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新时代,新家风: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时代风尚

書城自編碼: 394925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传统文化
作者: 向亚云
國際書號(ISBN): 9787519505493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5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耕读史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編輯推薦:
编辑推荐:
1. 央视网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2. 人民网报道——
新时代家风建设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充分吸收中华民族血液的思想道德养分,赓续传承、发扬光大。
內容簡介:
内容介绍: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本书紧扣党中央对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依托中华民族丰厚优良的传统文化,结合新时代的家风家教特征,将家庭教育中的孝道、礼仪、文化、婚恋、财富,以及人生观等问题,从多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书中引经据典,有闻名遐迩的历史名人故事,更有新时代红色家风家教智慧,从传统好家风到新时代新要求,全书融知识性、思想性与实践性于一体,是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新时代风尚的优良读本。
關於作者:
作者介绍:
向亚云,文学硕士,专栏作家,从事传统国学、家庭文化建设、职业素质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出版过《弘扬中华文化,建设良好家风》《国学润家风》《时代女性,百年风华》《怎样创建廉洁家庭》等图书。
目錄
第一章 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
——家风是文化传承最好的载体
1.文化孕育家风,家风承载文明 / 003
2.家风优良,子孙贤明 / 009
3.制定家规,好家风从家规开始 / 012
4.传承家训,吸收家训中的文化精华 / 017
5.严格家教,以身作则,做好家风榜样 / 021
6.潜移默化,把传统文化导入日常家庭活动中去 / 026
7.借鉴名人家风,打造特色家庭文化 / 030
第二章 孝老爱亲,爱国尽忠
——弘扬传统美德,培育忠孝家风
1.百善孝为先 / 037
2.孝敬父母,赡养老人 / 042
3.培育感恩之心,回报父母恩情 / 046
4.开展家庭爱国教育,从小培养爱国思想 / 049
5.以报效祖国为家庭愿景 / 053
6.参加爱国活动,把爱国落实到行动上 / 057
第三章 施仁布泽,行善积德
——弘扬善良美德,建设仁善家风
1.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061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065
3.乐于助人,陌生人有危难也要尽力相助 / 070
4.居仁由义,多做好事 / 073
5.修桥补路,热心公益 / 076
第四章 诚实守信,一诺千金
——弘扬诚实美德,锤炼诚信家风
1.言必信,行必果 / 083
2.把诚信作为家庭的最高原则 / 087
3.从家庭成员间做起,养成守信好习惯 / 091
4.家庭中拒绝任何谎言 / 095
5.说到做到,想尽办法履行承诺 / 099
6.从家教开始,锤炼诚信家风 / 103
第五章 行事谨慎,谦恭有礼
——弘扬谦虚美德,打造谦谨家风
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 109
2.在日常生活中传承良好的礼仪风度 / 112
3.不论家里家外,都要礼貌待人 / 118
4.为人谦恭低调,不张扬不炫耀 / 123
5.行事小心谨慎,不狂傲不妄为 / 129
6.谨守法纪,不越规不逾矩 / 134
第六章 克勤克俭,不怠不奢
——弘扬勤俭美德,谨守勤俭家风
1.成由勤俭败由奢 / 141
2.劳动光荣,所有的劳动都值得尊重 / 147
3.从小养成勤劳的习惯 / 150
4.坚决克服懒惰和懈怠 / 155
5.以俭为荣,不奢侈不铺张 / 159
6.杜绝浪费,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 163
7.正确看待金钱和财富,不盲目攀比 / 166
第七章 治家以严,居家以和
——弘扬和睦美德,建设和谐家风
1.治家以严,赏罚有度 / 173
2.居家以和,家和万事兴 / 176
3.夫妻恩爱是家庭和谐的主旋律 / 180
4.珍视兄弟姐妹手足亲情 / 184
5.邻里相处宽厚大度,互帮互助 / 187
6.教育子女忌打骂,棍棒下面出不了孝子 / 190
7.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 192
第八章 好学上进,笃学不倦
——弘扬进取美德,建立好学家风
1.父母带头,营造家庭学习氛围 / 197
2.制订家庭学习计划,有目标地学习 / 200
3.建立家庭“图书角”,让阅读成为习惯 / 203
4.处处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 205
5.三人行必有吾师,家中成员相互学习 / 209
6.克服骄傲自满,要不断学习 / 211
7.打造学习型家风,创建学习型家庭 / 214
第九章 一身清白,两袖清风
——弘扬廉洁美德,塑造清廉家风
1.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 / 221
2.父母带头,不该拿的一分不拿 / 225
3.不该收的礼不收,让送礼者在家门口止步 / 227
4.管住嘴不伸手,坚决不开后门 / 229
5.互相监督,让廉洁成为家庭习惯 / 231
6.家风清廉,幸福永远 / 234
第十章 以德为先,修身自立
——弘扬当代“四德”,建设良好家风
1.响应中央号召,重视家风建设 / 237
2.履行社会公德,遵纪守法,明礼知耻 / 241
3.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奉献社会 / 246
4.弘扬家庭美德,助力家风建设 / 251
5.修炼个人品德,做家风建设的榜样 / 255
6.用良好家风筑就美好党风、政风和世风 / 259
內容試閱
所谓家风,又称家声、门风,是由一个家庭或家族所奉行的道德规范、所崇尚的风骨气节、所遵循的行为准则、所追求的价值标准、所沿袭的生活方式,以及家庭中特有的精神信仰、文化氛围、生活习惯、言行规矩和禁忌等,共同构成的一种相对稳定并世代承袭的文化风尚。因其产生于家庭,又有着鲜明的家族特色,因而称之为家风。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建设、家教训诫、家风养成,家庭、家教和家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不仅是身体安居、灵魂栖息的温柔乡,也是国家安宁、民族兴旺的源流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治国必先齐家,家齐才能国治。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和道德源头。一个人奉行什么、遵守什么,追求什么、反对什么,崇尚什么、摒弃什么,都与其家风息息相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子孙。大凡家风严正、清明、优良的家族,子孙也都会贤良、文明、有成。更重要的是,家风是党风、政风、民风和世风的基础,家风正,则党风端、政风清、民风淳。