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NT$
1265.0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306.0
《
瘦肝
》
售價:NT$
454.0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NT$
254.0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
》
售價:NT$
704.0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NT$
454.0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NT$
152.0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
編輯推薦: |
★“大先生教你写作文”系列,朱自清、叶圣陶、夏丏尊、章衣萍、陈望道、刘薰宇、宋云彬……每一位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教育史上的名家和优秀教师,结合自身一线的教学经验编写的作文指南和语文讲义,真正“手把手”地教会你如何写作
★ 针对写作中的具体问题,给出具体解答方法,一本极具可操作性的作文指南
★ 文体讲解、例文分析、课堂练习……系统而全面地指导写作
★ 收录鲁迅、冰心、托尔斯泰等名家名作为实例,详细解读,解答如何写好文章的核心问题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和刘薰宇两位先生精心为中学生编写的一部写作入门参考书。全书分为六个章节,系统地讲述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文类的特点和写作方法。此外,作者以鲁迅、冰心、托尔斯泰等名家名作为实例,针对写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和解答。每一章节之后还附有注意点和练习题,便于小读者边学边练,逐步提高。作为“大先生教你写作文”系列的一种,两位学者在本书中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化素养,同时结合多年在语文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对学生如何提升写作水平提出了极具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
關於作者: |
夏丏尊(1886—1946),现代文学家、出版家和教育家,曾任开明书店总编辑。著有《平屋杂文》《文章作法》《文心》等。
刘薰宇(1896—1967),数学家、教育家,与夏丏尊、叶圣陶等人联合创办《中学生》杂志,曾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著有科普读物《数学趣味》、散文集《苦笑》等。
|
目錄:
|
序 1
绪 言 1
第一章 作者应有的态度 4
第二章 记事文
第一节 记事文的意义 12
第二节 作记事文的第一步 15
第三节 材料的取舍和整理 17
第四节 记事文的顺序 19
第五节 文学的记事文 24
第三章 叙事文
第一节 叙事文的意义 32
第二节 记事文和叙事文的混合 33
第三节 叙事文的要素 36
第四节 叙事文的主想 37
第五节 叙事文的观察点 40
第六节 观察点的变动 51
第七节 叙事文的流动 53
第八节 叙事文流动的中止 56
第九节 叙事文流动的顺逆 58
第四章 说明文
第一节 说明文的意义 61
第二节 说明文的用途和题式 63
第三节 说明文的条件 64
第四节 条件的省略 68
第五章 议论文
第一节 议论文的意义 71
第二节 命题 74
第三节 证明 76
第四节 演绎法、归纳法和类推法 78
第五节 证据的性质分类 90
第六节 各种议论的联络 101
第七节 议论文的顺序 102
第八节 作驳论的注意 105
第六章 小品文
第一节 小品文的意义 110
第二节 小品文在文章练习上的价值 116
第三节 小品文练习的机会 118
第四节 小品文作法上的注意——着眼细处 124
第五节 小品文作法上的注意——印象的 127
第六节 小品文作法上的注意——暗示的 131
第七节 小品文作法上的注意——中心 134
第八节 小品文作法上的注意——机智 137
第九节 实际做例和添削 142
第十节 分段与选题 148
附 录
作文的基本的态度 153
论记叙文中作者的地位并评现今小说界的文字 159
我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传染语感于学生 177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作者应有的态度
