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編輯推薦: |
从智慧“小白”到拥有八百个心眼子,你只需熟读《智囊》。康熙、乾隆用了都说好。
专业古籍整理团队,经典译本10周年畅销修订版。
1.1500字精彩导读 2000字冯梦龙自述,讲透冯梦龙的坎坷人生,《智囊》诞生的来龙去脉。
2.对全书近30万字逐字逐句精心校对,生僻字注音,文字丝滑。
3.对7大章节标题、299个故事标题进行大刀阔斧地修订,力求更加通俗易懂,直切故事要旨。
4.对299篇译文精心润色,力求精准生动,有文采。
5.4.对近300处纪年、地名、人物、故事用典进行简要解说,既方便读者更加顺畅地理解故事,又可丰富文史知识。
6.附赠5000字历代职官简表。对50余个先秦到清朝时期上至中央下到地方的文、武官职,并对其沿革、职能、品级做了简单介绍。
|
內容簡介: |
《智囊》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的代表作。全书分为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十部共计二十八个小类,辑录了从先秦到明代一千多则智慧故事。全书既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有士卒、仆奴、僧道、农夫、画工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聪明才智。书中涉及的典籍几乎涵盖了明代以前的全部正史和大量的笔记、野史。因此,可以说,冯梦龙的这部《智囊》不但具有现实的实用价值,而且还兼具重要的资料价值和校勘价值。
由于时代的不同,书中辑录的一些故事对于今天的我们已经没有参考价值,而且观点落后,封建思想比较浓厚。对于这些故事,我们一概舍弃,保留并翻译了一些实用性比较强和具有前瞻性的故事,汇成了这部白话精华本《智囊》。对于收录到本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都尽可能做到忠于原著,不加删改。
|
關於作者: |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公鱼、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南直隶州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人,明代著名的文
学家、戏曲家。他一生创作颇多,除了《智囊》,还有世人皆知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新列国志》《古今谭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传奇》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
冯梦龙出身于名门世家,但因仕途不顺,长期在社会底层沉沦,或靠舌耕授徒糊口,或为书贾编书养家,一生郁郁不得志,但其作品却惊世骇俗、源远流长,最终为其在中国文学史上赢得不可磨灭的一席之地,也奠定了他在中国出版史上的崇高地位。
|
目錄:
|
第一部 上等的智慧
总 序?2
以小见大,掌控全局
孔子尽人之才?3
以愚挫智?4
用人之长?5
国王尊大臣为师?6
容人之过,宽恕仇人?7
假戏真做?8
宽恕下臣,厚待侍儿?10
圆通之智?13
以盗治盗?14
赞扬的力量?14
知过能改?15
人人皆可建功立业?16
世风不容伤害?17
拒绝打小报告?17
恶人告状被罚?19
忍小忿以成大事?19
舍己救人?20
萧何收秦图籍,任氏独窖仓粟?21
顾国之大义而弃私人恩怨?22
粗中有细的张飞?24
巧妙的劝谏?25
论功行赏的李渊?26
将“义”买回?26
诛杀名人的理由?28
吕夷简为仇人昭雪?29
处置违礼之臣的办法?30
劝人行善的技巧?31
治世要以大德为上?31
考察官员要实事求是?32
狄青恃功,程信避权?33
纵深观势,深谋远虑
杯酒释兵权?35
预防功高震主?37
牵住叛乱者的心?37
遇事要沉着冷静?38
防人之心不可无?39
时刻保有忧患意识?40
外宁必有内忧?40
阻战的策略?42
深谋远虑,以绝后患?43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44
处置小人的妙招?45
巧治乱权者?45
争座位是为了争口气?46
委曲求全的妙计?47
用眼泪来保全自己?48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49
头脑冷静才能料事如神?50
对占卜者要置而不用?53
姑息养奸,终成祸患?54
别看人一时?55
吃亏是福?56
叛主者的下场?57
尊重读书人?58
不见龙颜不跪拜?59
司马光退麒麟?59
做事要有胸怀?59
以百姓之心为心?60
让利于民?61
最有远见的遗嘱?62
对小人要避而远之?62
团结才能生力量?63
通达事理,化繁为简
学会装糊涂?65
无为而治?66
销毁“罪证”,安定人心?66
不贵难得之货?67
让逃犯“自杀”?69
凡事最难的是妥当?69
置之死地而后生?70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72
