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 海淀名校的孩子写、孩子画的课堂实录。这是由北大附中孩子创作并绘制的一本特殊的作文书。以活生生的例子告诉你,一个个不完美的小孩怎么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写到老师心里去。
★ 高考评分老师认可推荐的作文书。高考阅卷人、北大中文系漆永祥老师认可推荐,为本书亲笔点睛作序,认为“史老师的作文教学理念与方式,和我多年来的主张基本相同,甚至可以说是出奇一致”。
★ 不赌概率不押题,不变应万变。讲透写作逻辑,高分又高能,减负不减分。方法对了,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写作者。
★ 中考阅卷人、海淀名师亲授作文。北京市海淀区中考阅卷人、“骨干教师”称号获得者、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负责人史笑菲老师亲授的作文秘诀。
★ 生活是好作文的源头。发现生活中可写的小事,记录值得收藏的日子。无聊的模板千篇一律,有趣的作文信手拈来。
|
內容簡介: |
哪怕很优秀的孩子,在写作上也是不完美的。也许,有时候老师在作文课上朗读了你的佳作,你还是害羞得面红耳赤。在这位老师的课堂上,她会告诉你,学作文是个过程,不需为此胆怯。哪怕还不够优秀,你也要敢于表达。
《北大附中生活作文课》这本书来自作者在教学二十多年过程中的精彩课堂实录。从心灵深处,从基本的感受能力开始教起,把作文变成真正的“灵魂工程”。
很多原本的“不完美小孩”,在她的课堂上被打磨得晶莹透亮,把原本平凡的生活折射得丰富多彩。
这些在海淀名校北大附中的孩子们,用真诚中带着一些稚拙的眼睛,看到了大人在自己的世界里遗忘尘封的美好,本书把他们的文字辑录,分为观察、体验、感悟、学校、自然、情思、拓展七个部分。在本文的序言作者、高考评分老师漆永祥老师的建议下,在本书的“结语”部分召集了已经毕业、已经工作的学生,谈谈作文课的“后劲”,以一种颇具纵深感的视野,为读者提供了有益的阅读角度。
对本书来说,生活是方法,生活也是目的。希望小读者们在一种充满人性关怀的作文课堂中,更好地成为自己。
|
關於作者: |
史笑菲,北大附中高级教师,多次获得北京市海淀区“骨干教师”“师德之星 ““四有教师”等荣誉称号。曾获北京市中小学“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一等奖。北大附中“文化魔方”特色课程的开创者。参与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学生眼中最擅写善言的语文老师。
从教语录:学好语文,学会作文,人人都能拥有更丰富多彩的生活。
|
目錄:
|
第一篇 观察
一、关注日常,发现生活点滴
二、依托节点,走出写作套路
三、用心观察,写出真情实感
四、寻找机会,触发写作灵感
第二篇 体验
一、在特色活动中获得体验
二、在自我成长中丰富体验
三、在回顾反思中提升体验
第三篇 感悟
一、在恍然大悟中获得感悟
二、在发散思维中获得感悟
三、在愤悱启发中获得感悟
第四篇 学校
一、老师竟然教这些
二、同学之间能够学什么
三、家长会该做些什么
四、活动带来的收获
第五篇 自然
一、亲密的大自然
二、和动物交朋友
三、读懂书中的草木动物
四、我们本是自然的一员
五、换个角度看世界
第六篇 情思
一、理解是最好的孝
二、舌尖上的故乡
三、为家人写传记
四、家国自在心中
第七篇 拓展
一、走近周树人
二、搞定文言文
三、神奇想象文
结语
毕业生的话
|
內容試閱:
|
序言
漆永祥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我跟北大附中结缘,也有十几年的光景了。初期是高考阅卷,后来参与附中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再后来成了高中生的家长,自然关注更多一些。尽管如此,我和附中初中部的师生,却几乎没有接触,与教初中语文的史老师,可能有过多次的“擦衣缘”,却没有打过招呼,更没有一起聊过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现在看到这本《北大附中生活作文课》书稿,却感到非常亲切而有趣,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史老师的作文教学理念与方式,和我多年来的主张基本相同,甚至可以说是出奇一致。
我没有一线教学的经验,只是凭自己多年来写作的教训,以及参与中学语文教学与高考阅卷的体会,给中学生作文写作总结了四个 “三”,即“三说三写”与“三会三有”:说真话、说实话、说“人话”;写生活、写现实、写自己;会观察、会思考、会表达;有兴趣、有情怀、有理想。史老师书前《给孩子的一封信》,要求“学会好好说话,就学会了真实的表达;懂得真实表达,就懂得了直面生活;做到了直面生活,就做到了成为自己”。又在平素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乐于表达;理解写作作为一种表达形式,其意义不仅在于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活的需要”。这与我所谈的几点是完全吻合的!
