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NT$
576.0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32.0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47.0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08.0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296.0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
內容簡介: |
2022年,在中央层面“自上而下”和地方层面“自下而上”双向模式发展下,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日臻完善,融资产品日益丰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绿色信贷方面,政策文件陆续出台,我国绿色信贷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绿色债券方面,中国绿色债券发行数量与规模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国绿色债券评级状况不断改善。在绿色基金方面,新能源等行业基金数量和规模有所提升。除此之外,ESG投资等版块产品创新更加丰富,碳金融、碳普惠、气候融资、生物多样性融资等新版块不断涌现和发展。绿色金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
關於作者: |
《2023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研究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工商银行共同牵头,并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落实推进,旨在忠实记录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历程,深度研究中国绿色金融各个阶段各个领域的重大理论、政策和热点焦点问题,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2023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研究报告》还得到了北京环境交易所、环境规划院、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等单位的鼎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环境学院、财政金融学院等十几位教授、副教授、讲师参加了本年度报告的撰写,更有几十位研究生、博士生参与了数据采集、信息处理等基础性工作。
|
目錄:
|
目 录
1 绿色金融市场供需现状分析与预测 1
1. 1 综述 1
1. 2 清洁和可再生能源 (电力) 投资需求预测 4
1. 3 生物质开发利用 (非电力) 投资需求预测 7
1. 4 中国工业废水治理投资需求预测 9
1. 5 工业废气治理投资需求预测 10
1. 6 工业固体废物与化学品风险防范投资需求预测 14
1. 7 城镇排水投资需求预测 16
1. 8 城镇供水投资需求预测 18
1. 9 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投资需求预测 19
1. 10 城市轨道交通投资需求预测 21
1. 11 农业与农村污染防治投资需求预测 22
1. 12 生态环境修复投资需求预测 25
1. 13 生态保护与修复投资需求预测 30
1. 14 节能与气候变化投资需求预测 34
1. 15 节水投资需求预测 37
1. 16 绿色建筑投资需求预测 39
1. 17 新能源汽车投资需求预测 41
2 绿色金融市场与产品 44
2. 1 绿色信贷 44
2. 2 绿色债券 52
2. 3 绿色基金 57
2. 4 绿色保险 70
2. 5 碳金融及其他环保市场 122
3 转型金融发展 139
3. 1 转型金融政策标准进展 139
3. 2 转型金融实践 140
3. 3 转型金融发展展望与建议 148
4 绿色金融与能源结构低碳转型 150
4. 1 中国能源投融资现状 150
4. 2 中国能源投融资未来趋势 156
5 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 162
5. 1 国内外环境信息披露政策进展 162
5. 2 银行环境信息披露实践 173
5. 3 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展望 185
6 绿色金融与节能减排产业 187
6. 1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概况 187
6. 2 2022 年节能环保产业的制度环境 209
6. 3 绿色金融助力节能环保产业趋势和展望 222
7 碳普惠 224
7. 1 碳普惠的定义 224
7. 2 国际碳普惠发展现状 227
7. 3 国内碳普惠发展现状 228
7. 4 碳普惠标准及交易模式 230
7. 5 我国碳普惠市场建设的政策建议 238
8 中国 ESG 发展研究 241
8. 1 我国 ESG 政策、 标准与市场进展 241
8. 2 银行业金融机构 ESG 评价与应用 247
8. 3 ESG 发展展望 250
9 绿色金融与生物多样性 255
9. 1 生物多样性抵销与信用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255
9. 2 我国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展望 269
9. 3 银行业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指南 274
10 绿色金融与绿色财政政策 310
10. 1 国外绿色金融政策进展 311
10. 2 国内绿色金融政策进展 313
10. 3 2022 年绿色财政支持绿色金融政策综述 315
11 绿色金融发展与国际合作进展 327
11. 1 G20 尝试扩展可持续金融议题, 并首次讨论加强能力建设 327
11. 2 GIP 推出五周年, 共建绿色 “一带一路” 取得新进展 329
11. 3 ISSB 发布最终版可持续披露准则, 力推可持续披露标准的一致性 330
11. 4 中欧 《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 的开发和使用取得新进展 333
11. 5 绿色金融能力建设翻开新篇章 334
11. 6 2023 年绿色金融发展与国际合作进展 336
附 录 339
参考文献 345
后 记 352
|
內容試閱:
|
前 言
2022 年,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总体呈现提质、增效的特点, 一方面是中央层面“ 自上而下”加强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制度引导, 另一方面是地方层面“自下而上” 因地制宜开展创新实践、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双向模式发展下, 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日臻完善, 融资产品日益丰富,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在绿色信贷方面:
