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古典诗法举要(恋上古诗词:版画插图版)

書城自編碼: 396095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古诗词
作者: 陈如江
國際書號(ISBN): 9787020145607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0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第十三位陪审员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十一年夏至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54
《 长安好诗三万里:带你领略群星闪耀的大唐,感悟唐诗的魅力 》
+

NT$ 305
《 好诗好在哪里 》
+

NT$ 1128
《 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

NT$ 104
《 苏轼诗词选(中华经典指掌文库) 》
+

NT$ 284
《 枕上诗书:一本书读懂最美古诗词(【彩图珍藏版】《中国诗词大会》经典诗词精选) 》
+

NT$ 374
《 人间词话(小嘉抖音推荐,叶嘉莹讲评本,诗词大家叶嘉莹逐条讲透、点评王国维诗词美学经典,读懂人生三境界) 》
編輯推薦:
本系列中少见的古诗创作方法论著,为古诗摹写者与欣赏者提供切实的助益
剖析古人作品,既赏其诗法精妙独到之处,亦揭其缺陷与不足,使今人免于再次犯错
中国传统色“蛾黄”融入装帧设计,雅致纸护封夹带大地纸飞花令卡片,内文丝滑双胶纸,组配古典版画插图,品相精美
內容簡介:
本书将诗法按感情、意象、语言、结构、诗趣、声韵六个方面大致分类,然后分别列出细目进行论述与阐释。在研究方法上则采用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既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对具体作品分析的空洞论述,亦避免只着眼于一句一词、缺乏理论上升华的琐屑之谈。在剖析古人作品时,既赏其诗法精妙独到之处,亦揭其缺陷与不足,以帮助读者借助这些诗歌创作的手法与技巧,真正把握诗人的艺术匠心,从而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与审美鉴赏能力。
關於作者:
陈如江,1957年出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4年起历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文学编辑、副总编辑、编审,2013年所编图书获国家级图书奖,2014年转入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诗词百品》《寻找古典之美——诗词探艺录》《唐宋五十名家词论》《古诗指瑕》等。
目錄
序 引
感情的表达
诗法之一:就景叙情
诗法之二:融情入景
诗法之三:立意高远
诗法之四:自标灵采:
诗法之五:乐景写哀
诗法之六:托物言志
诗法之七:正言若反
诗法之八:借人映己
诗法之九:因形说理
诗法之十:情中有思

意象的浮现
诗法之一:时空交织
诗法之二:瞻言见貌
诗法之三:化美为媚
诗法之四:体物入微
诗法之五:取神题外
诗法之六:以小见大
诗法之七:烘云托月
诗法之八:相题行事
诗法之九:非喻不醒
诗法之十:取类不常

第三章 语言的锻炼
诗法之一:颠倒词序
诗法之二:夺胎换骨
诗法之三:片言百意
诗法之四:淡中有味
诗法之五:借石他山
诗法之六:俗中出雅
诗法之七:惜墨如金
诗法之八:用事入妙
诗法之九:设眼句中
诗法之十:板中求活

第四章 结构的安排
诗法之一:先声夺人
诗法之二:推开作结
诗法之三:一字作纲
诗法之四:事断意贯
诗法之五:首尾相衔
诗法之六:交综呼应
诗法之七:盘马弯弓
诗法之八:龙跳虎卧
诗法之九:逆叙倒挽
诗法之十:疏密相间

第五章 诗趣的创造
诗法之一:反常合道
诗法之二:化丑为美
诗法之三:古意翻新
诗法之四:用常得奇
诗法之五:下语崭绝
诗法之六:认假作真
诗法之七:感觉移借
诗法之八:谐音双关
诗法之九:反覆成趣
诗法之十:寓庄于谐

第六章 声韵的和谐
诗法之一:四声参互
诗法之二:声义相切
诗法之三:随情用韵(上)
诗法之四:随情用韵(中)
诗法之五:随情用韵(下)
诗法之六:双声叠韵
诗法之七:同字回互
诗法之八:重言摹拟
诗法之九:重沓舒状
诗法之十:蝉联取势

