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You can have brilliant ideas,but if you can‘t get them across, your ideas won’t get you anywhere.”(Lee Lacocca)。是的,无论我们有多么好的想法,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我们的想法就毫无用处。口语的重要性促使我们不断地寻求提高学习英语口语的最佳途径。
人们对许多事情都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对于下面这个理念,想必大家是认同的:无论学习什么,在正确的道路上努力效果才会好;一味刻苦努力,不问努力方向,往往导致事倍功半。同样道理,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关键在于找准方向,选择正确的道路。那么,何谓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正确道路呢?
传统的观点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种习惯。儿童习得母语就是在语言环境中养成了语言习惯,自然而然地就获得了口语能力;外语学习与母语习得不同,因为没有自然语言环境,因此,外语要靠多听多看、多读多背、多模仿才能学会。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学习者听了许多,也背了许多。通过大量输入,虽然一些学习者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能力,但对于绝大多数学习者来说,效果却不尽人意。这是因为在大量的材料中没有方向、没有针对性地多听多看、多读多背、多模仿,只能是一种盲目的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找不到模仿的重点,学习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实际上,对于已经过了语言关键期的成人来说,学习外语尤其需要有效策略的指导,而不是盲目用功。为了探索学习英语口语的正确道路,我们深入研究了构成英语口语的要素及其要领,建立了英语口语的基本框架,并在清华大学英语专业和公共外语的学生群体中,进行了六轮(六个学期)较大规模的英语口语教学实验,结果喜人。在这六轮教学实验中,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更令人欣喜的是,他们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和积极性高涨。有的学生感慨道:“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的口语有了神奇的变化。以前学了那么多年英语,从来没有老师讲过这些内容。现在明白了练习口语的要领,有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在多轮教学实验中,我们不断地修正、丰富、完善口语的基本框架,最终形成了教授和学习英语口语的层级模式,如下图所示:
语篇
词块
音步
音节
音位
我们看到,英语口语含有五个基本元素:音位、音节、音步、调块和语篇。这五个元素自下而上结合构成英语口语的层级模式。英语学习者理解了这个层级模式,在听说、朗读、背诵和模仿等口语学习和训练中,便可以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理解并掌握这些语言元素的输出要领,便可以使英语口语学习从盲目学习模仿变为灵活运用、自如表达。
本书系统地呈现了教授和学习英语口语的层级模式。第1讲从宏观上呈现并解释了英语口语的层级模式;从第2讲开始,本书详细地讲解构成英语口语的五个要素以及掌握该要素的要领。其中,第2讲“音位”、第3讲“音节”和第4讲“英语口语中的连读”都是学习英语口语的基础知识,也是学习第5讲“音步\、第6讲“调块”和第7讲“口语语篇”的前提。音步和调块是构成口语语篇的关键语言单位,这三讲也是本书重点阐释的部分。理解并掌握了这三讲的内容,读者就能从根本上理解英语口语的典型特征,掌握英语口语的基本要领,从根本上突破英语口语学习的瓶颈。
本书的目标读者为英语教师以及长期为英语口语困扰的英语学习者。对于已经掌握了一定英语口语技能的学习者来说,本书能够更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对于多年埋头在英语材料堆中,希望靠多听多说、多读多背、多模仿而盲目努力奋斗的学习者来说,本书能够使他们迅速找到提高口语能力的捷径,引导其在正确的道路上努力,从而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读好这本书,并配合本书所提供的练习进行实操,定能助你获得自然、流畅的英语口语能力,最终实现高效的英语口语交际。
借此机会,我想特别介绍本书的写作团队。编者一,马靖香,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高级英语教师。她多年教授英语语音课程,对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有深入的了解,对口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有迫切的愿望。编者二,鲁碧珍,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英语教师。随着北京市在高考中加入口语考试政策的出台,碧珍积极投身到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编者三,向洋,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目前为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她对英语口语及英语学习具有独到的见解,并且,她还充分发挥了身边有众多英语本族语朋友的优势,润色本书中所使用的英语语料。编者四,李国辉,清华大学外文系博士生。他参与了清华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实验,深刻了解参加实验的学生的感受并目睹了他们的进步,为建立和完善英语口语的层级模式做出了贡献。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为本书的写作贡献了自己独特的智慧,付出了努力,我为我们这个特色写作团队感到骄傲与自豪!
在我们的教学实验和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清华大学外文系主任吴霞教授给予了大力支持,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提升了本书的品质。清华大学语言教学中心主任吴运新教授对教学实验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亲自到教室听课,用英语与学生们现场交谈,并在课后给予了书面评价:“(经过这样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口语方面的实质性收获大,对重读、轻读、断句、节奏等口语规则有了更深人的理解,有助于他们更加自信和流利地表达。”吴运新教授亲临教学现场并点评,极大地鼓舞了我们创新性教学的信心与决心。在此,对两位主任对我们教学和研究的肯定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特别感谢北京大学特聘人文教授、语言学实验室主任孔江平教授。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详细阅读了孔老师编著的《实验语音学基础教程》,并当面向他请教,这使我对语音学中的相关内容有了进一步认识。另外,北京大学中文系杨洁博士也给予了很多帮助,特此感谢!
最后,我也非常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外语分社郝建华社长和编辑室主任、本书责任编辑曹诗悦老师支持本书的出版,以及她们对本书的出版所付出的努力!
范文芳
于清华园
202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