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计算机艺术的形态发生(技术发展与人类未来系列·艺术人类学)

書城自編碼: 395526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艺术理论
作者: 朱恬骅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862902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0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NT$ 576.0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32.0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47.0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08.0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296.0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862
《 思考尺度 》
+

NT$ 825
《 人体结构原理与绘画教学 》
+

NT$ 500
《 书法艺术的当代形象塑造十讲 当代实力书家讲坛 》
+

NT$ 408
《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白金升级版) 》
+

NT$ 551
《 艺术会让我们更爱这个世界吗 》
+

NT$ 347
《 视觉文化与批判观念 》
編輯推薦:
科技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计算机已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我们的文化,也包括在国内并不大众的艺术领域。计算机艺术学科是数字化时代新兴的艺术形式。新的热点随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不断涌现,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家认识和表现世界提供更多更新的方式,同时,艺术的创新也促进社会的发展。
因此,全面认识计算机艺术,也是理解当今高技术条件下人类的生存境况的新的突破。
內容簡介:
在当代的艺术创作中,计算机技术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构成要素。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计算机图形艺术”“算法艺术”“互联网艺术”“软件艺术”等艺术实践样式迭出,将“计算机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提上了当代美学理论研究的议事日程。
基于当代人类学美学的理论观点,本书论述了计算机艺术以一种与计算机技术高度关联的新的本体论为基础,并对它所依赖的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机器创作问题等方面做出说明。计算机艺术的形态发生过程显现了人类适应与改造自身生存境况的努力。认识计算机艺术,为理解当今高技术条件下人类的生存境况提供了抓手。
關於作者:
朱恬骅,复旦大学文艺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计算机艺术与美学、科学技术哲学、艺术人类学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1项,参与各级各类课题多项。
目錄
绪 论001
第一节 计算机艺术的界定002
一、界定计算机艺术的既有方式003
二、计算机艺术的“主题式界定”008
第二节 历史情境中的形态发生问题014
一、计算机艺术历史简述015
二、形态发生问题的提出022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本书结构028
一、当代人类学美学研究方法028
二、本书结构032
第一章
演绎:形态发生的本体论基础034
第一节 计算机艺术的物质性存在036
一、“对象存在”的时空解离038
二、技术代码与作品描述042
三、作为演绎的计算机系统运作049
第二节 联系命题与演绎的确立057
一、“信息论美学”中的联系命题058
二、“风格转移”中的联系命题064
三、联系命题的逻辑形式与功能071
第三节 演绎、作品与艺术门类层级关系的建立076
一、从演绎到作品的“连续统假设”077
二、作品同一性的确立082
三、艺术门类的形成084
第二章
“人的技术”与“普遍交往”:形态发生的动力o88
第一节 “无关相关”的缘起:技术的物化091
一、艺术与技术关系的僵化092
二、技术显像:技术物化的表现形式og8
三、技术物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01
第二节 “自相关”的目标:泛在性理想的建立108
一、泛在性理想的缘起108
二、泛在性理想在计算机艺术中的实现113
第三节“有关相关”的接续:普遍交往的驱动120
一、技术的文化规定性121
二、克服技术物化的艺术路径125
三、走向人与人的普遍交往130
第三章
双重情境与集体表达:形态发生的界限139
第一节 双重情境限定形态发生的限度141
一、走出“智能”的本质论142
二、意向立场及其情境148
三、艺术理解的情境条件154
四、双重情境的相容与统一158