主要征引书目


序 引
袁枚曾云:“诗者,人之性情也。近取诸身而足矣。”(《随园诗话》此语一出,许多人便将作诗看成是一件方便事,似乎信手写便能词达,脱口说就可意宣。钱泳所谓“自太史《随园诗话》出,诗人日渐日多”(《履园谭诗》),便是针对这一误导而言的。
诗歌创作是一个取于心而注于手的过程,要完成这样一个过程并非易事,往往得心者未必就能应手,正如刘勰所说:“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文心雕龙?神思》)因此,诗歌创作手法与艺术规律的研究历来受到重视。
西晋的陆机是最早对写作方法展开探讨的。他本身是一个才思敏捷的作家,然而在创作中也常常遇到“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无奈,因而他写了一篇《文赋》,“专论作文之利害所由”。在文章中,他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写作的手段,如想象的展开, 警句的熔铸,语言的提炼,结构的安排,等等。虽只是提纲挈领,略引端绪,但毕竟开了后世诗法之先河。
齐梁时期,文学创作初步繁荣,从而产生了两部文学理论批评著作,一是刘勰的《文心雕龙》,一是钟嵘的《诗品》。《文心雕龙》是一部诗文作法指导书。全书共分五十篇,前二十五篇为上篇,是文体论;后二十五篇为下篇,是创作论。其中《总术》篇是创作论之总和,这个“术”,也就相当于后世之所谓“法”。在刘勰看来,“才之能通,必资晓术”;“执术驭篇,似善弈之穷数;弃术委心,如博塞之邀遇”。意思是说,精通创作的人,一定懂得方法,掌握方法来驾驭篇章,好像善于下棋的精通棋术,不懂方法任凭主观,犹如赌徒输赢全仗侥幸。可见,他对于“术”是相当重视的。也正如此,书中的《通变》《定势》《熔裁》《声律》《章句》《丽辞》《比兴》《夸饰》《事类》《练字》等篇,对诗歌的材料组织、谋篇布局、段落剪裁,一直到比喻、夸张、声律、辞藻、对偶、用典等艺术技巧都有比较深入的研讨,诗法由是大备。钟嵘的《诗品》也是一部指导人们怎样写诗、读诗和评诗之作,从创作论的角度来看,其涉及的面虽不及《文心雕龙》,但对如何直面其景、直抒其情,如何酌情运用赋、比、兴,如何避免诗中高谈哲理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对这两部著作分别给予“体大而虑周”“思深而意远”的评价。
唐代是诗歌创作的全盛时期,然而有关诗法的著作却不多,这恐怕就是理论迟于创作的原因罢。初、盛唐时期,有元兢的《古今诗人秀句》、崔融的《宋约诗格》和王昌龄的《诗格》,但均已散佚,部分内容藉日僧遍照金刚的《文镜秘府论》得以保存。这三书主要是谈对偶声律以及作诗的一些病犯。中、晚唐时期,有关诗法的著述开始增多,如李洪宣的《缘情手鉴诗格》,贾岛的《二南密旨》,白居易的《金针诗格》,齐己的《风骚旨格》,文彧的《诗格》等。这些书并没有多少新意,有的还系后人伪撰。唯皎然的《诗式》是当时一部较为系统、较有影响的论诗专著。全书共五卷,着重于诗歌作法及规律的探讨,对诗的体势、声对、用事、取境、气格、创新等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
由于唐代的诗歌创作积累了许多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以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为滥觞,宋代的诗话类著作盛极一时。据今人郭绍虞的考证,宋诗话完整流传至今、有佚文可辑及有名目可考见者约有一百四十余种,还有大量诗论散见于各种文集、野史、杂谈、笔记、题跋之中。宋人的诗话之作,多半是闲谈式的,但也不乏理论思考,尤其是对于诗歌创作的内部规律诸如“篇法”“句法”“字法”,作了比较全面的探索,概括出了不少表现手法与艺术技巧。如出于陈师道《后山诗话》的“以俗为雅”法,出于惠洪《冷斋夜话》的“换骨夺胎”法,出于范温《潜溪诗眼》的“点铁成金”法,出于叶梦得《石林诗话》的“缘情体物”法,等等。宋人虽强调“守法度曰诗”(见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但同时也提倡“活法”和“悟入”(见吕本中《夏均父集序》及《童蒙诗训》),即要求人们不要用僵死的观点对待“法”,当于字句法度之外求其自然。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最有价值的一部诗歌理论著作,全书在继承与总结前人诗法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自己对诗歌创作审美规律的认识与理解,对后世诗歌艺术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內容試閱
《毛诗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言志,并不意味志即是诗,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乃经过审美的加工,是诗意的情感,可以兴;一未经过审美的加工,是自然的情感,不可兴。审美的加工,就是将自然的情感上升为诗意的情感,这个过程也就是感情的表达过程。在此过程中,立意是关键。立意越是高远,感情越能深厚,所以潘德舆有“诗最争意格(《养一斋诗话》)之说。凡耐人寻味的作品总是借助景物来表情达意的,唯其有景有物,从而使诗歌所抒发的感情具有玩之无穷、味之不厌的审美性质。这一章便着重探讨古代诗人在感情的表达方面所采用的艺术手法。