猝然临之而不惊?72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73
冤家宜解不宜结?75
不战而屈人之兵?75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77
坚守信念,所向无敌?78
威望是这样建立起来的?80
不要轻易变法?81
勇者无畏?82
将计就计?83
智杀恶兵?83
恩威并济?84
巧用缓兵之计?85
能容小人才是真君子?86
抓住关键,游刃有余
劝导的艺术?88
以和为贵?90
四两拨千斤?90
处理事情要有风度?91
有远虑才无近忧?92
勇于担当,为上司着想?94
出其不意?95
变通之法?95
以退为进?96
不拒而绝?96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98
遇事要沉着冷静?98
当面谈话的效果?99
巧捕叛将?100
与小人斗智?101
让问题由难变易?102
第二部 思维的智慧
总 序?106
见微知著,预知吉凶
见微知著的箕子?107
无言的答案?108
周公和姜太公的预见?108
从过分的好中看到隐患?109
相由心生?111
智伯之死?112
魏先生的高识卓见?114
财物的迷惑?115
忍小才不会乱大?116
盛时做好衰时的准备?117
从诗风看人品?118
韩侂胄之死?118
祸与福的关系?120
追本溯源,料事如神
礼仪是存亡的标志?121
范蠡的预见?122
死姚崇能算活张说?124
强与弱的关系?124
辛弃疾的胸怀?126
胜利容易,稳定最难?127
曹操的神算?128
死于匹夫之手的孙策?130
借道伐虢?130
班超的告诫?131
骄傲是止步的开始?132
惩罚一定要适度?133
听其言,观其行?134
去伪存真,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的汉昭帝?135
杜患于微的李泌?136
有了证据再行动?139
判断真假的办法?140
谣言止于智者?140
戚贤烧掉萧总管?142
白虎和黑怪?143
精通时务,真才实干
理财高手刘晏?145
取有余以补不足?148
救灾的办法?149
虚心调查解难题?150
善出奇谋的杨一清?151
变害为利?152
外交中的礼仪?152
教育后代的典范?153
变废为宝?154
让百姓戴罪立功?155
为善行查找法律依据?155
让流民找到家的感觉?156
义船的功用?157
一举三得?158
第三部 调查的智慧
总 序?160
分辨黑白,洞察真相
巧辨真假?161
真相藏于细节中?162
巧设圈套探实情?163
透过假象看真相?164
借猪断案?165
使者巧破遗嘱玄机?165
换着角度看问题?166
从称呼辨真假?166
明察秋毫,依法判案?167
同情善人,惩治恶人?168
见识如神的范槚?168
于文傅识破假儿子?169
巧施妙计,破除奸邪
以盗缉盗(二则)?171
范槚破贼?173
欲擒故纵?174
冤案是这样造成的?176
从外表的完美中看出破绽?178
揭穿小偷的把戏?179
不敢摸钟的小偷?180
无赖现形?181
从常理中看穿骗术?182
足智多谋的柳庆(二则)?182
杨武破案有奇招(三则)?184
高明的江点?185
第四部 胆量与智慧
总 序?188
足智多谋,以弱胜强
谋略的奥秘?189
用过人的胆识去建功立业?191
单人匹马平叛军?194
拒不受命的柴克宏?195
从严治军?196
掌握宽严的程度?196
以义为利?199
增长智识,大胆决断
用人之长,容人之短?201
良臣一计,胜过千军万马?202
穿石见泉?205
劝降的妙计?205
以柔克刚,以静制动?206
不露相的韩琦?209
大事不糊涂的吕端?210
将精兵作为坚强的后盾?211
第五部 敏捷的智慧
总 序?214
灵动机变,趋吉避祸
必要时也要装一把?216
让管仲活下来的一句话?217
强隐重伤稳军心?218
金蝉脱壳?218
巧使调包计脱身?219
察言观色探真相?220
虎口脱险的贵人?220
装睡保小命?221
才能的祸患?222
不图回报的士兵?224
陈平的奇策?224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226
巧施反间计?226
后发制人?227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228
吴汉施计劝彭宠?229
智擒强盗?230
有远虑才能解近忧?233
应急纾困,权宜之法
不以个人好恶行赏罚?235
只罚不奖也有奇效?236
沿街买饭给军队?237
毁籍救人?238
巧修决堤?239
翰林学士的缓兵计?239
第六部 策略的智慧
总 序?242
以退为进,灵活变通
天醉人亦醉?243
无奈的隐瞒?244
尊人才能自尊?244
扫门求见宰相?245
智收“赌徒”?245
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246
智除奸臣?248
让财容易让名难?250
自污以免祸?250
众人皆醒我独醉?253
隐而不显,瞒天过海
投其所好,迷惑其心?254
晏子移风?255
东方朔的智慧?255
张良与商山四皓?256
二桃杀三士?258
大度明智的王守仁?259
权变奇谋,出其不意
孔子的城下之盟?260
逼供的危害?261
借死囚克强敌?262
用小权术树立威严?263
义救王族孤儿?264
太史慈的疑兵计?266
一鸣惊人的陈子昂?267
装病保身?267
神奇的心理疗法?270
