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动力学特性对于新型汽车来说,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因为汽车的许多举足轻重的品质是由空气动力学所决定的。与此同时,在燃料供应日益捉襟见肘、人们愈趋热烈地追求更具竞争力的电驱动方式的今天,汽车的能耗(亦即燃料消耗),是人们关心的焦点所在。持续上涨的燃料价格、对于污染物排放越来越严格的法律规定,以及对于汽车工业高企的消费目标,这些情况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现在更是得到人们毫无保留的认可。不过,这绝非仅仅涉及降低空气阻力,尽管降低空气阻力这一任务常常是首当其冲的。更进一步地讲,对于污染物的排放和像最高速度这样的行驶性能来说,空气阻力同样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用CD值所表示的空气阻力系数并非问题的全部;汽车空气动力学的其他一些目标参数,对于汽车的功能而言也并非无足轻重,如升力的分配、侧风稳定性以及直行保持都影响着它的行驶特性,尤其影响着它的横向动力学性能。风噪、车身污染,乃至发动机、变速器和制动系统的冷却,都与汽车的绕流和过流特性密切相关。即使撇开运动赛车不论,汽车的外形,也并非是以就此外形应该兑现所期望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为原则来确定的。这和以飞机为例的情形不是一回事,飞机的设计以预先设定的升力目标为准。恰恰相反,汽车的外形是根据功能和生态的观点,以及首先是按照美学的要求来开发的。此时,造型被赋予突出的意义。通过造型设计,技术性的要求以与时代协调、与时尚同步的直观形态得到呈现。话说回来,汽车外形的变化具有时尚的特性,造型设计也因此必须不断地寻求新颖的表达方式。对于汽车空气动力学来说,这意味着以下两点:· 汽车的空气动力学特性通常体现为由它的外形所产生的结果,而不是确定这种外形所依据的理由。· 造型设计的目标,并不是某种如同民航飞机所体现的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来看完美到jizhi的形状。空气动力学总是必须与前卫的外形进行对话;在此过程中,空气动力学又必然反作用于造型设计。按照空气动力学的说法,汽车是一种“钝体”。它的绕流以流动的分离为典型特征。而且与飞机和涡轮机的情形不同,更类似于轮船,汽车的流场不能被划分成一个个单独的、相互之间的联系不大、至少是在初始阶段可以独自予以优化的区块。这种钝体必须总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这一点,正是使得系统性地贯彻汽车空气动力学的理念异常困难的关键所在。汽车空气动力学工程师在解决问题时,总是依赖于经验性方法,尽管此时他能够动用风洞,能够借助于计算流体力学,或者能够利用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了铺平通向系统性经验的道路,本书的重点在于:·展开对汽车空气动力学物理基础的讨论。· 基于大都与产品有关的浩如烟海的试验结果,推导出尽可能普遍适用的流体力学关系。·最后,阐述将这些零散的结果汇总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的策略。和先前的5版一样,本书对乘用车和商用车的空气动力学,创纪录用车、运动车和跑车的空气动力学以及摩托车的空气动力学等内容都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此外还加上了安全头盔;它的空气动力学,与整车有着一致的功能要求,只是空间极其狭小。除了绕流,还介绍了汽车的过流,这里最重要的是发动机的冷却问题。由于汽车的绕流和过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必须对此进行模拟研究。此外,对于二者在风洞内的研究,如同在计算机上一样,采用相同的方法。不过,这些介绍并不仅仅局限于比较狭隘的空气动力学,而是包含它影响所及的或者是它所服务的相邻领域。