故而在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弘扬传统美德,建设良好家风,以家风引领民风、世风、国风,也成为一种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要求“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把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也为新时代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供了根本原则。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提升新时代家庭文化和良好家风建设水平,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特编写此书。从弘扬传统美德、建设良好家风的角度出发,以建设新时代良好家风为重点,本书全面梳理了中华家风历史发展脉络,阐述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家风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并从弘扬忠厚善良、诚实守信、谦恭有礼、勤俭节约、好学上进、清白正直、修德立身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建设新时代良好家风的方法和途径。
由于水平所限,书中难免会有错漏之处,敬望读者批评指正。

第一章 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
——家风是文化传承最好的载体
中华家风源远流长。从早期的“周公诫子”到今天的“家家有家风”,家风是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散发着传统美德的芬芳,一代一代绵延接续,一代一代传承至今,世世代代浸润着华夏儿女的精神和心灵,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气质和风骨,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支撑。在社会主义建设迈入新时代的今天,家风依然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强大力量。

1
文化孕育家风,家风承载文明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家教和家风的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发展,孕育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诸子百家文化和以人伦大道为主的传统美德,更孕育了独特而丰富的家庭文化和优良家风。不同的家风之中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美德。勤俭节约、诚实守信、清白正直、忠厚善良、谦恭有礼……无不体现着传统文化的精华。从千千万万家中随便选取一家来感受家风,都足以窥见传统文化的缩影。

浙江临安望族钱氏的家风,以爱国、勤俭、忠厚、好学、有为为主,这正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这样的家风深刻地影响了钱氏子孙。钱家人才辈出,近代更是人才“井喷”、大师频现,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国学大师钱穆、钱锺书,外交家钱其琛,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都属于这个江南望族。
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家风是爱国、敬业、谦虚、俭朴。“刻苦学艺、戏比天大”是梅家的家训,这样的家训让梅家子弟在继承梅派艺术时格外认真,梅兰芳更是把梅派艺术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爱国”更是梅家的家规。在日寇侵我河山、杀我人民、凶焰嚣张、肆无忌惮的岁月里,梅兰芳不惧生死,蓄须明志,表现了其崇高的爱国气节。梅兰芳一生严于律己,他不但把自己的表演艺术传给子弟,也把梅家勤奋刻苦、谦虚谨慎、俭朴随和、乐善助人的家风传给了子孙后代。
当代文学名家冯骥才的家风是仁爱、和顺、上慈下孝。从小到大,他的每个本命年,母亲都会亲手为他扎红腰带。冯骥才72岁本命年时,母亲已经98岁了,可除夕晚上,母亲还是按照以往本命年的惯例给他系上了自己亲手做的“本命年红腰带”,腰带上还专门绣上了“马年大吉”四个字,这让他感动不已,也幸福不已。退休后的冯骥才除了写作,还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在中国文化遗产和古村落保护之中,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但只要他在天津,每周二和周五这两天的下午五点之后,他都会推掉一切工作,闭门谢客,陪着母亲吃饭、聊天,严寒酷暑,雷打不动。不在天津时,他每天都会给母亲打电话,问候、报平安,听她唠叨一会儿。他也把这种“上慈下孝”的好家风传承给了自己的儿女,和儿子相处极尽慈爱,儿子对他也格外孝敬。

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都是依凭家庭、家教和家风传承千年,并发扬光大的。通过家庭中一代又一代先辈的言传身教和一代又一代子孙的继承发扬,这些美好的家风把中华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刻印在华夏子孙的心底,深入每个中国人的骨髓,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家训、家规、家教和家风作为接续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以一种静静融入日常生活的形式,无声而深刻地影响着华夏子孙的文明基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滋养着千千万万的个人和家庭。
最早的家风,可以追溯到上古尧舜禹时代。尧为天下帝君,不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丹朱,却传给贤明、能干又孝顺的舜,这种公正无私、以天下为重的精神无疑是后世廉洁家风的滥觞;而尧舜的行为自然是忠孝家风的源头;禹“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勤勉作风则是勤俭家风的开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化大发展的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文化流派、风格传承、思想道德以及社会观念都得以全面发展,儒家、道家、墨家、医家、农家、名家、阴阳家……百家学说林立,光芒万丈,文化发展空前繁荣。在这些文化成果的推动下,家风也受其影响,初步成形,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推崇和重视。在《论语》《管子》《孟子》《韩非子》《春秋》等经典著作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有关家风的记载。如《孟子·公孙丑上》载:“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意思是说商纣离武丁时代不远,商朝世家大族遗留下来的传统习俗、流传的良好风尚、优良的政策,都还有留存。这里的“故家遗俗”“流风善政”,指的就是一直在当时流传的商王朝的家风家纪。《论语》中也有对孔子家教训子的专门记述。
孔子有一个儿子,叫孔鲤,字伯鱼,孔子对他管教很严,让他和自己的弟子一起读书。有一个叫陈亢的人就问伯鱼:“夫子有教你特别的知识吗?”伯鱼说:“没有。有一次父亲一个人站在院子里,我从庭前走过时,父亲叫住我问:‘学诗了吗?’我说:‘没有。’父亲就告诉我:‘不学好诗,说话就难以高雅。’我便赶紧回去学诗。还有一天,又是父亲一个人站在院子里,我从庭前走过时,他问我:‘学礼了吗?’我说:‘没有。’父亲就告诉我:‘不好好学礼,就不会为人处世,不能好好立足社会。’我便赶紧回去学礼。只有这两回是父亲单独教我的。”陈亢回来后兴奋不已,高兴地说:“没想到我问一件事,竟然有三个收获:知道要学诗,要学礼,还知道了君子并不会偏爱自己的儿子。”
