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內容簡介: |
本书提出了“理论之后的写作”这一新立场。全书观点与论证思路如下:1、对“理论之后”命题进行基于分析哲学旨趣的语法拆析,初探语言限度、独异性与文学的内在关系;2、澄清“理论之后”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3、厘定理论/文学的临界写作这一可取的选项;4、对临界之“界”的现有解释作出反思;5、在此基础上以乔纳森·卡勒“理论中的文学”方案为考察核心,揭示其未完成性;6、用虚空论置换能动论学理基础,改造卡勒方案;7、以虚空-外界重释临界之“界”;8、引出虚潜诗学及其对理论阐释度难题的解决机制;9、以虚潜与事件思想为联结点与突破口,走向更合理的理论/文学临界写作,使之在概念与伦理上产生新貌;10、例析“理论之后”的汉语写作因缘。本书据此改进现有后理论研究偏重英美资源的惯习,从英美与法国(欧陆)视野的融合中展开“理论之后的写作”新图景。
|
關於作者: |
刘阳,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文艺学研究。出版个人学术专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先后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一等奖等多种国家与省部奖项,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
|
目錄:
|
引论 “理论之后”的语法拆析——对研究现状作一种新梳理
第一节 语言游戏与“理论之后”
第二节 家族相似与“理论之后”
第三节 遵行规则与“理论之后”
第四节 私有语言与“理论之后”
第五节 语法、限度、重审奇异化及文学
第一章 理论之后的必要条件
第一节 修补母体与现有解释
第二节 现有解释的盲点
第三节 新解A:理论逐渐成为被自己所批判者
第四节 新解B:从指称/评价的分合到理论困局
第五节 新解C:崇高均质化与事件超越语言论
第二章 理论之后的充分条件
第一节 思辨转向:语言的任意性之后
第二节 事件转向:语言的差别性之后
第三节 生命转向:语言的发生性之后
第四节 后理论由此获得的议题
第五节 后理论演进至今的本土反应
第三章 理论之后的选项研判
第一节 吸附型:事件何以在理论中式微?
第二节 暗合型:理论是否以事件为本性?
第三节 话语创造型:后理论的可取选项
第四节 一个话语创造型理论实验
第五节 实验中的临界指向
第四章 初步临界写作及理论困境
第一节 自控受控的后理论:本体性张力
第二节 解构建构的后理论:分岔创造意义
第三节 临界写作对思维方式的初步调整
第四节 四种临界写作及学理关系:与理论对比
第五节 困境来自根本临界:事件的解构性与保守性
第五章 “理论中的文学”的临界悬念
第一节 Agency译名辨正与“能动”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奥斯汀式的文学事件”
第三节 重审困境:语境性、非严肃性及视角代表性
第四节 观念性能否保证伦理:文学副本新方案
第五节 调动事件视角的后理论
第六章 “理论中的文学”的虚空论置换
第一节 “能动”的始源残余:未能根除的界限
第二节 虚空论视野中的“能动”:潜能与语言限度
第三节 去/新主体:虚空与“泰然任之”之别
第四节 一则例证及其理论中的文学特征
第五节 回应“述学文体”与“论笔体”研究
第七章 从虚空外界思想还原临界写作
第一节 临界之“界”:虚空外界
第二节 走出关联性:虚空外界思想的五层学理逻辑
第三节 被虚空外界思想解开的三道意义阐释难题
第四节 虚空外界思想的局限
第五节 最后一道意义阐释难题的转机
第八章 临界写作沿此形成的虚潜诗学
第一节 从艺术符号区分之谜切入
第二节 从有到有、从无到有、从虚到有
第三节 “虚”应从“潜在”理解
第四节 虚潜的客观性:潜重复中的独异
第五节 运用虚潜诗学解题
第九章 用虚潜诗学解决理论阐释度难题
第一节 阐释度:从本体论到方法论
第二节 现有通道及其困境
第三节 思路的变更:去界限、由实返虚与潜能
第四节 适度阐释是还原阐释对象的语言限度
第五节 理论阐释作为独异阐释:对过度的调整
第十章 理论之后的写作对概念的处理
第一节 同一主张的相反走向:块茎与树
第二节 误读的意义:理论制造概念之勾连与比较
第三节 概念建立事件:理论之后的悖论与化解
第四节 对一个概念的改写示例
第五节 概念的改写:从规训式到事件式
第十一章 理论之后的写作与伦理的关系
第一节 潜重复性:iterability/repetition之别与独异
第二节 独异不是个体:一个本雅明式证明
第三节 独异也无法普遍化:又一解构式证明
第四节 自免疫的见证与责任
第五节 独异性伦理在语言中的落实
第十二章 理论之后与汉语写作
第一节 学理序列:《理论之外》的启示
第二节 意图论变异:逆反·替换·强制
第三节 从同化到对话:积极变异及方向因缘
第四节 汉语因缘考量:扬弃后的联结如何可能
第五节 在何种意义上让后理论说汉语
引用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