尽管数值空气动力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汽车研发过程中在风洞内的试验分析,仍然是空气动力学工程师们无可替代的工作组成部分,本书将对这一方面做详细介绍。风洞是其中的重点所在。风洞的特性,必须与其自身在模拟分析方面的局限性联系起来考察。只有能够对这些不足之处加以量化,才能对风洞内获得的试验结果进行正确评价。同时,本书还将对那些涉及广泛的试验范围而发展起来的测量技术加以介绍。本书对数值空气动力学将做深入的讨论,尽管它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归功于计算能力的不断增长最近一段时间,数值空气动力学同样也取得了进步,这使得数值方法(CFD)在此期间成为汽车研发过程中一个固定的组成部分。其目标是,用数值方法(同样也依赖经验)来优化外形,不仅借助紧随其后的试验来对数值模拟进行校验,而且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细、准确。前言●●●●●●●●●●胡克汽车空气动力学手册(原书第6版)本书适用于工业领域、科研和教育界、技术监督协会和管理部门的汽车工程师,同样适用于大学生。汽车方面的技术人员如设计师、试验工程师和计算工程师,与来自其他领域的空气动力学工作者一样,也将能从本书中受益良多。本书同样面向设计人员、专业新闻从业人员,以及汽车驾驶人员。本书各个章节的安排,做到各自单独可读,不以深厚的空气动力学知识为前提;相应的基础理论,则在本书开头的专门章节内做了介绍。即使书中某些地方有所重叠,也并无坏处;这样的重复,更多的是为了建立起各章节内的内容之间的联系,同时服务于复习并深化与章节有关的知识。在选择参考文献时,本书并非采取了无原则的完整性(即数据库)方法,而是注重关键性论文的引用;从这些论文中,读者能够对所涉及的问题做深入的了解。本书的参考文献,采用了课题交织而且顺序连贯的编排结构。这会使得查阅不仅迅速,而且极具效率。本书还对参数名称的一致性给予了特别重视。公式符号和其他标识在所有章节中都做了一致性处理,只有极少数的例外。前任主编沃尔夫·海恩里希·胡克博士(Dr. Wolf-Heinrich Hucho),和根据海恩里希·哈恩博士(Dr. Heinrich Hahn)的提议在埃森市的技术之家组织了编写一个课程所用教程的几位共同作者,奠定了本书的基础。本书的第1版于1981年发行;这一版被翻译成俄语和波兰语。此后,这本书的内容不断更新和扩展,以英文的《道路交通工具空气动力学》(Aerodynamics of Road Vehicles)和德文的《汽车空气动力学》(Aerodynamik des Automobils)交替发行了4个版本。当前的这个以德语出版发行的第6版,是在一位新的主编的统领下完成的;相对于前5版,这一版进行了范围非常广泛的修订。这些修订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数值空气动力学和风洞技术方面的进步。正是在这些进步的基础上,置身于开发和研究工作中的汽车空气动力学工程师们,与以往相比,能够更加真实地模拟、分析、理解汽车周围的流体力学过程。由于涉及二氧化碳和有害物质排放、赛车运动中的新型控制装置,以及不断地得到深入优化的商用车和摩托车方面更为严格的立法,这次修订和更新也是十分必要的。得到上一版几位作者的友情许可,本书的几个章节部分地承接了上一版的相应内容。非常感谢卢德格尔·吕尔曼博士(Dr .Ludger Lührmann)、居厄德·R .阿梅德博士(Dr .Syed R .Ahmed)、哥尔古恩·A .内加蒂(Dr .Grgün A .Necati)和威格伯特·科尔先生(Wigbert Kohl)所提供的数值模拟结果和测量技术资料。本书的主编还特别感谢沃尔夫·海恩里希·胡克博士的信任,感谢他将一个集数十年心血、已经打造成广为人知而且备受尊敬的标准的成功著作转交给了一个新手,感谢他由此而赋予这本著作将在至此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向前推进的机会。为了保持与前几个版本的紧密联系,第6版的书名扩展成《胡克汽车空气动力学手册》。此外,这个新的版本还得益于沃尔夫·海恩里希·胡克博士的丰富经历,这些经历就体现在第1章的历史性概述之中。托马斯·许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