第二节 集体表达塑形形态发生的边界162
一、作为次级施动者的计算机系统163
二、艺术认同的体现169
三、文化批判的潜能176
第三节 人工智能状况下形态发生界限的新变182
一、解除“创造力”迷思的限定182
二、拓展并深化集体表达18g
第四章
创作命令式:形态发生的根据197
第一节 创作命令式198
一、艺术真理的历史性199
二、创作命令式作为艺术真理的存在条件202
三、创作命令式的内容层次206
第二节艺术承诺:形态发生本体论基础的预先确定208
一、艺术承诺在人际交往中产生209
二、艺术承诺规定作品存在的应然213
第三节 艺术自由:形态发生动力的现实结果216
一、转向基于实效序列的艺术自由概念217
二、实效自由来自形态发生动力的现实展开222
第四节艺术期待:形态发生界限的规制与探查227
一、艺术期待规制形态发生的限度228
二、艺术期待探查形态发生的边界233
结语
237
引用作品来源说明
24/
参老文献
249
后记
261
內容試閱
恬骅2013年9月以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跨院系推免生的方式考取我的研究生,攻读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专业的硕士生,2015年9月又以“硕博连读”的方式考取我的博士研究生,攻读文艺学专业的博士学位,2018年7月毕业,遂供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至今。当他于今年8月29日带着书稿《计算机艺术的形态发生》的最新校样来看望我并当面正式约请撰写序文时,顿时令我颇有“十年弹指一挥间”之慨,同时也确乎真真切切地达成了我的一桩埋藏于心长达三十余年的学术愿景:美学的未来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艺术和人工智能的深层关联。
记得我最初对计算机有些许专业认知,始于1988年本科毕业后直接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阶段,3位室友分属计算机专业、心理学专业和经济学专业,而这位计算机专业的室友时而在凌晨过后才从机房摸回寝室,异常兴奋地对我们讲述他在机房里的种种工作内容,特别是那种可计算、有结果,可编程、有表达,可指令、有执行,甚至“有图有真相”的计算机游戏性质的内容,对一个像我这样的常年被各种极其抽象的西方哲学美学论著深度困扰、深知“美感方程式”绝无可能的文科生来说,自然是好生羡慕。为此,虽然在本科阶段已初识计算机ABC的基础上恶狠狠地去找了几本《计算机原理》之类的专业书来读,但很快就意识到这是一件绝非仅凭自学就能迅速奏效的事情。1992年4月7日,作为在读的一年级博士研究生的我穷尽一切财源和财力,决意购置一台德国进口的原装彩显、带有硬盘的286个人电脑,开始了电脑写作的生涯,并在1994年通过答辩的博士论文“前言”中貌似深情地写下了一段学术感悟文字:“计算机使我失去了许多原以为永远不会失去的东西,也使我得到了许多原以为永远无法得到的东西。精神与物质、自然与人文、信息与存在,互为生发,彼此约化。正是计算机把现代科学技术的各种亚系统组织、协调为高度秩序化的系统。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威力突入了人们的一切常规生活圈,古老的价值观、传统的道德风范无以宁日,艺术、美和诗历经劫难而处境维艰,以文化为职业的清梦也将困顿不堪。虽然人们凭借科学技术的胜利而显示出来的那种有恃无恐的面目,也被失却精神家园的苦味一次次地熏染过,我们甚至可以说计算机和技术贡献出来的只是表面化的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要素,然而,处境依然是处境。……我们尽可以相信科学不是拯救人类的唯一途径,那么,在技术时代,‘艺术’该如何?‘美’该如何?‘美学’又该如何?对这一类问题,任何狂妄的、傲慢无礼的、自诩已经窥破天机的先知先觉,必将是徒劳无益的。应该说,在人类栖泊其中的生物圈中,在人类生存的历史履历中,‘美学’并没有或许也不会丢失自身存在的根本。为此,我们大可不必惊恐彷徨,徘徊无措。问题在于:‘美学’该把我们引向何处?‘美学’能把我们引向何处?”①随后,此番关于美学的未来与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之间的关联学理认知,不但直接投射于我1998年开始在国内首招人类学美学与当代文化批评方向首届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技术关联时代的艺术机能——今道友信艺术理论研究》)之中,而且也直接投射在1998年2月11日的一场高端学术访谈之中。在回应我多年来所专攻的当代人类学美学这门在国内外均属前沿的新学科时,曾明确表示:“这些年来,我越来越感觉到人类学美学的学科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随着以现代科技为核心的生产力系统的诞生,人类正逐渐迈入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美学,应该充分回应时代的科学技术及其给人的生存方式所带来的深刻变化。这也是美学要接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计算机艺术、影视美学、都市美学和生态美学等,必将成为美学研究的新课题。”②
