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国学通识:文体论纂要

書城自編碼: 394602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理论
作者: 陈斐整理
國際書號(ISBN): 9787522205892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7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法国小史
《 法国小史 》

售價:NT$ 499.0
五凉王国的七张面孔
《 五凉王国的七张面孔 》

售價:NT$ 359.0
掌控生活,从掌控时间开始
《 掌控生活,从掌控时间开始 》

售價:NT$ 250.0
物理光学漫步——衍射计算理论及应用研究故事
《 物理光学漫步——衍射计算理论及应用研究故事 》

售價:NT$ 874.0
人类起源简史:破译700万年人类进化的密码
《 人类起源简史:破译700万年人类进化的密码 》

售價:NT$ 354.0
古典与现代 : 民国大学的潮与岸
《 古典与现代 : 民国大学的潮与岸 》

售價:NT$ 406.0
浮华梦醒:民国实业家的创业之路
《 浮华梦醒:民国实业家的创业之路 》

售價:NT$ 291.0
财之道丛书·后资本主义生活:财富的意义、经济的未来与货币的时间理论
《 财之道丛书·后资本主义生活:财富的意义、经济的未来与货币的时间理论 》

售價:NT$ 354.0

編輯推薦:
1.融会贯通古今中西,构建现代中国文体分类系统。本书是蒋伯潜先生研究中国古代文体学的代表作,既汇集了古今众说,又有作者自己的裁断,同时也是民国时期问世的十余部文体学专书中最为详实、篇幅最大的,故颇值得关注。此书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国古今文体的概貌,也有利于其提升作文水平、“得体”表达。作者融通旧学新知的精神及其理路、方法,也值得我们反复揣摩学习。
2.根据善本校注的同时尽可能保持原汁原味。本书1942年6月由正中书局初版,随后在上海、台湾多次再版。2011年,(台中)文听阁图书有限公司结集出版也是根据初版影印。为了更好地向公众普及国学最基本的思想观念、知识架构、人文精神和美学气韵,便于读者阅读,我们约请了当代青年领军学者,择取现存较好版本(本书以民国时期最后一版1948年2月正中书局沪四版为底本),考校了版本源流、对文本逐字逐句对校,根据“只校是非,不校异同,尽量保持民国学术论著的原貌”的原则,谨慎地订正底本、撰写校记。 3.当代优秀学人精心撰写导读。所出校记皆有所本,文末详列了整理时征引文献。最后又根据整理工作撰写了“导读”,主要介绍了本书的作者、成书背景和经过、内容、学术价值、
內容簡介:
蒋伯潜《文体论纂要》既汇集古今众说又有自己的裁断,堪称民国时期集大成的文体论著作。著者在评述前人分体得失的基础上,兼容新旧、沟通中西,将狭义的文章与文学并列,构建了包含古往今来中国文体全貌的新的分类系统,并折中群言、阐明体类,精要论述了各体之特征、源流、作法,书末还附论风格,力求具体。此书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国古今文体的概貌,也有利于其提升作文水平、“得体”表达。
關於作者:
编著者蒋伯潜(1892—1956),著名学者、语文教育家。1919年自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毕业后,在浙江多所中学任教。后任上海市立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主任、杭州师范学校校长、浙江图书馆研究部主任等。著有《十三经概论》《诸子通考》《校雠目录学》《中学国文教学法》等。
目錄
目? 录
导读  / 1
绪论 / 1
第一章 骈文派文体分类述评 / 16
第二章 骈散兼宗派文体分类述评 / 26
第三章 散文派文体分类述评 / 36
第四章 新派文体分类述评(上) / 51
第五章 新派文体分类述评(下) / 63
第六章  文体分类底尝试——从“文字”说到“文学” / 74
第七章 论说 / 87
第八章 颂赞与箴铭 / 98
第九章 序跋、注疏与考订 / 110
第十章 赠序、书牍与契约 / 121
第十一章 公文 / 133
第十二章 哀祭与对联 / 145
第十三章 传状与碑志 / 157
第十四章 叙记与典志 / 170
第十五章 辞赋 / 183
第十六章 诗歌 / 193
第十七章 小说 / 206
第十八章 戏剧 / 216
第十九章 风格(上) / 229
第二十章 风格(下) / 240
结论 / 249
本次整理征引文献 / 252
內容試閱
绪论
文字是记叙人物、评论事理、表达情意的工具,为人人生活所必需。以文字组成词语、章句,必无悖于文法修辞底格律,然后能叙人、记物、评事、论理、表情、达意,使读者了解、信从、欣赏。文法底格律、修辞底技巧,如何应用于文章,《文章学纂要》中已详言之。但是文字底使用、词语底组织、章句底构造,虽已能免除文法的错误,而且已懂得修辞底技巧,还不能尽作文底能事;因为如果写成的作品,不合它们底体裁,仍是“非驴非马”的、不合式的文章。所以我们须更进一步,研究文章底体裁,研究文体底类别。
《尚书·毕命》篇已有“辞尚体要”的话,这或者是我国文体论底起源。但是“辞尚体要”与“政贵有恒”并举,则所谓“辞”者,当然专指与政治有关的辞令,不是统指一切文章而言,已可想见;而且“辞”底体要,究应如何,仍是语焉不详,怎能以这句话为文体论底滥觞呢?
