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NT$
265.0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NT$
1265.0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306.0
《
瘦肝
》
售價:NT$
454.0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NT$
254.0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
》
售價:NT$
704.0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NT$
454.0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NT$
152.0
|
編輯推薦: |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历史是经验、教训、是过去的沉淀、是未来的导向,对于我们来说,历史是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源泉、是进步的信心,显而易见,学习历史不管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历史给我们提供的答案和智慧也是全面的。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提问和思考是他们的天性,哲学思辨也正是由此开始。英国教育学家罗伯特费希尔曾说过:“6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通过谈论哲学,发展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在讨论哲学的过程中,孩子们会获得积极的想法和通往答案的技巧。讨论哲学、接触哲学家的思考方式还可以在孩子年幼的心中埋下思考的种子,并在未来获取自由思维的能力。
国学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和灵魂,也是中华民族存亡的根本。
今天,国学,不仅仅是传统文化、先进文化、时尚文化,更是一种传承于历史现实的中正文明、和谐文化。了解国学常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国学,是当今每一位炎黄子孙应尽的光荣义务。
|
內容簡介: |
《给孩子的历史常识》一书打开了中华历史的大门,让孩子们了解到远古、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内容深人浅出,通俗易懂。三皇五帝到底是谁?早的文字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有什么传奇的人物?管仲是谁?商鞅为什么变法? ...都能在本书里找到答案。
可以说,这是一本能够让孩子们快速了解中国历史的普及读本。通过阅读本书,孩子们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哲学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探讨哲学?我们为什么探讨人性?为什么探讨达尔文的进化论?毕达哥拉斯学派为什么要研究数学?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性理论是针对什么而出现的?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对西方传统思想发展有什么作用?诸子百家思想对现代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心学和理学各自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老子写下的《道德经》到底讲了些什么?孔子的思想一开始为什么不被接受呢?这些问题其实都脱胎于哲学常识,并不深奥。除了书上所了解的哲学知识,其实我们身边的方方面面都有哲学的影子。有人说哲学就是寻求智慧答案的学科,当我们开始学会追问的时候,哲学就向我们敞开了大门。它能促使我们对存在但不可见的事物产生探索之心,探索的过程就是追寻真理的过程。
