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編輯推薦: |
实现了理论研究、规划体系、方法技术的跨专业综合整合创新。
|
內容簡介: |
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本书尝试追溯文化和旅游理论的融合关系,重点攻关更深层次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探索搭建文旅融合在“理论—方法论—方法”的技术框架,拓展文旅融合领域技术研究。分为理论篇、方法论篇和方法篇三大部分,共十一章。理论篇系统梳理文化理论、发展历程和流派思潮,将旅游置于休闲理论研究的大框架下,分析休闲理论的发展历程,继而得出文化和旅游在理论层面的融合关系。方法论篇运用推论方法论和归纳方法论对文旅融合进行研究。方法篇基于复杂文化型、单一文化型、古城老街型、陵墓型、红色文化型等等文旅融合类型,结合丰富的规划实践项目,有针对性地提出化繁为简法、意义升华法、四位一体法、陵墓两极法、主题凝练法等融合规划模式,为规划设计提供指导和参考。 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文化和旅游规划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成果积累,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旅游管理、规划相关专业的参考教材,也可作为政府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以及对文旅融合感兴趣的普通读者的阅读用书。
|
關於作者: |
杨明,清华同衡规划院旅游一所所长,教授级高工,数十年从事区域旅游规划、文旅融合规划、旅游景区和度假区规划等工作。主持和参与的项目有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广西旅游产业“十三五”规划、广东省海岛旅游规划、广东省休闲渔业规划、颐和园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北京什刹海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九寨沟景区文化和旅游产业提升规划等。目前已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
目錄:
|
理论篇 | 001
第1章 文化的概念及理论发展 003
1.1 文化概念 005
1.2 文化理论的发展 015
第2章 旅游理论的发展 035
2.1 休闲、游憩与旅游的概述 037
2.2 休闲理论的中西方发展史 045
2.3 旅游的新形式 056
第3章 文化和旅游理论的融合 063
3.1 文化是游戏的产物 065
3.2 休闲是文化的基础 065
3.3 旅游是文化的一部分 067
3.4 文化理论处于主导地位 068
方法论篇 | 069
第4章 文旅融合的方法论 071
4.1 时代化重塑 074
4.2 空间化再造 077
4.3 神圣化聚焦 079
4.4 产业化转化 081
4.5 社会化复制 084
方法篇 | 085
第5章 化繁为简法——复杂文化与旅游融合规划 087
5.1 内蒙古准格尔文化园规划 089
5.2 浙江兰溪“三江六岸”景区规划 100
第6章 意义升华法——单一文化与旅游融合规划 111
6.1 黄龙府文化规划 112
6.2 广西班夫人纪念公园旅游规划设计 122
6.3 内蒙古牙克石兴安新城南区策划 126
第7章 四位一体法——古城老街文旅发展规划 133
7.1 北京什刹海风景区旅游发展规划 136
7.2 浙江临海古城规划 143
第8章 陵墓两极法——陵墓类景区开发规划 149
8.1 西藏藏王墓大景区规划 151
8.2 陕西乾陵大景区规划 158
第9章 主题凝练法——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 163
9.1 甘肃华池南梁革命根据地红色景区规划 165
9.2 西柏坡景区整体提升规划 173
参考文献 181
|
內容試閱:
|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提出的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是“诗”与“远方”的组合,是满足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的国家战略。同时,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融合发展,也是建设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也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2009年中国第一份有关文化和旅游融合(简称“文旅融合”)的文件《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后国家陆续颁布了100多项与文旅融合相关的政策。从政策实践来看,文旅融合经历了探索融合期、快速融合期和深度融合期3个阶段,实现了由探索期向深化期过渡。与国家蓬勃发展、不断出台的文旅融合政策相比,指导文旅融合发展的理论及规划实践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的研究多热衷于寻找国内外相似的文旅融合案例,其结果多是停留在研究的表面。对“文化”“旅游”这两个概念的解读,探究“文化”和“旅游”究竟是什么,这种从根本上理解文旅融合的研究和探讨凤毛麟角。试问,如果连“文化”和“旅游”这种最底层、最基础的概念都无法理解,那如何真正地理解并做好两者的融合呢?
正是在这样的学术研究背景下,清华同衡风景旅游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历经两年多的资料收集、著作研究、框架搭建等工作过程,并结合清华同衡规划院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黄龙府文化规划、西柏坡景区整体提升规划等一系列文旅融合的规划实践,克服了新冠疫情等诸多困难后,逐步充实并最终完成本书。
鉴于文化与旅游理论研究的复杂性,本书构建了“理论—方法论—方法”研究体系,希望通过梳理和总结形而上的文化和旅游理论/学说,形成可以指导具体规划的方法论工具,最后理论结合实践通过真实的文旅融合规划案例的“三部曲”方式,从最基本的概念/理论源头出发,到对文旅融合规划的方法指导,让读者对文旅融合有自上而下的、由理论到实践的直观认识。在理论层面,本书详尽梳理文化概念的发展,尤其是在18世纪近代文化概念在德国的兴起、19世纪在英美的发展,以及20世纪以来文化概念的衍生。在此基础上,本书尝试提出了文化概念的4个理解角度,即文化作为背景和语境、文化作为社会化的过程、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形式及文化作为商业化的表现形式。在旅游理论方面,本书系统梳理了休闲、游憩与旅游的理论,以及当代旅游的新形式。在方法论层面,本书通过引入学术界经典的符号化理论与文化经济学的理论,并深度结合文旅融合规划实践,构建了一套兼顾经济与文化可持续发展且具有普适性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在最后的方法层面,本书归纳了5类文旅融合规划的实操方法:化繁为简法、意义升华法、四位一体法、陵墓两极法、主题凝练法。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包括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清华大学生态规划和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尹稚老师,清华同衡规划院副院长、总规划师袁牧老师,清华同衡规划院副总规划师、风景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王彬汕老师等领导、专家的支持与启发,由于人数众多,在此不一一列举,谨表达由衷的感激之情!
本书的部分内容仍不够成熟,希望得到业界与学界专家学者的理解与宽容。同时真切地希望,随着更加深入的文旅融合学术研究和规划实践的协同开展,我国的文旅融合实践可以对世界文化和旅游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和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