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售價:NT$
295.0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NT$
340.0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NT$
340.0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
編輯推薦: |
既然生活已经千疮百孔,我们就必须把它过得漏洞百出。
我曾经读庹兄回忆他祖母的文章而流泪,想到他那样一个侠骨柔情的人在地方上经历风雨或说他的八十一难,总是难以释怀。 ——余世存
酒意和诗意,都在他的文笔中发挥着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与现实拉开距离。生命的朽坏是一定的。因此,有什么资格去埋汰社会的朽坏。社会的朽坏,是人的意识状态的总集合。有什么样的生存,就有什么样的际遇。不能指望一代人解决所有问题;也不能指望一个空想家建立一个完美抽象的乌托邦,结果去忽悠大众。因此,必须新陈代谢,必须朽坏。给别人腾位置,为子孙后代积点福德资粮。 ——胡赳赳
庹明生之于“无从说起”,端的是一个绝佳例子。他选择吉光片羽的“碎片化”形式,建立自己的表达文体,既是省时有效的方便法门,也是随机记录下灵机一动的自我一刻。 ——毛培斌
|
內容簡介: |
《无从说起》是一本世相观察的随笔集,凝聚了作者多年的观察与体悟。既有着幽默的哲思,也有着人性的剖析。同时,也对文化圈生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摹和记录,捧读时令人会心一笑,是当下不可多得的笔记体随笔。本书的写作风格承袭了明清笔记小说的面貌,也可以将其视作世说新语的一种流变。
媒体人与思考者的双重身份,使这本精典小书具有写作的某种类型意义;简洁锋利的文本气质,又呈现出人到中年“时光之我静止于悬崖”的熵减困境。
“我在夜晚不准确地睡去,又在清晨不准确地醒来,在每一个不确定的人间,我们都有温柔倔强的悲欢。”这些文字实际上是一场欲言又止的对谈,是莫逆于心而又无从说起的人生箴言。
|
關於作者: |
庹明生,男,生于1970年代。资深媒体人。现居湖北十堰武当山。著有《水调歌头——南水北调中线全记录》。
插图作者:刘靖,别署汀鹤,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美国华人艺术家协会为他颁发“亚洲最杰出艺术家奖”。
|
目錄:
|
前言-听说 余世存
序-既然无从说起,那就必须多嘴 胡赳赳
一面之辞
双向奔赴
三省乎已
四海兄弟
后记-人是一个感叹的存在-读庹明生《无从说起》 毛培斌
|
內容試閱:
|
前言
听说
余世存 文
听说庹明生兄的《无从说起》即将出版,赳赳约我为之介绍,庹兄大作有赳赳和毛培斌的序跋已经足够。我把我想到的线索写在这里供读者们参考。庹兄是在地方上工作、生活并成全了自己的一个文化人。我们社会曾有北上广中心化,文化人也只能集中在中心地带才能存活的现象,即使今天,这个去中心化的变局仍未完成。在地方上生活的难度要大于在中心地带的,而成为文化人的难度更大。我曾经读庹兄回忆他祖母的文章而流泪,想到他那样一个侠骨柔情的人在地方上经历风雨或说他的八十一难,总是难以释怀。曾有湖北乡贤说,不衣锦而返乡者方为高士,但庹兄守土而化民、成文至明更为难得。我相信庹兄的言路思路比一般的作者更结实,更坚韧,其中有一个现代人突围、化茧为蝶的线索。祝贺庹兄!