2022 年, 绿色信贷作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中最为成熟的融资模式, 仍是绿色金融体系的主要力量。中央、部委、地方政府、监管部门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 为绿色信贷提供支持保障, 也为绿色信贷的发展注入了动能。
2022 年, 我国绿色信贷相关的政策体系持续完善。第一, “1 N” 政策体系已构建,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入以“降碳” 为重点新阶段, 这为绿色信贷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人民银行数据统计, 2022 年末, 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2. 03 万亿元, 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8. 62 和6. 08 万亿元, 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 7%。第二, 保障政策出台, 护航绿色信贷发展。2022 年1 月, 生态环境部印发《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格式准则》,作为《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的配套政策, 进一步细化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内容, 规范环境信息披露格式, 让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有据可循、有规范可依、有形式可查。与此同时, 一系列支持区域流域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 助力区域绿色金融发展壮大。第三, 激励政策强化协同, 激发绿色信贷活力。作为绿色金融“五大支柱” 中的重要内容, 政策激励对绿色信贷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从中央到地方、从重点领域到重点行业, 各项激励政策已取得显著成效, 绿色金融市场自主性逐步提升。
2022 年, 我国绿色信贷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从2018 年到2022 年的4 年间增长了近14 万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7. 91%, 存量规模已高居世界第一。2022 年末, 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22. 03 万亿元, 同比增长38. 55%, 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8. 1 个百分点; 绿色贷款全年增加6. 13 亿元, 占同期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量的36. 55%, 较去年提升4. 01 个百分点。从占比来看, 2019 年-2022 年, 我国绿色贷款占企事业贷款比重呈平稳上升趋势, 2022 年末为15. 81%, 较去年提升2. 85 个百分点。
2022 年, 我国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加速推进。第一, 深度贴合实体经济绿色转型。绿色金融作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 与实体经济实现更深融合, 引导、支持和推动实体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第二, 精准支持绿色金融细分领域。随着“双碳” 目标有序推进, 绿色信贷支持的焦点从传统的“绿色” 向“绿色低碳、绿色生态、绿色可持续” 延伸, 囊括了应对气候变化、低碳转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内容, 逐渐形成“ 碳金融”、“ 生物多样性保护金融”、“ 气候投融资” 等分支, 成为地方绿色信贷新的增长点。第三, 紧密融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绿色信贷正在由传统的“绿色” 走向“融合”, 通过与普惠金融、科创金融、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重点领域和重大战略的结合焕发出更生动的活力。
在绿色债券方面:
2022 年, 中国绿色债券发行数量与规模迎来爆发式增长。2022 年,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指引下,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取得新进展, 全国绿色债券市场继续向深入发展。根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 统计, 2022 年, 被纳入CBI 绿债数据库的中国贴标绿色债券854 亿美元(约合5752 亿元人民币), 其规模首次引领全球。截至2022 年底, 中国在境内外市场累计发行贴标绿色债券4890 亿美元(约合3. 3 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境内发行的绿色贴标债券在中国在岸债券总体发行量中的占比由2021 年的1%提升至1. 5%。
2022 年, 金融债成为中国绿色债券发行的主要品种。从债券类型看, 2022 年金融债在各类型债券中发行规模最大, 为3389. 57 亿元, 占境内普通绿色债券新增发行规模的51. 33%。债务
融资工具(发行规模2052. 64 亿元)、公司债(发行规模918. 42 亿元) 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
2022 年绿色金融债规模大、增速快或与人民银行于2021 年7 月起将绿色债券纳入考核业务的覆盖范围有关, 在“双碳” 背景下, 金融机构对推动绿色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2 年, 国有企业巩固中国绿债发行主力军地位。国有企业(包括金融和非金融企业) 在绿色债券市场的发行主导地位更加明显。2022 年, 国有企业发行绿债规模5795. 58 亿元, 占境内普通绿色债券新增发行规模的87. 76%。其中, 中央国有企业绿债发行规模为3987 亿元, 发行数量168 只; 地方国有企业发行规模1808. 58 亿元, 发行数量196 只。从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看, 国有企业发挥了支持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排头兵” 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