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英] 罗宾·洛夫莱斯 [德]雅纳·蒙乔 [波兰] 雅库布·诺沃萨德
》
售價:NT$
55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
編輯推薦: |
以西方文化之眼,观中国社会之根慈禧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晚清为什么选择了她?她的一生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
內容簡介: |
慈禧太后,大清晚期的实际掌权者。她从“辛酉政变”到逝世,总揽同治、光绪两朝军政大权长达47年,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女人。其一生,接楔着中国近代最具风云的时代动荡。站在新旧交替的转折点上,历史将慈禧太后推上了前台,在深刻而无奈的现实面前,她别无选择。
本书以外国人的视角细致剖析了慈禧太后主导的全部重大政治事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清末风雨飘摇、江河日下的哀情时代,真实又生动地刻画出慈禧矛盾的性格和坎坷的一生。
|
關於作者: |
约翰·奥特维·布兰德(J.O.Bland) (1863-1945),英国作家和记者,以写作有关中国政治与军事的大量书籍而著称。在1883至1910年间,他多数时间生活在中国。曾著有《李鸿章传》。
|
目錄:
|
第一章 叔嫂联盟
爱新觉罗与叶赫那拉
西太后的发迹
比丈夫强势的妻子
肃顺的阴谋
回京后大权在握
风云变幻的北京
第二章 垂帘听政
首次听政
叔嫂暗斗
重用湖南曾国藩
君臣之间
在西太后头上动土
厚道的李总管
第三章 我来决定皇位
皇帝的母爱
感谢姨妈的选择
吴可读的遗书
慈安太后遭到谋杀
别了,恭亲王
醇亲王的忠心
比打仗更重要的事情是寿诞
第四章 光绪皇帝想变法
翁同龢就是天生搅局的人
康有为的野心
姨妈,对您不住
繁忙的诏书
袁世凯的背叛
第五章 再次执政,依然独断
老太太复出,非同寻常
光绪皇帝得病
荣禄是一个好人
西太后改革
令人费解的西太后
第六章 与洋人争斗
错误地发起义和团
景善日记
奸臣误国
两宫西游
第七章 策划晚清的改革
义和团被剿灭
醇亲王考察德国
两宫回京
目睹西太后容貌
西太后的新政
真心想变革
荣禄的遗折
第八章 驾鹤西去
死在皇帝之后
慈禧出殡
不同凡响
|
內容試閱:
|
慈禧,作为晚清最高的统治者,一直备受世人争议。作为女人,她是同治帝的生母、咸丰帝的妻子,早年丧夫、中年丧子。作为晚清最有权势的太后,她立了一个皇帝,还废了一个皇帝,并在近半个世纪里,一直以妻子、母亲和女人的身份管理着摇摇欲坠的帝国。她虽试图励精图治、大胆改革,但大清国风雨飘摇,帝国几无宁日:英法联军洗劫北京,太平军占据半壁江山,捻军等起义军不断起事。后人大多认为她的统治祸国殃民,但她却以一个女人的智力与才能,力图让大清这艘破船驶向风平浪静的港湾,即使最终功败垂成。不过,既然她一心要当掌舵者,就得为晚清这段屈辱史,背上千古骂名……
慈禧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晚清为什么选择了她?她的一生是慈悲为怀还是残忍嗜杀?世人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本书作者作为驻华英国记者,由于长期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精通汉语,曾亲密接触过数十位晚清重臣,掌握了大量的内部材料,并阅读过部分“宫廷秘档”和私人信札,因此对晚清时期官场生活乃至“宫闱内幕”都有着比较详尽的了解。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从第三方了解慈禧其人其事,会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事实上,这部传记一经出版,就在西方世界引起强烈反响,仅在出版后最初的18个月里就重印了八次。此后百余年间,一直成为颇受中外史学界关注的经典之作。
