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探寻中华文化之美:品味饮食文化

書城自編碼: 394749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传统文化
作者: 辛灵美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74501966
出版社: 安徽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3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1010.0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NT$ 602.0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NT$ 352.0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NT$ 367.0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05
《 新年风俗志 》
+

NT$ 599
《 茶道之旅 》
+

NT$ 356
《 汉字里的国学 》
+

NT$ 304
《 中华文化公开课—礼仪文化十讲 》
+

NT$ 108
《 新东方 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千字文 》
+

NT$ 347
《 中国人文标识系列:汉字,方块字里的中国 》
編輯推薦:
☆一次回味无穷的中华美食文化之旅。
☆从钟鸣鼎食到人间烟火,溯源中华饮食,梳理中华饮食文化脉络。
☆详解八大经典菜系、烹饪技法等,让你轻松读懂庞大的中华文化体系。
☆细品中华名宴,融入美食的文学作品,感悟底蕴深厚的饮食文化。
☆图文并茂,版块多样,读来生动有趣、回味无穷。
☆展开这幅中华饮食文化长卷,定会让你收获颇丰。
內容簡介:
民以食为天,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人们从美食中汲取营养,从美食中品味人生。
本书探寻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起源,带你了解古往今来的精美食器、饮食礼仪,认识多种烹饪美食的方法和风味各异的八大经典菜系,让你于岁时节令、地方民俗中品味美食,于百姓生活、名人典故中感悟美食文化,带你开启难忘的舌尖文化之旅。
關於作者:
辛灵美,副教授,山东大学硕士。主要研究旅游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旅游等方向。对地方特色饮食习俗研究颇深,著有作品《聊城饮食文化》。
目錄
第一章 饮食溯源,民以食为天
从钻木取火到烹谷为粥
诸子百家,饮食之道
食之四讲——色、香、味、形
菜肴命名:如诗如画,寓意吉祥
宫廷御宴,奢华大气
食在乡野,人间至味是清欢
第二章 雕盘绮食,礼义生富足
古人是如何做饭的
藏在饮食器具里的饮食文化
分餐与合餐
宴饮与座次礼仪
第三章 不同烹饪,技高味悠长
蒸、煮、炖
煎、炸、炒
烧、烤、熏
卤、汆、贴
烩、熘、煸
第四章 八大菜系,聚地方特色
鲁菜:真材实料,味纯鲜嫩
徽菜:原汁原味,古朴典雅
川菜:百菜百味,无辣不欢
湘菜:入味浓郁,咸辣酸香
苏菜:精美细致,色艳味鲜
闽菜:万里飘香,变化万千
浙菜:选料时鲜,品食忘归
粤菜:博采众长,常吃常新
第五章 鲜料小食,浓缩百味人生
调料
干果
蜜饯
酱菜
糕点
汤羹
第六章 人间烟火,最抚凡人心
古人对美食的雅称
南米北面,四季有别
节令美食
民间食俗
地方美食特产
第七章 缱绻“食”光,绵延流长
中华名宴
古诗词中的美食、酒、茶
苏轼与东坡肉
乾隆与鱼头豆腐
《红楼梦》里的珍馐美馔
三国美食家
梁山好汉的酒与肉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中华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器具、审美风尚、饮食习惯等,是中华文化中最朴素、最生动、最深入生活的文化,也最能引人共鸣、抚慰人心。
本书追根溯源,从不同层面阐述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容与特点,带你畅享中华饮食文化之旅。
首先,回望历史,探索饮食之源。从钻木取火到烹谷为粥,从饮食之道到食之四讲,从宫廷御宴到乡野美食,从饮食方法、器具、制度、礼仪中,领略华夏儿女的饮食情怀与饮食追求。
其次,分门别类,探究中华饮食体系。依次认识中华饮食的蒸、煮、炖、煎、炒、烧、烤、烩等丰富多彩的烹饪技法,极具地方特色的鲁菜、徽菜、川菜、湘菜、苏菜、闽菜、浙菜、粤菜八大菜系,以及各类鲜香小料、小吃、汤羹,从中体味饮食风尚。
最后,以美食为介,体悟饮食文化。品味节令美食,品读精美诗词、经典古籍中的饮食故事,寻觅历史绵长的饮食时光,探寻中华饮食背后的风土人情、文化典故。
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语言清丽,兼具知识性与文化性。书中特别设置“趣味食事”“百味知源”板块,讲述饮食背后的人物、故事、情怀与风俗,使本书更加生动有趣,可读性强。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中华饮食是中华儿女的生存之本,凝聚了中华儿女的创造智慧与精神追求。阅读本书,发现饮食背后的文化秘密,相信你定会收获颇多、回味无穷。