本书中精心收集了数百则哲学常识,包含了哲学流派、哲学大家和哲学理论三个方面。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使用,每个大方向又细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分支。每个分支中都涵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百家哲学思想。书中文字平实,深入浅出,尽可能地将深奥的哲学思想以接地气的方式传达给读者。希望这本书能够让各位青少年读者对哲学多一分了解、热爱和关注。
《给孩子的国学常识》分词条解释和经典论著两部分,囊括了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文学、礼俗、人物等与国学有关的内容。诸葛亮一生神机妙算,他都建立过哪些功绩?大诗人李白一生经历过怎样的坎坷?人淡如菊的李清照是怎样成为名垂千古的词人的?这些问题都属国学范畴,它们并不高深莫测。它们就在我们周围。读懂这些疑问,孩子们就拥有了一把开启精神家园的钥匙;身处其间,即可以穿越时空,看华夏千年光阴游走,看它们所历经的灿烂辉煌。
|
關於作者: |
李异鸣,知名作家,图书策划人,成功策划百余部青少年读物。曾策划出版过《越玩越聪明的思维游戏丛书(共六册)》《蓝皮轻经典(现代文学丛书共十册)》《给孩子的智慧经典(共六册)》等众多书籍,深受读者欢迎。
|
目錄:
|
一、远古
盘古开天辟地 / 一
女娲造人 / 一
有巢氏构土为巢 / 一
燧人氏钻燧取火 / 一
氏族社会 / 一
母系氏族 / 一
父系氏族 / 二
部落、部落联盟 / 二
图腾崇拜 / 二
三皇五帝 / 二
禅 让 / 三
黄 帝 / 三
尧 / 四
舜 / 四
禹 / 五
五帝陵庙遗迹 / 五
二、先秦
夏、商、周
夏启建夏 / 六
少康中兴 / 六
商汤灭夏 / 六
人祭和人殉 / 六
武王伐纣 / 七
井田制 / 七
分封制 / 八
宗法制度 / 八
礼乐制度 / 八
国人暴动 / 八
烽火戏诸侯 / 九
商 汤 / 一〇
周文王 / 一〇
周武王 / 一一
周公旦 / 一一
甲骨文 / 一二
金 文 / 一二
“后母戊”大方鼎 / 一三
勾股定理的发现 / 一三
春 秋
春秋五霸 / 一三
曹刿论战 / 一三
管仲改革 / 一四
齐桓公被困死 / 一四
宋襄公打败仗 / 一五
辑 哲学流派
外 国
米利都学派 / 二
爱非斯学派 / 二
埃利亚学派 / 二
原子论学派 / 二
毕达哥拉斯学派 / 三
智者学派 / 三
柏拉图主义 / 四
怀疑学派 / 四
小苏格拉底学派 / 五
亚里士多德主义 / 五
麦加拉学派 / 五
犬儒学派 / 五
昔勒尼学派 / 六
逍遥学派 / 六
花园学派 / 六
斯多亚学派 / 六
禁欲主义 / 七
折衷主义 / 七
神秘主义 / 七
新柏拉图主义 / 七
教父哲学 / 八
经院哲学 / 八
实在论 / 九
唯名论 / 九
阿威罗伊主义 / 九
泛神论 / 九
人文主义 / 一〇
自然科学主义 / 一〇
主观唯心主义 / 一〇
客观唯心主义 / 一一
唯理论 / 一一
唯心主义唯理论 / 一一
唯物主义唯理论 / 一一
经验论 / 一二
唯物主义经验论 / 一二
机械唯物主义 / 一二
自然神论 / 一三
百科全书派 / 一三
德国古典哲学 / 一三
唯意志论 / 一四
感官主义 / 一四
马克思主义 / 一四
辩证唯物主义 / 一五
历史唯物主义 / 一五
实证主义 / 一五
政 经
华夏 / 一
四夷 / 一
汉族 / 二
匈奴 / 三
鲜卑 / 三
突厥 / 四
回鹘 / 五
羌 / 五
契丹 / 六
女真 / 七
蒙古 / 七
秦朝 / 八
汉朝 / 八
三国 / 九
西晋 / 一〇
东晋 / 一〇
五胡十六国 / 一一
南北朝 / 一六
隋朝 / 一七
唐朝 / 一七
五代十国 / 一八
宋朝 / 一九
元朝 / 一九
明朝 / 二〇
清朝 / 二一
郡县 / 二一
皇帝 / 二二
宰相 / 二二
三公 / 二二
九卿 / 二三
三省 / 二三
六部 / 二四
翰林院 / 二五
国子监 / 二五
军机处 / 二六
八旗制度 / 二六
|
內容試閱:
|
一、远古
盘古开天辟地
传说宇宙在开始的时候是混沌一团,后来巨人盘古挥动手中的大斧,将天和地劈开,然后他脚踏地、手撑天,以每天一丈的速度长高,天和地之间的距离也随之越来越远。过了一万八千年,他才轰然倒下。盘古死后,他的身体化作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和草木山川。
女娲造人
传说天神女娲照着神的样子,用黄土和泥,捏成人形,造出了初的人类。后来,女娲甩动蘸上泥浆的藤条,泥点掉落在地上也变成了人,使造人的速度加快了许多倍。她还将人分成男女,让他们结成夫妻,繁衍后代。因此,女娲被尊为人类的始祖。
有巢氏构土为巢
传说有巢氏是巢居的发明者。远古时代,有巢氏教人们在大树枝杈间构木为巢,让人们在树上居住,躲避猛兽的侵袭,使人类免受伤害。后来,他又教会人们用灌木、木槿的树干(类似藤条,有弹性)编成篱笆,防卫居室。用坚韧结实的野草编织成厚草席帘,覆在屋顶上防风雨。