此次重新出版,我们请专家进行了重新翻译,同时考虑到当前读者的需要,我们做了部分调整:①改正了个别明显的错误;②对原书中当时翻译的人名、地名,按照现在的阅读习惯进行了修正;③书中的公历日期,均改用阿拉伯数字形式。
在编者看来,研究晚清名臣,都绕不过这个女人,而晚清名臣的建树,也离不开这个女人的拔擢与支持。因此,如果读者能从这本书中了解叶赫那拉氏作为一个弱质女人的善变、虚荣、爱玩、贪财、节啬、记恨,又深刻了解这个女强人精神层面上的男性气质,如热爱权力、冷静沉着、果决明快、‘熟稔历史、擅长对洋人玩障眼法等,那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而对于慈禧备受争议的问题,如她究竟是慈悲为怀还是残忍嗜杀,究竟是放荡不羁还是恪守传统美德,究竟是愚昧无知还是熟读诗书、热爱文艺,究竟是仇洋还是媚外,究竟是迷信还是轻信人言,究竟是保守透顶还是有意维新等,虽然作者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佐证,但请读者擦亮眼睛,自行甄别。
君臣之间
太平天国祸乱平定以后,担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在任已经四年,至今湖南人依然感觉两江总督是曾国藩世袭的职务。在这四年里,曾国藩只是在和捻军作战时去过一次山东,但时间很短。同治七年(1868),曾国藩升职担任直隶总督,在正式就职之前,他先行来到京城接受朝廷的召见。一位王公贵族领路,来到大内。面向西边坐着的是小皇帝,其后坐着的是两宫皇太后,左边是慈安,右边是慈禧。这次召见的过程被完整地记录了下来,非常有趣,从文字中可以了解西太后当时的神情。慈安从来不关心国家大事,所以态度有点冷漠,因此问答的言辞,都在西太后和曾国藩之间进行,慈安没有参与。当时,曾国藩走进宫殿后跪下,屈膝向前挪动几尺后说:“微臣曾国藩叩请圣安。”说完,曾国藩摘下帽子,叩头谢恩,随后站起身来,再往前走几步跪到龙座前面的垫子上面,距离皇帝很近。
他和西太后之间的对话大致如下:
西太后问:“你在江南的事,是不是都办好了?”
曾国藩答:“办好了。”
西太后:“湘军都撤了吗?”
曾国藩:“都撤下去了。”
西太后:“有多少人被遣散?”
曾国藩:“遣散了两万人,还有三万人留下来了。”
西太后:“哪些地方的人较多啊?”
曾国藩:“安徽人最多。湖南人也不少,但只有几千人。”
西太后:“遣散顺利吗?”
曾国藩:“顺利。”
西太后问完作战的事情后,另外还询问了曾国藩之前的一些事,包括他的家庭情况。过了一会儿,曾国藩叩头告退。在这次召见之前,西太后已经细心看过其奏折,因此召见的言辞简洁明快。曾国藩退出之后,西太后赏赐给满汉大臣一些肉食品,还邀请这些人看戏。
曾国藩曾经提议扩建直隶海军、陆军,西太后都细心看了。在直隶,曾国藩总共待了一年多时间,当时直隶总督府在保定。1870年6月的天津教会案件,曾国藩难脱干系,不过难说都是曾国藩的过错。这一年8月,南京两江总督马新贻遭遇刺杀而亡,朝廷下令让曾国藩赴南京担任两江总督,另调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在直隶总督职位上,李鸿章待了24年。当时,曾国藩岁数大了,恳求辞去两江总督的职务,西太后没有答应,还下了一道诏书,大意是:两江总督空缺事件非常重要。曾国藩之前在两江总督任期内,所有事情处理妥当,非常合适。最近虽然得了眼病,但是在任职期间掌握大局即可,没有必要去处理一些琐碎小事。
在北京,曾国藩六十大寿时,西太后赏赐给他很多礼物,并且专门为曾国藩写了一首诗,以此显示对其的恩宠。后来,西太后又赠送给曾国藩一块匾额,上写“国之柱石”,另外还有佛像一尊、玉如意一把、花衣服一件、江南绸缎十卷、纱十匹。曾国藩向西太后请示何时赴任时,他们曾经有一段对话:
西太后:“你何时从天津启程?”
曾国藩:“微臣准备在23日动身。”
西太后:“天津事件的首犯是不是已经伏法?”
曾国藩:“尚未行刑。原因是,外国领事传话说,俄国公使最近要来天津,法国罗大使派人要来天津查验,所以不能马上对罪犯行刑。”
西太后:“李鸿章计划何时对罪犯行刑?”
曾国藩:“23日夜里,微臣接到李鸿章来信,他说计划在25日处决罪犯。”
西太后:“天津城的老百姓是否喜欢闹事,难以管理?”
