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NT$
340.0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NT$
340.0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
編輯推薦: |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重要生产力和关键生产要素,在科学研究、政策制定、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企业管理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数据与统计密不可分,统计为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作为已经或者即将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了解、掌握统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才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也才能够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社会条件下清晰地把握宏观经济发展的现状,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
《统计学原理》(第3 版)继承了前两版概念准确、理论系统、文字简练、重点突出、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注重教材适用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重新梳理章节结构,增强教材与时政的联系。
第一,在教材中增加课程思政内容,增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相关元素,力求在学习过程中对读者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在各章开篇增加了思维导图,便于读者更好地把握各章内容要点和要求。
第三,更新了教材中的部分开篇案例和例题数据,使读者在掌握统计理论、方法的同时,也能增加对现实经济生
|
內容簡介: |
本书第3 版继承了第1 版和第2 版概念准确、理论系统、文字简练、重点突出、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注重教材的适用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重新梳理章节结构,增强教材与时政的联系。
第一,在教材中增加课程思政内容,增加党的二十大精神元素,力求在学习过程中对读者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在各章开篇增加了思维导图,便于读者更好把握各章内容要点和要求。
第三,更新了教材中的部分开篇案例,使读者在掌握统计理论、方法的同时,也能增加对现实经济生活的了解。
本书可以用于大专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也可作为相关工作人员自学参考用书。
|
關於作者: |
刘晓利,郭姝宇
----------------------------
刘晓利,教授,1966年4月出生,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吉林省农业经济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统计学、农业经济管理、财务管理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编教材4部,副主编1部,参编5部;在社会科学战线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及参与省、市课题20余项。
郭姝宇,副教授,1973年5月生,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英国格鲁斯特大学访问学者,全国农业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统计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系统工程、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编教材1部,副主编3部,参编3部;在《农机化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博士点基金研究3项,主持及参加吉林省科技厅及教育厅课题3项。
|
目錄:
|
第1章 总论 1
学习目标 1
思维导图 2
导入案例 3
1.1 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4
1.1.1 统计的含义 4
1.1.2 统计的起源与发展 5
1.1.3 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6
1.2 统计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及特点 8
1.2.1 统计学的性质 8
1.2.2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9
1.2.3 统计学的特点 9
1.3 统计的作用、任务及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1
1.3.1 统计的作用 11
1.3.2 统计的任务 11
1.3.3 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2
1.4 统计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工作过程 13
1.4.1 统计的基本研究方法 13
1.4.2 统计的工作过程 14
1.5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5
1.5.1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15
1.5.2 标志与统计指标 16
1.5.3 变异和变量 18
第2章 统计设计 21
学习目标 21
思维导图 22
导入案例 23
2.1 统计设计概述 24
2.1.1 统计设计的概念和作用 24
2.1.2 统计设计的种类 25
2.1.3 统计设计的内容 26
2.2 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 28
2.2.1 统计指标体系 28
2.2.2 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内容 29
第3章 统计调查 33
学习目标 33
思维导图 34
导入案例 35
3.1 统计调查概述 36
3.1.1 统计调查的概念、意义和
任务 36
3.1.2 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 36
3.1.3 统计调查的种类 37
3.2 统计调查方案 38
3.2.1 明确调查目的 39
3.2.2 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9
3.2.3 拟定调查项目,制订
调查表 39
3.2.4 确定调查时间 40
3.2.5 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40
3.2.6 编写填表说明 41
3.3 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41
3.3.1 统计报表 41
3.3.2 普查 43
3.3.3 重点调查 44
3.3.4 抽样调查 44
3.3.5 典型调查 45
3.4 调查问卷 46
3.4.1 调查问卷的设计要求 46
3.4.2 调查问卷的设计程序 46
3.4.3 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 47