燧人氏钻燧取火
相传远古人类“茹毛饮血”,伤害肠胃,人们容易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燧人氏教人们钻燧取火,以火烤猎物的骨肉,这样做不仅能够改善食物的味道,而且也易于消化吸收,从此人们患腹疾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了。
氏族社会
氏族公社是以血缘为纽带结成的社会基层单位。它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基本贯穿于新石器时代始终。氏族社会初期,以母系血缘为纽带,即母权制,称母系氏族社会。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末期,逐渐过渡到以父系血缘为纽带,即父权制,称父系氏族社会。氏族内部实行集体生产,生产资料公有,平均分配劳动果实;氏族首领由选举产生,管理公共事务,遇有氏族内外的重大问题,则由氏族成员会议决定;氏族社会时期实行族外婚制,内部禁止通婚。随着金属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劳动效率提高,劳动产品又出现了剩余,私有
制随之产生,导致氏族内部贫富分化,进而演变为对立,于是便逐渐形成了阶级,氏族亦随之解体。
母系氏族
原始社会,人们以血缘关系结成了亲族集团——氏族。先是母系氏族,这一时期,在氏族公社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女性,一个母系氏族公社有一个共同的女祖先。由于全体成员只能确认各自的生母,所以成年的妇女一代一代地成为确定本氏族班辈世系的主体。成年的男子则分散到其他氏族寻。
外 国
埃利亚学派
埃利亚学派因地名而得名,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间的意大利,创始人代表人物为色诺芬尼(约前565年—约前473年),是巴门尼德(约前515年—约前445年),代表人物还有芝诺(约前490年—约前436年)。埃利亚学派是古希腊早期比较彻底的理性主义学派,同时也是西方哲学史上个典型的唯心主义派系,其特征是追求知识的理性及确定性,反对感性事物的个别性和不确定性。该学派抛开一切感性的具体事物,只用“存在”这个抽象的本质来规定世界,且用逻辑推理的形式来论证:只有这个“存在”才是世界上真实的东西。埃利亚学派的产生,标志着古希腊哲学正在逐渐脱离原始的朴素形式,哲学思想体系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原子论学派
原子论学派继承和发展了伊奥尼亚学派的唯物主义思想和“万物皆有变化”的主张,原子论哲学是古希腊哲学和科学的重要成就,也是古代为完备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代表人物有恩培多克勒(前495年—约前435年)、阿那克萨哥拉(约前500年—约前428年)、留基伯(约前500年—约前440年)、德谟克里特(约前460年—约前370年)、卢克莱修(约前99年—约前55年)、琉善(约125年—约192年)。原子唯物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世界的本米利都学派米利都位于爱琴海东岸,是希腊人在亚细亚殖民地伊奥尼亚地区的一个城市。这个城市孕育的一批哲学家以及他们的哲学思想,被称为米利都学派。米利都学派因小亚细亚沿岸的米利都城而得名,它是古希腊早的一个哲学派别,出现于约公元前7世纪末至公元前6世纪初。米利都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泰勒斯(约前624年—约前547年)、阿那克西曼德(约前610年—约前546年)和阿那克西米尼(约前588年—约前525年)以及恩培多克勒(约前495年—约前435年)。他们开始把自然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宇宙万物到底从哪里开始。他们认为:万物的始基(本原)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并以此来解释万物的产生和变化。他们把某种有形体的东西,如水、空气作为万物的始点,宇宙之本原。自然中的一切东西,软的、硬的、冷的、热的,都是通过转化,从同一个本原中派生出来的。由于他们个提出宇宙本原问题,所以被公认为西方代哲学家,也是早期的科学家。
爱非斯学派