正是基于诸如此类关乎美学的未来、当代人类学美学的学科建设以及计算机艺术等学术新课题的迫切认识,我从2001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之后,自然就特别留意具有计算机专业基础的优质生源,甚至在2008年之前曾一度在文艺学专业专设“计算机艺术与美学”这样一个招收博士研究生的方向,却始终未能如愿。2010年3月1日,我在应邀出席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科研团队召开的“科学研究的数据方法”专题研讨会时,专门针对文物、艺术作品和数字博物馆的信息化事例,讨论了科学研究过程的信息化和研究对象信息化的情况下,科学研究方法发生的变革问题。这一特别的受邀参会发言经历,既让我进一步认知到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研究理路之间的实质差异和共通之处,也重燃了前述的那桩埋藏于心长达几十年的学术愿景。直到2013年9月,恬骅从本校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以跨院系推免直升的方式考取我的研究生,实在是让我喜出望外。由于他自2010年起同时修读复旦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第二学士学位课程,而跨院系推免直升获得成功的结果在2012年10月已确定,所以,实际的业务接触和第二学位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从这一年的10月下旬就开始了。2013年6月15日,恬骅的第二学位本科毕业论文《试论文物虚拟展示技术对审美情境条件的影响》制定终稿,2014年11月硕士学位论文开题为《数字艺术创作与生成中的人机关系探究》,开始以计算机艺术为主要研究领域,2015年9月以“硕博连读”的方式转为文艺学专业(方向:计算机艺术与美学)的博士研究生,2018年3月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论计算机艺术的形态发生》。从博士毕业之后的5年时间里,他又对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做了认真的修改,并于2021年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计算机艺术的形态发生》,最终扩充、完善成一部在学术品质上相当厚重的专著,实在是可喜可贺!而历时十年之久的专业历练和高精尖学术课题的精心打磨,也分明见证了学术生长、成长机遇和机缘上双向生成的一个范例。
恬骅的博士学位论文不但在答辩环节获得优秀鉴评,而且在盲审环节也得到了同行专家的极高评价,比如,“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和跨学科性的研究课题,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又如,“这篇博士学位论文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它直接面对计算机时代的艺术问题。显然,作者不仅对计算机的发展比较熟悉,而且对艺术的当代变化也有很强的理解。论文的选题无疑是有意义的,最新的外文文献,作者似乎有很广泛的了解,相关文献具有很强的前沿性。……相对大多数研究生一直关注传统问题,这篇论文对技术时代的艺术探索,具有一定的先锋性。”这些评语我认为是相当客观、颇中肯繁的公允之论。在我个人看来,恬骅的这部专著最难能可贵的至少还有两点:一是努力运用当代人类学美学的研究方法,直接把“计算机艺术的形态发生”作为一个原始问题来加以处理。由于“原始问题具有客观性、复杂性、已知条件的隐蔽性、思考问题的多向性以及解决问题的最佳性等特点”,而计算机艺术“在根本上牵涉到一种新艺术门类的诞生”,因此,当他面对计算机艺术这样一种新艺术实践样态,并试图从学理上给予足够有效的整体性观照时,需要的自然是更多的原创性思考和学理分析。比如,他在极力优化筛选计算机艺术的界定方式(“主题式界定”)的前提下,依循问题层次的划分,逐章递进式地明确计算机艺术形态发生的本体论基础、具体分析计算机艺术形态发生动态得以启动和持续的驱动力、从机器创作问题切入形态发生的界限,进而将形态发生的根据指证、概括为“去创作!”这一创作命令式,而“艺术自由、艺术承诺和艺术期待构成这一命令式的三重形态”,并依视角的不同而“相互转换、相向而行”。二是在相应的学理产出上给自己树立高标准,极力把控好学术生成中的创新与创新中的学术生成这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比如,虽然部分关联的创新性内容曾以《作为美学问题域的计算机艺术《从文本实验到实验文本:“人工智能文学”的表达性重复《技术主张的文化响应模式——以法、苏报刊中的控制论论争为中心(1950—1960)》为题先期发表,但他无意顺应业内所司空见惯的那种为发表而发表的做法,而是适时收心,重新沉潜于高端专业课题上的学术积累,期待自己有新一轮的创新中的学术生成,而以这部专著为基础的后续延伸课题《计算机艺术历史生成问题的人类学美学研究》于2021年获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即是明证。
当今之世纷繁复杂,个体生存境况风云诡谲,学术、学者亦在承受形形色色的劫难。在恬骅的第一本学术专著出版之际,特与他分享近日收到的名下一位已毕业工作十多年的研究生偶然观看了一则关于“苟活”议题的短视频后发来的一条短信:“老师在十年前就点破的世间真相,如今在末法时代被扯下最后的遮羞布,所有的伤口都暴露在风中……”希望恬骅能殚精竭虑,在常新的自我学术布局中锐意进取,即便遭逢恶劣的学术生态环境,也要极力让自己幸存下来,在前沿学术能力进阶上多几分光亮,多几分隽永,为中华当代学术事业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2023年10月18日初稿,11月25日修改于复旦大学光华楼工作室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