序
既然无从说起,那就必须多嘴
胡赳赳 文
“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我去过湖北郧西天河口几回,每次去,不免想起这个句子。这是傅雷的翻译,《约翰·克里斯朵夫》的第一句。对照天河口潮平两岸阔的气场,假如说有一艘船如同加勒比海盗般左冲右撞,我也不会吃惊。
看一下这里的气象,山高水长。遗民与江上号子一起时隐时现,出没风波里。渔樵眼中没有永远的神话,他们更多的是一种“帝力与我何有哉”的气定神闲。但也不全是这样,如果在年代剧中,也会有恩怨情仇的表现,水上漂上演遇兵杀兵、遇贼杀贼的戏码。一挺机关枪架在滩头,收取过往船只的保护费。这已经宛如一个小型的郑成功了,这样的传说也流传在天河口的应许之地。
不幸的是,庹明生就出生在这一片江山。因此,他骨子里自带三种幽怨之气:第一种怨气是遗民气。这从他的姓氏就可以看出,“庹”姓是个小姓,但三千年来香火不绝,在商周时期,这片江陵僻远之地有若干个大大小小的方国,其中一个就是庸国。历史上有这样的说法流传:“西周晚期,世居发源地汉滨伏羲山庹家坝祭祖的庸人庹姓豪族,东进竹山建立方城,成为庸国首领。”庹姓豪族以“盘庹”名号世袭庸伯。至战国时期,楚国侵扩,庸国遂弱,成为小国。
第二种怨气是江匪气。我曾经说他是“江匪世家”,当然是朋友之间的打趣。但他的祖上确实是执掌汉江船帮的“江湖大爷”。他的基因中,或真有这样的血脉留传,至今仍以快意恩仇的面貌出现。如果再看看庹明生长期主政的《十堰周刊》,封面专题、新闻调查、头版社论、文化副刊,一个都不能少。你不得不感叹一句:就怕江匪有文化。
第三种怨气则是他的文士气。不管怎么说,受过高等教育,中文系出身,稳固的知识结构有了,加之媒体的历练与开智,判断力和价值观便逾越常人。这个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就有孔孟、陆九渊一路的“义利之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哪来这么多君子呢?君子不免常在小人中。君子是良币,小人是劣币。整个市场是劣币淘汰良币的局面。君子只有披褐怀玉,自求多福了。这位庹先生因此要打抱不平,仗义执言,喜欢捧君子而打小人。匪胆文心,大约就是他这样的气象。于是看他的文字,便有嬉笑怒骂的兴味,不拘体统,正好离脱束缚。随意抛砖,引没引来玉再说,先砸死你。
有一次,我们去成都聚会。早上起来,见酒店房间有个水牌,上书:“强扭的瓜不甜,但是解渴。”二人相视大笑,五分钟就过去了。这样的句子,正是庹的看家本领。他不知在哪里,学了不少这样的句子。几乎要脍炙人口、出口成诵了。我记得写过一幅他的名言:“如果生活千疮百孔,就把它过得漏洞百出。”我们身边有个画家朋友,也很可爱,叫刘靖。只要庹说话,他就不停地记录。记在手机备忘录上,美其名曰“庹爷语录”。
行笔至此,正好得借他这语录用用。发微信索要,摘录几条精华,贻笑大方一下:
我知道很多人讨厌我,但是我没有时间讨厌讨厌我的人。
这世界,怕就怕认真和“二”字。
不能光芒万丈,那就理直气壮吧。
做一块石头,坚硬、沉默、忠于内心,与自我为伴。
听吧,体力不支;不听吧,精神不支。
自恋可以缓解疲劳。疲劳可以缓解自恋。
整体坍塌性崩溃,心脏粉碎性骨折。
如果你不幸福,是因为你不必幸福。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体现在他的文章当中,也是豪强一路,一路豪强。跟他开车的风格类似:能不刹车,坚决不刹车;能猛打方向盘,坚决不肉。意气风发有之,快意人生有之,酣畅淋漓有之。有次盛会,洛阳想象书店新张,他快马加鞭,冒雨而行,凌晨赶到,颇有五百里加急的豪气干云。另一次,在杨沐老家,湘中山野,他也是披星戴月,一边打着哈欠一边启迪众生,让半夜起夜的我自愧不如。
周边的朋友,提起老庹,似乎比我还亲,比我还熟。这多少令我不爽。然而他们接下来一脸乐和的神情,又令我疑惑。我分不清他们是在坏笑,还是在好笑。他们说,老庹是个妙人。然而又想起了什么,呵呵大乐。是的,想起这么多年,老庹在的时候,气氛总是无比热烈,先是他一个人眉飞色舞,然后空气中就有无数眉毛在飞,无数飞天在舞。以前他喝酒,那更是肝胆俱张,颐指气使。每次来北京,都喝的是壮怀激烈,有奔赴前线、英勇献身的气概。
