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內容簡介: |
在中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涉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的基本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共富,从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最根本的问题。在此宏观背景下,本书力图探讨基于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改革的农民收入增长机制。基于马克思的“生产—分配”理论、“产权现实性”思想和共享发展观,力图构建起一个改革话语优先、在“改革—产业—增收”暨“动力—过程—结果”双向度三元关系的深层逻辑上审思农民增收和共同富裕的中国叙事体系,旨在超越西方模式,明晰深植于中国土壤以及体现中国农业农村改革、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民和多元主体共享共富共生经济规律性特征的“根脉”“叶脉”,在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叙事逻辑与叙事话语的语境下,讲好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中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中国故事。
|
關於作者: |
1958年生,经济学博士,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省经济学会副会长,四川省《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现任西南财经大学《财经科学》主编、经济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研究领域为经济增长与发展、收入分配、城乡关系、政府与市场。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月刊》《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期刊和报纸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其中主持完成3项。出版专著、论文集、教材(独著、主编、副主编等)40多本。获国家级、省部级重要奖项12项。
|
目錄:
|
第一章导论一问题:审视与聚焦(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的集体所有制与合作制(二)列宁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集体所有制与合作制(三)中国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合作制的形成与嬗变二视域:框架与逻辑(一)“改革—产业—增收”的三元关系:基于马克思的“生产—分配”理论与产权思想(二)“农民增收”的再审视:基于马克思的共享发展观(三)共享共富的实现路径:多样性下的共生、融合发展三方法论:本质与灵魂(一)继承中坚持:马克思的方法(二)适应中调整:时代变迁、话语转型与视界转换(三)创新中发展:中国实践与理论创新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与基本分析框架一相关理论基础(一)马克思的生产与分配关系理论(二)产权理论(三)制度变迁理论(四)农业现代化理论二基本分析框架:“改革—产业—增收”(一)“改革—产业—增收”的分析框架与改革的二分法(二)“匹配改革Ⅰ→产业发展”的基本逻辑(三)“匹配改革Ⅱ→共享发展”的基本逻辑第三章农村集体经济嬗变与农民收入:历史、现实与逻辑一农村集体经济的嬗变与农民收入:历史脉络(一)“一大二公”的传统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时期的农民收入(1949~1978年)(二)承包制改革下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统分结合”时期的农民收入(1978~2001年)二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改革:筑基农民收入增长(一)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改革: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基础性建构(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与促进农民增收:改革的目标方向三农村集体经济嬗变与农民收入:逻辑阐释第四章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改革与农村产业振兴:“内外双向度”与“三重融合”一城乡融合发展下的农村产业振兴:外在向度改革视角(一)从“对立”到“融合”:空间正义逻辑下的城乡关系重塑(二)城乡融合的核心表达:基于要素、产业、空间三维融合(三)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改革与农村产业振兴:制度耦合与生产促进二“三生融合”“三产融合”与农村产业振兴:内在向度改革视角(一)“三生融合”:乡村价值的再发现与价值实现(二)“三产融合”:超越传统农业功能范畴的新型农村产业结构塑造(三)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改革与农村产业振兴:制度调适与生产促进三城乡融合发展单元:演绎“三重融合”的成都实践(一)城乡融合发展单元的缘起与基本内涵特征(二)成都城乡融合发展单元的路径创新探索:“三重融合”的实践蓝本第五章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改革、“三个融合”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一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改革基础上的分配制度变革与农民增收(一)分配基础:“统”“分”结合基础上的双向增强(二)分配原则:两种分配原则的协调与发展(三)分配机制:市场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四)分配形式:农民收入总量增长与结构优化(五)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改革、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与乡村振兴二改革、“过程—结果”共享发展背景下的“三个融合”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一)产业发展中的要素融合:拓展要素交流和配置空间(二)产业发展中的主体融合:农村集体资产的多元赋权(三)产业发展中的利益融合:构建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第六章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改革、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基于农户和县域视角的实证一分析框架:双重效应及其重心二改革影响农民增收的模型构建与指标选取(一)模型构建(二)指标选取及数据说明三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改革、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农户微观层面的实证(一)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改革与农民增收:直接效应(二)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改革与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的间接效应四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改革、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县域层面的实证(一)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改革对农民增收的直接影响(二)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改革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产业发展的内在作用机制五“改革—产业—增收”实践中面临的现实梗阻(一)“改革—产业”阶段面临的现实梗阻(二)“产业—增收”阶段面临的现实梗阻六实证分析小结第七章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改革与农民增收:案例分析一理解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改革与农民增收:一个细化的分析框架二西部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改革与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分析(一)五大案例选择依据(二)成都平原地区典型案例分析:郫都区战旗村(三)成都平坝地区典型案例分析:大邑县蔡场镇新福村(四)川东北盆地周山地区典型案例分析:苍溪县兰池村(五)川西北生态功能区典型案例分析:平武县民主村(六)贵州西部乌蒙山区典型案例分析:盘州市贾西村三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第八章结论与政策意蕴一改革继起性的协同系统:促进农村产业技术、组织、制度三维创新及实现产业发展和增收共富的理论与政策意蕴(一)理论意蕴:产权改革的逻辑(二)政策与实践意蕴二改革并存性的互促机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本位”转向“股权本位”及其治理与成长的理论与政策意蕴(一)理论意蕴:综合配套改革的逻辑(二)政策与实践意蕴三改革开放性的关联制约:农业农村内外双重循环及其现代化转型的理论与政策意蕴(一)理论意蕴:双重方法论的逻辑(二)政策与实践意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