第七部 语言的智慧
总 序?272
辩才无双,说服他人
一箭五雕的子贡?273
鲁仲连义不帝秦?276
触龙劝说赵太后?278
狄仁杰的亲疏论?280
不辱君命的富弼?280
晓之以情理,动之以利害?283
对答如流的秦宓?284
话中有话,言浅意深
幽默大师—晏子?286
直话绕着说?288
附录 历代职官简表?289
|
內容試閱:
|
出版说明
《智囊》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的代表作。全书分为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十部共计二十八个小类,辑录了从先秦到明代一千多则智慧故事,是一部帮助人们排忧解难和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明朝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人。冯梦龙出身于名门世家,其作品除了这本《智囊》之外,还有世人皆知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新列国志》《增补三遂平妖传》《古今谭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传奇》,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
冯梦龙年轻时,也和当时所有的读书人一样,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对经史子集的诵读上,为的是能够通过科举走向仕途之路。可谓“不佞童年受经,逢人问道,四方之秘复,尽得疏观;廿载之苦心,亦多研悟”。然而,即使这样用功,他的科举之路仍然十分坎坷。他在明崇祯三年(1630年)才补为贡生(成绩优异的秀才,可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直到60岁时才勉强混上一个知县,但只干了四年就辞官回乡了。
纵览冯梦龙的一生,虽有经世治国之志,却长期在社会的下层沉沦,或靠舌耕授徒糊口,或为书贾编辑养家,可以说是不得志的。但是,他的作品却让其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了一席之地,也奠定了他在中国出版史上的崇高地位。
从今天出版学的角度来看,冯梦龙所有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注重实用。尤其是这本《智囊》,更是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在本书的自序中,他开篇就写道:“人有智犹地有水,地无水为焦土,人无智为行尸。智用于人,犹水行于地,地势坳则水满之,人事坳则智满之。周览古今成败得失之林,蔑不由此。”并总结出“古今成败得失”的原因,其用意不可谓不深远。
《智囊》初编成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后来,冯梦龙又对其进行增补,重刊时改名为《智囊补》,又名《智囊全集》《增智囊补》《增广智囊补》等。全书既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有士卒、仆奴、僧道、农夫、画工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聪明才智。书中涉及的典籍几乎涵盖了明代以前的全部正史和大量的笔记、野史。因此,可以说,冯梦龙的这部《智囊》不但具有现实的实用价值,而且还兼具重要的资料价值和校勘价值。
为了让读者能够流畅阅读这本帮助人们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古代处世奇书,本版《智囊》对原著做了以下加工整理。
1.从实用性出发,剔除了观点落后、封建思想比较浓厚的主题,如兵智、闺智、杂智,从其他七部选取实用性比较强的故事,分为上等的智慧、思维的智慧、调查的智慧、胆量与智慧、敏捷的智慧、策略的智慧以及语言的智慧。
2.从便利性出发,方便读者通畅地浏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与意蕴深长的文字,不采用原文与译文的对照,仅将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故事呈于纸上,并将冯梦龙的评语译成白话文,以仿宋小字附于故事之后。
3.鉴于原著每卷卷名不太好为现代人所理解,如见大、远犹、亿中等,以及故事通常用历史人物的名字做标题无法体现故事精髓等不足,书中卷名及故事标题均被翻译成通俗易懂且能体现其智慧精华的白话文。
4.《智囊》涉及大量古代文化常识,尤其是历代职官,品类繁多,职能复杂。为了让读者对其有大致了解,从而加深对故事发生背景的理解,本书特地梳理了书中涉及的50余个先秦到清朝时期的从中央到地方的文职、武职,并对其沿革、职能、品级做了简单介绍。
若水古社
自序(译文)
冯梦龙
人要有智慧,就像土地要有水一样。土地没有了水,就会变成一片焦土;人没有智慧,就会变成行尸走肉。将智慧运用到生活中,就好比水流在土地上一样。地势低洼的地方就注满了水,人事“低洼”的逆境也充满了智慧。纵观古今成败得失,没有一件不是这样的。如何来证明这一点呢?