北齐颜之推底《颜氏家训》,有《文章》篇,曾说到各种文体,其言云:
夫文章者,原出五经:诏、命、策、檄,生于《书》者也;序、述、论、议,生于《易》者也;歌、咏、赋、颂,生于《诗》者也;祭、祀、哀、诔,生于《礼》者也;书、奏、箴、铭,生于《春秋》者也。
他举了许多类的文体,以为都出于五经。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云:
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原;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记、传、铭、檄,则《春秋》为其根。
各种文体都原于五经,齐、梁时已有这一派主张了。明黄泰泉底《六艺流别》,乍看它底名称,似乎是叙述经学派别的,实际上却是一部文选。他根据文体原于五经的主张,选录汉、魏以下的诗文,依六经分类,曰:“《诗》之流五,其别二十一;《书》之流八,其别四十九;《礼》之流二,其别十六;《乐》之流二,其别十二;《易》之流十二;《春秋》之流六。”“流”是他所分的“类”,“别”则为各类底“子目”。五经(《易》《诗》《书》《礼》《乐》《春秋》,是为六经;六经中唯《乐》无经,故又称五经)为我国古代文章底总荟,当然有许多“古已有之”的文体存于其中,以它为我国各种文体底滥觞所自,原无不可;而且《诗经》以音乐底关系而分为“风”“雅”“颂”(用清魏源及近人梁启超说,详见《诗歌文学纂要》及《经学纂要》),以作法底不同而分为“赋”“比”“兴”,虽仅以《诗经》为范围,已开文体分类之先声。但后世人事日繁、文化日盛,文体自然也随而孳乳,必以五经范围后世一切新兴的文体,作为文体论不可移易的根据,则牵强附会、纰谬遗漏之弊,终不可免!
前人也有认为五经底文体,彼此无别的。宋陈骙《文则》有云:
六经之道,既曰同归;六经之文,容无异体。故《易》文似《诗》,《诗》文似《书》,《书》文似《礼》。《易·中孚》九二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使入《诗·雅》,孰别爻辞?《诗·大雅·抑》二章曰:“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汝虽湛乐从,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使入《书》诰,孰别雅语?《书·顾命》曰:“牖间南向,敷重蔑席,黼纯,华玉仍几;西序东向,敷重底席,缀纯,文贝仍几;东序西向,敷重丰席,画纯,雕玉仍几;西夹南向,敷重笋席,玄粉纯,漆仍几。”使入《周礼·春官·司几筵》,孰别命诰?