孔鲤两次于庭院中走过时被父亲叫住,吩咐他学习诗(即《诗经》)和礼(即《礼记》),并且训斥他,不学习诗,就不会说话;不学习礼,便不能立身处世。“诗”是立言之本,“礼”是立身之本,这就是孔子传达给儿子的家风。“诗礼传家”正是孔门家风的重要内容,一直到现在,都是孔家子孙所坚守的“圣人门风”,更是千千万万个家庭谨守的优良家风。
春秋时期,贵族之家大多非常重视家风建设,家训、家规也逐步形成。子女有失,父母一定会及时教导。
及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对家风建设的重视有增无减,出现了专门集中记载家庭教育经验的读本——“家训”,如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等都非常有名。
唐宋以后,家风建设已经成为家庭道德建设的必*内容,专门的家训、家规也大量涌现。唐代有李世民传给子孙的《帝范》、宋若莘和宋若昭姐妹所著《女论语》、李恕所作《戒子拾遗》,宋代有司马光给儿子司马康的《训俭示康》、陆游的《放翁家训》、袁采的《袁氏世范》、陆九韶的《居家正本制用篇》,都是齐家教子的典范之作。
这一时期的家风也更趋严厉,治家犹如治国一般,一犯家规,就会按家法处置,绝不容半丝情面。很多大族之家都对子孙的行为有明确的规定,譬如北宋包拯立下遗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由此框定了包家的家风以清廉为主。司马光定下的《温公家范》,不仅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封建家庭伦理关系、治家方法、子弟的身心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还告诫族人,一定要“以德业遗子孙”,而他的另一部家训《训俭示康》则给司马家的家风定下了“俭朴”的基调。
明清以来,家训、家规更加普遍,不仅皇室贵胄有严格的家法,普通百姓家庭也都有自己的家训和家规,流传后世的家法和家训也更加丰富。如明代有姚舜牧的《药言》、杨继盛的《杨忠愍公遗笔》、何伦的《何氏家训》、孙奇逢的《孝友堂家规》,清代有康熙皇帝的《庭训格言》、朱柏庐的《朱子家训》、张英的《聪训斋语》、汪辉祖的《双节堂庸训》、郑板桥的《家书十六通》、曾国藩的《教子书》、甘树椿的《甘氏家训》、邹岐山的《启后留言》、胡达源的《弟子箴言》等。还有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弟子规》。在民间百姓千家万户当中,那些文字或口头上的《诫子书》《训子令》《谕子规》《教子经》《示儿帖》等家训、家规更是形形色色、数不胜数,以公开或秘密的方式在各个家庭、家族、宗族中世代流传。据《中国丛书综录》所列书目记载,中国古代公开印行的家训共有120多种,而且明清最多。从中可见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家规家训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当代家庭、家族的家风更讲究与时俱进,不仅继承了传统家风的优秀内容,如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勤劳节俭、知书守礼、孝敬父母、忠于国家等,而且又增添了许多新的价值观,如自由民主、团结友爱、幽默风趣、庄重正派、善良感恩、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许多名人的家风家训也为我们树立了新时期的榜样,如万里“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的家风,彭真“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家规,陈云“家财不为子孙谋”的家训,还有像《傅雷家书》这样深深地影响和感动了几代人的家教
经典。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摘编。《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贯穿其间的是对家国荣辱的教导,对艺术之美的热爱,对父子亲情的阐释。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和家风家教建设的肯定和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和弘扬传统文化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极力倡导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全社会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建设良好家风的新高潮,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迈进了崭新时代,适合当下社会发展需求、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家风文化正在形成。
文化孕育了家风,家风又承载了文明。培育良好家风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与途径。中华民族历来有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的文化传统,代代相传的良好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中的具体表现,蕴含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其倡导和形成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文化内核,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教育子孙后代最基本的凭照。良好的家风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互为表里、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蔚然大观。

2
家风优良,子孙贤明
那么,什么是家风?
家风,又称家声、门风,是由一个家庭或家族所奉行的道德规范、所崇尚的风骨气节、所遵循的行为准则、所追求的价值标准、所沿袭的生活方式以及家庭中所特有的文化氛围、生活习惯、言行规矩和禁忌等,共同构成的一种相对稳定并世代承袭的文化风尚。因其产生于家庭,又有着鲜明的家族特色,故而称之为家风。家风通常以生活经验、实践智慧或价值理念的形式蕴含于家训、家规、族谱等文献载体中,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在家庭生活的日常行为中。
发祥于山西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的裴氏家族,自古以来就是山西望族,是三晋名门,人才辈出、声名显赫。据《裴氏世谱》等资料记载,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两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
有人做过统计,裴氏家族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御史10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郡守以下不计其数。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1000人,七品以上官员达3000余人。
如汉末任灵帝尚书令的裴茂,三国时任曹魏光禄大夫的裴潜,西晋时任大夫的裴秀,有四度为相,历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四朝,可比肩魏征的宰相裴度,还有大将裴行俭、裴茂、裴潜、裴叔业、裴邃、裴骏、裴衍、裴镜民、裴济,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著名法学家裴政,被称为“交通中西,功比张骞”的唐代著名外交家裴矩。裴秀还是古代地图绘制专家,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被誉为“中国制图学之父”。真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其家族人才之盛、德业之隆、绵延之久,很少有家族能与之比肩。所以有“天下无二裴”之说。
