唐的政治形势
二、长安求进
三、两入幕府
四、初任京官与阳山之贬
五、宪宗中兴与“元和体”
六、潮州之贬
七、韩愈的晚年诗与“平淡”
第六章
“中隐”于“兼济”与“独善”间的白居易
一、少年早慧
二、兼济之志
三、江州司马
四、忘情忠州
五、“土木形骸麋鹿心”
六、“江南好”
七、“东都来掩扉”
八、身后之名
第七章
“郊寒岛瘦”与“长吉体”
一、“苦吟神鬼愁”的孟郊
(一)不平的人生
(二)命运的悲鸣
(三)自然的阴寒
(四)社会的不公
二、贾岛与“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一)“推敲”与苦吟
(二)“病蝉”与贾长江
(三)空灵幽寂的诗思与雄奇孤绝的诗语
三、李贺与鬼神之死
(一)生如流星
(二)神鬼的世界
(三)永恒的时间与鬼神之死
(四)杀鬼斩龙与剑客之心
第八章
“蝴蝶梦”与“扬州梦”——小李、杜与晚唐余晖
一、艰难曲折的李商隐
(一)用世之志与贵人的知遇
(二)令狐家的恩怨
(三)凄凉的晚景
(四)李商隐诗中的婉曲心迹
二、雄姿英发的杜牧
(一)少年壮志
(二)幕府岁月与“扬州梦”
(三)国难与家愁
(四)党争的夹缝
(五)杜牧诗中的“奇节”
|
內容試閱:
|
第六章 “中隐”于“兼济”与“独善”间的白居易
四、忘情忠州
白居易的江州司马之任持续了整整三年。元和十三年(818年)末,四十七岁的白居易被改任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从江州司马到忠州刺史,从官职上来讲本是升迁,然而忠州较江州要偏远得多,踏上忠州之行的白居易,也做好了寂寞飘零的心理准备。他在《自江州至忠州》诗中戏谑道:
前在浔阳日,已叹宾朋寡。忽忽抱忧怀,出门无处写。今来转深僻,穷峡巅山下。五月断行舟,滟堆正如马。巴人类猿狖,矍铄满山野。敢望见交亲?喜逢似人者。
浔阳(江州)虽不比京城,却毕竟处于交通要道,自古便是繁华之地。居于浔阳的白居易已经感慨宾朋鲜少,那么到了交通不便、地处偏僻的忠州,生活上的寂寞必然更甚一层。且当时的忠州尚未完全开化,当地人的风俗语言与中原人不通,故而白居易称其“类猿狖”,甚至不敢奢望能在忠州结交到什么友人,能遇到与中原人稍稍类似者,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尽管做了很多心理准备,可抵达忠州之后,城中的荒僻程度仍然让白居易吃了一惊。他作诗感叹道:“吏人生梗都如鹿,市井疏芜只抵村。一只兰船当驿路,百层石磴上州门。”(《初到忠州赠李六》)当地的吏民桀骜不驯(生梗),仿佛野鹿一样难以管理,忠州城虽然是州中最大的都市,然而城中市井荒芜,繁华程度仅仅相当于中原的小村。且几乎没有什么大路可以抵达州城,只能依靠一艘小船与外界联系,甚至渡口与州城之间,还要翻越百层石梯,交通的不便超出常人想象。
尽管如此,白居易依然没有丢弃乐观豁达的心态。如他《种桃杏》诗所说: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路远谁能念乡曲,年深兼欲忘京华。忠州且作三年计,种杏栽桃拟待花。
客居之时最忆故乡,一旦想起家乡之事,难免会令人潸然泪下。然而白居易却一反此类心态,所谓的家,无关地理上的远近,而取决于内心的安定与否,如果内心能够保持安宁,即便身处天涯海角,也能像在家乡一般自在无忧。“大抵心安即是家”这样的想法,在白居易日后的诗歌中也曾多次出现,如“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初出城留别》)等等。这种乐观豁达的心态,感染并慰藉了后世的无数士人,如宋代的苏轼在遭遇贬谪之时,就曾深受白居易此种心态的影响,作词道:“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在忠州以种花自娱的白居易,果然将“乡曲”和“京华”两相忘却,在闲情逸致中安置自己的内心。辟乡的州民或许难以交流,白居易便模拟州民之口,自问自答,吐露清雅之志:
《代州民问》
龙昌寺底开山路,巴子台前种柳林。官职家乡都忘却,谁人会得使君心?