曾国藩:“时下,天津百姓都安居平静,没有闹事的迹象。”
西太后:“事发之后,天津府和县级官员都跑到了顺德,他们是怎么想的?”
曾国藩:“这些府县刚开始逃跑时,微臣尚没有给他们拟定罪名,所以他们才有胆子逃跑。微臣后来派人转告他们,决定将他们革职后转交有关部门处理,这些官员才害怕,逐渐从顺德、密云一些地方赶回天津。”
西太后:“现在,你右眼视力如何?能看见东西吗?”
曾国藩:“微臣右眼没有一丝光线,什么都看不到。不过,左眼还可以。”
西太后:“其他的病情如何?”
曾国藩:“微臣其他病情明显好转。”
西太后:“我发现你站起、下跪一系列动作都很好,精神也好。”
曾国藩:“微臣尚未恢复元气。”
西太后:“马新贻的事件有些奇怪,是吗?”
曾国藩:“对,这件事情就是有些怪。”
西太后:“马新贻处理事情怎么样?”
曾国藩:“此人办事比较稳重,也比较认真。”
曾国藩过了一会儿就退下了,后来还有一次被西太后召见。
西太后:“在直隶,你练了多少兵力?”
曾国藩:“微臣练了三千兵力。前任总督练兵四千,加在一起到了七千之多。计划再训练三千,达到一万人。微臣和李鸿章商议好了,计划按照我汇报的办法处理。”
西太后:“南方练兵的事情也很重要,洋人不得不防备。你们要尽心办理这件事。”
曾国藩:“微臣也感觉必须防备洋人。时下我们在海上无法和洋人抗衡,只能想办法防备。微臣计划在长江险要之处修筑炮台,严防洋人的战舰。”
西太后:“最好能够防住他们。这些洋人的教堂时常搬弄是非。”
曾国藩:“最近几年,洋人教堂到处惹事。教徒总是想办法欺负不信教的老百姓,传教士就包庇这些教徒,而领事官员就袒护传教士。明年法国准备和我们换约,我们要在传教事情上细心整顿。”
曾国藩在1870年10月离开了北京,之后再也没有回来。一个月后,曾国藩接任两江总督大印,首先处理刺杀马新贻案件,凶手张文祥被稍加审讯后就判定了死刑。第二年夏天,曾国藩到各地巡视,借机在各处名胜游玩。平定太平天国之后,国家兴旺,人民平静生活。曾国藩来到秦淮地区,看到很多游船,并且歌声不断,他非常满意:“我一生中终于又看到太平盛世,真是太高兴了。”12月,曾国藩到新总督府办公,府邸即洪秀全的宫殿。
曾国藩重回江南,但任期时间不长。1872年过年时,曾国藩曾经晕倒一次。几天之后,京官苏赓堂河帅来到,曾国藩出门迎接,就在轿子里读书的时候,忽然间用手指着随从说不出话来。回家后亲手写日记,大意是:我得病后不能再用心思。当初在道光二十六七年期间,我每次作文章和诗词,身上就会起癣,以至于夜不能寐。近几年来做文章也感觉心里不踏实,难以自如。因此,头晕目眩肝风等一些病,都是心肝血虚造成的。不能快速死去,但又不能重振精神,做一些应尽的事情。这样苟活在人间有什么意思呢?
第二天,曾国藩再写日记,大意是:我的精神已经散漫了。但凡应该了解的事情,长时间不能完成;应该处理的案件,长时间不能处理。时下满山的枯枝败叶,没有归宿。进入仕途30年,官升到最大,但学业没有什么成就,品德也没有什么进益。年老心伤,心中非常惭愧。
到了第二天,曾国藩看了一个奏章,又晕倒了一次,随后就叮嘱儿子曾纪泽准备后事,丧事要依照之前的规矩办理,不许办道场。次日,曾国藩又看了乡试里的一篇文章,下午来到花园里闲游,忽然感觉不适,被抬到屋里后坐下就去世了,时年62岁。当时有记录说,南京城内的百姓听到曾国藩去世的消息后都哭了。据传言,曾国藩去世时,天上有明亮的星星在城楼上落下来。朝廷里大小官员知道后,都很伤心,文武百官三天没有上朝。西太后下指令,追述曾国藩的忠心和做出的贡献,让每个省份都建立祭祀曾国藩的祠堂,以此来表示朝廷上下对他的怀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