今天,闻喜裴氏依然是鼎鼎有名的山西大族,裴柏村更是为天下裴氏子孙所共尊的祖地。如今裴氏后裔遍布全国,可谓枝繁叶茂、人丁兴旺,而且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学术等方面都有杰出人物,依然人才济济,罕有所匹。
很多人都被裴氏家族的人才和成就所震惊,不断追溯裴氏家族经久兴隆的原因。最终发现,裴氏家族之所以声名显赫、家族繁盛、历久不衰,最为关键的就是裴家有严格的祖训、严厉的家规和严正的家风。
裴氏家族有两本重要的家风典籍——《河东裴氏家训》和《河东裴氏家戒》。《河东裴氏家训》共十二条,是每一个裴氏子弟都必须做到的,即敬奉祖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协和宗族、敦睦邻里、立身谨厚、居家勤俭、严教子孙、读书明德、淳厚戚朋、慎重言语、讲求公德。前五条强调的是忠孝仁义,后七条则是并行的处世之道,涵盖了对后人“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要求。
裴氏家族后来又形成的《河东裴氏家戒》共十条,是每一个裴氏子弟都要遵守的,即毋忤尊亲、毋辱祖先、毋重男轻女、毋事赌博、毋为盗窃、毋贪色淫、毋吸烟毒、毋酗酒好斗、毋忘本崇洋、毋入帮派。这十个“毋”戒律严明,不容逾越,所以裴氏后人多为忠义良善之士,少有逆臣叛将,更少寡廉鲜耻之人。
裴氏家族诗书传家,谨守礼仪,同时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就是要“吾姓子孙,须明廉知耻,做堂堂正正之人”。
自古以来,裴氏族人传承家风,严守祖训,躬身践行,不仅以此律己,更以此激励和教育着裴氏家族一代又一代后人修心正身、积极进取,才有了一代又一代贤良、有为的裴氏后人,有了裴氏家族绵延两千余年的显赫和兴盛。
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养育出什么样的子孙。家风越是严正,子孙越是律己自重;子孙越是律己自重,家族就会愈加兴隆繁盛,这是历史上许多家族兴旺发达的规律,也是许多显赫家族昌隆日久、人才辈出的秘诀。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家风对子孙的影响也是一样,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儿孙。那些曾经在历史上风光显赫、传家久远的名门望族,无一不是家风严正、家教严厉、家规严整的家族。
3
制定家规,好家风从家规开始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好的家风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一点一点培育,一天一天积淀而成的。这种培育和积淀的重要途径,就是家规和家教。立家规,严家教,立家训,正家风,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优良传统,也是许多成功家庭的治家宝典。有严厉端明的家规,才能匡正子孙的言行,引导子孙的思想,让子孙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奉行什么该摒弃,从而塑造出严正优秀的家风。《钱氏家训》里说:“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曾国藩在家书中说:“凡家道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所谓家规,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家庭的规定、规则和规矩。它是由家庭或家族制定的,要求每一个家族成员以及子孙后代都必须遵守的言行规范、为人准则、处世规矩等一系列家庭制度和标准。它用来规范家庭中每个成员在家中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表明每个人可以享受到的权利和待遇。
家规实际上是针对全体家庭成员而制定的一种“公约”,需要大家共同遵守,因而也叫“家法”。常言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在家族内部相当于“法律”,是维护家庭或家族长治久安的保障,所以一旦触犯,必严惩不贷。
家规对于整个家庭甚至家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规范和凝聚作用。家规使整个家族的成员有着共同的行为规范、共同的责任和担当、共同的追求和向往,这样的风气代代相传,好的家风就建立起来了,家族的兴盛也就理所当然了。特别是对于人口众多的大家族,更需要严格的家规保证家族兴盛繁荣,永得平安,历史上很多大族之家绵延千年都与其家规密不可分。
浙江浦江的郑氏家族,以孝义传家,历经宋、元、明、清、民国至今,岁月沧桑变迁,家族却依然绵延不绝,繁荣昌盛。当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对郑家的孝义家风深为叹服,赐郑家为“江南第一家”。郑氏绵延千年的秘诀就是他们的家规——《郑氏规范》。
《郑氏规范》共有168条,是郑氏家族的家规汇编,也是郑家治家经验的大集合。它是集教育、管理、惩戒于一体的完整家规体系,内容包括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生产生活、家族管理、犯规惩戒等各个方面。这套规范高度融合了儒家思想和宗族文化,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基本的教育纲领,教育和引导子孙行正路、修道德、建功立业。
《郑氏规范》中对于后世子孙的修养、教育、勤勉类的行为规范有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如“子孙当以和待乡曲,宁我容人,毋使人容我”“家业之成,难如升天,当以俭素是绳是准”“不得妄肆威福,图胁人财,侵凌人产”等,有违者按违规的程度,处以“不孝罪”“削名”“告官”等处罚,使子孙走向正道。
特别是对出仕为官子弟的规定则更加严格,如“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削谱除族籍,死则牌位不许入祠堂”“当蚤夜切切,以报国为务。抚恤下民,实如慈母之保赤子,又不可一毫妄取于民”“任满交代,不可过于留恋”。致仕回乡时,“不宜恃贵自尊,以骄宗族”。所以郑家出仕为官的子孙从来不敢有任何贪污腐败、贪赃枉法的行为。有人曾做过统计,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郑氏家族共出了173位高官,没有一个贪官。
《郑氏规范》对于家族管理的规定很多,也很具体,这是家族凝聚力的关键。家族中的家长、典事、监视等管理人员的选拔也非常严格,要求家长须“至公无私”“以诚待人”“谨守礼法以制其下”;典事须“刚正公明、才堪治家、为众人之表率”;监视须“端严公明、可以服众”。任职者必须德才兼备,如“不贤”则立即更换。典事辅助家长进行工作,在处理家族事务时始终坚持公正、公开、公平,典事处理所有事务都必须“书之于籍”、公之于众;监视则担当着纠正整个家族是非、维系家族兴衰的职责,因而要求其必须“有善公言之,有不善亦公言之”。
郑氏子孙的婚姻,不看对方是否富裕,而以道德人品为第一;所有家族成员都是平等一致的,对于家族内遭遇灾祸或是生活困难的,家族内部要全力扶持,提供足够的经济保障;甚至对于聚居在一起的郑氏家族,每天早晨起床时间都是有规定的。每天黎明,敲四声钟,家族中所有人都要起床,不允许有人偷懒。然后梳洗打扮,响八声钟的时候,所有人都要聚到祠堂里,由家族族长,也就是家长宣读家训。
正因为郑家有这样规范严正的家规,才有郑氏家族历十五世依然可以同居共食、和谐繁茂而存世。《郑氏规范》是郑氏家族昌隆日久、和谐发展的根本原因。