曾经处于优势的夏桀和殷纣是愚蠢之君,而处于劣势的商汤和周武王是聪明之君。齐、楚、燕、韩、魏、赵六国联盟力量很大,却很愚蠢;而秦国虽然势单力薄,却很聪明。楚汉相争时,楚王项羽势力强大却愚蠢,而力量薄弱的汉王刘邦却很聪明。当政的隋朝皇帝杨广愚蠢,而他的大臣唐王李渊却聪明。居统治地位的南宋王朝愚蠢,而后起的元朝却聪明。元朝后期的统治者愚蠢,而率领百姓成大业的本朝圣祖(指明太祖朱元璋)却聪明。以上所列举的这些历史上的大事件尚且如此,那些小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这就是《智囊》这本书所要阐发出来的哲理。
有人反驳我说:“从智慧上看,很少有人能超过舜的,但他却经常被他那顽固而愚蠢的弟弟象置于困境之中;也很少有人能够超过孔子的,但他却被困在陈国和蔡国。西家邻居的儿子,对于儒家的“六经”十分精通,却空怀璞玉之才而不能为世所用,生活贫困;东边邻居的儿子,大字不识一个,却坐享祖辈传下来的荣华富贵,仆人过百。你所说的愚失而智得又体现在哪里呢?”
我笑着回答说:“您没有见过那些挖井的人吗?他们在下面打井时,冬天光着身体,夏天却穿着厚厚的皮袄,靠着绳子缒入井中,坐着土筐升到井上。他们能在平地上找到水源,靠的就是智慧。如果说土已挖到了头,没有见到泉水,却被石头挡住,情况发生了变化,怎么办?宋代有个叫种世衡的人,他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就能将石头砸得粉碎并使泉水涌出,从而使千家万户都受惠。因此,同样是挖井见石,愚者看到的只是石头,而智者却能透过石层看到泉水。事物的变化能让智者暂时处于困境,但智者的智慧却使他不被这些变化所困。如果舜和孔子没有那样超人的智慧,那么舜就将被他弟弟烧死在谷仓中,从而化成灰烬,或者被活埋在井里,变成泥土;而孔子也将在陈国或蔡国被活捉。但舜不但成功脱险,而且还能够在事后悠闲地坐在床边弹琴;而孔子虽然没有摆脱困境,却在郊外弦歌不绝。您既然还不懂得圣人对智慧的妙用,又怎么能窥视我的《智囊》的奥
妙呢?”
有的人又说:“舜和孔子的事情,就算是事实吧,但‘智囊’这种称呼,正是造成汉代大臣晁错被杀于集市的原因,您为什么还要宣扬它呢?”
我反驳道:“错了,错了,晁错不是死在智慧上,而是死在愚蠢上。当他坐而谈论治国时,皇帝已经高兴得面露喜色;可是等到吴楚七国谋反的战争打响之后,他竟然建议皇帝亲自带兵出征,他自己却留守京师。他做了这件不聪明的事,才使谗言四起,从而导致被杀。然而,晁错虽然在保护自己方面是愚蠢的,但在筹划国家大事上却是聪明的,所以即使他已经死了上千年,人们还为他感到惋惜,将他列入名臣之中。后来一些见识短浅的小人,在保护自己方面特别聪明,而在筹划国事方面则特别愚蠢。用这种人和晁错那样的人相比较,难道还看不出谁美谁丑吗?再说对于“智囊”这个名称,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晁错之前,有樗里子被称为智囊;在晁错之后,有鲁匡、支谦、杜预、桓范、王德俭被称为智囊;在本朝,杨文襄公(名一清)也有这个称号。这几个君子之士,虽然所走的道路不一样,但大多数都完成了自己的事业,建立了杰出的功勋,身荣道泰。您撇开智囊的好处不谈,却专列它的害处,这好比看到一个人在乘船渡河时被淹死了,就劝别人不再乘船一样,这就太不聪明了。”
又有人说:“您写《智囊》,打算让别人学习智慧,但智慧到底是天性,还是从书上学来的呢?”