照他所说,则《诗》《书》《易》《礼》底文体,彼此类似,无从加以区别了。按,《周易》底爻辞,原是占繇,本为韵语,故体近诗歌。《诗·大雅》底《抑》,小序以为是卫武公刺厉王,亦以自警之作,则本为箴规之辞,与《尚书》底《伊训》(伊尹箴太甲)、《无逸》(周公旦规成王)等,同其旨趣,而其时代尚在周之中世,故其语句近似《尚书》。至于《顾命》所记,原是丧礼底陈设,陈氏所节录的又是其中记几席的一段,故与《周官》司几筵底文章相似。而且陈氏所举,不过《易》《诗》《书》中几个例子,也未能包括全书。所以我们不应因此臆断,说六经底文体彼此相似,不能区别,且不必加以区别。六经除《乐》为《诗》底乐谱外(详见《经学纂要》),其余五经,性质不同(《诗》为歌辞,《书》大部为文告,《仪礼》记礼节,《周官》记官制,《易》为卜筮之书,《春秋》为编年之史),故文体也不同。甚至同列一经之中的各篇,文体也不尽同,如《易》底卦辞、爻辞、彖辞、象辞与系辞、文言之属,《尚书》底《禹贡》《顾命》之属与典、谟、誓、诰,《诗》底《风》《雅》《颂》,其体裁、风格都截然互异。是陈氏之说,未可尽信。而我国底各种文体,在周中世以后,已相当发达,则已于此可见。但是文体论,则在那时期,或更晚的战国至西汉,尚未发生。
我国底文体论,殆发轫于魏、晋,而盛于齐、梁。何以故?以文人单篇的作品至东汉始盛故。先秦古籍,如六艺经传、九流诸子以及《国语》《国策》等历史记载,皆各成专著;单篇之作,仅诗歌、辞赋而已。汉代经师解经之作,固各成专书;余如陆贾《新语》、贾谊《新书》、淮南《鸿烈》、扬雄《太玄》《法言》之类,则近于“子”;司马迁《太史公书》、刘向《列女传》之类,则都是“史”;其单篇之作,除当时盛行之“赋”外,惟碑文(如李斯《泰山刻石》《琅玡刻石》及诸汉碑)、诏奏(如西汉诸帝之诏策、玺书及名臣奏议)、书牍(如司马迁《报任安书》、杨恽《报孙会宗书》等)之录存于史书者而已。故刘歆底《七略》、班固底《汉书·艺文志》,部录书籍艺文,于“六艺”“诸子”“兵书”“术数”“方技”五略著录专书之外,仅列一“诗赋略”以著录单篇之诗赋。诗赋略分“歌诗”与“赋”,赋又分“屈原赋”“孙卿赋”“陆贾赋”“杂赋”四种;但所录仅及诗、赋,终不足以概括文章底全体,而成我国文体论底开祖。
东汉之世,学者专著之书渐少,文人单篇之作日多。故曹丕《与吴质书》独称徐幹怀文抱质,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单篇之文既多,于是有搜集某人生平作品而编成的“别集”。《隋书·经籍志》云:“别集之名,盖汉东京之所创也。”别集之兴,实在是当时的需要。别集既多,乃有选录各人作品的“总集”。故《隋书·经籍志》又云:总集之起,由于“建安之后,辞赋转繁,众家之集日以滋广”。按,《诗经》为我国最早的诗底总集,《楚辞》为我国最早的赋底总集;但二者是专录“诗”与“赋”的,仍和《汉志》底《诗赋略》同为一部分的作品底总荟;且《诗经》已入经部,《楚辞》在《隋志》也特立为一类;故《隋志》所著录的总集以杜预《善文》及挚虞《文章流别》为最早。杜预是三国末人,挚虞是晋人;这时候,正是我国文体论萌芽的时期。魏文帝(曹丕)底《典论·论文》有云:“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这几句话,虽尚不能谓为文体论,因为他并非专为论文体而发,但这时候方有人注意到各体诗文底性质和作法底不同,则已可概见。晋初,陆机《文赋》中,乃有论各体文章特质的话: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
这就是他所谓“体有万殊”“区分在兹”吧!而且就文体类别说,也已比《典论·论文》详细得多;虽然每一体类只有一句话,已可认为是我国文体论底滥觞了。陆机和杜预、挚虞同时,可见文体论和总集,正萌芽于同一时期。
杜预底《善文》已亡,无从考见它底分类。《文章流别集》亦已散佚,但现在尚有从《艺文类聚》和《太平御览》二书辑存的本子,似分为颂、赋、诗、七、箴、铭、诔、哀辞、解嘲、碑、图谶十一类。《隋志》说他“各为条贯而论之,谓之流别”,则于文体分类必有所论列,故此书可以说是我国文体论底开山,可惜已经散佚不全了。
南朝齐、梁时,才是文体论底全盛时代。梁昭明太子萧统(武帝太子)所辑底《文选》为现存最早最著的总集。其自序有云:
箴兴于补阙,戒出于匡弼;论则析理精微,铭则序事清润;美终则诔发,图像则赞兴;诏诰教令之流,表奏笺记之列,书誓符檄之品,吊祭悲哀之作,答客指事之制,三言八字之文,篇辞引序,碑碣志状,众作蜂起,源流间出。譬陶匏异器,并为入耳之娱;黼黻不同,俱为悦目之玩。作者之致,盖云备矣……至于记事之史,编年之书,所以褒贬是非,记别同异;方之篇翰,亦已不同。若其赞论之综缉辞采,序述之错比文华,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故与夫篇什,杂而集之。
即此已可见其收罗之广、分类之细,且史书虽与经、子同在选录范围之外(序云:“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书,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表,岂可重以芟夷,加之剪截?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今之所撰,又以略诸。”则经、子皆不入选),而史书中之赞、论、序、述则仍酌选。按其目录,共分三十九类,且第一类“赋”又分子目十六,第二类“诗”又分子目二十二,可以说是详细极了。
《昭明文选》是一部总集,仅能在其目录及序中,窥见它底分类及概说,还不能说它是论文体的专著。和萧统同时的刘勰底《文心雕龙》,前半部论文体,后半部论修辞;它底上编从《原道第一》到《书记第二十五》,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体论底专门著作。《序志》篇云:
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叙笔,则品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
可见它前五篇《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是“文之枢纽”;此后《明诗》《乐府》《诠赋》《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吊》《杂文》《谐讔》《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二十篇,则类分各种文章底体制。这二十篇,每五篇为一卷,自《明诗》至《谐讔》二卷,所论都是有韵的;自《史传》至《书记》二卷,所论都是无韵的。那时候,本有所谓“文”“笔”之分(《文心·总术》篇云:“今人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有韵者,文也;无韵者,笔也。”按,《南史·颜延之传》:“宋文帝问延之诸子才能。延之曰:‘竣得臣笔,测得臣文。’”梁元帝《金楼子·立言》篇云:“……屈原、宋玉、枚乘、长卿之徒,止于辞赋,则谓之‘文’……至于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是之流,泛谓之‘笔’。”又曰:“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谓之‘文’。”),《序志》篇所云“论文叙笔,品别区分”,即是指此四卷而言。
《南史·刘勰传》说他在梁天监(武帝年号)中,兼东宫通事舍人,深被昭明太子爱接,则刘氏不但与萧统同时,而且是和他很接近的了。但《文心·时序》篇评述历代文学,至宋为止,说到齐代,则云:“暨皇齐驭宝,运集休明。”又云:“今圣历方兴,文思光被;经典礼章,跨周轹汉,唐虞之文,其鼎盛乎?”似此书成于齐末,在《文选》之前。《南史》本传又说刘氏既撰《文心雕龙》,“未为时流所称。勰欲取定于沈约,无由自达,乃负书候约于车前,状若货鬻者。约取读,大重之”。这件事,《南史》没有说明在那一年。沈约历仕宋、齐,已官至尚书左长史,至梁武帝时,乃为尚书仆射;而刘勰则少孤且贫,依僧祐十余年,入梁,始为昭明太子所礼待。《南史》所记,似乎是齐末梁初的事情,则其撰作《文心》,当在未和昭明太子接近以前,而《文选》与《文心》的分类是各不相谋的了。
同时,还有任昉的《文章缘起》,自“诗”“赋”“歌”“骚”至“图”“势”“约”止,共分八十四类,而且于每一类,各追溯其起原,也可算是文体论的一部专著。此书现尚存在,似可据以考见梁代《文心》《文选》二书以外的文体分类。但《隋书·经籍志》载此书,称任昉《文章始》,且云“有录无书”。《唐书·艺文志》载任昉《文章始》一卷,云“张绩补”。则此书曾经亡佚,后为张绩所补,现存的已不是任氏的原本了。