现代家庭与古代家庭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家庭规模、家庭结构、家庭成员的角色及地位相比过去,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大多是三口之家,或是三代同堂的家庭格局。像以前大家族一起聚居并建立统一的家规来规范全家族成员,已经不太现实,而且现代家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道德风尚、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等也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家规并不适于现代家庭。因而,现在制定家规要以家庭的实际情况来定,根据需要制定出合乎各自家庭特色、有价值、有意义,又便于操作的家规,让全家人都能按照这样的规则办事,规范言行、匡正思想,以达到塑造良好家风、教育子孙、家庭和谐的目的。比如一位老师给11岁女儿定下的十条家规,可以给我们一些参考。
(1)不能无理地抱怨、争吵或者惹人讨厌地取笑他人。
(2)保持头发、衣服整洁,不许化妆,不许奇装异服。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叠被子、设置闹钟、收拾书包、洗袜子、整理物品等。
(4)帮父母分担家务,比如择菜、洗菜、收碗、洗碗、擦桌子等,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
(5)节假日要随父母一起去看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6)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在爸爸或妈妈陪同下下楼跳绳1000个,晚上十点前上床睡觉。
(7)每天晚上读20分钟古代诗词,每周至少背下一首。
(8)不能挑食,做什么吃什么。每周外出就餐一次,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餐厅和菜品。
(9)不准追星,特别不允许私下见网友。
(10)看手机必须在完成作业后,工作日不超过40分钟,假日不超过两小时。
家规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家庭会有不同的家规。山野村居的小门小户,耕读传家,家规一定简明朴素,亲切可人,看似简单却意蕴深远;高居庙堂的权贵之家、高门大院、诗礼传家,家规可能会严谨、端严,意旨高远;知识分子的家规会以斯文为基调、以读书为要旨;军人家庭的家规会带有纪律严明、铿锵有声的特征……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规。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自由的向往和渴望十分强烈,过多的家规不但得不到很好的执行,反而会令家庭成员产生抵触情绪,因此,现代人制定家规,无需过多,只要三条或五条,这样既容易记住,也容易执行,更有利于好家风的形成。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要建设良好的家风,就必须有严格的家规。不管什么样的家规,其目的都是规范家庭成员的言行,发挥培育、引导和规范的作用。明确而细致的家规,是管家治家的宝典,也是家族欣欣向荣、井然有序的秘诀,更是儿孙有为、家声美好的法门。
当然,每一个家庭的环境不同,理念不一,追求各异,家规可能也不同。但只要我们制定出适合自己家庭的、能促进家风养成的良好家规,良好家风的形成也就指日可待了。

4
传承家训,吸收家训中的文化精华
所谓家训,简单理解就是家庭训诫之言,是指历代家长、祖先长辈及父母兄长用以训诫子弟、儿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家、建功立业的教诲之言,包括家诫、家规、家范、家约、家书等。它既是家族长辈对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自我认识和体验感悟,也蕴含着他们对儿孙后辈的期许和指导。
《尚书·无逸》是周公姬旦专门为周成王(姬诵)在其即位时作的一篇诰辞,告诫周成王不要贪图安逸享乐,不要荒废政事,要安定民心,要“知稼穑之艰难”。这篇诰辞算得上是家训最早文本的代表,周公也算得上是中国传统家训的开创者。另一篇著名的家训也出自周公,是周公给儿子伯禽的《诫伯禽书》。“周公诫子”的故事在《史记》和《荀子》里都有记载,尤以西汉时韩婴的专著《韩诗外传》记述最为详细,那谆谆教诲至今还传诵不衰。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意思是,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的儿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低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也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
对儿子的殷殷期望,全在这一片肺腑之言里。从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还有当时第一家族姬氏的家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先秦时期,家训已经很普遍了,并有了著名的“畴人之学”,即家庭世代相传的学问。其后,家训逐渐丰富和发展起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在家风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宋人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评此书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清人王钺在《读书丛残》中也盛赞此书是“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可见其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
到了宋代,家训进入繁荣阶段,不仅文献资料数量多,而且在教育理念和思想上也有了大的发展。北宋司马光的《温公家范》等著作,继承和发展了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封建伦理关系、治家方法、身心修养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堪称家训中的集大成者。同时在宋代理学的影响之下,家训中“礼教”的气氛更为浓重,名分的拘束更为严格。
明清时期是传统家训广泛推广的时期。由于家训作用的日益彰显和统治阶级的大力倡导,家训理论在广大民众中广泛传播,形成了家训教育空前繁盛的局面。明末清初朱柏庐的《朱子治家格言》流传很广,影响巨大,也被称为《朱子家训》。它集中了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仅用500余字就阐述了人生的深刻道理,总结了古代的治家之道,语言平实,脍炙人口,几百年来一直盛传不衰,成为官宦士绅、书香世家乃至普通百姓津津乐道的教子妙方和治家良策。
在《古今图书集成》中,《家范典》多达116卷,分31部,各又再分5类,辑录了先秦至清初的大量家训资料,真可谓浩如烟海。比较经典的有司马谈的《命子迁》、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袁采的《袁氏世范》、朱柏庐的《朱子家训》、朱熹的《朱熹家训》、范仲淹的《告诸子及弟侄》、司马光的《温公家范》、吕本中的《童蒙训》、曾国藩的《曾文正公家训》、林则徐的《林则徐家训》等。许多名人都为子孙留下了家训名言,有些甚至是千古传诵的、对所有人都有益的谆谆教诲。
三国时期,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刘备写给儿子的临终遗诏中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后来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中有“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朱柏庐的《朱子治家格言》中有“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这些都已不仅仅是一家一族的训示,而是演变成所有中国人奉行的行为圭臬,成为全社会乃至全民族教育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