全书七篇,分别为观察、体验、感悟、学校、自然、情思与拓展。由易至难,由浅入深,虚与实结合,文与评搭配,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又紧贴课文,同比跟进。阅读全书,没有“作文指南”“作文八法”之类的“匠气”与说教味,尤其是没有古今中外或流行、或生僻的各种云山雾罩、玄乎其玄的观念理论充塞其中。全书中每一个题目与个案,都有着极强的针对性与实操性。各篇之间过渡自然,衔接丝滑,这也是我非常欣赏的。
我经常在跟中学老师商讨到底要给孩子们阅读哪些范文时,也谈到不要动不动就推荐韩愈、柳宗元、鲁迅、巴金,或者但丁、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因为这些大文豪离学生太远,目标又过高,学生攀不起、够不着,很容易随手放弃。我常说可以用报刊上发表的一般文章,甚至虽发表了但仍有毛病的作品,或者学生的习作,让他们挑毛病、找不足,既学写作,又提升自信。而我惊喜地发现,史老师在本书中所用范文,几乎全是她指导过的学生的习作,这和我的想法又不谋而合。我想,读她书的学生在欣赏到师兄师姐的作品时,不仅会提升作文写作能力,还会因文脉一贯而受到激励。
我平常反复要求孩子们写生活、写现实、写自己,可我们在中、高考作文中,却几乎看不到考生自己的影子,无不在讲述遥远的“故事”,这是我最感痛惜的。但史老师的书中,孩子们可以欢悦无忌地写自己的校园、同桌、老师与家人,写亲身感受到的生活百态与社会现实。在史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被给予了毫无保留的信任,写作者占据了主导地位,无论大主题,还是小素材,千姿百态,随性挥洒,真正体现了“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只有发自孩子内心的声音,才具有撼人的力量”。我甚至有点羡慕史老师的学生,因为这样的老师和这样的课堂,是不多见的。
大约二十年以前,我就提倡“大语文”的理念,所谓“大语文”不是要学多少课文、掌握多少知识,而是主张语文学习不仅要在课堂内进行,更要在课堂外观察、体悟与思考。只是近些年来,“大语文”概念被炒滥,我也就不好意思再提。史老师本书“从引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体验和感悟开始,到启发学生多角度、更深入 地品味学校生活,再到亲近大自然、将亲身实践、阅读体会和探究思 考相结合,而后进阶到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关注和理解,以及通过 写作攻克语文学习中其他难点问题”。这同我所讲的“大语文”理念,也是相切合的。
史老师不仅是在教作文,而且还在课堂上担起了一份“教做人” 的重任,这也是语文人与语文课固有的特质。本书中,具体表现有以下五点:首先,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体验,提倡写出个性与不同,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千人千面;其次,她特别重视“学校”的作用,强 调学校、教师、学生与家长间的共情互动;再次,史老师所讲的“自 然”,不仅仅是春夏秋冬的季节变换,也不仅仅是动物与人的亲密接 触,而是在这种变幻互动中的反思与共情,正如学生习作所讲是“源 于自然”“融于自然”;第四,史老师所讲的“情思”,就是力争把 每个孩子教好了,因为“每个孩子背后都有个家庭,我们把孩子教好 了,他们的家庭就安稳了;每个家庭都安稳了,我们就为和谐社会做 出了贡献”;第五,最后,她更是在“拓展”部分,走出作文范畴,谈到中学生“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三怕文言文),以 及解决“三怕”的方法,引导孩子们“发现作品的美妙,不仅能让孩 子们因为了解而不再害怕,还能让学生在写作上有更为新奇而个性的 尝试。只要我们给孩子的舞台足够大,他们就能用想象力舞出最美的 舞蹈”。这些理念与实践,往小里说是教作文写作,往大里说则关涉 育人,也交涉家国社会与民族未来,真是操碎了心的“史奶奶”呐!