宋初,太平兴国(太宗年号)时,李昉、徐铉等奉敕编《文苑英华》一千卷,选录梁末以下的文章,以续《文选》。姚铉又择取其十之一,成《唐文粹》一百卷,分古赋、古调、颂、赞、表奏书疏、状、檄、露布、制策、文、论、议、古文、碑、铭、记、箴、诫、铭(此多为物铭,与上列“铭”类不同)、书、序、传录记事,二十二类,子目共三百十六。姚氏选文,不取“多声律,鲜古道,资新进后生干名求试者之急于用”者,而取“唐贤之迹两汉、肩三代”的作品,于是“诗赋”亦如其余的文章,在骈、散之间画一鸿沟。所以《唐文粹》一书,在骈、散分道扬镳的历史上,可以说是散文派总集底开祖。但因为它仍是一部总集,仍不能称为文体论底专著。此后散文派底总集,雨后春笋般地接踵而兴。其著者,如南宋吕祖谦底《宋文鉴》,则分五十类;元苏天爵底《元文类》,则分十五纲、四十三类;明程敏政底《明文衡》,则分三十八类。《唐文粹》《宋文鉴》《元文类》《明文衡》,都是断代选录的总集,可以衔接而成一系统。明吴讷底《文章辨体》,名称很像一部文体论,实际也是一部总集。它分内、外二集:内集是散文,分四十九类;外集是骈文,分五类。徐师曾底《文体明辨》,是就吴氏之书而广之者,也是总集而非文体论。他以内集为正编,分一百零一目;外集为附录,分二十六目。贺复徵底《文章辨体汇选》,也以吴氏之书为蓝本,分类增至一百三十二。这三部总集虽都骈、散兼收,但以散文为“内集”,为“正编”,以骈文为“外集”,为“附录”,其旨在重散轻骈,已可不言而喻。清人程崟以吴讷底《文章辨体》,顾名思义,当“重在体之辨,而不惟其文之富”,于是取其叙各种文体缘起之语,每体又精择若干篇文章为例,原集所无者则补之,名曰《文章辨体式》。这才成为偏重文体论的书籍。至若清储欣底《唐宋十大家类选》,分六门十三类,则又是广明人茅坤底《唐宋八大家文钞》而成的一部总集。在散文派中最占势力、近人论古文者所奉为圭臬的,还得推姚鼐底《古文辞类纂》。他分文体为十三类:(1)论辨,(2)序跋,(3)奏议,(4)书说,(5)赠序,(6)诏令,(7)传状,(8)碑志,(9)杂记,(10)箴铭,(11)颂赞,(12)辞赋,(13)哀祭。他底自序疏说文体,也很明白,可供研究文论者底参考。曾国藩底《经史百家杂钞》就姚书再加调整,分为三门十一类:(一)著述门,三类:(1)论著,(2)词赋,(3)序跋;(二)告语门,四类:(4)诏令,(5)奏议,(6)书牍,(7)哀祭;(三)记载门,四类:(8)传志,(9)叙记,(10)典志,(11)杂记。曾氏此书集散文派总集底大成,可以称为纲举目张了。其实,他所分的门类,也有所本。南宋真德秀底《文章正宗》,分类仅四:(1)辞令,(2)议论,(3)叙事,(4)诗歌。辞令即告语门,议论即论著门,叙事即记载门;除诗歌为曾氏所不选,而所选几篇《诗经》列入词赋类外,可以说是大致相同。其主张骈、散不分的,别有李兆洛底《骈体文钞》,共分三十一类。这派主张,本上承刘勰底《文心雕龙》。近人章炳麟是这派底后劲。他底《国故论衡》中有《文学总略》一篇,论文体分类,所包至广。他以“无句读文”与“有句读文”为二大纲:无句读文分图书、表谱、簿录、算草四类;有句读文分有韵文、无韵文二类,每类又各分六目。
综上所述,自齐、梁以迄近世,我国底文体论,可以总括为三派:(一)骈文派,发生于梁,以萧统底《昭明文选》为不祧之祖;(二)散文兼宗派,与骈文派同时发生,以刘勰底《文心雕龙》为开山,近人章炳麟底《文学总略》为后劲;(三)散文派,发生于北宋,姚铉底《唐文粹》开其先河,但终以清姚鼐底《古文辞类纂》及曾国藩底《经史百家杂钞》二书为正宗。这三派是13文体论 纂 要我国固有的文体论,姑目之为“旧派文体论”。
清末,海禁既开,世界文化遂渐输入;东、西洋文学作品经迻译而传至我国者颇多。我国底文体论也受了它们底洗礼而起了变化。如清末龙伯纯底《文字发凡》,虽列举的有不成系统的三组分类,而其主旨则在第一组所分的四类:(1)记事文,(2)叙事文,(3)解释文,(4)议论文。汤振常底《修词学教科书》所分之类,与龙氏第一组同。近人高语罕底《国文作法》,则分:(1)叙述文,(2)描写文,(3)解说文,(4)论辩文;与龙、汤二氏亦大同小异。蔡元培《论国文的趋势》及《国文之将来》二文,则概括为“应用文”与“美术文”二大类。刘永济底《文学论》则概括为“属于学识之文”与“属于感化之文”二大类。最近施畸作《中国文体论》,又根据心理现象而分为“理智文”与“情念文”二组。理智文又分“论理文”与“记事文”二门,情念文则仅列“抒情文”一门;其下又各分若干种类。他们底分类,或直接取自西洋,或间接取自日本,总之,是从国外输入的,可目之为“新派文体论”。
