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针对赔钱心理的轻松探讨,提供给曾经赔钱或想要防止惨剧再次发生的投资人、投机客、交易员、营业员和基金经理人做参考。
大家在投资市场上应该都赚过一些钱,对于要怎么赚钱,多少也有些了解。不过大多数人赚少赔多,因此他们对于怎么赔钱想必也不甚明了。要是投资失利,他们会买书来看,参加投资讲座,找些能够赚钱的新方法,以为之前所以赔钱必定是方法「明显失灵」。就像是赌赛车的人一再押错宝,投资人的书架上也一定满满都是荷瑞修·艾尔吉 (Horatio Alger)的书,说的都是从赤贫怎么变巨富。这种书当做娱乐看看是不错,但常常被人视之为教材,以为从中可以学到百万富豪起家致富的秘诀,尤其是那些在交易场上扬名立万的大户更是受到推崇。这种书还标榜为「实用指南」。从1881年詹姆斯·布里斯宾(James Brisbin)的经典作品《牛肉宝藏:草原致富术》(The Beef Bonanza: How to Get Rich on the Plains)以降,到现代各式各样的赚钱妙方(如何在市场胜出、如何利用所学所知赚钱、如何运用致胜策略、如何在吃早餐之前就赚饱百万美元),这些大家都看过吧?要是真的有效,我们早都是百万富翁了。
回顾那些讨论投资和交易的书籍,其中很少写到赔钱。会写到赔钱这种事的书,又往往是夸大哗众、未经授权的传记或八卦狗仔作品,迎合那些幸灾乐祸的低级趣味。那些报导名人的书籍听起来当然很有趣,但都不是为了让读者从名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为目的撰写而成的。大多数讨论投资市场的书,对于赔钱这种事只是轻描淡写,作者也许会提到,强调一下重要性,然后就此搁下,什么也没说清楚。
《获利的法则》是针对赔钱心理的轻松探讨,提供给曾经赔钱或想要防止惨剧再次发生的投资人、投机客、交易员、营业员和基金经理人做参考。探讨市场心理层面的书籍,大多集中于行为心理学或心理分析(什么升华、退化、压抑、愤怒和自我惩罚等作用)。这种书不是说没用,而是许多人根本看不懂,懂了也不晓得实际上如何运用。还有一些书籍是靠着虚构人物传达观点,也有些书是汇整一些关于赔钱的老生常谈充数。但我们这本书说的是一位实际亏损上百万美元的交易员,利用他的真实经历深入浅出地介绍亏损的市场心理,各位不但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书中的故事也非常有趣。
本书的部分是吉姆·保罗(Jim Paul)连战皆捷的成功经历,从脏兮兮的乡下小孩变成搭着喷射机的百万富豪,一度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董事和执行委员会成员,直到大亏160万美元轰然倒下。这本书的观点之一,就是指出先前的成功预设后来的失败,过去的胜利预告未来的殒落。要不是之前那一连串的成功,或许也不会有后来的失败。一开始没有胜利或失败的经验,可说是胜负机会都只有一半:你可能是个赢家,也可能会是个输家。等到开始交易而且是常胜军,也就为自己布下失败的陷阱,因为那些成功经验会带来许多心理上的扭曲,尤其是在不知不觉间打破游戏规则却还是赢的时候。一旦这种情况出现,你自以为天赋异禀,不受凡规俗例的拘束。
灾难的种子是在吉姆份工作播下的,当时他才9岁。曝身在广大世界的金钱和物质生活之中不知防备,正是他日后事业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主要原因。于是他找寻市场上赚钱的专家做榜样,想要学习他们的交易法。我们生病的时候会找好的医生,碰上麻烦时也会找好的律师,所以吉姆也读遍专业投资技巧的书,探索行家手里的致胜秘密,但是愈看愈迷糊,因为他发现赚钱的方法不但五花八门,甚至还相互矛盾。某个专家赞成的办法,就有另一位专家誓死反对。后来他终于想通了,与其研究赚钱,他应该研究赔钱和失败,知道怎样才不会赔钱比较重要。
本书第二部分介绍吉姆从赔钱经验习得的教训。也就是说,赚钱的方法尽管是人人各有一套,赔钱的方式却是寥寥可数。我们在市场上赔钱,不是因为分析错误就是有某些心理因素作梗,妨碍了分析结果的应用。而大多数亏损都源自后者。所有的分析方法都有一定的正确性,但你不能全押上,必须留点退路预做准备,以防它失灵。但某些心理因素却会让你死抱着赔钱仓位不放,或者在这个方法失灵,就急急忙忙改用那个方法,结果是两面挨耳光。
本书第三部分提点各位,要怎么避免心理因素造成的亏损。交易和投资失误不难理解,但很难改正。要了解这些有碍投资的心理因素,不必长篇大论的心理学理论,只须建立简单架构即可帮助你理解和接纳,从而避免灾难性的亏损。这本书会帮助各位辨识、确认并避免掉一些投资、交易和投机上的陷阱。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写一本讨论赔钱的书?因为赚钱的方式人人都有一套,但赔钱方式就那几种。而且,市面上尽管都是教你赚钱的书,但大多数人,好像也还没发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