流传至今的众多家训,既是我们祖先对家庭教育深入思考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部分,不仅内容丰富、语言精辟,而且意蕴深远、经久不衰,直到今天仍然闪烁着智慧的
光芒。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老旧的观念已经不适应当代的家风建设,但很多传统家训中的名言依然是我们为人处世、教子持家的有效箴言。因而在当代的家风建设中,要善于学习和传承传统的家训,吸收传统家训文化中的精华,发扬家训文化,合理选择,做到“古为今用,为我所用”,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新时代的良好家风。

5
严格家教,以身作则,做好家风榜样
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精神、道德核心,是祖先的智慧结晶,更是祖先的殷殷期望。每一个子孙都有义务让好的家风传承并延续下去,并在传承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让优良的家风影响一代又一代子孙,培育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儿孙后代,让子子孙孙都昌隆兴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良好的家教。
家教,即家庭教育,是家族、家庭中长辈对幼辈、父母对子女言传身教、引导管教的代称。家教是一种强大的教育途径,一种看似无形其实却无所不在的潜在力量,无时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并将这种影响渗透到心灵深处,浸入灵魂深处。因而家庭中每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都会打上家教的深刻烙印。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历代先贤圣哲对家教都相当重视,教子有方的故事俯拾皆是,诸如家喻户晓的孔子训子、孟母三迁、曾子杀猪、岳母刺字等。清初冯班在《家戒》中说:“君子之孝,莫大于教。子孙教得好,祖宗之业便不坠于地。不教子弟,是大不孝,与无后等。”把家教提到了“不孝”的高度。《三字经》里也说:“养不教,父之过。”在古人看来,教育子女是一种爱的表现。“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既要爱护子女,又要善于教之,才是为人父母兄长的职责。要“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很多家风端正的家族都是从先祖开始就注重家教,使好家风世代相传的。
山东临朐冯氏家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世家,家族之中曾涌现出不少著名的诗人和官员。
临朐冯氏家族的繁荣昌隆,起自明代中期的冯裕。冯裕小时候生活很苦,父母双亡,跟随年老的叔祖母生活,但他天性聪慧,又爱读书。30岁时中举人,先后任华亭县令、晋州知州、南京户部员外郎、石阡府知府、贵州按察副使等,为冯氏家族奠定了仕宦家族的地位。
他为官清廉公正,不谄不媚,颇有政绩;为人端方正直、磊落坦荡。他曾说:“希宠者负君,媚人者负己,谋人者负人,生平盖‘三无负’焉。”其为人、处世、为官的理念和品格,深刻地影响着儿孙。冯裕写过不少家规家训:“学而优则仕,忠孝传家,清正廉明,不阿权贵,进退适宜,不迷恋权贵”等。冯氏家族广受称道,与他的家训家风密不可分。他之后的六代人中,有17人出仕为官,其中8名文进士、1名武进士。从秀才到进士,从知县到宰相,代不乏人。冯裕、冯裕的儿子冯惟重、孙子冯子履、重孙冯琦四世进士,被传为美谈。第六代冯溥更是曾任文华殿大学士,正一品官员。至于考中进士举人者、能诗能文者则
更多。
明清时期父子、叔侄、兄弟通过科举考试一同出仕为官的家族并不在少数,但是很少有家族可以持续六代以上簪缨不替、文脉相继,临朐冯氏家族之所以能够在当时的文坛和官场上如鱼得水,与其家风中“进退适宜,不迷恋权贵”有着很大关系。冯裕当时圣恩正隆,官位很高,但他退隐回乡,以身作则,不迷恋权贵官位,教导子孙淡泊处世,让冯氏一族出仕为官的子弟能在官场上保持本分,进退自如,不会因贪恋官位而惹祸端。
家教对家风的形成甚至民族风气的形成都作用巨大。中华民族创造出世界民族中罕见的奇迹:那就是国民整体的教养,都是彬彬有礼、温柔敦厚的;国民的行为举止,也是有理有据、奉公守法的。还有一些是在大部分民众都不识字、从未读过书的基础上形成的。这完全归功于家教的力量,归功于父辈们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教化”。
家教是一种特殊的知识和信息传播途径,更多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言传很重要,引导、训诫、督促和教诲,都需要言传。但光说不做,效果会大打折扣,最有效的是身教。“教子贵以身教,不可仅以言教”“以身作典型,训诲复不惜”,身教胜于言教,以身作则才是教育子孙最无言却最直观、最平常也最有效的方法。
现在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企业家程先生很有感触地说:“小时候父母对我的家教还是很严格的,从我记事起父亲就告诉我要孝敬自己的长辈,将来不管走到哪里、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贵,都要踏实、守信,不能说大话骗人。他自己也是村里有名的厚道人,一辈子都没欺负过人,没骗
过人。
“那时候一家人在一块吃饭,父亲没回到家是没有人敢动筷子吃饭的,父亲回家了,要先给他老人家盛饭,然后其他人才能开始吃饭。夹菜也有讲究,不能在盘子里乱翻,夹菜只夹自己够得着的,够不着的再好吃、再想吃,也不能站起来或是伸长筷子去夹。
“孝亲敬老、帮人助人也是父亲教给我的。有一次村里一位本家爷爷生病了,当时他的儿子在县城里住。父亲帮他端茶递水,又叫我去陪伴这位爷爷,然后自己步行几十里到县城把本家爷爷的儿子叫回来。孝敬老人这一点,从父亲的前几辈开始一直到现在始终不变、代代传承,如今我的几个儿子对待老人也都很孝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时候根本不需要父母说什么,只要认认真真做了,后辈儿孙也都会仿照着来做。父母的言行在孩子心目中是最有权威性、最具楷模力量的。在面对老人、长辈时以身示范,良好的家风就在这无声的教育中被传扬下去。所以,父母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好家风建设的榜样。
家教的形式也非常多元,在孩子的婴幼儿阶段,通过读童谣、讲故事、唱儿歌启蒙或灌输一些基本知识,培养孩子认识事物和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种下道德的种子,是一种家教;进行实地的劳动实践,如到野外割草、放牛、放羊、打柴、锄地、浇水,到山上种树、采药、采蘑菇、看果园,或者到秋收时节,父母带孩子一起收割、搬运、打场等,都可锻炼劳动能力,提升劳动观念,使孩子了解社会、了解生活、掌握劳动技能,也是一种家教;从小培养孩子讲卫生、勤俭的习惯,饭粒掉在桌子上也要给孩子念一遍:“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并讲一讲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还是良好的家教。长期这样的教育,有助于让子女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良好的家风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这样家风自然就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世代绵延,经久不衰。
