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1010.0
|
編輯推薦: |
本书作者俞恒年近百岁,牵挂中国现代化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千千万万家现代化企业,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努力和奋斗
|
內容簡介: |
编写本书的思路:透视世界看中国,通过历史看现在望未来,从宏观到微观,从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战略、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等进行全方位的思考,探究中国现代化企业承担的使命和发展的道路,由此寻找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千千万万家现代化企业?中国现代化企业总体上应向哪个方向发展?应依靠哪些力量?为发展中国现代化企业,需要怎么样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要求?企业家作为企业的核心,应该具备哪些精神?应该抓哪些关键?怎样科学地组织各种生产要素,并高效地运营企业?企业应如何妥善处理上下、内外、左右的关系?企业怎样才能活下来、活得好、活得久?
撰写本书不是理论研究,也不是从理论角度论证现代化企业崛起之路,而是实证探讨,在发展中发现问题,从演变中找寻答案。本书主要回顾古今中外企业发展的历史事实,借鉴它们兴衰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依照党和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总方针、规划、政策等,探索中国现代化企业成长、发展、壮大的道路。
|
關於作者: |
俞恒,浙江临安人,1925年出生。1944年进学于英士大学农业经济系、经济系,1946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财务管理系,毕业后去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进修俄文。1952年起,先后在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工作二十余年。1976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不久转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国外研究室副主任、理论研究室副主任、经济管理出版社副总编辑和《中国经济年鉴》副总编辑。改革开放初期,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中国经济代表团、中日经济学术讨论会等成员多次出国访问与交流。著有《资本主义经济管理理论的发展》、《新中国工业经济史》(合作编写)、《中国工业部门结构研究》,发表多篇论文;曾任《现代中日经济事典》(中日两国经济专家合作编写出版)中方编辑组组长和《中国经济开发——现在与未来》丛书总编辑,并参与《经济与管理大辞典》《经济、社会、管理知识全书》《现代中国经济大事典》等大型工具书的总编辑工作。1980年评定为副研究员,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后评定为编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
目錄:
|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千千万万家现代化企业 1
一、现代化企业对国家盛衰举足轻重 2
二、中国现代化企业的重要作用日益明显 24
中国现代化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力量 29
一、中国现代化企业发展的成就与不足 30
二、中国现代化企业的发展方向 48
三、中国现代化企业的发展力量 59
营造有利于现代化企业崛起的良好环境 85
一、建立并坚决维护持续稳定、安全的国家政治生态环境 86
二、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7
三、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体系 93
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96
五、构建具有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的社会环境 102
建立一支以企业家为核心、以企业文化为灵魂的战斗队伍 105
一、一位优秀的企业家 106
二、一个各司其职又相辅相成、团结一致的班子 119
三、一支能打硬仗、打胜仗的队伍 126
四、积极的企业文化是一支队伍的灵魂 128
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145
一、远大的理想和雄心壮志 148
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深谋远虑的战略谋划 156
三、全面而又不断创新的精神 162
四、百折不挠、永不言败、勇攀高峰的意志 172
五、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的品质 175
六、求贤若渴的意识和知人善任的能力 178
突出抓好两个关键 181
一、把握发展方向,制定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 183
二、识别、使用、培育人才 191
切实做好几项重要的工作 211
一、筹措并运用好资金 212
二、开拓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217
三、生产出符合或引领市场需要的过硬产品 226
四、不断自主研发、自主创新高新技术 231
五、实施完善的企业管理 245
妥善处理十大关系 269
一、资本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的关系 270
二、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系 277
三、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与企业的关系 283
四、“造名”与“求实”的关系 287
五、“专业化”与“多元化”的关系 290
六、规模扩张与质量提高的关系 299
七、资本运作与企业经营的关系 302
八、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 305
九、企业与竞争者的关系 310
十、海外的中国企业与所在国家(地区)的关系 315
败不馁,胜不骄,盛不怠,充满活力,永葆青春 329
一、败不馁,不被失败吓破了胆 331
二、胜不骄,不让胜利冲昏了头脑 339
三、盛不怠,不因成功丧失了活力 342
参考书目 353
|
內容試閱:
|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这是中央首次明确要求“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文件。之后,逐渐知道华为等知名企业历经千难万险取得巨大成就,看到国内外一些大企业集团对推动各国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受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远景的鼓舞,笔者萌生了一个想法:探讨一下,我们国家的现代化企业应该怎样才能发展壮大,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进而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屹立在世界之林。故而,编写本书旨在探求中国现代化企业崛起的道路。
编写本书的思路:透视世界看中国,通过历史看现在望未来,从宏观到微观,从企业家精神,以及企业文化、战略、人才、技术、经营、管理到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思考,探究中国现代化企业承担的使命和发展的道路。具体内容是对以下七个问题答案的探寻:第一,为什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千千万万家现代化企业?第二,中国现代化企业总体上应向哪个方向发展?应依靠哪些力量?第三,为发展中国现代化企业,需要营造什么样的外部环境和满足哪些内部要求?第四,企业家作为企业的核心,应该具备哪些精神?应该抓哪些关键?第五,怎样科学地组织各种生产要素,并高效地运营企业?第六,企业应如何妥善处理上下、内外、左右的关系?第七,企业怎样才能活下来、活得好、活得久?