第一章 饮食溯源,民以食为天
民以食为天。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从远古农耕文明中孕育的中华饮食文化,在中国传统礼仪、哲学、伦理、养生,以及地域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影响下,别具地域风味和审美风尚。
寻根溯源,求索求新。中华饮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不断传承、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体系。
从钻木取火到烹谷为粥
原始社会,先民摘野果为生,在山林中与野兽搏斗,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中华饮食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真正萌生,要从先民真正学会使用火开始说起。
探寻中华饮食文化的起源
《韩非子·五蠹》中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相传,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先民得以食熟食,用火直接烤食物或用石臼盛水并煮烫食物。
《三皇本纪》中记载,伏羲氏“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通志·三皇纪》中记载,神农氏“因天时,相地宜,始作耒耜,教民蓺五谷”。之后,“耕而陶”,人们开始制作和使用炊具以及盛五谷的其他器具。再后来,黄帝发明釜甑,教会先民烹谷为粥。
从钻木取火、耕种五谷、制作陶饮食器具,到作灶烹粥,这些成功的饮食实践和探索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源头。
随着人们生活、生产经验的不断积累和丰富,人们的食物来源、饮食器具、调味品、烹饪方法等也不断丰富和发展,并在中国传统礼仪、哲学、养生以及民俗风情等影响下,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元化、内容丰富的区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自古资源丰富,不仅有丰富的农作物、水产海鲜、山珍野味等本土食材,还引入了许多外来食材。如西汉时期引入了黄瓜;东汉时期人们有机会吃到石榴;到了明代,辣椒、菠萝、西红柿等传入中国。农作物品类的丰富,为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更广泛的食材基础。
中华饮食文化既包括食源文化,又包括饮食器具文化。中国人对饮食的讲究不仅体现在对食材的加工方面,还体现在对饮食器具的设计和使用方面。中华饮食器具历史悠久,造型优美,见证着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也彰显了先民们的饮食实践和饮食智慧。
中华饮食文化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饮食礼仪、饮食养生等方面。饮食过程中,宴席分等级,座次分等级,敬酒亦十分讲究。同时,食物的选材、烹饪讲究尊重大自然的发展规律,遵循季节的变化;烹饪中重视调味、食材搭配,注重食物的养生效果等。
此外,中华饮食文化中也渗透着古人的审美思想。如处理食材过程中的刀工,对食物成品的色、形的追求,对菜品或小吃的命名等,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饮食审美与创造智慧。
综上,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儿女在生活、生产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诸子百家,饮食之道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并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此时的哲学、教育、礼仪等思想影响广泛而深远,传统饮食文化也深受其影响,引申出不少饮食之道。这里重点阐述儒家和道家的饮食之道。
儒家饮食之道
以食为天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哲学思想之一,对包括饮食文化在内的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孔子主张饮食简朴,讲究饮食卫生,如“臭恶不食”“不时不食”“食不厌精”等,为早期饮食哲学奠定了思想基础。
《礼记·礼运》中记载:“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告子上》中则说:“食色,性也。”《荀子》中说:“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儒家认为,饮食是人的本性,是人的基本欲望,对温饱的需求是人的生理本能,对食物的喜好是人的本能反应。
儒学集大成者朱熹曾说“饮食者,天理也”(《朱子语类》),简单来理解就是“饮食即天理”,以食为天。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的传统思想广泛流传。这一思想表面讲饮食,实际讲治世。古代国君都很重视农耕发展,因为只有解决好百姓吃饭的问题,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由此可见饮食之于个人生存的重要性,饮食之于天下安定的重要性。
推崇食礼
《礼记·礼运》指出:“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文化与饮食文化密不可分。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将礼融于饮食,并提出了自己关于饮食之礼的一系列观点。
关于祭祀饮食,孔子认为:“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这是说,在饮食过程中,哪怕是粗茶淡饭,也应在吃饭前先祭祖,以示对祖先的恭敬。在祭祀期间,“齐必变食,居必迁坐”,也就是要改变日常饮酒、吃辛辣食物的饮食习惯,更换居住场所。
在君臣共处的饮食中,《论语》云:“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大意是说,国君赏赐食物,臣子应先恭敬地摆正座位而后享用;国君赏赐生肉,臣子应先将其煮熟祭祖而后享用;国君赏赐活物,臣子应细心饲养;与国君共同进食,在国君祭祀时,臣子先替国君尝饭菜。这些是孔子的君臣之礼在饮食方面的集中体现。
在日常饮食中,孔子主张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不语,寝不言”等饮食之礼流传至今。《论语》中还提到“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同乡饮酒,离席时一定是老者(长者)在先,自己在后。
孔子关于饮食之礼的各种观点是其所推崇的周礼在饮食文化上的表现。敬祖、尊君、敬老,既是饮食之礼,更是等级制度和观念在饮食文化中的体现。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