我国自魏、晋时发轫的文体论底源流、派别,既大略叙述如上;文体论底略史,已可概见。以后各章,当先就旧派、新派各种文体论底分类,评述其得失;次则更进一步,作重新分类底尝试,并就所试分之类,说明其源流、特征,间亦略述其作法;至于所谓“风格”,虽不能说它是文体论底本质底一部分,却也有联带的关系,故亦于末二章附述其大概。读者如已阅《文章学纂要》,瞭然于文法、修辞底格律、技巧,而又能晓然于各种文体,则于作文之道,思过半矣。

总 序
近期,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迅猛发展,ChatGPT(聊天机器人)横空出世,除了能与人对话交流外,甚至能完成回复邮件、撰写论文、进行翻译、编写代码、根据文案生成视频或图片等任务。这对人类社会的震撼,无异于引爆了一颗“精神核弹”:人们在享受和憧憬更加便捷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失业的恐慌和被替代的虚无感,好像人能做的机器都能做,而且做得更好、更高效,那么,人还怎么生存,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感觉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有着深久的教育、社会根源。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过于专业化、物质化、功利化,在知识传授、技能培训上拼命“鸡娃”,社会也以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为主要导向,这导致了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实践都是“单向度”的。现在,“单向度”的人极力训练、竞争的技能,机器都能高效完成,他们怎能不恐慌、失落呢?人是要继续“奋斗”,把自己训练得和机器一样,还是要另辟蹊径,探索和高扬“人之所以为人”的独特品质与价值,成了摆在所有人面前的紧迫问题。
答案显然是后者。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躺平”心态,积极地看,正蕴含着从“奋斗”“竞争”氛围中夺回自我、让人更像人而不异化为机器的挣扎。“素质 / 通识教育”“科学发展观”等理念的提出,也是为了纠偏补弊,倡导人除了要习得谋生的知识、技能外,还要培养博雅的眼光、融通的识见,陶冶完美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衡量社会发展也不能只看 GDP(国内生产总值),而要论综合指数。
这么来看,以国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大有用武之地。孔子早就说过,“君子不器”,“为政以德”(《论语·为政》)。庄子也提醒,“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神生不定”,“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慧能亦曾这样开示:“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坛经·机缘》)这些经过数千年积累、淘洗的箴言智慧,可以启发我们在一个日益由机器安排的世界中发展“人之所以为人”的独特品质,从而更好地安身立命、经国济世。可见,国学不是过时的、只有少数学者才需要研究的“高文大册”,而是常读常新、人人都应了解的“通识”。
这套“国学通识读本”,即致力于向公众普及国学最基本的思想观念、知识架构、人文精神和美学气韵等,大多由功底深博的名家泰斗撰写,但又论述精到、篇幅短小、表达深入浅出,有些还趣味盎然、才情四射。一些撰写较早的著作,我们约请当代青年领军学者做了整理、导读或注释、解析,以便读者阅读。
我们的宗旨是弘扬并激活国学,让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智能时代中国人的心灵,同时也期望读者带着崭新的生命体验和问题意识熔古铸今,传承且发展国学。在这个过程中,相信人人都能获得更加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社会也会变得更加繁荣、公正、幸福!
