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
形而上学与测量
》
售價:NT$
340.0
《
世界航母、舰载机图鉴 【日】坂本明
》
售價:NT$
340.0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NT$
340.0
《
创伤与记忆:身体体验疗法如何重塑创伤记忆 [美]彼得·莱文
》
售價:NT$
295.0
《
复原力
》
售價:NT$
345.0
《
近代中国思维方式的演变(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950.0
|
編輯推薦: |
◆ 专家团队匠心之作
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团队执笔,融合多年中医药科普教育经验,专为青少年打造的中医药科普读物。内容严谨而生动,符合学生阅读特点,用贴近生活的语言和有趣的故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医药文化知识。
◆ 追溯传承千年的智慧
中国传统医药学,是古代先贤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充实和完善的一门医学科学,它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贡献,也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融会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与诸家文化,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沉淀和发展演变,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一把钥匙。
本书将带领我们回顾不同历史时期中医药学取得的非凡成就,讲述历代医药名家的主要成就和经典著作,探讨中医药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揭示针灸和经络腧穴的神奇之处,讲解中医药内外治法的原理,并分享实用的养生知识等。让你一本书掌握中医药体系的知识精华。
◆从青少年角度出发,重要知识点“小贴士” 标出
本书内容均以青少年的视角为出发点,解析中医的基本思维,追溯这些知识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并在文后总结出知识“小贴士”,引导青少年逐步
|
內容簡介: |
在中医药的世界里,流传着许多神奇的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医从哪里来?它是怎样形成的?中医是怎样看病的?中药到底有几种味道?药店里实木药柜里放的是什么?我们将通过这本书,带领大家走进神奇的中医药世界,了解中医药的起源和历史,探索中医药的理论与知识,寻找药食同源的秘密与原理,体会中医药的文化与精神,认识中医药的先贤和耕耘者,让大家在领略中医药魅力的同时,学习中医药知识,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
關於作者: |
主编简介:
甄雪燕
中医医史文献学副教授。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教研室专任教师近二十年,从事“中国医学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医史部主任,从事中医药文物的保护、研究与科普工作。近年来主要从事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科普工作,先后主编《带您走近<金匮要略>》《中国文化·中医》《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吴有性》《大国杏林工匠》等,曾受邀在《中国中医药报》《中国卫生人才》《中医健康养生》等报刊专栏发表科普文章百余篇。
赵 歆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副教授,硕导。主讲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望闻问切话中医》,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常委,有丰富的中医、健康、科普教育经验。2009年执笔国内第一本“给孩子看的中医书”——《青少年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读本》,2010年创作《中医启蒙三字经》,并在初、高中开设国内第一门中医校本课程。主编《青少年中医药文化》《中医启蒙三字经·注释版》《中医文化小故事》等。
王利敏
中医诊断学专业博士,副研究员,任职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中心,从事亚健康状态研究十余年。担任北京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学术秘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委员。主编《<遵生八笺>中的养生细节》《中医启蒙三字经·注释版》,担任《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示范课主讲。
主审简介:
梁永宣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四届主任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第十二届文化工作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国家卫计委“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国医学史》主编等职。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
目錄:
|
第一章 医药起源与发展/1
1.“医”从哪里来?/1
2.“尝”出来的中药/4
3.文明之路/8
4.早期的医学记忆/13
5.医学制度的建立/16
6.典籍里的本草踪迹/19
第二章 气、阴阳与五行/24
1.古人眼中的气/24
2.阴阳从何而来?/28
3.五行里的关系/31
4.中医整体观/35
5.身体小王国/38
6.津液与血液/43
第三章 中国医学史上的先行者/47
1.最早的民间医生/47
2.“医圣”张仲景/50
3.“针灸鼻祖”皇甫谧/53
4.“药王”孙思邈/56
5.“儿科鼻祖”钱乙/58
6.“药仙”李时珍/61
第四章 典故里的医道精神/65
1.岐黄之术/65
2.悬壶济世/69
3.杏林春暖/71
4.大医精诚/74
5.医乃仁术/76
6.医道传承/80
第五章 中医是如何治病的?/83
1.扁鹊看到了什么?/83
2.“闻”字的两个含义/86
3.问出来的症状/89
4.三指定乾坤/92
5.舌上怎么会长苔?/95
6.同一种病用两服药/97
第六章 用药如用兵/100
1.中药有多少种?/100
2.中药是什么味道?/104
3.为什么是“抓药”?/106
4.药方里的阵法/109
5.中药是如何加工的?/113
6.药店里的规矩/116
第七章 神奇的外治法/120
1.“针灸”是什么?/120
2.经络与腧穴/123
3.悬吊复位法/125
4.中医按摩的技巧/128
5.水牛角的妙用/131
6.刮痧真的恐怖吗?/133
第八章 日常生活与中医养生/137
1.生气会导致生病吗?/137
2.食物也是药物/140
3.五谷是什么?/143
4.四季轮换与养生/146
5.为什么流水不腐?/148
6.一方水土养一方人/151
|
內容試閱:
|
序(节选)
中国传统医药学是古代先贤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充实和完善的一门医学科学,它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贡献,也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融会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与诸家文化,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沉淀和发展演变,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一把钥匙。
中国传统医药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神奇的魅力,但普通民众往往将中医药与晦涩难懂、深奥莫测等词汇联系在一起。本书的写作团队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尽可能用简单有趣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来阐述中医药知识,使其更易被理解和接受。
全书分为 8章,系统介绍不同历史时期中医药学取得的非凡成就,讲述不同时代医药名家的主要贡献及代表著作,解析中医药理论的思维方式及文化特点,探索针灸及经络腧穴的奥秘,讲解中医药内外治法的原理,总结生活中与中医相关的养生特色等,整体概括了中医药体系的精华。每章各有 6节,共48节。每节内容均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医的基本思维,讲述这些认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变化特点,并在文后总结出知识板块,引领读者逐步了解中医药知识的精髓,探求中医药的奥秘。
本书写作团队主要成员由多年从事中医药科普教育的大学教师组成,他们都拥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团队成员不仅在教授中医基础知识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还积极参与中小学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与学生们深入互动,从而传播中医知识。我们的目标不仅是科普中医药知识,更重要的是采用通俗易懂、流畅自然的表述方式,使中医理念更容易被大家理解和接受。除此之外,作为中医领域的“正规军”,我们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即追求中医知识传播的准确性。我们致力于以专业、准确的方式呈现中医药的原貌,确保传递给读者的信息可信可靠。这样可以促进更多人认识和关注中医药文化。
衷心希望读者能从本书中获得知识的滋养,深切感受中医药的博大精深。让我们携手探寻中医药的故事,踏入中医药的奇妙世界。
“医”从哪里来?(节选)
人类的医学从哪里来?