我回答说:“我前边早就说过这一点,智慧就像水的样子,藏在地中时它是天性,而要开凿它,让它流出来,这就得靠后天的学习了。而开凿出来的井水、涧水、泉水,它的用处与江水、河水是一样的。我所担心的是,人们天性中的智慧像藏在地下的水那样,被埋藏在土石之下,而不能流露出来,于是就用这些写在纸上的话,来当作发掘智慧的‘铁锹’和‘土筐’,这样做或许对于经世济用会有一定的作用吧。”
又有人说:“我听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您品评的这些有智慧的人中,有些是十分狡诈的不法之人,却被您列为上等;而那些鸡鸣狗盗之流,您也记录了他们的奇闻。这样您的《智囊》将变得污秽不堪,这怎么能用来教育世人呢?”
我告诉他:“我品评的是智,而不是人。不考虑那个人怎么样,只考虑那件事怎么样;不考虑那件事的价值,只考虑事件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即使是那些狡诈的不法之徒或小偷强盗,哪个不是我治世药箱中的药材呢?我把它们当作蜘蛛网,就可以捉虫子;我把它们当作蚕茧,就可以做蛹的住房。这就好比是百川之王的黄河,众水同归,难道它还会对水流的大小、清浊做有选择的接受吗?”
可能再也没有什么可以被人责难的了,于是我便将这些话作为本书的开篇。
第一部 上等的智慧
总 序
真正的智慧没有固定的法则可以遵循,而要根据不同的现实情况,采取恰如其分的对策。所以愚蠢的人有时也会有一得之见,而聪明人反而失之于考虑太多。为什么呢?因为上等的智慧是出乎自然和事理的,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并不是千思万虑就能达到的。别人注意小事,我从大处着眼;别人看得近,我看得远;别人愈忙而事情愈乱,我不动声色而事情自然搞定;别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余。这样,再困难的事情对于我来说都是容易的,再大的事情对于我也都是小事。我的斡旋深入无声无息的细微之处,我的举动却出乎于人们思索意料之外。有时是起初相抵触然后相符合,有时看似相反而实际上却并不矛盾。
当我悠闲自得时,豪杰们难免对我产生怀疑;而我一旦做出决断,圣人也无法再改变。啊,智慧到了这种程度,难道不是上等的吗?
上等的智慧是无法学习的,有意学习的人也只能取法其上而仅得其中。或者像人们所说的,一些不见得聪明的人偶尔表现出的上等智慧,也往往对我们有启发,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因此,我将这些智慧列举出来,分为见大、远犹、通简、迎刃四大类,并统统把它们称为“上等的智慧”。
以小见大,掌控全局
一操一纵,度越意表。寻常所惊,豪杰所了。
大意是:善于用人的领导者,能够做到收放自如,却又让人难以意料。寻常之人对此感到惊异,豪杰之士却能够了然于心。
孔子尽人之才
春秋时期,孔子带着他的弟子周游列国。有一次,他的马跑掉了,而且还吃了农民的庄稼。
那个农民很生气,就把孔子的马给扣了下来。孔子的学生子贡前去向农民求情,说了许多好话,却还是没有把马取回来。孔子感叹地说:“用别人不能理解的话去说服人,好比用最“高级”的牺牲—太牢(牛、羊、猪各一)去供奉野兽,用最美妙的音乐—《九韶》去取悦飞鸟,有什么用呢?”于是,孔子又派养马的人前往。养马人对那个农民说:“你不会在东海耕种,我也不会去西海旅行,可见天下其实很小,咱们一家亲,我的马吃了你的庄稼,也就不奇怪了。”农民听了很开心,十分痛快地解开马交还给了他。
所谓人以群分,拿《诗经》《尚书》的道理去说服乡野之人,这正是腐儒之所以误国的原因。而养马人的话虽然不错,但如果由子贡去说,农民仍不会听从。为什么呢?因为儒生与农民在外貌和修养上相别甚远。那么孔子为什么又不直接派养马人去,而要先听任子贡前去呢?因为如果先派养马人去,即使他一去就将马取回,子贡也不会服气,所以不如先让子贡自己去碰一下钉子,再让养马人去。这样,妙处自然会显露出来。圣人通达人情,所以能够恰当地发挥各人的长处,而后来的朝代,往往用金科玉律束缚人,以论资排辈限制人,又总是指望一个人在各方面都要出色,怎么能把天下的事办得好呢?
