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NT$
653.0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NT$
857.0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NT$
347.0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NT$
316.0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NT$
286.0
|
內容簡介: |
本著作旨在围绕文艺的德育功效,全面回顾中国文艺育德思想的产生、发展与流变,深入总结中西文艺育德的宝贵经验,谋划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全书以文艺育德思想的发展历史为时间轴,系统研究了文艺育德思想的理论缘起、文艺育德思想的生成逻辑、文艺育德思想的中西互镜、文艺育德思想的时代发展、文艺育德思想的内容体系、文艺育德思想的要素构成、文艺育德思想的运行机制、文艺育德思想的时代意蕴。对于进一步发挥文艺的育人功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
目錄:
|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简要述评
五、概念界定、研究思路和重难点
六、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文艺育德的理论缘起
一、何为文艺
二、文艺的育德功能
三、文艺育德的独特价值
第二章 文艺育德的存在样态
一、按照文艺的形式划分
二、按照教育场域划分
第三章 文艺育德的经典传承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文艺育德思想的沿袭理念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艺育德思想的承续
第四章 文艺育德的他山之石
一、古希腊时期的文艺育德思想
二、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的文艺育德思想
三、近现代时期的文艺育德思想
第五章 文艺育德的时代发展
一、文艺育德论的发展动力
二、文艺育德论的创新发展
三、文艺育德论的时代品性
第六章 文艺育德的内容体系
一、传统经典:道德教育亦需文化传统的血脉
二、中外相通: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
三、时代之作: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
第七章 文艺育德的实践因素
一、文艺育德队伍论
二、文艺育德目的论
三、文艺育德方法论
四、文艺育德管理论
第八章 文艺育德的运行机制
一、文艺育德的主要原则
二、文艺育德中的劝服性传播的基本规律
三、文艺育德的过程特征
第九章 文艺育德的时代意蕴
一、进一步论证交叉学科研究的时代必然性
二、助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文以化人研究》:
1.立:1921-1956年,创立建构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文艺的本质作出阐述之后,鼓励文艺工作者为工人阶级进行创作,即创作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的,尤其是带有“社会主义倾向性”的文艺作品。中国共产党人是其文艺育德思想的接驳者。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社会科学家、戏剧家、美术家、教育家联盟和电影、音乐小组等左翼文化团体成立,这支左翼文化新军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革命文艺创作等活动,形成了一个很有声势和实力的文化运动。因此,文艺育德从一开始便从实践的维度进入了人民大众的视野。比如,当时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同党保持着密切联系,写了大量文章,揭穿了地主买办集团的媚外独裁的面目、可耻的不抵抗主义、残酷的文化“围剿”,并且批评了当时的文化界存在的种种“左”的倾向。毛泽东同志认为,“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再比如,党对《生活》周刊主编邹韬奋的帮助。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在共产党员胡愈之等人的帮助下,很快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道路,靠近了党,其言论在青年中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而鲁迅、瞿秋白、茅盾、周扬等人的一些文章,分别在黎烈文主编的《申报》副刊《自由谈》、傅东华等主编的《文学》上发表。左翼文化运动锻炼出了一支坚强的革命文化队伍,这支队伍也成为党在思想理论界与文艺界的骨干力量。
中共中央在1942年5月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同志全面总结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深刻阐明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为中国革命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毛泽东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广大文艺工作者纷纷走向抗战前线,深入群众生活,创作了大量的优秀文艺作品,如《白毛女》《兄妹开荒》《逼上梁山》《王贵与李香香》等一大批反映现实生活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中体现出了人民需要文艺与文艺需要人民的辩证关系,为人民群众提供了那个时代所能提供的丰裕的精神文化资料,唤醒了劳苦大众的革命意识与激情斗志,提升了人民的道德素质。
马克思主义文艺育德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有着密切联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群众进行了多年的浴血奋战后,中国人民终于站立起来。在此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格外重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并将政治工作提到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高度。为使“三大法宝”中的统一战线能发挥最大作用,毛泽东同志将文艺载体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系统中,由此去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使“东方睡狮”苏醒并屹立于世界东方。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这表明了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文艺与经济、政治相互关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他就已明确提出,“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同志指出,“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文艺战线在团结人民、消灭敌人等各个方面,发挥了革命战线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标志其文艺育德思想的确立。质言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的文艺育德思想,体现了对我国古代“文以载道”文化传统的批判继承和对马克思主义文艺育德思想的中国化式的与时俱进的发展。
2.守:1957-1977年,曲折发展
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中进一步指出,在党取得全国革命胜利、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文艺对于教育人民、提高干部群众思想觉悟至关重要。他亦提出党要领导文艺工作,认为“党的文艺工作,在党的整个革命工作中的位置,是确定了的,摆好了的;是服从党在一定革命时期内所规定的革命任务的”。世界上无论哪一个国家,居于什么样的发展时代,均没有超阶级文化的存在,一定的文艺必然是在统治阶级的思想影响下发展的,并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统治阶级。我国高举马克思主义文艺大旗,在党管文艺发展的制度体制下,文艺与政治更是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为此,毛泽东同志在论及文艺和政治的关系时,提出“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强调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些观点产生于特定的革命战争时代的经济基础上,适用于指导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运动,但由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些观点继续影响社会主义建设并逐渐被庸俗化,使文艺变成了政治的传声筒,由此产生了“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性错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