世界万物不是永恒不变的,是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的,都有从产生、成长到消亡的过程。这是世界万物整体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规律。企业也逃不脱这一规律。当然,每家企业都有其自身的、独特的发展轨迹。但是企业作为一个群体,必然具有共性,有其共同的发展规律。这些共性和共同发展规律就是笔者探究的重要内容。
撰写本书不是理论研究,也不是从理论角度来论证现代化企业崛起之路,而是实证探讨,在事实发展中发现问题,从事实演变中找寻答案。本书主要回顾古今中外企业发展的事实,借鉴它们兴衰的经验和教训,基于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以及党和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总方针、规划、政策等,探索中国现代化企业成长、发展、壮大的道路。
在论述中国现代化企业崛起时,本书引用了中国历史上多位名人的言论及古代多个典故。这是基于三点考虑。一是中国企业是在中国的土壤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数千年来形成的深厚的文化是它们的根,是它们的源。脱离中国文化,这些将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二是各种事物的存在,其道理根本上都是相通的。不论是治理国家、兴办企业,还是为人处世,从根本上说,道理都是一样的。《老子》指出“治大国若烹小鲜”。三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笔者之所以列举典故,仅想提醒人们以此为鉴。笔者还在书中引用了世界知名企业创业者的言论和事例。虽然文化背景相异,但同为兴办现代化企业,其类似性更多。何况要成为全球性企业,其他国家企业集团的所作所为,更可以作为参考。
中国现代化企业诞生时间比较短,经验积累得不多,理论总结尚有欠缺。特别是关于人才的论述,目前就笔者所接触到材料来看,专门推荐中国现代化企业用人的论述不多,介绍国外情况的也很少。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攸关事业兴衰成败的人才识别和使用问题上,有着十分丰富而又精辟的理论,有着十分宝贵的经验和惨痛的教训。因此,有关这一部分叙述,笔者引用了中国古人的言论和历史事实,希望古为今用,能够对我国现代化企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整个社会经济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本书在论述妥善处理十大关系时,引用了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企业案例。从目前状况来看,这些案例似乎不可能再出现,但是为了总结中国企业发展的经验教训,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还是有必要列举的。
本书所引用的数据很多。这些数据来源都有依据,但是,数据的发布口径不一、发布单位不同、发布时间有先有后,数据是不完全一致的,笔者尽可能寻找、采用权威部门和具有一定背景单位公布的数据,尽可能采用最新发布的数据。同时,对相关的各种数据,尽可能地进行对比、判断、核实。事实引用部分也有类似的情况,原叙述者出于种种原因,如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对材料有所取舍,因此观点不一,评价也不完全一致。笔者在数据采用上、事实引用上,虽力求准确,但难免百密一疏。
笔者才疏学浅,认知有局限性,阐述可能有与事实不符之处,评论上难免有偏颇之处,数据引用不够精准,文字表达不够严谨。希望广大读者指正,并谅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