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NT$
295.0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NT$
6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
汉译名著·哲学经典十种
》
售價:NT$
3460.0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
內容簡介: |
张居正凭借满腹智谋,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半部残书《智谋学》,便是他为官一生的经验和总结。《智谋学》共十二卷,关注的是日常生活、工作中如何成事的话题,张居正提倡直面问题、找准问题和解决问题,书中包括洞察力、谋局思维、借势造势、躲避灾祸等多方面的智慧,环环相扣,步步加深,自成体系。半部残书,千年智谋。通读本书,对我们处理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仕进学》有修身、明察、远猷、雅量、事上、御下、用人、守身、谋略、才辩十卷,涉及古代为官之道的各方面, 囊括甚广,剖析甚深。 在现代社会中,如果能够批判地吸收这部书中的智慧,学其处世正道,对我们更好地处理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会很有裨益。
东汉末年金牌点评师许劭,喜欢品评时政与人物,他每月更换评论的对象和话题,人称“月旦评”。在他看来,成大事者都有远见卓识。在多数人以猎取和占有为能时,许劭的《予学》提出在“给予”这条更高的成功之途上多下工夫。这是对人对己都有利的处世谋略。给予是一种境界,也是一个技术活儿。如何研判得与失、顺与逆、荣与辱,《予学》都做出了精妙的解答和深入的阐释。
《观人术》共二十二卷,是刘劭所撰《人物志》中最精粹的部分,重在分析人的行为特征,从神情到气度,从心理到行为,观人识人,量才授任。此书被称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人才学经典著作。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成大事者,不能只依靠自己的才智,更要学会借势靠力,放眼全局,通盘谋划。《势书》把看似难解的“势”,拆分为观势、造势、用势、借势等几个方面进行解读,论说通俗易懂。读懂《势书》,学会用大视野和大格局观察社会、省察人生,方可所向披靡!
因言获福,因言致祸;因言得友,因言树敌;因言升迁,因言失势……在古代,言语关乎成败,甚至决定生死。《谏学》是一部讲述古人以言谋势、驭人、避祸之理的智慧书:常人以《谏学》得富贵,商贾以《谏学》获人脉,将相以《谏学》保平安。
《解厄学》是一部十分罕见的著作,它不仅立足于“解厄”,更窥见致厄的根源。晏殊的才华和地位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官拜宰相,位极人臣,几近其所处时代的顶峰。如此骄人的成就,并不是因为所谓上天护佑,而是他深通趋利避害之道的缘故。
作为西晋灭吴统一天下的功臣,杜预以运筹帷幄、料敌制胜著称于世。他深谙“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之道:滴水虽柔,历久可穿石;绳索虽软,长锯可断木。一部《守弱学》道尽“强者守弱,强者恒强;弱者守弱,由弱变强”的大智慧。强者保平安、弱者得翻身之秘诀,尽在此书中。
不在一时一事上争胜,要在每时每事上求进。以守为攻,以退为进,隐藏实力,厚积薄发,正所谓“鹰立如睡,虎行似病”。《韬晦术》是讲述人生攻守进退之理的“枕边书”,是传统谋略文化中极具实用性的一门学问,小用则小成,大用则大成。
王阳明以“知止”获取真知,曾国藩以“知止”成就功名。《止学》是中国“止”的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其提出“大智知止”之观点,道破人之所以成就功业之关键。谓之顶级成功者秘不示人之心得,当不为过也。
|
關於作者: |
张居正,明朝政治家,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当政十年,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推行改革,任用戚继光等名将加强边防,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中央集权。
冯道,五代名臣,好学能文。历仕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不离宰相、三公高位。后唐明宗长兴间,
倡议在国子监校定并雕版印刷《九经》,至后周太祖广顺年间印成,开创官府大规模刻印图书的先河。
许劭,东汉末期著名学者。才学过人,品行端正,以评鉴人物闻名当时。“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便是许劭在曹操尚未显贵时对他的评语,由此可见许劭的识人之能。
刘劭,三国魏思想家,官至散骑常侍。善于品鉴人物,深通选拔人才之道,对如何品鉴人物进行了详细的论证,间接反映出汉末魏初的用人趋势,营造了魏晋时期品鉴人物的清谈风气。
薛居正,五代至北宋初年大臣、史学家。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四朝。监修五代史,今称《旧五代史》。薛居正是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为政宽简,凭借守正不挠、坚韧不拔的信念屹立政坛。
王旦,北宋著名政治家。为人忠厚节俭,善化解政治纷争,能识人用人,多提拔厚重之士。《宋史》称其“伟哉宰相才也”。
晏殊,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十余岁以神童登科,赐同进士出身,后官至宰辅。为官几五十载,望重一时。在其提携下,朝廷涌现出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一众名臣。文才亦高,尤擅小令,言辞婉丽,情致幽雅。
杜预,西晋军事家、学者。博学多通,参与制定晋律,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以谋略著称,当时号为“杜武库”,为朝廷提出诸多安边兴国的政治、经济措施。以灭吴之功封侯,被誉为“以计代战一当万”。
杨慎,明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少年聪慧,家学深厚,状元及第,授翰林修撰,被誉为“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相传仕途受挫后,投荒边地三十余年,深悟世道维艰,人心难测,总结《韬晦术》八卷,流传于世。
文中子,隋代大思想家王通,门人私谥“文中子”。隋末隐居河、汾之间(在今山西),授徒讲学 ,有弟子千余人,为一代大儒。
|
目錄:
|
《智谋学》-天津古籍出版社
《仕进学》-天津古籍出版社
《予学》-天津古籍出版社
《观人术》-天津古籍出版社
《势书》-天津古籍出版社
《谏学》-天津古籍出版社
《解厄学》-天津古籍出版社
《守弱学》-天津古籍出版社
《韬晦术》-天津古籍出版社
《止学》-天津古籍出版社
|
內容試閱:
|
《势书》
不知势,无以为人也。
不知道事物发展的趋向,就无法做人。
人生天地之间,如果缺乏对万事万物的了解和判断,那么就难以图存。趋利避害要度势在先,否则便是一句空话。事物表现出来的趋向是需要人们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的。在此容不得主观臆想和妄下结论,只有用心体察和反复验证,才能做到度势无误,进而为自己的人生铺设一条坦途。成功总是从审时度势开始的。
西汉武帝即位后,下诏推举贤良之士。董仲舒应召,有人问他说:
“先生自办学堂,志在育人讲学,难道先生的志向变了吗?”