有人说,医学源于动物的本能。在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拥有一些与生俱来的能力,在不经过学习和适应的情况下,就能表现出某种固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鸟儿筑巢等,这些先天的能力被称为“本能”。有些动物在受伤后也会主动寻求治疗的方法,例如,一些哺乳动物在受伤后会主动舔舐伤口以缓解疼痛,鸡在吃到难以消化的食物后,会吞食一些石子帮助自己消化,这些都是动物本能的医疗行为。
有人说,医学是远古时期的那些“圣人”开创的。怎样的人才算是“圣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上古时期的圣人一般指伏羲、神农和黄帝等传说中的帝王。在中国远古神话传说和古籍的记载中,中华文明起源于那些圣人,医药学也是圣人们的杰作。如伏羲创八卦以阐明百病的缘由,神农尝百草来发现疗愈的草药,黄帝作《内经》以建立医学的理论。关于这些伟大的圣人,还有很多富含神话色彩的传说。
有人说,医学是早期的一种巫术行为。“巫”是什么?巫是人类社会早期出现的专门从事祈祷、祭祀和占卜活动的人。原始社会早期,人类还处于对世界未知较多的阶段,为什么会打雷?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会地震?为什么会生病?人类无法对此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出于对自然界的恐惧和敬畏,便幻想有能够主宰世界的神灵,而巫便是沟通神灵与人类的媒介,他们能够转达上天或神灵的旨意,让人类避免受到伤害。因此,巫在古代不仅受到尊崇和爱戴,也是天文、医术、算术等知识早期的掌握者和传播者。然而,医学本身属于科学,医学的发展过程就是逐渐排除迷信与荒诞的过程,是积累实践经验与总结理论规律的过程。后来,医术从早期的巫术中逐渐分离,并走向科学化。
中医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中医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医疗体系,是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探索出的治疗方法和理论体系。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认识到人类健康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预防疾病和保养身体的方法;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认识并总结各种植物的知识,从而发现某些植物的性味和治疗作用,形成中药的知识积累;人类在用火取暖的基础上,发现烧热的石块或沙土,放在人体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通过反复实践和改进,逐渐产生了熨法和灸法;人类在使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人体某些部位受到刺激后,反而能解除另一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砭石疗法,继而发展成外治方法……
人类在劳动和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创造和总结,各种经验被一代又一代的先行者们积累、传承与发展,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 ——中医学。
食物也是药物(节选)
一日,慈禧太后觉得吃不下饭,整个人闷闷不乐,还有些腹胀恶心,太医们赶紧为慈禧太后会诊。他们认为,慈禧太后因为平时吃得太过油腻,导致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可是,慈禧太后觉得恶心反胃,又喝不下汤药。于是,太医李德生便给慈禧太后开出了一个叫作“健脾糕”的处方,其中有茯苓、芡实、莲子、薏苡仁、山药、扁豆、麦芽、藕粉等,研成细粉后加白糖,用水调和,做成糕点。这些配料既是食物又是药物,不仅味道香甜,还能健脾和胃。慈禧太后吃了几天后,胃口好了很多,恶心腹胀的症状也消失了。太后很高兴,便将“健脾糕”赐名为“八珍糕”。
“八珍糕”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功效呢?因为这八种材料是药食两用的中药。其中,茯苓能健脾安神、利水渗湿,芡实能补脾止泻、和胃理气,薏苡仁能健脾开胃、补中祛湿。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食物也有药物的作用,如生姜、大蒜、大葱、大枣、山药、桑葚、冬瓜等,既是常见的食材,也可用于养生保健、疾病防治。有些可食用的植物没有好的口感,但是可以治病,便被当作药物使用,比如蒲公英。有些食物口感很好,被用于日常饮食,但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价值,如萝卜、山芋。相对常见的食物来说,药物的偏性更强一些,使用不当,往往会产生药物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会致死。
“药食同源”是中国传统食疗文化的基础。例如,中国人喝粥的历史悠久,四千年前就开始食用以谷类为主的粥食了。到了宋代,喝粥逐渐成为一种养生方法,不同的粥具有不同的功效。中国传统的食疗方法以中医药学传统理论为指导,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