为什么要那么喝呢?盛名在外。盛情难却。不喝多尴尬。喝了更尴尬。终于有两回是打着点滴返回的武当山。至此我才知道,北京酒风也是浩荡的。想想逻辑也对:北人豪饮,南人霸蛮,京城不过是南北会冲之地。
那些年的“有酒须醉”,后来还是断了篇。老庹先是胸腔焊了一下,后又鼻腔削了一下。内部的整形手术,导致正心、诚意发生了作用。老庹说:“再喝酒,人就挂了。”于是竟然真的戒了酒。酒桌上仍坐着,笑眯眯点一颗烟,跟喝了酒一样嗨,妙语奇言,子弹一样打出。早知自带多巴胺调节功能,早年真是浪费了许多酒。
酒意和诗意,都在他的文笔中发挥着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与现实拉开距离。生命的朽坏是一定的。因此,有什么资格去埋汰社会的朽坏。社会的朽坏,是人的意识状态的总集合。有什么样的生存,就有什么样的际遇。不能指望一代人解决所有问题;也不能指望一个空想家建立一个完美抽象的乌托邦,结果去忽悠大众。因此,必须新陈代谢,必须朽坏。给别人腾位置,为子孙后代积点福德资粮。假若都让这几十年给透支了,那般重视传宗接代的中国人,却不得不迎来断子绝孙的生殖淡漠。
酒意化作块垒,诗意也可以夹枪带棒地挥出。这是庹自身面临的写作命题。讽喻和刺喻,时时充斥在他的字里行间。各种嘲弄和幽默,让人忍俊不禁,又令人反省,浑身不自在。即便偶尔透露出抒情的姿态,也是冷硬决绝的,如同一只牛虻的抒情。他倒是真的实践了苏格拉底式的城邦精神,做一只牛虻,咬定了武当山下的这座城市,既解风情,又自带风油精。民风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时而蠢蠢欲动,又时而万念俱灰。
这令我无比怀念在十堰的时光,世界的尺度不过是一把尺子,人民路就可以丈量。从三堰冲到五堰,从柳林沟转到老虎沟。白天做白日梦,夜晚当夜游神。这样的确定性,似乎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古老的武当山和神农架,还有日夜流淌的汉江,表述着一个不变的真理:少年与尘土,树木与骨灰,多多少少是一种同构的关系。
然而现代性还是来临了,一切都在加速之中。迭代性和繁复性令我们变得不适。技术、资本与规则日新月异,但人性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在现代文明的序列中,还遗留着前现代文明的种种阑尾和陋规,有些需要我们剥离,有些需要我们革新。面对这样“层累积淀”的文化与制度,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呢,真的是无从说起。只有自己发愿去做,能做多少做多少,能改变多少改变多少。心境和外境,需要反复的摆弄和调适。
这也是我在老庹文字之中所看到的力量,无论是心性、性情还是现世风景,都一一转化在他智者般的简练句子之中。这构成了我们肉身曾经存在的某种证词,也构成了当代文化中的一部《世说新语》。同时,它也是一本另类的《两地书》——不曾有另外一个人,将北京和十堰的心理距离拉得这么近。
后记
人是一个感叹的存在
毛培斌 文
《无从说起》这名字有沧桑涵义。一个资深中年附着了文艺、媒体的深度质素,经历并沉淀长达半生的世相物事,说起来定是百感交集。如果兴起、真的开说就会遇到选择难题:如何说起?可说的又太多,是开头“话说”还是从此刻回溯,可谓选择困难。欲说还休,升起诸多亲历如缅怀的思绪,一些又实在按捺不住,正如元稹诗中,宫墙、阳光下的安抚困局,“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那种欲念空许的遗恨及悠远,正所谓创伤在内部蔓延又弥合。
“无从说起”像个人生疤痕,无端疼痒起来,在于有话要说。其实有意思的话、有味道的文字宜于从任何地方开始,从你感兴趣、随性的地方开始。读与写都是如此。海量感慨,生活灵性,翻腾滚涌的心机恩怨,面对每一刻的须臾生存时空,我们往往是猝然临之,仓促又欣慰地应对,其中有特别肉身和现实存焉,析出萃取的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目击道存。这正是每一个写作者和思想者的理想表达状态。