以愚挫智
南唐时期的广陵人徐铉、徐锴兄弟和他们的父亲徐延休,号称“三徐”,在江南名声很大。这三个人都以学识渊博、见多识广、通达古今闻名于北宋朝廷,其中又以徐铉的声望最高。有一次,恰好南唐派徐铉到北宋朝廷纳贡,按例要由朝廷派官员去做押伴使。但满朝文武都因为自己的辩才不如徐铉而生怕中选。宰相赵普也不知要选谁为好,便去向宋太祖请示。太祖说:“你先退下吧,朕亲自来选。”
没过多久,宦官命令殿前司听旨,要他写出十个不识字的殿中侍者的名字送来。殿前司写好后,宦官将名单送给太祖,太祖御笔一挥,随便点了其中一个人的名字,并说:“让这个人去就可以。”这使在朝的官员都大吃一惊。赵普也不敢再去请示,只好催促那人赶快动身。
那位殿中侍者也不知为什么要派他去做使臣,又得不到任何解释,只好前去。一上船,徐铉就滔滔不绝,词锋如云,周围的人都为他的能言善辩而惊讶。那位侍者当然无言以对,只是一个劲地点头称是。徐铉不了解他的深浅,愈发喋喋不休,竭力与他交谈。一连几天,那人却不与徐铉论辩,徐铉说得口干舌燥,自觉无趣,也就不吭声了。
岳珂认为,当时陶毅、窦仪等名儒衣冠楚楚出入朝廷,若谈论辩之才,难道会输给徐铉吗?宋太祖作为大国之君,之所以这样做,用的就是“不战而使敌人屈服”这个兵家之上策。孔子指派养马人是以愚治愚,宋太祖派遣不识字的殿中侍者,是以愚困智。以智者去对付愚者,愚者无法理解;以智者与智者较量,谁也不会认输。
白沙人陈公甫拜访定山人庄孔易。分别时,庄孔易用船送他回家。船上有一个读书人,平时就油嘴滑舌,在船上说起话来也肆无忌惮。庄孔易愤怒得不得了,而陈公甫却泰然处之。当那人胡言乱语时,好像没有听见他的声音一样,等到那人走时,好像根本就不认识他一般。庄孔易对陈公甫十分佩服,这也是宋太祖降服徐铉的办法。
用人之长
唐德宗时,韩滉曾出任三吴节度使。凡是他所接纳的宾客,都根据他们各自的才能,恰当地予以使用。有一次,一个老朋友的儿子来投靠他,可那人却没有什么特殊才能。一天,韩滉让他参加宴会,他居然从始至终端坐在席上,没有和对面的人交谈一句。韩滉注意到他的这个特点后,就将他安置在军中,让他看守仓库大门。从此,这个人每天一早进入帷帐,一直端坐到太阳落山,官吏和士兵都不敢随便出入。
五代的吴越王钱镠,经常到王府花园游玩,发现园丁陆仁章培植花木很有办法,便记住了他。后来淮南兵围困苏州时,钱镠就派陆仁章到苏州城去送信,陆仁章果然顺利完成了任务,带着回信返回。钱镠很器重他,将他作为自己的孙辈收养。
如果领导者都能像韩滉、钱镠那样用人,那么天下就不会有被遗弃的人和被荒废的事了。
另据史书记载,淮南王派兵包围苏州时,推着洞屋攻城。苏州守将孙琰命令士兵在城墙上竖起一根大木杆,顶端安上滑轮,穿上一根粗绳子,绳子的一端绑有铁锥,守兵从城墙上往下投掷铁锥,将洞屋屋顶击破,然后使劲拉绳,利用滑轮的作用将屋顶揭开,攻城的敌人统统暴露无遗。后来,敌人开炮时,就张开网阻挡,致使淮南军无法攻克。
吴越王派兵来救援苏州,只有一条水路可以通往城内,但此时淮南兵却用缀上铜铃的大网悬挂在水中,连鱼鳖游过都会弄得铃声大作,无人不晓。都虞候司马福想偷偷入城,便想了一个计策,故意先用竹竿触网,敌人听到铃声后立即收网,拉起来察看,而司马福则乘机潜过网。他在水中潜藏了三天,才进了苏州城。司马福在与守军取得联系后,使城中的号令与援兵相互呼应。敌人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以为是神仙在帮忙。这和前面说的陆仁章送信可能是同一件事,可能是把其中一个的姓名弄错了。