陈斐   
癸卯端午于京华

《国学汇纂》十种,是先祖父蒋伯潜和先父蒋祖怡合作撰写的,在 1943—— 1947 年由上海正中书局陆续出版。
《国学汇纂编辑例言》的第一条,说明了编撰这套《汇纂》的缘由:
我国学术文艺,浩如烟海。博稽泛览,或苦其烦;东挦西扯,复病其杂。本书汇纂大要,别为十种,供专科以上学子及一般程度相当者,阅读参考之资。庶于国学各得其门,名曰《国学汇纂》。
在《例言》中,这十种书的顺序是:《文章学纂要》《文体论纂要》《文字学纂要》《校雠目录学纂要》《诗歌文学纂要》《小说纂要》《史学纂要》《诸子学纂要》《理学纂要》《经学纂要》。出版时也把这十种书按顺序排列,称为《国学汇纂》之一到《国学汇纂》之十。
这十种书中的《文章学纂要》《文体论纂要》《文字学纂要》《校雠目录学纂要》《诗歌文学纂要》《小说纂要》属于语言文学范畴,《史学纂要》属于史学范畴,《经学纂要》《诸子学纂要》《理学纂要》属于哲学范畴。也就是说,这十种书,涉及了中国传统的文、史、哲的基本方面,是国学的基本知识。
总起来说,这十种书有三方面的内容:
(一)介绍基本知识。这十种书,每一种都是一个单独的学科领域,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有关的知识非常多。为了适合读者的需要,作者对有关知识加以选择、概括、组织,把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以很清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既不苦其烦,也不病其杂。
(二)阐述作者观点。这些学术领域都有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论,或者有不同的学派。面对这些不同观点,初学者可能感到无所适从。作者对这些问题介绍了不同观点,并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这有助于读者了解这些学科历史发展的过程,也有助于读者从不同的侧面来看待和掌握这些基本知识。
(三)指点学习门径。这十种书都是入门之学。读者入了门以后,如何进一步学习?这十种书常常在介绍基本知识和阐述作者观点的同时,给读者指点进一步学习的门径。如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告诉读者进一步学习该从何入手,需注意什么问题等。
这些对于初学者都是十分有用的。所以,《国学汇纂》出版后很受欢迎。著名学者四川大学教授赵振铎曾对我说:你祖父和父亲的那两套书(指《国学汇纂》十册和《国文自学辅导丛书》十二册),我们当时在中学里都是很爱读的。我很感谢赵先生告诉我这个信息。
《国学汇纂》不仅在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末出版后受欢迎,在以后也一直受到欢迎。1990 年,北京大学出版社重印了《校雠目录学纂要》。1995 年,我在台北看到的《文字学纂要》已经是第二十九次印刷。2014 年《小说纂要》收入《民国中国小说史著集成》第九卷,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蓝士斌先生很有眼光,看到了《国学汇纂》的价值,在 2012 年重印了《文字学纂要》,2017 年重印了《诸子学纂要》,2018 年重印了《文章学纂要》。这些都说明这套书并没有过时。
但《国学汇纂》一直没有完整的再版,这是一件憾事。很感谢主编陈斐先生和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决定把《国学汇纂》作为《国学通识》的第一辑出版。他们约请相关领域的青年学者对《国学汇纂》的每一种都细加校勘,而且撰写了“导读”。“导读”为读者指出了此书的特色和重点,以及阅读时应注意的问题。这就给这套七十年前出版的《国学汇纂》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
在此,我对陈斐主编、各位写“导读”的专家和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表示深切的感谢!我相信,广大读者一定会欢迎这套新版的《国学汇纂》。
    蒋绍愚    
2022 年 5 月于北京大学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