诗法之一:就景叙情
一个善感的诗人,当他面对自然景物之时,就会像陆机说的“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文赋》)。不少诗歌也反映了这种应物斯感的情况,如《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水边沙洲上雎鸠鸟的“关关”鸣叫声,引发起了君子想求得淑女为配偶的情意。诗人表现这种景物对人的感应的方法,称作“就景叙情”法。刘勰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物色》),就是对这一方法的最好阐释。就景叙情之作,情景但取当前,因而触目兴感,即景会心,往往能生动而细致地表现出诗人曲折委婉的内心活动。试看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干谒诗,诗人希望得到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的援手,但措辞不卑不亢,不失身份。从诗的感情线索来看,当诗人面对着浩瀚激荡、水天一色、容纳百川的洞庭湖时,不由得触景生情,因以“欲济无舟楫”转入感怀,表示自己闲居有愧于圣明之世,最后通过“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二句,含蓄地请求张丞相能加以引荐而不致使自己的心愿落空。很明显,此诗是诗人顺着“情”与“景”感应的脉络而写成的。
同样是写洞庭湖,杜甫的《登岳阳楼》诗也采用就景叙情的手法。诗如下: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起首写登楼,接下便描写登楼之所见景色。在诗人眼里,茫无际涯的洞庭湖宛如分开了吴国与楚国的疆界,湖水昼夜涌流,日月星辰就像漂浮于其中。其时,杜甫正以年老多病之身在湖北、湖南一带飘泊,见到如此壮阔宏伟的洞庭湖,感怀生平,唤起了心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感叹。这两句只要补出各藏的后二字就不难理解,即“亲朋无一字相遗,老病有孤舟相伴”。诗人虽俯仰身世,凄然欲绝,但并没有局限于一己之私情,结句一转,抒发了忧伤国事的情怀。从整首诗可以看出,后半的所叙之情乃是凭借了前半的所写之景,而后半的所叙之情又使前半的所写之景有了韵味。全诗情景相宣,浑成一片。
就景叙情之作有一个常见的规律,那就是层次安排上先写景后说情,这是因为景物对人的感发过程,总是以景物的触引在先,情意的感发在后的。如上面所例举的两首诗,都是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说情,所叙之情完全是由所见之景触发而生。这种安排在北宋词中尤为多见,试看范仲淹《苏幕遮》词: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此词的大意是,词人在傍晚时分,高楼远望,然而注入眼中的萧瑟秋色,反而勾引起他无限的悲哀,举杯销愁愁更愁,最后禁不住声泪俱下。从全词章法看,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写景先由上而下,由近及远,表现出一幅令人黯然销魂的深秋暮景,再由“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一句折进,似合似起。下片乃似转似承,尽情地倾泻景物所触引起的内心的羁旅愁思。以“楼高”“独倚”点明上片皆凭高所见,以“乡魂”“相思”点出芳草的暗喻,最后以“泪”字作结。全篇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深得就景叙情之法。再看一首柳永的《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这首词写思乡怀人之情。开端以自然意象“暮雨”“江天”“清秋”和动词“洒”字、“洗”字,描画出一幅满目萧瑟凄凉的景象。紧接着以“霜风”呼应“清秋”,以“关河”复现“江天”,以“残照”隐喻人生,层层递进。“是处”句写万物衰残,“惟有”句写江河永恒,于对比中见出伤感情怀。换头,因景生情,依次用“不忍”“望”“叹”字,如抽丝剥茧般地呈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抒发自己单栖的踪迹和多感情怀的苦闷。随后笔尖一转,推己及人,猜想远方深闺的爱人,最后回到目前的“凝愁”。全词写的是眼前景,抒的是心中情,景为情设,情自景生,感情的层次非常分明。夏敬观曾说柳永词“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手评乐章集》),实非过誉之辞。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