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传习录》
1. “三不朽”圣人王阳明的立身之典:本书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王阳明是我国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国学大师梁启超称他为“圣人”,曾国藩更是倍加推崇其对中国人心智的开化之功。他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中国,更遍及世界各国,其中以日本尤甚,明治一代有影响力的政治军事家皆是王学的潜心研究者。
2. 文学大师叶圣陶亲笔点校: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作家、文学出版家、教育家。本书为叶圣陶先生亲笔点校并作注释的版本。本次再版以传世经典版本作为参考本,精心修订。
3. 无障碍阅读 精装典藏:本书在叶圣陶先生校注的基础上,增加了《传习录》的现代译文,以实现无障碍的阅读。装帧精美,制作精心,适合收藏、阅读、送人。
《心法:传习录中的知与行》
1.通俗易懂的中国人处世心经:本书由新一代历史读物领军人物宗承灏领衔解读王阳明毕生心学思想,洞悉修身、持家、教子、立业、处世的生存哲学,透彻讲解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如何为人,如何处世。
|
內容簡介: |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同时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士人的推崇。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下卷均为其弟子整理的语录,上卷经过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
《心法:传习录中的知与行》本书以王阳明的人生经历为主线索,以为什么要提出心学、什么是心学、什么是高层次的心学为辅线索,将王阳明一生行事与其弟子所著的记录其言行的《传习录》充分糅合,事迹为行,录为知,穿插来写,上行下知,逐篇解读。全面介绍了王阳明的传奇人生,更解读出阳明心学的核心精髓。
|
關於作者: |
《传习录》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精通儒释道,其学术思想风靡一时,并由中国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对后世影响巨大。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小说月报》的主编,开明书店编辑。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主席。代表作有《倪焕之》《稻草人》等。
《心法:传习录中的知与行》
宗承灏,新一代非虚构历史作品领军人物,著名专栏作者,“中国好书榜”获奖作家。专注于分析和解构中国历史上各大利益集团的生存竞争与博弈规律,文笔如刀,抽丝剥茧,往往一针见血切中问题之要害。已出版《大明朝(1368—1644):从洪武到崇祯的权力变局》《帝国往事(605—758》:隋唐大繁华背后的暗伤》《武则天帝王笔记》等多部畅销作品。
|
內容試閱:
|
爱因未会先生知行合一之训,与宗贤惟贤往复辩论①,未能决,以问于先生。
先生曰:“试举看。”
爱曰:“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
先生曰:“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故《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如鼻塞人虽见恶臭在前,鼻中不曾闻得,便亦不甚恶,亦只是不曾知臭。就是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弟的话,便可称为知孝、弟。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此便是知行的本体,不曾有私意隔断的。圣人教人必要是如此,方可谓之知;不然,只是不曾知。此却是何等紧切着实的功夫!如今苦苦定要说知行做两个,是甚么意?某要说做一个,是甚么意?若不知立言宗旨,只管说一个两个,亦有甚用?”
爱曰:“古人说知行做两个,亦是要人见个分晓,一行做知的功夫,一行做行的功夫,即功夫始有下落。”
先生曰:“此却失了古人宗旨也。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地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必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说话,若见得这个意时,即一言而足。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功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功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闲说话。”
【注释】
①宗贤,一作叔贤,黄氏名绾,号久菴,浙江太平人。以荫入官,累擢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致仕卒。有《五经原古》。惟贤,顾氏名应祥,号若溪,长兴人。弘治进士。有《惜阴录》《人代纪要》《尚书篡言》《归田诗选》《南诏事略》等书。尤精算学,有《授时历撮要》《测圆海镜分类释术》《弧矢算术》诸书。守仁没后,应详见《传习续录》门人问答,多有未当于心者,因作《传习录疑》《龙溪致知义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