爱非斯学派是古希腊早期唯物主义的派别之一,因其产生于小亚细亚的爱非斯城而得名。代表人物是赫拉克利特(约前540年—约前480年与470年之间),他进一步发展了米利都学派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原是由小而不可分的原子构成的。原子的数量无限多,体积无限小。原子与原子之间没有性质上的差别,只有形状、次序和位置的不同,而原子运动的场所则是“虚空”的。原子唯物论的思想方法在西方是很有代表性的,对哲学和科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华夏
中国的古称。“华夏”二字源于何处,一直有很多种说法。《辞海》认为,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尚书》认为,夏,指大。因此大国称夏。“华夏”指中国。有的学者认为,夏,是源于中国历史上的个王朝——夏朝;华,则源于中华始祖伏羲的故土——华胥国。华先于夏,“华夏”之名由此而来。《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华夏”是中国和汉族的古称。“华”指“荣”,“夏”指中原人。公元前2100年至前770年,黄河中下游的夏族、商族、周族,他们同其他部落长期相处,逐渐形成了华夏族。以上说法见仁见智。通常我们认为,在公元前4000年,黄河流域居住着夏族,晋南关中一带居住着华族,而在淮河以南和汉江流域居住着蚩尤的祖先。公
元前2700年,夏族领袖黄帝东进,战胜了华族领袖炎帝,后来炎、黄两族联手灭掉了蚩尤,占据了整个中原,逐渐形成了华夏族。因为有着先进的文明,在后来的岁月里,华夏族渐渐又融合了藏缅族、吐火罗人、东夷、通古斯族、西戎、祝融氏、蚩尤后代及匈奴、鲜卑等族,进一步扩大。到西汉时,就产生了以华夏族为基础的全新民族:汉族。简而言之,“华夏”实际上就是中原民族与周边蛮夷异化而又同化的产物,它不是单一的民族,而是以华夏文化为纽带结合起来的“民族联合体”。
四夷
华夏民族对周边文化相对落后的民族的总称。华夏族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至公元前771年,历夏、商、周三代。三代并非源出同族,但在相互的兼并中逐渐融合,成为了一个民族共同体。华夏族按照东西南北的方位,将周边落后的民族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总称“四夷”或“蛮夷”。
夷的族称,以甲骨卜辞关于尸(夷)方的记录为早。西周金文则正式出现了“东夷”的称谓。整个西周时期,东方诸夷都是周王朝的劲敌。文献记载周对东方的战争中,出现了东夷、淮夷、南淮夷、南夷等不同的称谓。由于族源直接继承两昊(大昊、少昊)部落,因此虽为夷人,但与夏、商、周三代仍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三代东夷的苗裔,都已融入华夏民族之中。秦汉后,东夷除了指先秦的东北夷,又将倭人列入,泛指东方的民族和国家。蛮,在文献记载中,常指南方民族,如三苗、百越、楚、濮、群蛮、巴等。其实不专指南方。《史记·匈奴列传》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可见在西周以来,也用作非夏族的通称,并且和“夷”一样可以用作与夏对举,称为“蛮夏”。南蛮的总称,大概出现于战国。《吕氏春秋·恃君览·召类》说:“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礼记·王制》说:“南方曰蛮,雕题交趾。”南蛮族系复杂,长江中游有三苗、楚、群蛮;长江中上游有濮、巴蜀;长江下游及珠江流域有百越(有很多分支,如秦汉之际的东瓯、
闽越、南越、西瓯、骆瓯等);云贵高原西南。夷的先民也不止一个族系。戎作为族称始于周代。在灭商以前,戎是用来称呼在周原附近与周为敌的各部落。其时,周的劲敌主要集中于周原以西陇山地区,故被称为“西戎”。商亡,为表示对商的敌忾,又称“戎殷”“戎衣”。西周中叶,“徐”为周的东方劲敌,虽属东夷,确往往称之为“徐戎”,此称一直延续至春秋战国。“西戎”,从西周到战国,主要指氐羌系各部落;秦汉以后,狭义上指氐羌诸部,广义上则包括中国西部各民族。狄作为族称,始于春秋中叶。狄的本义,按王国维的考证,应是“远”与“剔除”的意思;此外另有“强悍有力”“行动快疾”的释义。春秋初,其在秦、晋、郑、卫等国以北,当时仍被称为“戎”。到春秋中叶,“北狄”一词出现。此后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又陆续出现了赤狄、白狄、长狄等分支。在整个春秋时期,戎、狄有时仍会混称,有的部落兼有戎、狄两种称号。进入战国,狄的主要部分已经分化,有部分随胡人南下而融入胡人当中,成为匈奴的重要来源之一。华夷五方格局的形成经历了春秋、战国漫长的岁月,概念也在不断变化。唐时,就有将日本、高丽、波斯、天竺等国列入四夷的记载。可见,四夷的定义也始终是相对和变化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