庹明生之于“无从说起”,端的是一个绝佳例子。他选择吉光片羽的“碎片化”形式,建立自己的表达文体,既是省时有效的方便法门,也是随机记录下灵机一动的自我一刻。手机、网络改变了李贺的诗囊,也多少替代了我们大部分的纸质笔记本,忠实、自在、即刻,又自觉不自觉地契合了置身其中厮混的山地小城和与北京作为时代策源地的隐秘交际及精神勾连。短兵相接的酒桌相识,以及或认真辨识,或江湖机锋的精神试探,比如诸多实用理性和价值的多回合检测,从而在现实和虚拟里牵上了友情。
我一直相信混沌生存里自有清醒的信念砥柱支撑。“碎片化”书写,可视为对传统思维与表达的承接,一种传承中的现代性转化,同时又是与其中生存现实的文字对应。多是与生活、工作、交往零距离触摸的语言产物。当然也有部分再放置晾一晾,犹如牛羊返厩回圈后的反刍,对含混的生活进行语言总结,或提炼润色,立此存据,将之表达得有趣和完善。我们一直以来,最好的“道德文章”,多为述而不作,多集中于纸张出现前、“轴心时期”的圣贤,不仅是主张更是体行,如孔子,《论语》就是“述”的体现;有的在某种境遇里竹简上随喜一篇,文字简奥、篇章寥落,如老子《道德经》。相反,今人得西洋片瓦知识习见,偶有一得之思,则率尔敷衍以增分量,动辄洋洋万言稀释成篇,却往往言不由衷语不及义,寡淡无见识乏逻辑,破绽像蒙尘袈裟上的百衲,既不荣誉又不清洁。
而这种片段体,乃述而不作的传承启用、文字补充和思维延伸,存其大者在于要言不烦。我曾称其为箴言体、札记体,率然记下自我随感、有趣言行,或有精神含量的相遇。其文字更集中醒目,也更考究,往往不能藏拙,“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体自觉的人会更专注、更深入。呈示作者的当代趣味和综合能力,是其内在锦绣的语言编织体。认真阅读会有更切身的体悟。比如一个话题,这样表达会成为奢求,但描述一个人物则可收到意外效果,如写刘靖篇幅稍长,但仍属短制,描述生动,文辞极富魅力。兴会倏忽而起,信手而记,《世说新语》之现代调性,既成。
我常称呼作者庹明生为老庹。我60后,他70后。按说可呼名字或职务,却慢慢自然顺口地成了“老庹”。可见他的识、见已超出一般年龄生理,算是对话、机锋、交流的一个重镇,且多获认同。老庹一直从事新闻职业,我确信他抱负沉潜,精神自有标高。潜心诗文,力行助推十堰本土写作,自我努力里形构文学局面,其中日常细节细究起来,自是非同小可。
老庹文本的悦读性得益于他的媒体身份,新闻的切身敏锐和诗歌的深入敏感,使其赋有双重敏锐和敏感。有种猝然相遇的现场反应,又有一种大鳄洞察了事件背后无关痛痒的真相和原因的凝滞。表达上如果你愿意忸怩它就让人牙酸,而不让人惊醒;如果你深入后又本真质朴,它就酸爽。新闻语言像某种草本,若微妙处配伍不当,药性与药效会相克衰减,若处理高明则相得益彰、有益身心。他的文字有新闻语体熏染,杂以见识和地气日常,加上诗性思悟,截取变动不居时代的某个横断面和某个即时话题,自觉、有意择选切口词汇,可阅性就成了可悦性,炫示又炫目,让《无从说起》与诸多文字区分开来,自有独存底气。
老庹的表达体现为“机趣”。机趣就是有机智有趣味,而这机智和趣味若浮于表面,则是确凿的显摆了。老庹的异于写作庶众,在于机趣背后的见识、思考和体悟。在此,有人会说加入了思考,会伤害写作。我们多年来一直在写作上有个似是而非的观念或误区:坚持认为写作是“感性”产物。误导了一茬茬写作者。人作为一个复杂感受的存在,感性、理性丰富杂多,没有谁的选择行为是纯然感性或纯粹理性的,其实是“感受”的、整体的。截然区分感性与理性,那种近乎本能的感性优越,更是一种鄙陋的偏执,既不是写作真谛也不是写作灵丹,而且严重延迟耽误了时代文学的提升,“一个时代需要的是升华而不是浮华”(张爱玲),缺乏深度也就缺乏高度,结果我们的写作也只能是匍匐性的。只是不要将理性当成进入写作的法门即可,也就是不能将其当成工具和写作的思维依赖,将之作为不可或缺的盐才是正理,因为理性在我们正常生存中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我们将感受表达好才是有效的,但其中仍有理性参与。
