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編輯推薦: |
★ 亚马逊排名 #1 焦虑症与恐慌症榜单!印度时事通讯名单排名#1!英文原版首印 12 个月内销售超过110,000 册!翻译超过31种语言!
★ 当我们想得太多时,就会相信所想的一切,将头脑中的想法当成现实,这不可避免会让我们与真实的世界疏离,变得感受迟钝、麻木,继而焦虑、抑郁,开始自我怀疑、自我破坏。《不要相信你所想的一切》旨在从根本上解除束缚,让你释然、坦然,用全身心去感知这个真实的世界。
|
內容簡介: |
我们的诸多烦恼、焦虑和痛苦,皆源于想得太多,即过度思考,正所谓——焦虑是不加节制的思考,心流是不加思考的节制。
该书的内容并不构成真理,但它们指向真理,能够从根本上解除束缚,让人释然、坦然,用全身心去感知这个真实的世界。就像很多读者描述的那样,那是一种最熟悉又最陌生的感觉,仿佛漂泊的游子历历万乡,终归故里。
|
關於作者: |
约瑟夫·阮,是一位精神思想领袖,他的使命是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神圣目标,释放他们自己心灵的无限潜能,过上没有心理痛苦的丰富生活。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写作、指导、教学、演讲和分享永恒的智慧上,帮助人们从内心发现自己的神性。
|
目錄:
|
引 言 本书内容及其阅读方式 / 1
第 01 章 寻找痛苦根源之旅 / 1
第 02 章 一切痛苦之根源 / 5
第 03 章 “念”缘何而起? / 15
第 04 章 想法与思考 / 18
第 05 章 “所感、所思”与“喜悦、感念” / 27
第 06 章 人类体验何以形成—— 三原理 / 34
第 07 章 如何停止思考,从根源斩断痛苦? / 38
第 08 章 如何停止思虑,心怀坦荡? / 45
第 09 章 停止思考会不会消磨意志,影响我们追求梦想? / 49
第 10 章 创造与无条件的爱 / 64
第 11 章 获得静、爱、喜之后 / 71
第 12 章 没有什么是非好即坏的 / 76
第 13 章 如何不做思考而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 80
第 14 章 如何追随直觉? / 85
第 15 章 为奇迹腾出空间 / 97
第 16 章 “无思”路上的障碍 / 103
第 17 章 然后呢? / 106
“无思”概述 / 111
“无思”指南 / 116
如何知道自己正处于无思状态? / 121
无思环境营造指南 / 123
如何清除思考诱因? / 125
如何营造无思环境? / 128
如何在工作中做到“无思”? / 132
破坏性习惯/行为克服指南 / 134
致 谢 / 138
|
內容試閱:
|
中文版序
“你为什么爱我?” 新婚的妻子问丈夫。
丈夫滔滔不绝列举了很多理由,比如她的笑容很灿烂、笑声很悦耳,她心地善良、非常顾家,她很聪明……总之,理由多得根本说不完。
之后,丈夫问妻子同样的问题。
“我也不清楚,但我就是知道我爱你——非常爱!”妻子回答说。
丈夫感到困惑,他能轻而易举说出一大堆爱妻子的理由,而妻子既然爱他,为什么说不出爱他什么呢?他越想越心事重重。
直到几个月后,丈夫审视自己列举的那些爱她的理由时,才忽然明白为什么妻子无法说出爱他的理由。他问自己:“我是因为妻子笑容灿烂、乐于助人才爱她吗?如果有一天她不爱笑、不帮助别人了呢?如果有一天她不再做那些我喜欢她做的事,是不是我就不再爱她了?”
丈夫意识到,一旦他为“爱她”设定了各种理由,他对她的爱就是有条件的,是受限于那些特质和行为的。如果她不再做那些事,不再拥有那些特质,他对她的爱是不是就消失了?