第4章 统计整理 49
学习目标 49
思维导图 50
导入案例 51
4.1 统计整理概述 52
4.1.1 统计整理的概念与意义 52
4.1.2 统计整理的步骤 53
4.2 统计分组 54
4.2.1 统计分组的概念与作用 55
4.2.2 统计分组的种类 57
4.2.3 分组标志的选择 60
4.2.4 统计分组的方法 61
4.2.5 统计资料的汇总 62
4.3 分配数列 63
4.3.1 分配数列的概念与种类 63
4.3.2 变量数列的种类 65
4.3.3 变量数列的编制 68
4.3.4 次数分布特征 70
4.4 统计表与统计图 76
4.4.1 统计表 76
4.4.2 统计图 80
第5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85
学习目标 85
思维导图 86
导入案例 87
5.1 总量指标 87
5.1.1 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87
5.1.2 总量指标的种类 88
5.1.3 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89
5.1.4 计算和应用总量指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91
5.2 相对指标 92
5.2.1 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92
5.2.2 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93
5.2.3 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 94
5.2.4 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的
原则 102
第6章 平均指标 105
学习目标 105
思维导图 106
导入案例 107
6.1 平均指标概述 108
6.1.1 平均指标的概念和特点 108
6.1.2 平均指标的作用 108
6.1.3 平均指标的种类 109
6.2 算术平均数 110
6.2.1 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 110
6.2.2 简单算术平均数 110
6.2.3 加权算术平均数 111
6.2.4 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 114
6.2.5 算术平均数的简捷算法 116
6.3 调和平均数 117
6.3.1 简单调和平均数 117
6.3.2 加权调和平均数 118
6.3.3 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平均数的计算 119
6.4 几何平均数 121
6.4.1 简单几何平均数 121
6.4.2 加权几何平均数 121
6.5 众数和中位数 122
6.5.1 众数 122
6.5.2 中位数 124
6.6 各种平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127
6.6.1 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127
6.6.2 算术平均数与众数、中位数之间的关系 128
6.7 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129
第7章 标志变异指标 133
学习目标 133
思维导图 134
导入案例 135
7.1 标志变异指标概述 136
7.1.1 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136
7.1.2 标志变异指标的种类 137
7.2 全距和平均差 137
7.2.1 全距 137
7.2.2 平均差 138
7.3 标准差和标志变动系数 140
7.3.1 标准差 140
7.3.2 交替标志的标准差 142
7.3.3 标志变动系数 146
第8章 时间数列 149
学习目标 149
思维导图 150
导入案例 151
8.1 时间数列概述 152
8.1.1 时间数列的概念和
构成要素 152
8.1.2 时间数列的种类 152
8.1.3 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 154
8.2 时间数列水平指标 155
8.2.1 发展水平 156
8.2.2 平均发展水平 156
8.2.3 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 163
8.3 时间数列速度指标 164
8.3.1 发展速度 165
8.3.2 增长速度 166
8.3.3 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166
8.3.4 增长1%的绝对量 171
8.4 长期趋势的测定 171
8.4.1 长期趋势测定的意义 172
8.4.2 长期趋势测定的方法 172
8.5 季节变动的测定 183
8.5.1 季节变动及其测定的目的 183
8.5.2 季节变动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183
8.5.3 循环变动分析 187
第9章 统计指数 189
学习目标 189
思维导图 190
导入案例 191
9.1 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191
9.1.1 统计指数的概念 191
9.1.2 统计指数的作用 192
9.1.3 统计指数的分类 193
9.2 总指数 195
9.2.1 综合指数的概念 195
9.2.2 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 196
9.3 平均数指数 201
9.3.1 平均数指数的概念 201
9.3.2 平均数指数的基本形式 201
9.4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206
9.4.1 指数体系 206
9.4.2 因素分析 208
9.5 平均指标指数 211
9.5.1 平均指标指数的概念 211
9.5.2 平均指标指数体系的
因素分析 212
第10章 抽样调查 217
学习目标 217
思维导图 218
导入案例 219
10.1 抽样调查概述 220
10.1.1 抽样调查的概念和
特点 220
10.1.2 抽样调查的作用 221
10.1.3 抽样估计的一般原理 221
10.2 抽样调查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222
10.2.1 全及总体和抽样总体 222
10.2.2 全及指标和抽样指标 223
10.2.3 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 225
10.3 抽样误差和抽样估计 226
10.3.1 抽样误差 226
10.3.2 抽样平均误差 227
10.3.3 抽样极限误差 231
10.3.4 抽样误差的概率度 232
10.3.5 抽样估计 233
10.4 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236
10.4.1 简单随机抽样 236
10.4.2 类型抽样 237
10.4.3 等距抽样 241
10.4.4 整群抽样 243
10.5 必要样本容量的确定和总体总量指标的推算 246
10.5.1 必要样本容量的确定 246
10.5.2 总体总量指标的推算 247
第11章 相关分析 251
学习目标 251
思维导图 252
导入案例 253
11.1 相关分析概述 254
11.1.1 相关关系的概念 254
11.1.2 相关关系的种类 256
11.1.3 相关分析的内容 258
11.2 直线相关关系的测定 259
11.2.1 相关表 259
11.2.2 相关图 261
11.2.3 相关系数 261
11.3 回归分析 265
11.3.1 回归分析的概念及与相关分析的关系 265
11.3.2 简单直线回归分析 266
11.3.3 估计标准误差 268
11.3.4 估计标准误差和相关系数的关系 2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