才华要配得上野心。这样的写作才是值得重视的。仅有野心就像无数个想当君王富翁、想妻妾成群的念头一样,都是一种虚妄。老庹的文字表达跳脱、机警,不时“针砭”你一下,你的意识会因此一“激灵”,然后任督二脉气息通畅,运行无碍。他对有些话题涉及又岔开,既回避尴尬又升华多面人生和人生场景,如:将写作当做一种生活方式,远比将其作为远大理想要重要得多。这是一种特别的告诫和共勉,体现在个体写作上,较劲就会拧巴,不较劲的写作,才能拯救自己。当写作状态最惬意时,不自觉的炫技也是一种忍不住的关怀。有些话题,他既提出又消解,有一种解构心态和解构快感。其中自有坚持情怀在,如:不活成你们期待的样子,更不活成你们的样子。/不是现实更坏,而是你们还会面对更坏的现实。/人还是得有点情怀,反正也不会实现。你看他纷至沓来地提出、递推,隐藏了多少人生价值信息和现实判断,既充分入世又快速犬儒,这个信息包压缩了太多的结论和态度。“必须原谅自己曾经的放荡不羁少年游。你不原谅自己,又怎么能原谅这个世界”。原谅,是因为反刍自己的青春一刻,荒唐的勇敢,浅薄的无羁,无所谓负面或正能量,沉淀过后而起的情绪性原谅,揭示的正是青春的荒凉感,没有什么不对,反正标准都是临时答案,也许这标准,过后可能是谬误本身。置身其中时拥抱的大都不“恶”。有西哲说伟大的事物本身是没有恶的。我们当然会原谅这经历与付出。
他在表达上力求出新:化流俗为拗口,只为深意。老庹文字流畅易懂,这里的“拗口”主要是界说方便。如,任正非说:一个人一辈子做成一件事就很不简单了。但他不知道,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都做不成更不容易。他的拗是意思上的拗,这一拗深度就出来了,这里有思维角度和人生观察角度。再如:赳赳搜罗了一大堆脑洞大开的全球创意转我,问我怎么看。我说:用眼睛看。聊不下去了。“用眼睛看”,问答里自有态度褒贬,不是春秋笔法,是春秋问答,言左右而顾此。“感谢一切喧嚣,让万物的真相得以水落石出。”一切喧嚣,也就是都在参与,形成一种无组织的合唱,看来我们的不耐烦和隐忍里,无意间深藏着人性和人间真相。盲人骑马扬鞭和“半江瑟瑟半江红”两则,其中识、见,有老庹自己的,有徐文兵的,有钱文忠的,有考据有义理有辞章,有《诗经》引用,还有说明性广告文字,属另一种文字魅力,他无意间为某一枯燥领域拓宽了现代可能。
《无从说起》记录了不少的文艺男女,其言论、性情、诗酒,部分文字算是确凿的世说新语。有的警拔,有的“蛮”有故意的理趣,有的在无伤大雅的道德话题和边缘话题的边缘剑行偏锋。我还是引用了老庹的一些文字,这篇感想本来不打算引用,写到某处时又觉得是可以的,虽然老庹这个文本大都适合引用,因为有些话题值得拈出说说。“一线城市容不下肉体,三四线城市容不下灵魂。”这句话作为话题前几年颇为流行,其非此即彼思维颇觉弊端,有一种肉体或疑似灵魂的优越感,还是一种威权体制下的等级话题与表达,不高明也不深入。
当然,我还想在其精彩文本中读出一些不同,还想提出值得我们关注或商榷的建议。想提议他在精彩处回避一些习用句式。比如有些句式,往往在精彩“开屏”的最后,以一个四字成语或俗语作结,颇有戛然而止的效果,语姿利落、洒脱,但若细究,会觉其落了套路,这是语言、思维滑行和追求趣味效果带来的感觉滑腻,而这滑腻正是俗语及其音调的最后加入带来的。作者可能遣用这一固定俗语,有激活继而焕发新意考量。如:“空山新雨后,知足常乐的晚晴,在净土庵的秋天花开花落。”“真正难以对抗的生活是无趣,麻木的灵魂,足以击溃肉体,让一个人不体面地零落成泥。”“在每一个不确定的人世,我们都有温柔倔强的悲欢。”这里的“花开花落”“零落成泥”“倔强的悲欢”以及上段的“水落石出”,个人感觉,这类词有固定的词义指涉,我们启用的仍然是既有义项,并未完全刷新句意,它反而弱化了这类句式前面的表达力量和深度,也说明我们在征用它们时疏忽了。
子曾经曰过。这是阅读《无从说起》想起的,不管调侃还是感慨,不管戏拟还是旷达,无从说起就是可以从任何地方说起。人是一个感叹的存在。老庹说:一个人要警惕自己在不断的优秀中走向平庸。这是警觉,又是期许和慎独,要警惕优秀中的潜滋暗长的平庸状态。他又说:人生如寄,你的归宿是你自己。你看,他在根本归宿处,清醒又洞悉。因为,最终:一个人的故乡就是自己。
1、
◎做一块石头,坚硬,沉默,忠于内心,与自我为伴。相信阳光,但并不以此为信仰;相信爱,与季风握手言和。不抱希望,也不感到羞愧,看风雨尘世,一贯枯荣。
◎电影《西游记女儿国》中有一句台词:这世间,但凡能放下的,都是你未曾拾起的。其实呢,很多时候,正是那些尚未拾起的东西让人难以释怀。还是胡赳赳说得好,拿得起是举重,放得下是轻功。
◎不浪漫是一种罪恶。