《答州民》
宦情斗擞随尘去,乡思销磨逐日无。唯拟腾腾作闲事,遮渠不道使君愚。
身为忠州刺史的白居易,却把种树养花作为了自己的主业,既不怎么过问官府职事,也不多怀思乡之想,仿佛余生便心安理得地在这穷乡僻壤做一个种花老农一般。抛却故乡,居官而隐,这种态度成为白居易后半生思想的主要基调。积极进取的“兼济”精神愈发淡薄,退让无为的“独善”精神愈发浓厚。
白居易在忠州果然滞留了近三年,最初虽然担心寂寞、无望“交亲”,后来却与“草树禽鱼”都建立起深厚的友情,等到元和十五年(820年),征调回京的诏书自朝廷降临之时,白居易非但不为返京而欣喜若狂,反而因将要离开这穷乡僻壤而恋恋不舍,他在《别种东坡花树两绝》中说道:
其一
三年留滞在江城,草树禽鱼尽有情。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坡桃李种新成。
其二
花林好住莫憔悴,春至但知依旧春。楼上明年新太守,不妨还是爱花人。
“东坡”是白居易在忠州所挑选的种花之处,日后也被宋人苏轼学去,甚至作为苏轼的别号而广为人知。“江城”指毗邻长江的忠州。接到返京诏书之日,面对昔日与自己交好的“草树禽鱼”,回首那些耕耘之下已初显繁盛的桃李花树,白居易是如此眷恋不舍,以至于殷切嘱托花林中的景物,让它们好生保重,莫要憔悴,并寄希望于接替自己的下任太守(刺史)还是懂得珍惜花草的“爱花人”。
江州与忠州这五六年的贬谪经历,使白居易的心态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等到再次返回繁闹的长安之后,早已安于恬淡生活的白居易,恐怕已不太适应朝中那些缠身的琐事与复杂的人际关系。五、“土木形骸麋鹿心”
穆宗长庆元年(821年),被征调回京的白居易在朝中担任主客郎中、知制诰,并再次出任科举考官。这一年的科举考试中,发生了一件影响颇大的事件。
唐代科举尚未实行糊名的制度,举子大多提前干谒权贵,为自己营造名声,以求考试之时受到考官青睐。这其中,权贵子弟更有着特殊的优势,凭借家世出身就自然而然地会吸引到考官的注意。科举之中,请托、舞弊之事频发,及第者常常被权贵子弟所垄断。长庆元年的科举也难免如此,当时及第之人,不乏中书舍人李宗闵等高官的亲戚。而与李宗闵不和的李德裕、元稹等人则趁机联合朝中谏官上书,称此次科举有徇私舞弊之事。迫于舆论压力,穆宗下令及第者重新考试,发现其中的确有很多人并无真才实学,李宗闵等人因此受到牵连而被贬出京城。
从此以后,李宗闵与李德裕、元稹等人裂隙愈深,逐渐分成朋党,相互倾轧。后世所谓“牛李党争”(一般认为,牛僧孺、李宗闵等为牛党党魁;李德裕等为李党党魁),便与这一事件有着直接的关联。穆宗以后,在朝为官者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党争之中,党派立场先于朝廷利益,唐王朝由此进一步走向衰弱。
重返京城的白居易虽然被委以重任,连连高升,然而朝中党派的倾轧却并不为他所乐见。昔日的故友元稹、李绅都积极参与到党争之中,复杂且庸俗的政治斗争,恐怕令故友相聚的喜悦也蒙上一层阴霾。于是返回朝廷的白居易,朝思暮想的竟然是忠州的花草树木:
《中书夜直梦忠州》
阁下灯前梦,巴南城里游。觅花来渡口,寻寺到山头。
江色分明绿,猿声依旧愁。禁钟惊睡觉,唯不上东楼。
《寄题忠州小楼桃花》
再游巫峡知何日?总是秦人说向谁?长忆小楼风月夜,红栏干上两三枝。
身在朝堂,心在江湖,“独善”之思似乎已经彻底取代了“兼济”之志。感慨着“自嫌野物将何用,土木形骸麋鹿心”(《中书寓直》)的白居易,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不惜得罪权贵也要直言进谏的年轻谏官,朝堂之外、江湖之远或许才是他的最佳归处。
于是在长庆二年(822年),返回京城仅两年,白居易就主动请求外放,穆宗也似乎理解白居易的心意,并有意成全他,派他到风景秀丽的杭州担任刺史。从此,五十一岁的白居易便如羁鸟归林一般,度过了或许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