文章有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前面已经讲过。所谓好文章,就是达意表情,使读者读了以后能明了作者的本意,感到作者的心情的文章。应当怎样作法才能达到这种地步,这个问题包含很广,实不容易;但综合起来, 最要紧的基本条件却有两个:(一) 真实;(二)明 确。
(一)真实 文章是传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给别人的东西。倘然自己本来并无这样的意思和情感,当然不应该作表示这样的意思和情感的文章,不然便是说诳了。近来,许多青年欢喜创作,却又并不从实生活上切切实实地观察体验,所以虽然作了许多篇东西,却全同造谣一样,令人读去觉得非常空虚。“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也。”所以作文先要有真实的“情”,才不是“无病呻吟”。所谓“真实”,固然不是开发票或记账式地将事实一件一件地照样写出,应当有所选择;但把很微细的事物说得很夸张,把很重大的事件说得很狭小,或竟把有说成无,把无说成有,都不免成为虚空。
虽然文章是表现作者的实感,往往有扩大、缩小的事实,而同一事物看大、看小也随人随时不同;但这是以作者的心情做基础,不能凭空妄造。用一块钱买一件东西,是一桩很简单的事;但因时间和各人的情形不同,有的人觉得便宜,就说:“不过花一块钱。”有的人觉得昂贵,就说:“这要一块钱呢!”心情完全不同。但都是真实的,所以没有不合理的地方。“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朝如青丝暮成雪”“边亭流血成海水”,这类名句所以有价值,就因它们是表现作者的实感。倘若并没这样的心情,徒然用这样笔法来装饰,便是不真实。
(二)明确 文章要能使读的人了解,才算达到作文的目的,所以难解及容易误解的文章,都不能算是好的。古来的名文中,虽也有很深奥、晦涩,非加上注解不能使人明白的,但这不是故意艰深,使人费解。所以这样有两种原因:一是它的内容本来深奥,二是言语随着时代变迁,古今不同。
文章本是济谈话之穷的东西,它的作用原和谈话没有两样。但用谈话来发表意思和情感的时候,大概是彼此见面的;有不了解的地方,还可当场问清楚。至于文章,是给同时代或异时代任何地方的人看的,很难有询问的机会,万一费解,便要减少效用,或竟失却效用。就是谈话,尚且要力求明了,何况文章呢?
以上两种是作文的消极的条件,不可不慎重遵守。要适合这两种条件,下列几项最要注意。
(一)勿模仿、勿剿袭
文章是发表自己的意思和情感,所以不能将别人的文章借来冒充;剿袭的不好是大家都承认的,古来早已有人说过,不必再讲。至于模仿,古来却有不以为非的。什么桐城派、阳湖派的古文呀,汉魏的骈文呀,西昆体的诗呀……越学得像越好。其实文章原无所谓派别,随着时代而变迁,也无所谓一定的格式。仅仅像得哪一家,哪一篇,决不能当作好的标准。从另一方面说,文章是表现自己的,各人有各人的天分,有各人的创造力;随人脚跟,结果必定抑灭了自己的个性;所作的文章就不能完全自由表示自己的意思和情感,也就不真实、不明确了。
(二)须自己造辞,勿漫用成语或典故
所作的文章要读的人读了能够得着和作者作时相同的印象,才算是好的,所以对于自己所要发表的意思和情感必须十分忠实。这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一步功夫就在用辞。用辞要适如其分,不可太强,也不可太弱,不可太大,也不可太小。从来文人无不在用辞上下过苦功夫,贾岛的“推敲”就是最显明的例。法国文豪福楼拜教他的学生莫泊桑有几句名语,很可做教训。
因为世间没有全然相同的事物,作者对于事物,要先观透它的个性。描写的时候务须明晰,使读者不致看错。这样,自然和人生的真相才能在作品中活跃。最要紧的事情就是选辞。我们应该晓得,表示某事物最适当的言语只有一个,若错用了别语,就容易和别事物混同。
他这段话真是至言,作者对于要表示的内容,应该搜求最适当的辞来表示它,不要漫把不适当的或勉强适当的辞来张冠李戴。因此可以说,要对言辞有敏感的人,才能作得出好文章。
晓得这一层,就不至于乱用成语或典故了。成语、典故如果真和自己所要表示的内容吻合,用也无妨,但事实上很难得有这样凑巧的事情。如“暮色苍然”是描写晚景的成语,但暮色不一定苍然,若只要描写暮色就用这成语便不真实了。古人灞桥折柳以送行,本是一种特别土风,“阳关”“渭城”也是实有所指;现在这种土风已没有了,事实也不相同了,要描写别离的情况,还用“阳关三叠”“渭城骊歌”这类的话,也便是不真实、不明确。又如“莼鲈之思”这句成语,在张翰本是实有这样的情感,若不是吴人,连莼鲈的味都不知道的,也用来表示思念故乡的情感,当然不真实、不明确了。用成语、典故真能确切的实在不多,所以这样的错误触目皆是,非特别留意不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