那一刻,丈夫忽然懂了,妻子无法说出她爱他的理由,是因为她对他的爱是无条件的。她爱他,与他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毫无关系;她爱他不需要理由,她对他的爱凌驾于一切理由之上,不掺杂任何互惠互利的心态。
上面这个故事源自最近热销欧美的心理畅销书《不要相信你所想的一切》。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在于想得太多,即过度思考,过度分析,忙于评判对错,寻找理由,而丧失了对生活的感受力、觉察力。
当我们想得太多时,就会相信所想的一切,将头脑中的想法当成现实,这不可避免会让我们与真实的世界疏离,变得感受迟钝、麻木,继而焦虑、抑郁,开始自我怀疑、自我破坏。
我认识一位过度思考的人,他思维缜密,逻辑推理能力超强,但感受力却极差。他亲口对我说:“不是我骗你,很多文学作品我真的看不懂,别人说的那些感受,我丝毫体会不到。”他告诉我他患有严重的抑郁症,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感受是灵魂的语言,感受力缺失的人很容易失魂落魄。
事实上,很多心理疾病都是感受力缺失导致的,而过度思考则是其根源。
过度思考导致感受力缺失,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强迫症,所谓强迫症,就是想得太多,控制不住自己的想法,以至于对生活失去了感受力,活得紧张、沉重、焦虑。
《不要相信你所想的一切》旨在从根本上解除束缚,让你释然、坦然,用全身心去感知这个真实的世界。正如很多读者描述的那样,那是一种最熟悉又最陌生的感觉,仿佛漂泊的游子历历万乡,终归故里。
最后引用作者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无论你是谁,来自哪里,拥有何种背景,做过或没做过什么,也无论你有没有地位和财富,是不是来自火星,你都能在人生中发掘无尽的平静祥和、毫无保留的爱、彻底的满足和丰盛的喜悦。
涂道坤
第 01 章
寻找痛苦根源之旅
“人很难放下自身的痛苦。出于对未知的恐惧,人们宁愿忍受 他们熟悉的痛苦。”
—— 一行禅师
关于痛苦,首先需要做一个重要的澄清。本书所指的“痛苦”,是心理和情感层面的痛苦。面对生活中的变故,你总有选择不去承受心理和情感之苦的权利。
这并不意味着苦难的经历只是人们凭空捏造或想象出来的。每时每刻,世界的某一角落都在发生可怕或不幸的变故。我要说的是,尽管人难免经历生命不可承受之痛,但承受痛苦并不是一堂必修课。换言之,生命之痛是人生必经的一道坎,但如何应对生活中的重大变故与艰难处境取决于我们自己,并进而影响我们对痛苦的感受。
佛教《杂阿含经》中有一种说法,人遭不幸,犹如身披两箭。肉身受箭,其痛自不待言。但心为箭伤(即痛苦),其痛更甚。
佛言:“当于尔时,唯生一受,所谓身受,不生心受。”
几年前,我第一次看到这种说法时,不禁感到困惑。
道理我懂,但我不知道要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如果人有选择痛苦与否的权利,恐怕没有哪个心智正常的人会选择承受痛苦吧。
如何“不生心受”?如果行如言一般容易,我想这世上恐怕再无受苦之人。直到数年后,我对痛苦从何而来有了新的认识,我终于能从根源处消除痛苦。
在自我提升的旅程中,我曾接触过无数种致力于帮助人们克服问题的课程、研究和方法。我阅读上百本书,学习心理学,约见心理咨询师,追各路思想领袖的演讲,尝试改变个人习惯,凌晨 4 点起床,调整饮食,训练自己更有条理、更自律,研究人格类型,每日冥想,参加心灵静修班,追随心灵导师,研究各派传统宗教。
任何你能想到的方式,我恐怕都尝试过。我疯狂地追寻答案,因为我想知道如何消除生命中的痛苦,度己,度人。
尽管上述方法确实起到了一些效果,但我的痛苦并未休止。
我仍然日日沉溺在焦虑恐惧、空虚沮丧、烦躁愤怒中,身心俱疲。我把这些方法一一试过,心中的疑问却仍不得解,甚至比早先更加迷茫。
我的人生渺无方向,找不到目标,看不到希望。我惶然四顾,不知自己该做什么,也不知该向谁倾诉。但就在这人生的至暗时刻,一点希望如微光般出现。
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追寻,一次偶然的因缘,我遇到一位导师,指引我走上心灵成长之路,并向我揭示了“不生心受”的奥秘。
在揭开其奥秘之前,首先要弄清我们大脑的工作机制,以及人类体验的创建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