国王尊大臣为师
燕昭王在位期间,礼贤下士,励精图治,是战国时代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有一次,他向郭隗(wěi)询问治国之道,郭隗说:“国君的臣子,是他的老师;诸侯的臣子,是他的朋友;伯爵的臣子,是他的门客;不安宁的国家用奴才为臣,就看大王如何选择了。”燕昭王说:“我很想学习,却苦于没有老师。”郭隗就说:“大王如果真的想振兴国家,我郭隗请求为天下有识之士开路。”于是燕昭王为郭隗重新修建了宫室,并尊他为老师。不到三年,苏秦从东周洛阳来到燕国,邹衍从齐国来到燕国,乐毅从赵国来到燕国,屈景也从楚国来到了燕国。
郭隗通晓招贤纳士的智慧,有气量宏大的大臣气象,不愧为帝王的老师。雍齿虽不得汉高祖欢心,但战功卓著,汉高祖于是听从张良的建议,首先封他为侯,使所有功臣的心都安定下来。许靖倜傥魁伟,足智多谋,品行高洁,在刘璋手下曾做巴、蜀等郡太守。刘备打败刘璋后,封许靖为将军长史、太傅,对他以礼相待,使蜀国的士大夫们都一心报效于朝廷。这些都是给那些有识之士以名誉,而自己从中获利的案例。
容人之过,宽恕仇人
汉宣帝时期的丞相丙吉有一个好喝酒的车夫,喝醉之后行为很不检点。有一次,他驾车随丙吉外出,酒醉后呕吐在车上,相府的主管骂了车夫一顿,并打算辞退他。丙吉说:“如果因为他醉酒而遭辞退,还有哪里会收容他呢?还是忍忍吧,毕竟只是把车上的垫褥弄脏了而已。”于是,车夫没有被辞退。
这个车夫家在边疆,经常目睹边疆发生紧急军务的情况。那天出门,恰好看见驿站的人拿着红白两色的口袋,将边境的紧急文书送来,于是就跟到皇宫正门负责警卫传达的公车令那里打听,得知敌人已经侵入云中、代郡等地,他马上回到相府,将情况告诉了丙吉,并说:“恐怕敌人所侵犯的边郡中,有些太守和长史已经又老又病,无法带兵打仗了,丞相最好先查看一下。”丙吉认为他说得很对,就招来负责高级官吏任免事项的官员,查阅边境郡县官员的档案,对每个人都进行仔细审查。不久,汉宣帝召见丞相和御史大夫,询问敌人所入侵的郡县官员的情况,丙吉对答如流,而御史大夫却无言禀告,只得降职让贤。丙吉能以时时忧虑边疆、忠于职守而被称道,这里面也有车夫的功劳。
宋朝时,郭进任山西巡检时,有个军校到朝廷控告他,宋太祖召见了那人,经审讯后查明是诬告,于是就将他押送回山西,交给郭进,让郭进亲自杀了他。当时正赶上北汉国入侵,郭进就对那人说:“你既然敢诬告我,说明还是有点胆量的。现在我赦免你的罪过,如果你能出其不意消灭敌人,我将向朝廷推荐你。如果你被打败了,那就自己去投河,不要弄脏了我的剑。”结果那个军校在战斗中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居然打了个大胜仗,于是郭进就向朝廷推荐了他,使他得到了重用。
容忍别人的小过失,他必将以自己的一技之长来回报;宽恕自己的仇人,他必将会以死相报。只因为要报答恩人的感情激荡在胸中,所以他的长处一遇触发的机会就会被激发出来。那些专门去收集别人的过错、去“制造”仇人的人,真是太愚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