◎林语堂体会到自己是草食动物,而非肉食动物,善于治己而不善于治人。安·兰德说,你不能把这个世界让给你所鄙视的人。这些提醒对读书人很重要,但又让人左右为难。
◎简单是一种风骨,也是一种美德。
◎叔本华说,所谓辉煌的人生,不过是欲望的囚徒。爱德华?默罗说,每个人都是自我阅历的囚徒。作家张广天说,人最深刻的悲剧,不是沉沦,而是不能彻底沉沦。
◎辽阔而巨大的午后,邝美云在浅浅地唱。但我和春天没有约会,我谁都不约,我要将这个下午当作余生看穿。
◎贾樟柯是一个优秀的导演,也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说,人应该活得悲观一些,悲观让人理性。他说,我越来越对形成共识不感兴趣。无穷无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是令人厌倦的,我们为了所谓共识的形成,内耗,犹如陷入沼泽,犹如鬼打墙。
◎人往往活了一辈子,才知道应该怎样生活,这就是人生的困难所在。小说《无声告白》里说,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别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艺术家王鲁炎说,人与人的隔阂不是因为缺乏沟通而导致的,相反,往往是由于沟通而产生的——不同世界的人,不聊不知道,一聊,才发现没法聊了。多吃一顿剩饭,就少吃一顿好饭,里外亏两顿,这是经济学的机会成本理论,也是我懒得跟人废话的原因。
◎人们在巨大的精神废墟上,陷入了无边的物质狂欢。
◎罗曼·罗兰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只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无论什么生意,人们都能把它干出传销气质。你看微商、直销、代购,甚至区块链。
◎还是我的老家天河口好,有江湖气,也有君子风。
◎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交朋友要交正直、诚信、博文广识的人,至于歪门邪道、阿谀奉承、花言巧语的人,还是离远一点好。
◎人需要三种陪伴:精神性的、兴趣爱好的、爱情的。最后一点大家自己把握,结了婚的下班早点回家,胡兰成徐志摩除外,他们只背叛爱人,从不背叛爱情。
◎雪国,道路在飞扬的雪下,朋友圈冻懵了。失去了浪的条件,你们就失去了浪的能力,你们不是真的浪。
◎《无问西东》是一部好电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境与救赎,群氓时代与茹毛饮血诚无差别,愿我们用镇静、良善与勇气耗费一生。
◎每次找不到东西的时候,总想给它打一个电话。
◎《淮南子》说:物无贵贱,因其所贵而贵之,物无不贵也;因其所贱而贱之,物无不贱也。东西好坏,关键是看它的长处和短处,人也是这样,明白这一点,才能说服自己继续周旋于这个吵闹的世界。
◎我知道了,你们的母亲节,无非是在线上做孝子,线下回家让她给你们做饭吃。
◎只要能接受天热就必须流汗这个事实,世事尽可原谅。
◎电影《一代宗师》中说,风尘之中,必有性情之人。徐建军引用这句话评价过创投行业。这部电影里面还有一句话引述甚广: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武戏能打进文艺中年们心里,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大家都是有故事或者有事故的人吧。
◎但凡胸怀大志,一辈子怎么过都是拧巴。
◎那么多人,从不断的优秀中走向了平庸。没有什么东西比时间更容易敷衍,只是一些人愿赌不服输。从这一点看,我们的品性尚不如一名合格的赌徒。
◎能够道出的,皆非离殇。
◎听窦唯的《山水清音图》。雨下得不急不缓,无始亦无终,他端居内心的云端,简洁坚定,澄澈繁茂,曲水流觞,让人惆怅。
◎那么多油滑世故的人,也都曾经聪明绝顶。
◎郝子问我:哥们儿怎么样?我说:我对你不能接受,但还能够忍受。芥川龙之介说,最为贤明的生活方式是蔑视时代的习惯,同时又与它相安无事。郝子至少明白这个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