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艺术设计教育的语境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必须重新分析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并对其进行教学改革。譬如,对于设计素描,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具象绘画和绘画技巧为主,但缺少对学生创造力的发掘,已经不再适应新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需求。
笔者在长期的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中发现,高考前对素描技能的集中培训使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素描的意义在认识上出现偏差,特别是应试思维和手头技巧的规训成为学生以后进行创造性脑力劳动的束缚和障碍。其实,“设计素描”在设计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归属于专业基础课程群,教学对象为大学一年级学生,对于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基础支撑意义重大。因此,本教材所涉及的理论和案例着重激发学生的内驱创造力,旨在使学生变被动训练为主动创作,通过输入交叉学科知识和精心设计习作练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为探索创新课程思政的建设方法和路径,设计以“文物”为创作对象的教学环节,使设计素描这门基础课程的课堂成为经典传统文化传播的场所,并提升学生的传统语言转换能力。本教材立足于新文科专业建设,在注重交叉学科知识导入的同时,将设计思维贯穿课程始终,旨在将其打造为开发大学一年级新生创造力的实验室,使学生尽早具备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从而为之后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教材内容如下:第1章是课程概述,讲授目前国内设计素描教学研究现状以及本教材课程培养目标;第2章是工具的收集与体验,使学生认识并体验更多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对创作进行主动思考;第3章是自然形态写生与表现,深化学生对自然形态的认识和理解,锻炼学生的刻画和提炼能力;第4章是人造形态写生与表现,旨在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与表现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创作过程中的联想、换位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材料表现和画面叙事能力;第5章是演化创作,通过3组训练,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作为独立个体与他人的差异,进而建立自己的视觉语言系统;第6章是课下辅助训练,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逐渐巩固并提升速写记录能力。其中,第5章中“有关文学的拓展训练”作业案例,是在此书相关教学改革课题组成员王博纳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本教材是笔者近年来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能够持续不断地针对同一门课程进行深入教学理论积累和案例收集,首先得益于本书课题组成员之一的郑州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负责人王晓予教授的大力支持;其次得益于围绕该课程教学改革所获得的多项基金资助,在这里向这些项目的评审专家和立项机构表示感谢;编写过程中,笔者参考了相关专家、学者以及专业网站的研究资料,在此也向这些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我还要感谢我的同事孟艺老师,其时她正在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读博。我俩将本教材中与妇好鸮尊有关的教学案例合著成英文论文—Fu Hao From the East:Between Chinese Traditions and Western Pop Cultures,这篇论文被美国国家艺术教育协会(NAEA)大会采用,我们也在大会上进行了发言。此外,本教材作业案例的拍摄和图片修整工作均由我的研究生张莞璐、刘心源、孙瑞雪、冯馨仪、张雅楠、闫诗语、成乐乐、卢浩宇、秦婉辰完成。最后,由于笔者水平及时间有限,本教材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同人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