当然,家教的内容远不止这些,它可以说无所不包,包括对子女、幼辈的德育、智育、才育、美育、生活习惯、行为模式、言行礼仪各个方面。越是严格的家教越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刻痕,越能让孩子记住自己的家风。家长越是能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就越能让孩子受到无声的影响,传承良好的家风。
6
潜移默化,把传统文化导入日常家庭活动中去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良好家风,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只有把传统文化和良好的家风导入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让传统文化和优秀家风在无声无息中传承。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家风、家训也许就是父母常挂在嘴边的“唠叨”,就是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比如小的时候,家里来了客人,父母一定要求我们在门口迎接,见到客人要主动问好;吃饭的时候,老人没有动筷子,孩子就要等着,如果先动了筷子、吃了东西就要挨骂……这些生活方式和做人方法都是传统家风的体现。我们的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以及生活习惯等每一个方面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打上家风的烙印。所以,把一些传统习俗、老规矩、老家风融入平常的家庭生活中,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能领悟到传统家风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潜移默化中使传统文化深入孩子的内心,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弘扬传统文化、建设良好家风的方法。
过年过节或是家中亲友团聚时,正是给孩子示范很多老规矩的大好时机。一些传统的礼仪文化、老规矩,在这个时候最能无声地影响孩子,成为家风形成的良机。
比如旧时春节客人到来之前要提前打扫门庭,以迎客人,并备好茶具、烟具、茶饮等;客人在约定时间到来,主人应提前出门迎接;端茶、送糖、递果盘时要用双手,代为客人剥糖纸、削果皮;添茶倒酒要注意“浅茶满酒”。所谓浅茶,即将茶水倒入杯中2/3的深度为佳,而倒酒则应是满杯才是礼貌的。端茶的时候,面对有杯耳的杯子,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水送给客人。客人告辞,主人一般应婉言相留;客人要走,主人应等客人起身后,再起身相送,不可客人一说走,主人就先站起来。在见面中,“尊位”是表达尊敬的重要环节。中国传统的做法是“以左为尊”,即将客人安排在主人的左侧,以示尊敬。
再如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往来也有一些规矩,像客人来访会带礼物,对此主人送客时应有所回馈,表示谢意,或请求客人以后来访不要再携带礼品了,或相应地回谢一些礼物,绝不能受之无愧似得若无其事;如果领着孩子去别人家做客,一定要引导孩子在问好之后主动把脱下的鞋子排整齐;要教育孩子做客时切不可乱翻别人东西,如果想玩玩具或看书,一定要经过主人的同意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礼仪文化。
还有用餐,在传统礼仪中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入座时,应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家里的长者、家人依次入座客人旁,陪客人进餐;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夹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发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发出声响,最好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要等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进餐时不要打嗝,更不要对着人咳嗽;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较远的菜肴送到他们面前;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的餐盘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容器里;吃饭时要适时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不要光低着头吃饭,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离席时,必须要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在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谢。
还有吃婚丧宴席时,也有很多老规矩,如席中先敬长者,不论认不认识,都要长者先拿筷子并邀请大家动筷吃饭时才能拿起筷子吃菜;而且每一盘菜都必须是由长者最先夹菜,然后其他人才吃,年纪最小的要谦让,等待年长的夹过之后再夹;不可抢着夹菜,更不能把爱吃的菜端到自己面前,或者倒进自己碗里等。
像这样的老规矩还有很多,它们看似繁杂琐碎,实际上却与日常生活、家风、家教紧密相关。比如老北京的老规矩就还有“不许吧唧嘴”“不许斜楞眼”“不许罗着锅”“不许称长辈为你”“不许捋袖管”“不许挽裤腿”“不许搅菜碟”“不许嘬牙花子”“不许抖搂腿”“不许当众咋呼”“夹菜不过盘中线”“不许吃饭咬着筷子”“不许管闲事儿”“不许壶嘴对着人”……这些都是大多数北京家庭成员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都是家风的重要内容。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正是通过这些琐碎的家庭生活细节展开的。把传统文化的精髓以“老规矩”的形式融合进家庭生活,对于子孙后代甚至民族国家都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代大多数的底层民众是没有机会读书、不认得文字的,那些经史子集、圣人教诲他们根本接触不到,但是古代中国却依然是“礼仪之邦”“衣冠上国”,每一个“引车卖浆者”都彬彬有礼、进退得宜,俨然是文明的化身,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家风的影响,受日常生活的熏陶。一代一代,代代相传的老规矩,已经把中华文化的精髓融在其中,不需要读书、认字,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就足以把这些精髓刻在人们心里。
所以,建设良好的家风,就应当注重把一些社会基本价值观,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普世价值的道德、礼仪、文明、规矩融入家庭生活,父母长辈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讲解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努力践行,在潜移默化中把传统文化刻进子孙后代的骨子里。

7
借鉴名人家风,打造特色家庭文化
好家风,除了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传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外,还要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从世界各国家庭文化中借鉴和吸收优秀文化,打造具有自家特色的家庭文化,引领社会新风尚。