董仲舒回答道:
“我的志向是救国救民,未曾有半点改变。先前我教导弟子,乃是志不得伸所采取的权宜之策,如今新帝诚心求贤,势已大变,我又怎能无动于衷呢?”
汉武帝召见董仲舒,当面问他道:
“得到天下的依据是什么?灾异变乱因何而起?性命寿夭为何不同?”
董仲舒一一回答道:
“臣据《春秋》所载前代之事,察知天与人的关系十分值得敬畏。国家无道,上天便降下灾害对君主予以谴责;如果仍不省悟,上天又生出怪异的事情予以警告;如果还不知改变,上天便让他败亡。由此观之,人要安身立命、成就大业,首先要度势而为,不可强求。不能正确研判形势,顺其天道,灾异变乱必起,人也难保善终。即天和人可以互相感应,互相影响。王者将王天下,天必出现一种非人力所能引起的征兆,此即‘受命之符’。
“灾异的发生则是‘废德教而任刑罚’的结果。刑罚不中就生邪气,邪气积于下,怨气聚于上,上下不和,阴阳之气就不会协调,阴阳失调就产生妖孽,于是灾异就出现了。
“人的性情有仁与不仁,寿命有长有短,都是造物者和社会环境作用的结果。天命无法改变,而社会环境却可以改良。”
汉武帝十分惊骇,再问道:
“朕听说虞舜整天优游于深宫内苑,垂拱无为而治却天下太平。太阳已偏西了,周文王还顾不上吃饭,海内却得不到治理。帝王之道本应相同,差别为何如此之大?”
董仲舒解释道:
“人要自存,先要度势,何况帝王之道呢?对形势失于判断,便会造成种种谬误,祸自难解。帝王重在任贤用能,而不是事事自为,这是形势使然。帝王的基本法则大致相同,但劳逸程度不同,这是形势不同的结果。”
汉武帝释然,脸上欢悦。董仲舒见此,进而进谏道:
“陛下亲自耕种田地,作为农夫表率,早起晚睡忧念万民,思虑往古而务求贤能,这便是尧、舜的用心。陛下既知度势用贤,尚要劝勉士人而砥砺其行。假如不早培养士人而要求贤才,好比不雕琢璞玉而求其文采美观,这是不能尽美的。”
汉武帝听之动容,忙道:
“先生有何高见,尽可一一道来。”
董仲舒对答道:
“陛下若招贤才,重在养士,陛下的当务之急是要兴办太学。太学是培养士人的关键,亦是教化的根本。如能做到这一点,那么陛下的大业可成啊!”
汉武帝连声赞好,言道:
“先生洞悉时务,深得要领,先生之言朕一定会记在心上。”
董仲舒又提出独尊儒术之说,汉武帝听罢,亦加采纳。
董仲舒被汉武帝任命为江都易王之相。易王是汉武帝的哥哥,一向骄横无比,恃勇好斗。董仲舒每每劝谏易王说:
“为王者重在以仁德服人,何必以勇力示人呢?自古勇不胜仁,此乃大势,王爷不可不察啊!”
董仲舒又以古时事例详加解说,用心劝导,终使易王改过。
董仲舒为人廉洁正直,敢于直言,很快就招来了小人的诬害。一次,董仲舒推测吉凶,被主父偃上奏汉武帝,进以谗言,险些丧命。
大臣公孙弘嫉恨董仲舒的才能,别有用心地举荐他辅佐残暴的胶西王,想借胶西王之手除掉他。
董仲舒几经思量,痛苦地对家人说:
“我想辅佐帝王,成就一番事业,谁知天不佑我啊!现在形势愈来愈险恶,我如不退去,必将遭难哪!”
家人疑惑道:
“大人仍受重用,未见异常,这样求退是否不智呢?”
董仲舒一笑说:
“雨未来,风先至,不知其理,焉能存留呢?”
董仲舒毅然辞官,回乡专心治学著书。最后,他年老寿终于家。
势易而未觉,必败焉。
形势有变而不能及时察觉,一定会失败。
形势是充满变化的,因势而变是成功者的制胜窍要。“雨未来,风先至,不知其理,焉能存留呢?”度势不可因循守旧,更不可固执于偏见,随时保持高度的警醒并在行动上做出调整才能不致失败。特别对自身强大者而言,占有一时的强势并不代表永远会这样。强者不仅要有谦卑之心,还要正确估量自己,勿生骄纵之心。事实上,强者更须在度势上做到主动、自觉,否则,优势便会渐渐失去,直至败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