史老师在本书最后,还郑重地谈到四个“重要”,我给她总结成 “十六字令”,即快乐成长、直面生活、个性独特、爱上作文。这说起来特别容易,但做起来极其不易,不仅需要师生的努力,还需要全社会共同扶护与支撑,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
我曾给史老师提过一个小小的建议:可否向已经毕业甚至参加工 作的老学生们发个召回令,结合他们后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谈谈当年作文课所起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成功的经验,乃至些微的教训,当年栽了什么树,如今结了什么果。史老师对我这个小小的建议,不仅接受而且非常重视,于是,她又给毕业生们布置了一次作业。有趣的是,这既是史老师和我之间的一次互动,也是她和她的学生多年后的又一次互动,于是形成了全书结尾部分“毕业生的话”。
从这些老学生的话里可以看出,他们不仅“感谢师恩影响长”,而且从切身感受谈到写作需要“从心出发”“写自己想写的”,写作“是透光的出口”,具有“无限可能”……当年师生合力栽种的小小树苗,已经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作为一名辛勤的园丁,还有什么比看到这样的互动更令人欣慰、自豪与骄傲的!
给孩子的一封信
202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作文有两道题目供学生二选一——《我读到的北京》和《我生活中的一棵树》。当天下午,我收到考生的微信:“老师, 我发现今年的中考作文题, 都是咱们写过的……”仔细一想,还真是这样。
初中三年的日常随笔加上命题习作,我们的写作课基本能够将家国情怀、地域文化、个人成长和想象写作这几个中考考查方向全面 覆盖。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学生在中考中总能气定神闲地写出佳作来。
和一些作文课侧重于写作技法、谋篇策略的训练不同,我们的作 文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乐于表达;理解写作作为一种表达形式,其意义不仅在于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活的需要。
我深知要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明白: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 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学习就有多精彩;我们有多热爱生活,在语文学 习中就能收获多少快乐。作文课,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在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学会好好说话,就学会了真实的表达;懂得真实表达,就懂得了直面生活;做到了直面生活,就做到了成为自己。
也正是出于这种教学目的,这本书的内容突破了以往“字—词—句—段—篇”的层进形式,也没有按照教材内容的体例安排;而是将作者多年积累下来的真实的教学案例,按照初中学生心智成长的阶段性特点,进行挑选、整合、排列,在提供学习简案的同时,通过讲述与每堂课相关的背景故事,尽可能全面呈现出老师教学、学生写作的全貌。让不同身份的读者——学生、家长、老师等等,都能一起感受写作之美。
本书从引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体验和感悟开始,到启发学生多角度、更深入地品味学校生活,再到亲近大自然,将亲身实践、阅读体会和探究思考相结合,而后进阶到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关注和理解,以及通过写作攻克语文学习中其他难点问题,讲述了三十多个作文学习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这些作文练习散布在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中,有的是常规教学中的既有设定,有的是顺应情境的即时设计,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明确指向同一个目标——让写作成为每个孩子的热爱,而这份热爱足以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对各种“考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