今天的社会和家庭已经与古代中国有很大不同,传统意义上的大家族已然式微,在当下三口、四口之家的“小家庭时代”,良好的家风文化并未过时。只要有“家”的存在,就会有家风;只要需要“立德立人,成人成才”,于家于国,就需要良好家风的培育与传承,需要建设与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特色家庭文化。我们可以从古今名人、世界名人的家风中吸取营养,吸收经验,培育具有自家特色的家庭文化。
美国第32届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4届的总统。他出身于富豪家庭,父亲学过法律,又经过商,很有钱。罗斯福的父亲和母亲相差26岁,当罗斯福出生时,父亲的年龄已经很大了。罗斯福的降生给这个本来就十分幸福的家庭又带来了更多的欢乐。幼小的罗斯福成为父母关注的中心。
然而,罗斯福的父母并不娇惯他,而是严格地管束他,特别是罗斯福的母亲,不仅给他安排了详细的作息时间表:7点起床,8点吃饭,跟家庭教师学习2~3个小时,然后休息,下午1点吃饭,午饭后学到4点,休息(自由活动);还要求他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
事情。
小罗斯福不满意母亲制定的严格作息制度,提出了抗议,要求母亲给他“自由”。母亲认真地考虑了儿子的要求,最后答应给他一天的“自由”,这一天他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到了晚上,6岁的儿子满身灰尘,一脸疲惫地回来了。他的母亲只是亲切地帮他拍掉灰尘,做了好吃的饭菜给他吃。至于这一天儿子去干了什么,他的母亲一句也没有问。既然给他自由,那就让他自由到底。
小罗斯福很好强,玩游戏时总习惯于自己是赢家,久而久之就有了骄傲之心。为了挫挫他的傲气,母亲和他一起下棋,故意不让他,接连赢了他好几次。小罗斯福生气了,气鼓鼓地不开心,母亲故意不去理他,最终小罗斯福认输了。后来,小罗斯福就变得沉稳多了,再也不心高气傲、自以为是了。
这就是罗斯福家的家风:规矩严格,管教严厉,但尊重孩子,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既有民主,也有自由。
严管不等于束缚。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使孩子在无拘无束中松弛一下,尽情地享受生命的欢乐,对一个人个性的发展和良好品格的形成是有好处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在建设自家的家风时不妨多借鉴一些名人的优秀家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培育自家的特色家庭文化。
那么,如何培育自家特色的家庭文化呢?
一要树立家庭正确的价值观。所谓家庭价值观,就是家庭及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对是非对错做出判断、对言行举止做出选择的基本标准、原则和要求等。价值观影响一切行为,正确的价值观是优良家风的基础。不正确的价值观,必然带偏家风,难以建设明媚美好的家风,培养文明有成的儿孙。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家庭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一个家庭最核心的价值观包括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勤俭节约、忠诚守信、正直清白、勤奋努力、好学上进、和睦友善、爱国报国等内容。这些要求和标准,沉淀着传统的规则规矩,传承了优秀的民风民俗,也包含了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从不同侧面体现出中华文明的特色,展现出中华儿女的情操和风骨。用这样的价值观塑造出来的家风,不仅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发扬了历代家训、家教的精华,同时与时代结合,必然成为引领时代的优秀家风。
二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有了正确的家庭核心价值观,还需要家长以身作则、作出表率、引导儿孙践行家庭核心价值观,把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全、对社会有用之才,这也是家长最重要的责任。
古人云“父母亦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引路人”,是孩子最初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甚至左右着孩子一生的行为。要以身作则,父母当然首先得保证自己德优品端、身端心正,然后再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以教子孙。家风的形成,有的有明确的规范,有的没有,但总会从父母长辈那里传承下来一些修身立世的品德、为人处世的原则,父母长辈良好的言传身教,正是良好家风的最大源头。
三要立规立诫,严格执行。“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家庭更是如此。制定规矩,就是要让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分辨责任、承担后果,学会自动自发地去做正确的事。每个家庭都不一样,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质、不同的性格和习惯,所以各家也有各家的规矩。如有的家庭专注于孩子的学习,立了很多学习的规矩; 有的家庭重视孩子的动手能力,便从小要求孩子做家务,立了很多做家务的规矩。父母应当根据自家生活习惯及孩子的需求,制定一些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习惯的家规。像规定就寝、起床的时间,吃饭时不看电视,饭后帮助收拾碗筷,饭后必须刷牙等。此外,父母不应设定太多非必要的规矩,避免孩子因做不到而放弃。
规矩定下后,执行非常重要。好的家庭文化、好的家庭价值理念、好的家庭生活习惯,都需要家庭成员身体力行地去做,才能最终形成良好的家风。因而执行家规时不妨严一些,千万不要定了规矩,执不执行无所谓。在孩子违反规则的时候,一定要严厉惩处,绝不能姑息迁就。因为有一次迁就,孩子就会蔑视规矩,不把规矩放在眼里,久而久之,就会完全没有了规矩。
四要尊重人格,和谐相处。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民主、平等、团结、和谐、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不正常,父母互相指责、埋怨、吵闹、争斗,孩子会感受到冷漠、生疏、敌对的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因此,一定要建立良好、和睦、平等、友善的家庭关系,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父母要理智、冷静,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要动不动就发火,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或暴力相向,更不要把火撒到孩子身上;要发扬家庭民主,尊重孩子的人格、人权,主动倾听孩子的意见,和孩子平等协商,而不是粗暴强制;要开朗、乐观,和孩子一起友好相处,和家人相亲相爱,让家庭充满欢乐情趣,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开明、快乐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在和谐、温暖和相亲相爱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良好的家风就会潜移默化地刻进孩子的心中。
每个家庭都自觉地培育自己优良的家风,重视家教、家训,使家庭关系健康、和谐,成为个人生活成长的沃土,使家庭充满温暖、正气、亲情和正能量,使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明是非、知廉耻、懂礼让、守本分,那么整个社会文明水平就会大幅度提高。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